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仙方活命飲臨床應(yīng)用醫(yī)案

    道醫(yī) 2023-06-26 19:21:22

    【組成】白芷3g 貝母 防風(fēng) 赤芍 歸尾 甘草節(jié) 角刺 炮山甲 乳香 沒藥各3g 天花粉 金銀花 陳皮各9g

    【主治】瘡瘍腫毒初起,或以成膿而未潰者

    ,紅腫熱痛
    ,身熱惡寒,舌苔薄白
    ,或微黃,脈數(shù)有力
    ,其證屬陽者

    【醫(yī)案】潘某,男

    ,65歲,于2000年4月7日診
    。7天前頸部生瘡紅腫熱痛
    ,在醫(yī)療站診治6天(診斷及用藥不詳)
    ,瘡潰
    、流膿。現(xiàn)瘡?f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心煩易怒,納減
    ,口干
    ,小便黃
    ,舌質(zhì)紅苔黃膩
    ,脈弦。查不發(fā)熱
    ,后頸正中偏左有一6cmX5cm瘡瘍
    ,紅腫高突,質(zhì)硬
    ,根盤大
    ,捫之熱
    ,膿點5~6個
    。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17.6X10?/L,中性粒細胞0.81
    ,淋巴細胞0.19。西醫(yī)診斷為癰
    。中醫(yī)診斷為側(cè)對口疽(腦后發(fā))
    。辨證為濕熱交蒸,火毒熾盛
    。治以清熱解毒,除濕消腫
    。方用仙方活命飲加減:金銀花30g
    ,連翹30g
    ,蒲公英30g
    ,天葵子15g,丹皮12g
    ,當(dāng)歸尾9g,赤芍12g
    ,穿山甲3g
    ,皂刺15g,薏苡仁24g
    ,木通9g,乳香9g
    ,沒藥9g
    ,生甘草6g
    。水煎服
    ,每日1劑。傷口外用化腐排膿三仙丹撒布,每日換藥1次

    4天后復(fù)診,局部紅

    、腫
    、熱
    、痛減輕,膿點減少
    ,心煩
    、口干減輕
    ,小便黃消除
    ,納增,舌質(zhì)紅
    ,苔黃膩,脈弦
    。前方去乳香
    、沒藥,加黃芪15g
    ,水煎服每日2劑。外用化腐生肌八二丹撒布
    ,2日換藥1次

    再4天后復(fù)診,局部紅腫輕微

    ,膿點消除,心煩
    、口干消除
    ,飲食尚可
    ,舌質(zhì)淡紅
    ,苔薄黃膩,脈弦
    。治宜扶正托毒,托里透膿湯加減:金銀花15g,黃芪15g
    ,當(dāng)歸9g
    ,太子參15g
    ,蒲公英15g
    ,白術(shù)12g,赤芍9g
    ,生甘草6g,薏苡仁24g
    ,茯苓12g
    。水煎服,每日1劑
    。外用生肌九一丹撒布,2日換藥1次

    又4天后復(fù)診

    ,局部大量鮮紅肉芽組織長出
    ,飲食尚可
    ,二便正常,舌質(zhì)淡紅
    ,苔薄黃,脈弦
    。宜益氣養(yǎng)血
    ,托里生肌。用八珍湯加減:金銀花15g
    ,黃芪15g,當(dāng)歸9g
    ,太子參15g
    ,白術(shù)12g,茯苓12g
    ,山藥15g,陳皮6g
    ,制首烏12g
    ,炙甘草6g。水煎服
    ,每日1劑
    ,外用生肌九一丹撒布,2日換藥1次
    ,治療20余天后痊愈。 (摘自《國醫(yī)論壇》)

    【分析】患者于7天前頸部生瘡

    ,診斷為側(cè)對口疽
    ,瘡型見“紅腫高突,質(zhì)硬
    ,跟盤大,捫之熱”
    ,且有膿點,很明顯屬于瘡瘍的實熱證
    ,病程較短,仍屬于瘡瘍的初期
    ,膿成而未潰
    ,結(jié)合全身癥狀,有心煩易怒
    ,飲食減少,口干
    ,小便黃
    ,舌質(zhì)紅
    ,苔黃膩
    ,脈弦,證屬濕熱
    ,所以很自然考慮用仙方活命飲。本病案在運用仙方活命飲時加入了連翹
    、蒲公英
    、天葵子,增加了清熱解毒療瘡的作用
    ,加丹皮散血分之熱,穿山甲活血通絡(luò),薏苡仁
    、木通清熱利濕
    ,導(dǎo)濕熱從小便而出
    ,去防風(fēng)
    、白芷之辛散,全方共起清熱解毒
    ,活血消癰的作用。本案中去掉了天花粉
    ,其實天花粉在這里完全可以加上
    ,因其亦有破結(jié)散癰之功,且生津止渴
    ,解決患者口干的問題,許多瘡瘍
    、外傷的方劑中常用到天花粉
    ,如復(fù)元活血湯
    ,很多藥物都與仙方活命飲相似
    。本案加用化腐排膿的三仙丹內(nèi)外并治,所以4天后復(fù)診即見病情明顯好轉(zhuǎn)
    ,全身癥狀也逐漸消除
    ,病證的側(cè)重點發(fā)生變化,治療思路轉(zhuǎn)化為扶正以祛邪
    ,用托里透膿湯扶正托毒
    ,三診治療以扶助正氣為主,故用八珍湯稍加清熱解毒的藥物以收功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85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面糊丸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fēng)9g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fēng)
    、桂心
    、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
    、當(dāng)歸
    、云母粉
    、白術(shù)、茵芋葉
    、木香
    、仙靈脾
    、甘草
    、川續(xù)斷
    ,各一兩。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