•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旋覆代赭湯的臨床運用醫(yī)案與經(jīng)驗總結

      道醫(yī) 2023-06-25 20:40:20

      摘要:目的總結施派傳人劉鴻老中醫(yī)臨床經(jīng)驗

      。方法跟師門診3年
      ,從理論
      、辨證、處方用藥
      、典型病例幾方面,學習總結運用旋覆代赭湯的臨床經(jīng)驗
      。結果劉鴻主任在總結繼承施老
      、劉老學術經(jīng)驗的基礎上又有創(chuàng)新,在運用旋覆代赭湯治療脾胃病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方面
      ,恢復臟腑氣機升降
      ,臨床療效肯定。結論努力學習繼承名老中醫(yī)臨床經(jīng)驗
      ,提高年輕醫(yī)生臨證水平

      關鍵詞:老中醫(yī)經(jīng)驗;施今墨

      ;旋覆代赭湯
      ;胃痛;咳嗽
      ;黛蛤散

      劉鴻主任

      ,師從于津門名醫(yī)劉松庵老先生,為中國現(xiàn)代四大名醫(yī)施今墨先生的再傳弟子
      。劉鴻老師在1991年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工作中確定為劉松庵老中醫(yī)的學術繼承人
      。老師劉鴻教授尊崇李東垣,辨證準確
      ,用藥輕靈
      ,頗有施氏門風。在天津市衛(wèi)生局繼承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工作中
      ,本人十分榮幸拜劉鴻主任為師
      ,現(xiàn)將所學心得總結如下。

      1 運用氣機升降理論指導辨證與治療

      《素問·六微旨大論》中有:“氣之升降

      ,天地之更用也……天氣下降
      ,氣流于地,地氣上升
      ,氣騰于天
      。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
      ,而變化作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吧党鋈耄瑹o器不有”升降出入的氣機運動是自然界生命運動變化的根本動力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端貑枴?陰陽應象大論篇》曰“清氣在下,則生饗泄
      ;濁氣在上
      ,則生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比绻凳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該升不升,該降不降
      ,則會氣機逆亂而致各種疾病從生
      。氣機升降理論是中醫(y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中醫(yī)生理
      、病理
      、治療整個體系之中。五臟功能與氣機升降相結合
      ,比如脾氣升而胃氣降
      ,肝氣升而肺氣降,這樣則保持周身之氣機轉輸正常
      。如果肝失疏泄
      ,脾不升清,胃氣上逆則生呃逆
      、噫氣
      、胃反、嘔吐等證
      。如果肺失于宣肅
      ,則肺氣上逆而生咳喘。故治療當恢復氣機的升降功能

      李東垣重視升降學說

      ,并尤其強調五臟氣機升降調和,認為脾胃為人身氣機升降之樞紐
      。脾胃健運
      ,升則上輸心肺,降則下歸肝腎
      ,才能維持“清陽出上竅
      ,濁陰出下竅”。

      旋覆代赭湯出自《傷寒論》

      ,組成為旋覆花三兩
      ,人參二兩,生姜五兩
      ,代赭石一兩
      ,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主治胃虛痰阻氣逆之噫氣者。此方能既能降逆和胃化痰
      ,又可補虛和中除噫氣
      ,達到脾氣升則健,胃氣降則和
      。故為調整氣機升降的首選方

      2 劉鴻主任運用旋覆代赭湯經(jīng)驗

      2.1運用旋覆代赭湯治療脾胃病經(jīng)驗在治療脾胃病的臨證中強調,施老運用旋覆代赭湯治療胃氣上逆引起的呃逆

      、噎膈
      、消化性潰瘍等效果良好。

      病例1:何某[1]

      ,男
      ,23歲。胃痛年余
      ,饑時較重
      ,進食可稍緩解。食欲不振
      ,偶有欲嘔
      ,身倦乏力,一月前見黑便
      。近兩日胃痛頻作
      ,鐵路醫(yī)院診為消化性潰瘍。舌苔白垢脈弦
      。辨為脾虛寒濕凝滯
      ,用化濕開郁健脾法。處方:黨參10 g
      ,野於術10 g
      ,代赭石15 g,旋覆花6 g
      ,茯苓10 g
      ,炙甘草6 g,白芍12 g
      ,柴胡5 g
      ,丹參18 g
      ,檀香5 g,砂仁3 g
      ,寇仁3 g
      。服藥3劑,惡心已止
      。疼痛緩解
      ,二診加厚樸10 g,烏藥10 g
      ,內金10 g
      ,并重用炙甘草和中止痛治之。老中醫(yī)劉松庵認為調整脾胃升降氣機離不開肝的疏泄作用
      ,疏肝和胃也可以理解為通降肝胃上逆之濁氣
      ,提升肝脾下陷之清氣。

      病例2(摘自老師劉鴻所記錄的劉松庵醫(yī)案)關某

      ,年齡32歲
      。初診時間1991年9月25日。胃脘痛4年
      ,加重一個月
      ,饑餓時疼痛加重,伴嘔吐
      ,甚時食入即吐
      ,伴反酸、心煩易怒
      。既往4年前外院查胃鏡診斷為“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營養(yǎng)欠佳,面色萎黃
      ,舌苔白膩
      ,脈緩。辨證分析:肝氣不舒
      ,氣機壅滯
      ,中焦氣機失和,胃失和降
      ,故胃脘疼痛
      、嘔吐;肝胃不和故反酸
      ,郁熱上擾故心煩
      。治療以疏肝和胃,降逆悅脾
      。處方:炒白芍30 g
      ,柴胡10 g
      ,丹參30 g,蓽撥5 g
      ,旋覆花5 g
      ,代赭石10 g,沉香曲10 g
      ,砂仁5 g,元胡10 g
      ,烏藥10 g
      ,金鈴子10 g,白寇5 g
      ,青皮10 g
      ,焦神曲10 g,玫瑰花10 g
      ,玳玳花10 g
      。七付。二診胃脘痛消失
      ,仍有反酸
      ,舌苔白,脈緩
      。上方去蓽撥
      、青皮、玫瑰花
      ,加用丹皮10 g
      ,吳茱萸5 g,黃連5 g繼續(xù)服7劑

      上述兩個胃痛病例均在辨證基礎上運用旋覆代赭湯加減治療

      。老師劉鴻主任精研施老、劉老經(jīng)驗
      ,歷經(jīng)數(shù)十年臨證
      ,不斷實踐不斷提高療效。老師常說胃腑以通為順
      ,以降為和
      ,不是指通泄胃腑腸道,而是指調整氣機
      ,宜使脾氣得升
      ,胃氣得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端貑枴?陰陽應象大論篇》曰“清氣在下
      ,則生饗泄
      ;濁氣在上,則生脹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蔽笟獠唤祫t生胃痛、呃逆
      、反酸
      、嘔吐、痞滿
      、便秘等
      。注重調理脾胃氣機升降,尤其是強調肝木不升則克脾土
      ,肝升胃降是為常態(tài)
      。臨床常用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湯疏肝和胃降逆治療肝胃不和之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
      、胃潰瘍
      、嘔吐、呃逆等

      病例3:馮某

      ,女65歲,2015-11-04.夜間心下胃脘脹痛
      。伴反酸
      ,飲食少,睡眠差
      ,大便干
      。精神疲倦。碳13呼氣試驗陽性
      。胃鏡示胃炎
      ,食管炎,胃竇部萎縮性胃炎
      ,輕度活動性
      ,部分腺體腸化生,伴輕度非典型增生
      。測血壓130/100 mmHg
      。舌紅、苔薄膩
      ,兩脈弦細
      。辨證肝郁脾虛,胃失和降。治療降逆和胃
      ,疏肝理脾
      。處方:柴胡10 g,枳殼15 g
      ,白芍15 g
      ,生甘草10 g,黃連10 g
      ,制吳茱萸3 g
      ,旋覆花10 g,生赭石20 g
      ,海螵蛸10 g
      ,浙貝10 g,降香5 g
      ,清半夏10 g,黨參10 g
      ,大棗5 g
      ,生姜5 g,青皮10 g
      ,連翹10 g
      ,川芎10 g。二診:服上方7劑
      ,胃脘脹痛好轉
      。后繼續(xù)加減治療1月余而收功。劉鴻主任在治療胃脘痛時取得明顯療效
      ,上方堪稱代表
      ,故將用藥特點總結如下:①治療胃脘痛辨證為肝郁脾虛胃失和降證,常常選用四逆散
      、左金丸
      、烏貝散、旋覆代赭湯四個小方巧妙運用
      ,共起疏肝降逆和胃作用
      。②旋覆花性溫下氣消痰、降逆止呃
      。代赭石質重而沉降
      ,善鎮(zhèn)沖逆,黨參益脾胃
      、補氣虛
      。此三藥缺一不可,也就是說用仲景的原方,代赭石味苦氣寒不宜量大
      ,配合參
      、姜、草可佐制赭石的寒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代人飲食勞倦多傷脾胃
      ,臨床以脾虛為本,故黨參必用
      ,用量5-10 g
      。③此例胃痛明顯,白芍加量則酸甘化陰
      ,生甘草量宜大
      ,二藥合用以和中緩急止痛。④烏貝散
      、左金丸常用來治療中和胃酸
      ,海螵蛸兼有幫助潰瘍愈合之功。⑤老師善用丹參飲加黃連
      、連翹治療萎縮性胃炎
      。在運用旋覆代赭湯時特別強調要根據(jù)辨證運用仲景原方,也就是說在旋覆花
      、代赭石基礎上不可忽視黨參
      、半夏、甘草
      、生姜
      、大棗的應用。

      2.2運用旋覆代赭湯治療咳嗽經(jīng)驗《內經(jīng)》:“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
      ,肝失疏泄,脾絡氣滯水停而為“生痰之源”
      ,痰氣逆肺而咳喘不寧
      。《南陽活人書》中金沸草散
      ,君藥金沸草就是旋覆花的全草
      ,現(xiàn)多用花入藥。主治外感風寒所致久咳
      。旋覆花味辛
      ,能宣發(fā)肺氣達于皮毛,又可降氣化痰
      ,一宣一降
      ,肺氣宣降恢復正常則咳嗽止。柯韻伯云:“旋覆半夏作湯
      ,調代赭末
      ,治頑痰結于胸膈,或涎沫上涌者最佳”
      。施老從中吸取精華
      ,運用旋覆代赭湯配伍治療風寒咳嗽、肺癰
      、肺燥咳血
      、支氣管哮喘、肺氣腫
      、滲出性胸膜炎等有咳嗽劇烈
      、喘息伴胸痛等肺氣上逆證效果頗佳。

      病例4:施老肺燥咳血案[2]

      。趙某
      ,男,30歲
      。十余年來咳嗽痰多
      ,曾多次咳血,多時達二
      、三百毫升
      ,目前又復咳血
      ,食眠二便正常
      。經(jīng)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造影有兩側支氣管擴張,不適宜手術
      。舌苔薄白
      ,脈芤。辨證久咳元氣大傷
      ,急則治標
      。予養(yǎng)陰潤肺止血鎮(zhèn)咳治療。處方:生地20 g
      ,橘紅5 g
      ,旋覆花6 g,代赭石12 g
      ,橘絡5 g
      ,仙鶴草18 g,小薊炭10 g
      ,阿膠珠10 g
      ,杏仁6 g,紫菀6 g,桔梗5 g
      ,炙款冬花5 g
      ,炙甘草3 g,白芨粉5 g(分兩次沖服)
      。服藥10劑
      ,血止,咳嗽減少
      。二診上方加丹皮10 g
      ,三七粉、白芨粉各3 g沖服

      劉松庵老先生常用此方配合治療咳喘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

      ,既可以降胃氣上逆之反酸,又可以宣降肺氣止咳
      。方中旋覆花與降胃氣
      、痰涎之代赭石,二者共奏降逆下氣
      、化痰止嘔之效
      ;半夏、生姜溫化痰飲
      、降逆和胃
      ,人參、大棗
      、甘草甘溫益氣
      ,全方味偏溫,有化痰通絡之功
      。劉老認為對于現(xiàn)代醫(yī)學中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哮喘尤為適宜

      劉鴻主任在繼承施派經(jīng)驗基礎上又有發(fā)揮。因代赭石性味苦寒

      ,質重沉降
      ,易伐傷胃氣,脾胃虛弱
      、陰虛勞嗽者需謹慎配伍
      。故用黛蛤散代替代赭石,用旋覆花黛蛤散治療頑固性咳嗽
      、咳嗽變異性哮喘等尤其是中醫(yī)辨證屬木火刑金的咳嗽
      ,其效如神,配伍其他中藥可以治療多種咳喘病
      。青黛咸寒
      ,歸肝肺胃經(jīng)
      ,功能清肝瀉火,涼血止血
      。海蛤殼咸寒
      ,入肺胃經(jīng),擅長清肺化痰軟堅
      ,兩藥共用清肝利肺
      ,主治肝火犯肺的咳嗽吐痰、胸脅悶痛
      。老師運用此方藥量旋覆花
      、海蛤殼、青黛比例為10∶10∶1
      ,這樣既可避免代赭石的弊端
      ,又可增強化痰止咳降逆作用。在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等頑固性咳嗽方面效果卓著

      病例5:毛某

      ,女,54歲
      ,2015年6月
      。咳嗽一月余
      ,咽癢而咳
      ,說話時咳嗽加重。痰少
      。夜間咳嗽明顯
      ,睡眠少,神疲乏力
      。平素胃脘不適脹悶感
      ,大便不暢
      。查胸部CT未見明顯異常
      。既往蕁麻疹病史。舌紅苔薄白微膩
      ,脈弦緩少力
      。考慮氣道高反應

      辨證為方劑如下:黃芪30 g

      ,炒白術10 g,防風10 g
      ,蜜麻黃3 g
      ,杏仁10 g
      ,石見穿10 g,旋覆花10 g
      ,煅蛤殼10 g
      ,青黛1 g,蜜枇杷葉20 g
      ,陳皮10 g
      ,茯苓10 g,炒紫蘇子10 g
      ,生甘草3 g.7劑中藥咳嗽大減
      ,仍有咽干癢,后加減白前
      、細辛等再服10劑而收功

      上方中旋覆花黛蛤散宣降肺氣,三拗湯加強宣肺解痙之功

      ,減輕氣道高反應
      。玉屏風散補脾升清,培土生金
      。使肺氣得降
      ,脾氣得升。劉鴻主任臨證中對于痙攣性咳嗽
      、咳嗽變異性哮喘等伴有氣道痙攣的難治性咳嗽多用麻杏石甘湯配合旋覆花黛蛤散
      ,能明顯提高臨床效果。

      《難經(jīng)·第四難》云:“呼出心與肺

      ,吸入腎與肝
      ,呼吸之間脾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眲Ⅷ櫪蠋熤赋龃C的病機同樣是氣機升降逆亂
      ,呼吸出入失常,因此根據(jù)中醫(yī)基本理論和臨床辨證情況
      ,治療喘證既需要通宣行氣
      ,也需要肅降納氣。清代陳蓮舫指出
      ,旋覆花辛能橫行通絡
      ,宣散肺氣達于皮毛;咸能入腎
      ,納氣下行以歸根
      ,治肝肺不調之干咳少痰,或肺腎虧虛之勞嗽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娦不勺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胃、腎三臟
      ,通行上
      、中、下三焦
      。因此老師在治療哮喘
      、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以喘證痰多為主的病癥時也會加用旋覆花黛蛤散

      3 結語

      旋覆代赭湯是傳統(tǒng)經(jīng)方

      ,主治胃虛痰阻氣逆之噫氣。作為施今墨再傳弟子之一
      ,劉鴻主任總結繼承施老
      、劉老學術經(jīng)驗善用此方加減治療脾胃病之胃失和降證。在此基礎上又有創(chuàng)新
      ,在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方面
      ,以黛蛤散代替代赭石宣降肺氣、降逆止咳
      。臨床辨證準確
      ,用藥輕靈,臨床療效肯定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颊叻磻鹦Э臁熜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價格廉

      參考文獻:

      [1]祝諶予,翟濟生

      ,施如瑜
      ,等,施今墨臨床經(jīng)驗集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5:71-72.

      [2]祝諶予,翟濟生

      ,施如瑜
      ,等
      ,施今墨臨床經(jīng)驗集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43-44.

      相關文章:

      旋覆代赭湯的組成

      ,功效
      ,旋復代赭湯加減運用醫(yī)案旋覆代赭湯方歌方解
      ,功效與作用

      “中醫(yī)鬼才”倪海廈
      ,總結的53個診治經(jīng)驗,讓你受用一輩子

      01.正常脈象

      ,陽脈(寸)應大于陰脈(尺)
      ,男人應氣脈(右)大于血脈(左),女子相反


      02.肝病的人最怕大小便不出


      03.心火要下達必須靠肺水之助,若肺功能不佳且心火不足則熱會反逆
      ,肺水會無法下降而從汗出


      04.金鈴子、延胡索合用治脅痛


      05.肝是血臟
      ,要活血化瘀,用白芍
      、茜草


      06.想讓病人蛻皮就用蟬蛻,蟬蛻除止癢外
      ,還可以讓新皮取代舊皮


      07.肝臟就像過濾器,可以過濾人體毒素
      。病人只要有睡好
      ,吃好,拉好
      ,則表示一切都好
      ,最好不要再到醫(yī)院去做是否有癌細存在胞檢驗,以免再度打開潘朵拉的黑盒子


      08.要多運動以刺激“陽”的生長
      ,多出汗。

      09.炮附子能護心陽
      ,但當里寒盛要用生附將里寒去掉
      。發(fā)生心臟衰竭時,要用生附子才有效


      10.女子停經(jīng)后
      ,一定要保持大便一天1~2次。

      11.手掌皮干脫落
      ,攝護腺癌患者常有此癥狀
      ,師曰若治到此人手掌皮膚濕潤則代表病好了


      12.治腦瘤常用麝香礬石散噴鼻,因腦與鼻相通
      ,此散噴鼻可以把腦部積水排出


      13.女人腳腫并不會要人命,若是男人腳腫命在旦夕
      ,所謂“男怕穿靴
      ,女怕戴帽”。

      14.任何癥狀
      ,一過性的問題都不太大
      ,持續(xù)性的一定小心。

      15.里寒就是心臟搏動力量不夠
      ,心臟產(chǎn)生的熱不夠
      ,心火不夠。此里寒不除
      ,則病因不除
      ,女人會得乳癌也就是因為如此,就是因為心臟的博動力量不夠
      ,所以奶水才無法完全的下達子宮成為月經(jīng)排出來
      ,如此淤積日久才會造成乳癌的。當心火足
      ,小腸溫度增加
      ,月經(jīng)自然會正常,而子宮里的淤積就會通通的排出來


      16.乳癌
      ,所有能制造或分泌乳汁的食物均應忌用,勿吃肉類
      ,肉類多含類固醇或荷爾蒙
      ,會剌激奶水分泌,奶制品及人工糖制品均勿食
      ,多食素食蔬果類


      17.心臟管月經(jīng)。月經(jīng)第一天頭痛
      ,一般偏于血虛的
      ,開補血的藥會慢慢減輕。生理期會反胃
      ,胃比較寒
      ,生理期前,要靠腸胃的陽吸收食物轉換成能量及奶水,所以腸胃工作就加倍
      ,就會有反胃的情形


      18.繞臍痛無屁是為大便堵在大腸,大承氣湯證


      19.汗出表虛用炮附子(炮附子
      、生黃芪),若無汗里寒則用生附子


      20.防己入三焦
      ,豬苓利下焦水。

      21.麻黃附子細辛湯: 細辛溫下焦陽
      ,小腸溫度一上升
      ,氣化大腸中津液至肺,麻黃再將其宣發(fā)至表
      ,炮附子同時固表
      ,三藥合并令肺陽回頭,陽一回來
      ,精神就好了


      22.素食甘淡滲利屬陽,肉類屬陰


      23.酸棗仁讓血回到肝


      24.餓而不渴是虛熱,餓而渴是實熱用石膏


      25.不要食用蘇打水
      、冰淇淋、咖啡
      、甜點等任何人工白糖食物
      ,容易產(chǎn)生胃酸,容易壞牙
      、掉發(fā)
      ,容易造成胰腺癌。乳癌本在陽位
      ,若動了手術
      ,會跑到陰,則愈來愈難治


      26.指甲裂因為肝其華在爪
      ,開清肝的藥會好,一般來說
      ,肝有累積毒素指甲就會容易裂


      27.口臭,嘴唇干,不一定是胃熱
      ,腸胃太寒也會這樣


      28.血不夠要懷孕很難。

      29.雙耳耳鳴是腎虛
      ,單耳有可能是擤鼻涕造成的


      30.有個病人少陽頭痛,盜汗
      。睡好
      ,大便近來下利,口渴喜室溫
      ,胃口好
      ,身體冷,手足皆冷
      ,舌淡紅白
      ,脈緩有力。倪師處小柴胡湯+生龍骨
      、生牡蠣
      、川芎、鉤藤
      、白附子
      、白僵蠶。二診訴盜汗除
      ,頭痛減輕許多


      31.白虎湯可用治中消。

      32.右脈大于左脈
      ,一般來說是月經(jīng)來氣大于血
      ,而懷孕時是血大于氣,也就是左脈大于右脈


      33.胞宮疾病可通過按壓三陰交穴判斷病情
      。桂枝茯苓丸能消除子宮肌瘤。

      34.反映太陽狀態(tài)的兩個癥狀是感冒與汗出
      ,太陽最主要就是心臟功能
      ,所以每天多運動適當微微汗,以鍛煉心臟功能
      。心臟功能弱
      ,病人即不易出汗(編者按:臨床所見,心臟病患者
      ,多動則汗出
      。所以
      ,汗出異常皆是心臟病見癥)。

      35.四肢手足灼熱紅赤可能為寒極生熱
      、陽不入陰之四逆證
      ,若患者又從不汗出,知心臟有問題
      ,為少陰病
      ,當用四逆湯(生附子)。少陰的問題解除之后可能會出現(xiàn)太陽的癥狀
      ,合理時機使用麻黃湯
      、桂枝湯
      、葛根湯等


      36.大黃片可治頭面熱、眼睛紅腫


      37.當歸亦具有抗焦慮的作用


      38.乳癌的病源來自心臟,因心臟力量弱
      ,奶水無法正常下行至子宮化為月經(jīng)
      ,長期累積于胸部,未排盡的奶水便容易造成乳癌
      ,另外女子停經(jīng)并不代表停止制造奶水
      ,停經(jīng)后多余奶水只有大腸這一條排出途徑。憂傷肺
      ,肺被傷奶水難以從肺進入乳房
      ,而且容易使乳癌轉移為肺癌,所以要開心


      39.生附為陽藥
      ,用于心陽不足, 心臟衰弱時一般劑量三錢. 急救時可用至五錢。

      40.炮附用于表虛
      ,收表陽
      。桂附八味丸內即用炮附子,因為下焦的陽不夠時, 此藥可以補腎。下焦的陽源頭來自心陽, 心陽在, 但下焦較為寒濕時則用炮附子


      41旋復花
      、代赭石治療呃逆、反酸
      ,理論來源于《傷寒論》
      。傷寒發(fā)汗,若吐
      、若下
      ,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
      ,旋覆代赭湯主之


      42.抽煙多,黃稠痰
      ,理論來源于《金匱要略》
      。咳逆上氣
      ,時時唾濁
      ,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
      。皂莢丸方:皂莢(八兩
      ,刮去皮,用酥炙) 上一味
      ,末之
      ,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
      ,日三夜一服


      43.胃口不開中藥有陳皮,穴位有足三里


      44.胃寒用吳茱萸
      ,肺寒用干姜。

      45.腎陽不足致水飲凌心
      ,使心跳加快
      ,須用炙甘草,但水腫病人忌之。

      46.麻黃無桂枝的時候
      ,是作用在肺上面
      ,有了桂枝方可走表,將皮膚打開


      47.防己
      、茯苓祛三焦水。

      48.細辛+烏藥治下焦虛寒造成的尿頻癥狀
      ,適當時機配合真武湯
      、五苓散、豬苓湯
      、四逆散
      、當歸貝母苦參丸、桂枝茯苓丸
      、腎氣丸
      、栝樓瞿麥丸等


      49.牡蠣+滑石去膀胱結石,配合金錢草
      、郁金
      、雞內金等。

      50.前列腺炎見于性活動頻繁的中青年男性
      ,而前列腺增生見于中老年人


      51.便秘多日不行卻無不適感,為寒實便秘
      ,用大黃附子細辛湯


      52.濕熱痔瘡用赤小豆當歸散。

      53.對女人而言
      ,腳涼就是子宮涼
      ,腳熱就是子宮熱。

      旋復花的功效與作用
      ,代赭石的功效與作用

      今天給各位分享旋復花的功效與作用的知識

      ,其中也會對代赭石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解釋
      ,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收藏本站
      ,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1、旋覆花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旋覆花的副作用有哪些2
      、旋復花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3
      、旋復花的功效與作用4、旋覆花的功效與作用旋覆花的功效有哪些旋覆花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旋覆花的副作用有哪些相信不少人都有見過旋覆花
      ,它是菊科植物的一種

      這類植物分布廣闊,在東北
      、華北
      、華東、華中等地均有栽種

      旋覆花一般在每年的春秋兩季開放
      ,采摘后去除雜質,然后曬干
      ,生用或蜜炙用

      那么旋覆花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旋覆花的副作用有哪些呢
      ?下面我將就這些問題和大家做個分享
      ,期待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旋覆花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旋覆花是一類很常見小花,它相較于普通的花卉來說
      ,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在臨床上使用很普遍,它的功效和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旋覆花具有平喘
      、鎮(zhèn)咳作用:旋覆花黃酮對組胺引起的豚鼠支氣管痙攣性哮喘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小鼠氨水噴霧法和酚紅排泌法實驗表明:旋覆花黃酮無鎮(zhèn)咳和祛痰作用

      2
      、旋覆花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大花旋覆花的根和地上部分之脂溶性及醚溶性部分有抗菌作用。
      旋覆花中的咖啡酸及綠原酸有較廣泛的抑菌作用
      ,但在體內能被蛋白質滅活

      3、旋覆花對平滑肌的作用:綠原酸能顯著增加小腸蠕動
      ;綠原酸
      、咖啡酸、奎寧酸均可增加子宮的張力
      ,但該作用能被堿所取消
      ,而阿托品則對此無明顯影響。
      4
      、旋覆花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綠原酸和咖啡酸給大鼠口服或腹腔注射
      ,均可提高神經(jīng)興奮性。
      5
      、旋覆花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綠原酸和咖啡酸口服
      ,可增加人胃中鹽酸的分泌量。
      旋覆花的副作用有哪些
      旋覆花雖然具有很多的療效,適應的病癥也比較多,不過并不是任何體制的人都適合飲用哦
      !比如說身體虛弱
      、拉肚子人就不適合飲用旋覆花。
      再者
      ,大家在服用旋覆花時
      ,切勿超量,正常用量并沒有中毒的案例
      ,不過如果超量服用的話
      ,部分病人會出現(xiàn)發(fā)熱、惡心
      、全身出皮疹
      ,或見有嘔吐、胃中不適
      、腹瀉

      動物實驗中較大量給藥可導致動物呼吸加快
      、抽搐、死亡

      所以使用該藥應注意掌握好用量

      旋覆花的副作用有哪些
      大家應當掌握好正確的煎煮方法,如果煎煮方法不當?shù)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也會產(chǎn)生不適癥狀

      大家在煎湯時應用布包或煎好后過濾去毛,防止大量絨毛進入胃中
      ,這是因為旋復花上的絨毛可刺激咽喉及消化道
      ,引起咳嗽、嘔吐

      以上就是關于旋覆花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以及旋覆花的副作用有哪些的相關分享
      ,給大家做個參考!如果大家還有更多的相關問題
      ,歡迎繼續(xù)收藏本網(wǎng)站
      ,后期將為大家?guī)砀嗟木蕛热荨?br>旋復花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旋復花的功效與作用是消痰,下氣,軟堅,行水,治胸中痰結,咳喘,大腹水腫。
      旋復花為菊科植物旋覆花
      、線葉旋覆花或大花旋或大花旋復花等的頭狀花序
      ,旋復花有消痰,下氣
      ,軟堅
      ,行水的功效,旋復花治胸中痰結
      ,脅下脹滿,咳喘
      ,呃逆
      ,唾如膠漆,心下痞_
      ,噫氣不除
      ,大腹水腫。
      干燥頭狀花序呈扁球形
      ,有時散落
      ,直徑8~15毫米(線葉旋復花較小,4~10毫米)

      底部有4層(線葉旋復花3層)淺灰綠色
      、膜質的總苞片,有時殘留花梗

      外緣1層舌狀花
      ,長約1厘米,先端3齒裂
      ,多卷曲;中央管狀花密集
      ,花冠5齒裂,子房頂端有多數(shù)白色冠毛
      ,長約5毫米(線葉旋復花長約3毫米)
      ,質柔軟,手捻易散

      氣微弱
      ,味微苦咸。
      以朵大
      、金
      、有白絨毛,無枝梗者為佳

      旋復花的功效與作用降氣化痰:用于喘咳痰多之證

      旋覆花既能祛痰,又有一定平喘止咳作用
      ,其性微溫
      ,無論寒痰、熱痰及外感所致喘咳證
      ,皆可配伍應用

      寒痰喘咳,痰多清稀者
      ,宜與半夏
      ,蘇子等溫肺,平喘
      、燥濕化痰之品配伍

      降逆止嘔:旋覆花不僅降肺氣,又善降胃氣而止嘔噫

      治痰濁中阻
      ,胃氣上逆而噫氣嘔吐,胃脘痞硬者
      ,配代赭石
      ,半夏,生姜等
      ,如旋覆代赭湯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陰虛勞嗽、風熱燥咳
      、虛弱及大便泄瀉者忌用

      用量過大

      常規(guī)用量未見中毒報道。
      服用過量會使部分病人出現(xiàn)發(fā)熱
      ,惡心
      ,全身出皮疹,或見有嘔吐
      ,胃中不適
      ,腹瀉。
      動物實驗中較大量給藥可導致動物呼吸加快
      ,抽搐
      ,死亡。
      所以使用該藥應注意掌握好用量

      煎煮不當

      旋復花上的絨毛可刺激咽喉及消化道,引起咳嗽
      ,嘔吐

      內服煎湯宜用布包或煎好后過濾去毛,防止大量絨毛進入胃中

      -旋復花
      旋覆花的功效與作用旋覆花的功效有哪些1
      、化痰:旋覆花性味苦、辛
      、咸
      、微溫,入肺
      、脾
      、胃、大腸經(jīng)
      ,有化痰行水
      、降氣之功,適用于痰涎壅盛
      、咳嗽痰多、胸膈滿悶等癥

      2
      、止嘔:旋覆花能降胃氣、止嘔逆
      ,用于胃有寒濕引起的嘔吐
      、噯氣、呃逆

      3
      、鎮(zhèn)咳:旋復花黃酮對組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性哮喘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能平喘、鎮(zhèn)咳

      4
      、利尿:旋覆花味咸以軟堅,微辛溫能散結氣
      ,升而能降
      ,入肝、腎
      、肺
      、大腸。
      其功在于開結下氣
      ,行水消痰
      ,適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

      旋復花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
      ,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代赭石的功效與作用
      、旋復花的功效與作用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求中醫(yī)
      ,旋覆代赭湯的問題
      ??

      你這是痞證

      ,兼雜膀胱氣化不利,或者說更像是水痞!
      直接五苓散治療
      川桂枝10 生白術30 云茯苓30 豬苓30 澤瀉30

      三劑水煎服,“飯前”服用

      不建議你自己隨便加
      ,初學者和愛好者容易越加越多最后藥味多而作用少

      最終的方藥還得看你兼雜癥狀,而且我并沒有看到你旋覆花湯的指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79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面糊丸,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1斤
      ,神曲1斤,麥芽1斤
      ,山楂1斤
      ,甘草半斤,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末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9g
      ,炒白術9g,桂枝9g
      ,赤芍9g
      ,白芍9g,生姜3片
      ,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營固衛(wèi),以御風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洗
      ,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
      、桂心
      、天麻、萆薢
      、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歸
      、云母粉、白術
      、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
      、甘草
      、川續(xù)斷,各一兩
      。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
      、夏三日、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