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玉華
焦山梔10g 黃連6g 青皮10g 吳茱萸4.5g 煅瓦楞(先煎)18g 木香(后下)10g 砂仁(后下)10g 草果仁3g 延胡索6g 炒川楝10g 神曲10g 甘草3g
5劑。
二診:6月6日
潞黨參24g 焦白術(shù)10g 干姜6g 茯苓18g 豬苓6g 澤瀉10g 黃連3g 吳茱萸6g 甘草3g
4劑
三診:6月13日
陳皮10g 法夏10g 黃連6g 吳茱萸6g 烏賊骨10g 草果仁10g 煅瓦楞(先煎)18g 神曲10g 炒麥芽12g
4劑
。四診:6月20日
。胃脘痛消失,反酸減輕,仍守原法,加清肝化瘀之品,5劑后諸癥愈。黃連10g 吳茱萸4.5g 煅瓦楞(先煎)18g 烏賊骨10g 神曲10g 炒麥芽18g 青皮10g 草果仁10g 焦山梔10g 丹參18g
按:胃脘痛一癥,首辨寒熱虛實(shí)
、在氣在血,并須權(quán)衡輕重緩急。初發(fā)實(shí)證為多,病在氣分,日久虛實(shí)夾雜,寒熱交錯(cuò),或由氣滯漸致血瘀。本例胃痛長達(dá)30余年,不惟中氣已虛,情志亦受影響,釀成肝郁氣結(jié)化火,橫逆犯胃之證。故胃脘痛勢(shì)急迫胃脘痛單方 [用料]紫砂罐一只(即修鍋匠用做熔鐵的砂罐)。
[制用法]用上物蘸水磨汁
,開水沖服,一天3次。[功效]胃脘劇痛
、嘔吐酸水、暖氣等癥。八角茴香治脘腹痛 [用料]八角茴香六錢
[制用法]共研為細(xì)末(極細(xì)),每天服3次
[功效]脘腹急痛
土木香治十二指腸潰瘍 [用料]土木香二至三錢。
[制用法]研末
[功效]主治十二指腸潰瘍
。丁香黃酒飲治胃痛 [用料]丁香3~5粒,黃酒1盅
。[制用法]將上兩味一同放入碗中
,隔水燉10分鐘,乘溫飲用。每天1~2劑。[功效]溫暖脾腎,散寒化淤
,止嘔止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桂花酒治胃痛 [用料]桂花60克
,白酒500毫升。[制用法]將桂花放入白酒中
,密閉浸泡,經(jīng)常混動(dòng),一星期后即可飲用。每飲10毫升[功效]溫中散寒
苦瓜花粥治胃痛 [用料]苦瓜花1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將苦瓜花研為細(xì)末
[功效]清肝瀉火
芭蕉花粥治胃痛 [用料]芭蕉花2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將芭蕉花研為細(xì)末
[功效]平肝降氣、化痰軟堅(jiān)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生姜蘿卜汁以治胃痛 [用料]生姜50克,蘿卜500克
[制用法]將生姜
[功效]寬中下氣
土豆粥治胃痛 [用料]土豆250克
[制用法]將土豆(不去皮)洗凈切碎
[功效]和中調(diào)胃,益氣健脾
清燉鯽魚治虛寒胃痛 [用料]鯽魚250克
[制用法]將鯽魚去鱗及內(nèi)臟
[功效]溫中補(bǔ)虛
豬肚胡椒治胃痛久治不愈 [用料]豬肚1個(gè)
[制用法]將豬肚用醋水反復(fù)洗凈
[功效]溫中下氣,補(bǔ)脾凋胃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雞蛋殼炒焦治胃痛 [用料]雞蛋殼
。[制用法]將雞蛋殼洗凈,放入鍋內(nèi)炒黃研成細(xì)粉末
。每天2~3次,每次3克[功效]消食健胃
文旦雞下氣健胃定痛 [用料]文旦(柚子)1只,童子母雞1只
[制用法]將留在樹上的柚子
[功效]溫胃止痛
陳香櫞健胃驅(qū)氣止痛 [用料]陳香櫞(末)50克
,川椒、小茴香各20克。[制用法]陳香櫞焙干
,研細(xì)末,川椒、小茴香共研末混合拌勻。每服5克,每天2次,溫開水送服。[功效]行氣止痛
。治胸悶胃痛。椒鹽火腿治胃寒腹痛 [用料]火腿瘦肉25克
,花椒、鹽、蔥、姜各少許。[制用法]火腿切成片
,加蔥末、姜片,水適量,清蒸熟爛后備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功效]溫胃
,理氣。治胃痛、氣滯腹痛、打呃等。胃痛
,中醫(yī)病證名。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而引發(fā)。胃是主要病變臟腑,常與肝脾等臟有密切關(guān)系。胃氣郁滯、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機(jī)。治療以理氣和胃為大法,根據(jù)不同證候,采取相應(yīng)治法。基本介紹中醫(yī)學(xué)名 :胃痛 發(fā)病部位 :胃脘 相關(guān)西醫(yī)疾病 :急慢性胃炎等 其他名稱 :胃脘痛 多發(fā)群體 :所有人 疾病分類 :內(nèi)科-脾胃 傳染性 :無 名詞解釋,歷史沿革,胃痛與西醫(yī)病名的關(guān)系,病因,病機(jī),診查要點(diǎn),診斷依據(jù),病證鑒別,辨證論治,辨證要點(diǎn),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zhuǎn)歸預(yù)后,預(yù)防調(diào)護(hù),文獻(xiàn)摘要,名詞解釋胃痛
,又稱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癥狀的病證。歷史沿革1、胃痛之名最早記載于《內(nèi)經(jīng)》,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脹,胃脘當(dāng)心而痛。”《內(nèi)經(jīng)》首先提出胃痛的發(fā)生與肝、脾有關(guān),還提出寒邪、傷食致病說。 2、唐宋以前文獻(xiàn)多把屬于胃脘痛的心痛和屬于心經(jīng)本身病變的心痛混為一談,直至金元時(shí)代李杲《蘭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