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滇南本草中藥物的使用特點

    道醫(yī) 2023-06-25 21:21:45

    【摘要】《滇南本草》重視藥物使用方法,新鮮藥物使用方法獨具特色

    ,藥引種類多樣
    ,在服用時間與方法上也頗有講究
    。該書收載了云南邊疆各民族寶貴的用藥經(jīng)驗,體現(xiàn)了民族醫(yī)藥特色
    ,在我國醫(yī)藥史上有重要地位

    【關鍵詞】《滇南本草》

    ;藥物
    ;使用特點

    《滇南本草》為蘭茂所撰。蘭茂于明正統(tǒng)元年(1436年)

    ,審辨草藥
    ,合滇中蔬菜草木種種性情
    ,著《滇南本草》三卷
    。該書比李時珍《本草綱目》早140余年問世,書中有不少藥物是《本草綱目》及其他本草所未載
    。《滇南本草》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較為完善的地方性本草專著,在云南醫(yī)學歷史上價值最大
    、影響最廣
    。書中遣方用藥既體現(xiàn)了中醫(yī)辨證論治思想,又體現(xiàn)了民族醫(yī)藥特色
    ,在我國醫(yī)藥史上有重要地位[2]。

    《滇南本草》全書分上中下三卷

    ,載草
    、鳥、獸
    、蟲四部,共計458味藥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兜崮媳静荨分兴幬飦碓礃O具地域和民間特色,除了一些傳統(tǒng)的藥材之外
    ,還記載了木槿花、玉蘭花
    、雞冠花等鮮花以及大量常見的蔬菜
    、水果
    、野菜
    、野果的性味、歸經(jīng)和藥用功效
    ,其附方也多用食物入藥
    ,其多樣的藥物使用方法
    ,值得后世認真研究

    1 藥物的使用方法

    《滇南本草》中藥物的使用方法很多,現(xiàn)歸納如下

    11傳統(tǒng)的水煎服《滇南本草》中如“葳參五錢,丹參二錢五分

    ,不用引
    ,水煎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盵1]這樣將藥物用水煎服使用的方法在書中并不算多

    12藥物與肉類同煮在本草中,將藥材與肉類同煮的記錄多見

    ,如《千金方》中就有記載烏雌雞湯方
    ,以水煮雞,去雞下藥
    ;羊肉黃芪湯,以水煮羊肉
    ,去肉下藥
    ;鯉魚湯,以水煮魚
    ,澄清,內(nèi)藥
    ;豬腎方
    ,以水煮腎,去腎內(nèi)藥等等
    。多以肉湯作為煎煮溶液。

    在《滇南本草》中

    ,蘭茂沿襲了這一方式
    ,并且加以改良。如沙參“治諸虛證
    。沙參一兩,筍雞(去腸)
    ,將沙參共合一處煮熟食”
    ;蘭花參“蘭花參五錢,筍雞一只(去腸
    ,將藥入雞腹內(nèi)煮)
    ,共合一處煮爛食之
    。或豬凈膂肉也可”
    ;“繡球防風一兩,蛤粉六錢(煅)
    ,共為末
    。每分五服
    ,白羊肝三錢,竹刀破開羊肝
    ,將藥入肝內(nèi)。苧麻綁好
    ,入瓦罐內(nèi)煎
    。”[1]這種把藥材與食材同時服用的方式
    ,既節(jié)約了原料,又提高了治療效果
    。這種服用方法
    ,在書中大量記載。

    13代茶飲魏時名醫(yī)吳普用茶治療厭食

    、胃痛等癥,并將茶作為“安心益氣
    、輕身耐老”的養(yǎng)身保健品來飲用
    。唐朝,陸羽《茶經(jīng)》的問世
    ,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提出“茶為萬病之藥”的觀點,把茶療的理論與實踐推向高峰并逐漸成形
    。因此在《滇南本草》中出現(xiàn)了如“石韋煎湯代茶飲
    ,治療手戰(zhàn)作抖”;“旱螺殼放新瓦上焙干
    ,共為細末,每服一錢
    ,用好春茶湯下
    ,治療反胃病,胸膈飽脹
    ,飲食不下,口吐痰涎”[1]等藥物使用方法

    14藥物與酒同用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中

    ,就有“湯液醪醴論”篇,對湯液醪醴的制造和應用作了說明
    ,并有“邪氣時至
    ,服之萬全”的論述,這是藥酒治病的較早記載
    。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則較全面地論述了藥酒的制法與服法

    《滇南本草》附方中用酒種類頗多

    ,用酒的方式也各異
    。主要有以下幾種:單方或復方加酒同煎內(nèi)服,如“羊肚參三兩
    ,木瓜一兩
    ,燒酒二斤
    。煎三注香時
    ,冷定,去火毒
    。晚上臨睡用
    ,燉熱三杯”
    ;湯劑煎好后點酒內(nèi)服如“茶匙草
    ,煎湯點水酒服”;用酒送服中藥丸
    、散劑如“發(fā)落海,用新瓦焙為末
    ,每服一錢
    ,燒酒服”;用酒浸泡中藥而成藥酒
    ,如“虎掌草,小九牯牛
    ,紫夏枯草
    ,白頭翁,威靈仙
    。好酒二斤泡
    ,每晚上燉熱服三杯”
    ;用酒調(diào)藥外敷如“接骨草,雞腳刺根
    ,土黃連
    ,共搗爛,點酒包敷疼處”[1]

    15藥物粉碎為末或為丸《滇南本草》中多將藥物粉碎成末或再做成丸服用

    。如“月下參二兩,木香一錢
    ,丁香二錢
    ,沉香二錢
    ,肉桂二兩
    ,共細末,每服一錢
    ,熱酒下”[BF];“[BFQ]赤地榆細末
    ,每服一錢
    ,熱酒下”[1]。

    治療腸胃積熱的地榆槐角丸

    ,用“赤地榆
    、槐角
    、老枳殼
    、黃芩、荊芥
    、全秦歸
    、黃連,共為細末
    ,為丸”
    ;“還陽參四兩,烏骨雞一只(去腸
    ,將參入腹內(nèi)煮爛)
    ,去皮
    ,將肉曬干
    ,骨用新瓦焙黃色,肉骨共為細末
    ,或用蜜為丸,或為末
    ,每服二錢
    ,滾水下”[1]

    “仙茅為末,全秦歸

    ,蛇果草,用后二味煎湯
    ,點水酒調(diào)仙茅末送下”[1]則是將藥物分類處理
    ,部分為末,部分煎煮
    ,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16菜肴《滇南本草》還有一大特點就是記載了大量的食物入藥

    ,如紅蘿卜
    、白蘿卜、韭菜
    、蔥白
    、青蒜
    、大蒜
    、甜菜、菠菜
    、季菜
    、茄子
    、葫蘆
    、青菜、白菜
    、桐蒿菜
    、鵝嘗菜
    、苦瓜
    、南瓜、黃瓜等
    。蘭茂用常見的蔬菜瓜果治療疾病
    ,寓治療于飲食中

    “枸杞尖作菜食

    ,合雞蛋炒吃,治少年婦人白帶”;“云芎
    ,螺絲蛋,煮食
    ,治婦人白帶”;“蔥白
    ,傷寒頭痛
    ,用蔥、姜
    、瓣醬生吃效”;“季菜
    ,治肺熱咳嗽
    ,用雞蛋煮吃”[1]。這樣的記載在《滇南本草》中有很多
    ,蘭茂巧用家常之品,體現(xiàn)了云南民族民間醫(yī)藥的特色

    17外用藥物外治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蘭茂在書中也記載了很多藥物的外用療法,包括鮮用如“玀玀蕓香草新鮮取來
    ,令人夾于腋下
    ,臭汗自出矣”
    ;“燈盞花治小兒膿耳
    ,搗汁滴入耳內(nèi)”;或者將藥材直接使用如“苦連翹根于腫痛處噙之效”
    ;以及將藥物加工后使用如“杏仁
    、輕粉共捶出油為餅
    ,外敷
    ,治臁瘡年久不愈”[1]等。

    2 新鮮藥物的使用

    鮮藥的應用歷史悠久

    ,兩千多年來歷代名醫(yī)應用鮮藥組方治病
    ,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
    ,尤其是治療溫病
    、內(nèi)科雜病及解毒、外治等方面療效顯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兜崮媳静荨分行迈r藥物有很多,包括鮮藥
    、鮮花
    、鮮果、鮮菌類
    ,其使用方法很多
    ,常見的歸納如下。

    21鮮汁使用《滇南本草》中常見將新鮮中藥材洗凈

    、榨汁入藥的使用方法。這類用法一般都比較簡單
    。如杏葉防風“治一切瘧疾
    ,新鮮搗汁一小盅,點燒酒
    ,朝陽吃”;苦馬菜搗汁一小盅與全歸等治療吐血
    ,咳血
    ;魚眼草,“搗汁燉汁服
    ,治療小兒瀉綠水者”[1]。

    22鮮品搗爛使用《滇南本草》中可見將鮮品搗爛后入藥的使用方法

    。如“生慈姑搗爛三錢
    ,蜂蜜二錢,引米湯沫調(diào)慈姑飲
    ,治虛勞咳嗽止血”;“地龍五條(用細白者佳)
    ,砂仁二錢
    ,將地龍搗爛朱砂調(diào)勻服”[1]。

    23鮮品煎煮使用《滇南本草》中多見將新鮮藥物煎煮使用的記錄

    。如“芭蕉花二錢煨湯
    ,點燒酒服
    。治翻胃
    ,嘔吐飲食酸痰
    ,胃口肚腹疼痛,胸膈飲飽”
    ;“梔子花三朵,蜂蜜少許
    ,煎服
    ,止咳嗽”;“白荷葉二錢
    ,水煎入冰糖五分
    ,治頭眩暈悶疼”[1]

    24鮮品粉碎使用《滇南本草》中記載“木槿花為末,入人乳半盅

    ,將花末拌乳
    。于飯上蒸熟,吃之效
    ,治婦人白帶”[1]。這種使用方法
    ,現(xiàn)在已經(jīng)演化成了云南特色的飲食文化

    3 藥物的服用方法

    蘭茂比較注重藥物的服用方法,不僅藥引的種類多樣

    ,而且在服用時間與方法上也頗有講究。

    藥引

    ,可達到引藥歸經(jīng)
    ,增強療效,減少毒副作用的效果
    。《滇南本草》中的藥引種類繁多
    ,如“平爾參末
    ,引水酒服”;“遍地金
    ,引烏梅
    、砂糖煎湯服”
    ;“韭葉云香草、木瓜
    、蒼術
    、陳皮、厚樸
    、甘草
    ,引用生姜一片
    ,煎服”
    ;“合媽云香草,引用童便點服”
    ;“生慈姑搗爛三錢
    ,蜂蜜二錢
    ,引米湯末調(diào)慈姑飲
    ,止蒸服”;“青蒿
    、地骨皮
    、鱉甲
    、石斛
    、柴胡根,引清明楊柳
    ,煨服
    ,點童便”
    ;“神曲
    、麥芽、杏仁
    ,引用真菜油
    ,入罐底煨服”[1]等

    《滇南本草》在服用時間與方法方面也很有特色

    。如“大一支箭,續(xù)斷
    ,花粉
    ,石膏,共為細末
    ,每服二錢
    ,入碗內(nèi)滾水沖,碗內(nèi)以鐘蓋片時
    ,微溫服”[1]
    。這樣的服用方法能讓藥物的有效成分更多的溶解于水中
    。又如“夏枯草三錢
    、膽南星五分、防風一錢
    ,鉤藤草一錢
    ,點水酒臥時服”;“大薊一兩
    ,水牛肉四兩,天明吃畢后臥
    。忌鹽”
    ;何首烏與半夏、白茯苓
    、生姜“日煎夜露
    ,次早向陽吃
    。此方治瘧,以七天后可用”[1]等則是對服藥時間的一些要求

    此類服藥方法

    ,不僅有增強藥效之功
    ,尚有引藥循經(jīng)直達病所
    ,減少藥效損耗之妙,且力求順應人體生理變化
    ,對后世醫(yī)家遣方用藥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總之

    ,《滇南本草》重視藥物使用方法
    ,新鮮藥物使用方法獨具特色,藥引種類多樣
    ,在服用時間與方法上也頗多講究
    。全書收載了云南邊疆各民族寶貴的用藥經(jīng)驗
    ,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值得后世借鑒并繼續(xù)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蘭茂.滇南本草[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3:1

    ,2,4
    ,6
    ,10,11
    ,24
    ,31,42
    ,46
    ,48,52
    ,58
    ,87.

    [2]卻翎,李昊蓉.論《滇南本草》的用藥特色[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1
    ,34(1):8-9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8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面糊丸
    ,如黍米大。功能主治 : 補肝腎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舌上微苔
    ,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1斤
    ,神曲1斤
    ,麥芽1斤
    ,山楂1斤,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防風9g
    ,炒白術9g
    ,桂枝9g,赤芍9g
    保真湯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桂心
    、天麻、萆薢
    、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