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實脾散組成,主治,加減運用醫(yī)案

      道醫(yī) 2023-06-26 15:11:00

      【組成】炒厚樸 白術(shù)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子 炮附子 白茯苓 炮干姜各30g 炙甘草15g 生姜5片 大棗1枚

      【主治】脾腎陽虛

      ,水氣內(nèi)停之陰水。身半以下腫甚
      ,胸腹脹滿
      ,納差
      ,手足不溫,口中不渴
      ,小便短少
      ,大便溏薄,舌苔白膩
      ,脈沉遲或沉細

      【病案】郭某,男

      ,45歲
      ,因間歇性腹水2年,加重3月
      ,于1998年1月16日以“肝硬化腹水”收住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颊呒韧幸腋尾∈?0年
      。入院時精神萎靡,怯寒乏力
      ,咽干渴
      ,頻欲冷飲
      ,腹脹不能平臥
      ,但苦氣短,尿少
      ,大便4日未行
      ,偶有矢氣。查:彌漫性腹臌隆
      ,大量腹水
      ,腹圍76厘米
      ,脾臍下2厘米,下肢水腫++
      。B超示:(1)肝硬化并大量腹水
      ;(2)脾臟重度腫大。入院后經(jīng)利尿
      、保肝、補充蛋白等處理
      ,病癥未見緩解
      。作者診治時已住院16天,自述腹脹甚,納差
      ,大便4日未行,舌紅
      、苦白膩
      ,脈細滑無力,余癥同前
      。西醫(yī)診斷:肝硬化中毒性臌腸
      。中醫(yī)診斷:脾腎陽虛型氣水雙臌證。當(dāng)培土益火
      ,破氣利水。遂投實脾散加減
      。處方:茯苓30g
      、干姜10g、炒白術(shù)30g
      、桂枝15g
      、大腹皮15g
      、炒萊菔子20g
      、厚樸10g、附片10g
      、麥冬15g
      、生地10g、車前子15g
      、炙甘草4g。3劑
      。服藥后患者每日排氣排便約2~3次
      ,期間停用西醫(yī)利尿及白蛋白治療。3劑服完后患者自述無腹脹
      ,二便調(diào)
      。查:腹水量少
      ,腹圍72厘米
      ,脾肋緣下2厘米,下肢不腫
      。既已有效
      ,上方隨證加減
      ,病未進漸減
      。(摘自《甘肅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

      【分析】患者因“腹水”加重而入院

      ,其與“納差”、“怯寒乏力”并見
      ,可辨為脾陽虛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凹韧幸腋尾∈?0年”
      、“間歇性腹水2年”,現(xiàn)出現(xiàn)“精神萎靡”
      ,脈象“無力”
      ,說明患病日久,正氣耗損嚴重
      。脾陽虛衰,土不制水
      ,化氣無力
      ,水濕聚腹,致腸胃失于通降
      ,膀胱氣化不行
      ,故可見“尿少”
      ,“大便4日未行”
      。“腹脹不能平臥”
      ,“腹脹甚”
      ,提示因水濕內(nèi)停,氣滯不行甚著
      。綜前所述,治當(dāng)溫補脾陽
      ,利水行氣。鑒于患者之前已經(jīng)使用過利尿西藥
      ,故此時亦可少加利水之品
      ,而這恰好與實脾散重溫陽、健脾
      、行氣而輕利水的作用特點比較一致
      ,“遂投實脾散加減”治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侗静萁?jīng)疏》云:“大腹皮即檳榔皮也
      ,其氣味所主,與檳榔大略相同
      。第檳榔性烈
      ,破氣最捷
      ;腹皮性緩
      ,下氣稍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被颊咭哉摓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故改檳榔為作用緩和之大腹皮,并去原方中木香
      、草果,可使行氣利水而不傷正
      ,更能符合現(xiàn)病證所需
      。木瓜酸溫,能于土中瀉木
      ,使木不乘土
      ,并能祛濕利水,但不知作者為何去之
      ?另加用桂枝助干姜
      、附子扶陽抑陰
      ,并助膀胱氣化而利水
      ;炒萊菔子下氣消食助厚樸除腹脹;車前子利水滲濕助茯苓消腫而不傷中
      ,三者共同加強實脾散原有功用
      。脾土實,氣滯散
      ,陰水消,故最后“病未進漸減”

      既然辨證為脾腎陽虛證

      ,為何方中加用麥冬、生地呢
      ?麥冬
      、生地性寒屬陰柔之品,兩藥若與玄參配伍亦即增液湯
      ,為吳鞠通用治熱盛津傷所致燥結(jié)便秘之效方
      ,而患者服藥后出現(xiàn)每日“排便約2-3次”或許就是明征。從本案敘述來說
      ,“咽干渴”
      、“頻欲冷飲”大概是使用寒涼藥之主要依據(jù)。若仔細分析
      ,則不難看出個中問題。陽虛不能化津上泛滋潤
      ,也可見“咽干渴”
      。但陽虛之人若欲飲當(dāng)喜“熱飲”,而案中卻云“頻欲冷飲”
      ,火熱內(nèi)盛才會飲冷自救
      ,此處頗為費解
      ?是否為服用西藥所為
      ?此癥當(dāng)存疑。服藥3劑后
      ,作者即對原方進行加減
      ,是否減除麥冬、生地
      ?并未明言。

      ——本文摘自《方劑學(xué)案例分析》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84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甘草3分
      ,生姜
      、大棗。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舌上微苔
      ,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大效五丁飲子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