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黃芪120g 赤芍5g 當歸尾 川芎 桃仁 紅花 地龍各3g
【主治】中風之氣虛血瘀證
。癥見半身不遂【病案】陳某
二診:服方后口斜較正,雙下肢震顫好轉
三診:口角歪斜已正,言語流利
【分析】該患者雖沒有典型的偏癱,但根據(jù)患者癥狀“口角向左歪斜
,流口涎,舌強,語言謇澀”,以及“頭顱CT示:腦萎縮,腔隙性腦梗死”可以確診為中風后遺癥。對于中風后遺癥的辨證,臨床多為氣虛血瘀證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黃芪用法,一是關于其使用劑量
,原方中黃芪的劑量雖有120g之多,但在臨床實際運用時,一般開始僅用30~60g,如果患者療效不佳,且沒有出現(xiàn)腹脹等副作用后,可酌情增加,極少數(shù)人可以直至120g。本例因療效較好,效不更方,直至痊愈。二是關于黃芪的選擇,在治療中風后遺癥時,黃芪一般選炙黃芪,因其炙用升陽補陽作用更強。這是因為中風后遺癥的病機,王清任認為是陽氣不足,如全身陽氣為十分,則半身不遂之中風后遺癥是欠五分之陽氣,而補陽還五湯就是補其不足之五分陽氣,故本方稱補陽還五湯。另外談一點關于中風后遺癥的治療
,一方面由于該病往往病程較長,需要長期堅持服藥;另一方面,為了提高療效,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還應當進行患肢功能鍛練,這一點非常重要,同時還可配合針灸、推拿等以加快患肢的功能恢復。——本文摘自《方劑學案例分析》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83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復元活血湯醫(yī)案分析
下一篇:
血府逐瘀湯醫(yī)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