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偏方秘方

    枇杷葉有哪些有哪些作業(yè)和功效及食用方法,枇杷葉怎么煮水

    健康生活 2023-09-20 16:13:45

    枇杷葉功效有哪些

    清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熱咳嗽,本品味苦能降

    ,性寒能清
    ,肅降肺氣而止咳。

    治肺熱咳嗽
    ,常配桑葉
    、前胡等同用。

    治燥熱咳喘

    ,配桑白皮
    、知母、沙參等
    ,若肺虛久咳
    ,則配阿膠、百合等養(yǎng)陰潤肺藥同用

    降逆止嘔

    用于胃熱嘔吐

    ,噦逆,本品能清胃熱降胃氣而止嘔吐
    、呃逆
    ,常配橘皮、竹茹等同用
    。此外
    ,還可用于熱病口渴及消渴,取其清胃止渴之功

    性味

    、辛、寒
    、無毒

    《別錄》:味苦,平

    ,無毒

    《藥性論》:味甘。

    《滇南本草》:性微寒

    ,味苦辛

    歸經(jīng)

    入肺、胃經(jīng)。

    《滇南本草》:入肺

    《本草經(jīng)疏》:入手太陰

    、足陽明經(jīng)。

    《本草經(jīng)解》: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手少陰心經(jīng)

    功效主治

    枇杷葉苦,微寒

    。歸肺
    ,胃經(jīng)。具有清肺止咳
    ,降逆止嘔的功效
    。用于肺熱咳嗽,氣逆喘急
    ,胃熱嘔吐
    ,噦逆等癥的治療。

    《別錄》:主卒啘不止

    ,下氣

    《食療本草》:煮汁飲,主渴疾

    ,治肺氣熱嗽及肺風(fēng)瘡
    ,胸、面上瘡

    《滇南本草》:止咳嗽

    ,消痰定喘,能斷痰絲
    ,化頑痰
    ,散吼喘,止氣促

    《綱目》:和胃降氣

    ,清熱解暑毒,療腳氣

    《本草再新》:清肺氣

    ,降肺火
    ,止咳化痰
    ,止吐血嗆血,治癰痿熱毒

    《安徽藥材》:煎汁洗膿瘡

    、潰瘍、痔瘡。

    枇杷葉作用有哪些

    1

    、鎮(zhèn)痛

    各種疼痛:枇杷葉的有效成分之一是苦杏仁甙

    它經(jīng)人體吸收后,可分解為氰酸和苯甲醛
    ,這兩種物質(zhì)都具有抗癌作用

    苯甲醛進(jìn)一步轉(zhuǎn)變?yōu)橐环N類似阿司匹林的物質(zhì),能發(fā)揮很強(qiáng)的鎮(zhèn)痛作用

    2

    、護(hù)膚

    枇杷葉洗浴更是讓人感覺氣血通暢,飄飄怡人

    。用時(shí)放入布袋內(nèi)泡于浴缸中
    ,人在其中盆浴可使肌膚光滑柔嫩,還有消除痱子
    、斑疹等皮膚炎癥的作用
    ,是不可多得的護(hù)膚妙藥。

    常年為“青春痘”

    、過敏性皮疹憂愁不已的“真痘”一族
    ,可家中常備養(yǎng)肝肺的妙藥,桑葉
    、枇杷葉
    、玫瑰花,以上或單用
    ,或合用
    ,沸水泡,代茶飲
    ,皮膚自會(huì)風(fēng)平浪靜
    ,顏面“繁榮”,和顏悅色

    3

    、抗癌

    枇杷是原產(chǎn)中國的薔薇科常綠植物,自古以來就被當(dāng)作藥材使用

    ,有止痢
    、止咳、利尿等功效
    ,對神經(jīng)痛
    、關(guān)節(jié)炎、腰疼和癌癥等亦有一定療效

    4
    、鎮(zhèn)咳
    、祛痰、平喘作用

    本品所含苦杏仁甙在體內(nèi)水解產(chǎn)生的氫氰酸有止咳作用.水煎劑或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和平喘作用

    ,其葉所含之揮發(fā)油有輕度祛痰作用
    ,亦有報(bào)告指出,枇杷葉止咳作用強(qiáng)
    ,祛痰作用較差

    5、抗菌作用

    實(shí)驗(yàn)表明:本品水煎劑或乙酸乙酯提取物對白色或金黃色葡萄球菌

    、肺炎雙球菌
    、福氏痢疾桿菌均有抗菌作用,但有人認(rèn)為
    ,枇杷葉無抗菌作用
    ,并能刺激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

    6

    、補(bǔ)充營養(yǎng)

    枇杷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

    ,能夠有效地補(bǔ)充機(jī)體營養(yǎng)成分,提高機(jī)體抗病能力
    ,發(fā)揮強(qiáng)身健體的作用

    7、潤肺止咳

    枇杷核中含有苦杏仁甙

    ,能夠鎮(zhèn)咳祛痰
    ,治療各種咳嗽。

    8

    、降胃止嘔

    枇杷葉泄熱苦降

    ,下氣降逆,為止嘔之良品
    ,可治療各種嘔吐呃逆

    9、預(yù)防流感

    枇杷果實(shí)及葉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

    ,可以預(yù)防四時(shí)感冒

    10、其他作用

    有報(bào)告指出

    ,枇杷葉乙醇冷浸提取物對大鼠角叉菜膠所致足腫脹局部用藥有抗炎作用
    ,溫浸提取物局部用藥或灌胃給藥、冷浸提取物灌胃給藥均無抗炎作用

    枇杷葉的食用方法

    1

    、枇杷葉粥

    原料

    枇杷葉15克(鮮品加倍)、大米100克

    、清水適量

    制法

    先煎枇杷葉,去渣取汁

    ,入米煮粥

    功效

    本品清肺和胃,降氣化痰

    ,枇杷葉潤肺養(yǎng)胃化痰
    ,大米補(bǔ)中益氣。

    尤適宜氣陰兩虛而發(fā)熱的患者食用

    2

    、桑葉枇杷茶

    原料

    桑葉、野菊花

    、枇杷葉各10克

    制法

    將桑葉、野菊花

    、枇杷葉三味制為粗末
    ,代茶頻飲。

    功效

    本品桑葉

    、菊花清肝瀉火
    ,祛風(fēng)化痰解表。適合于肝陽上亢
    ,肝火犯胃所致的頭重腳輕
    ,口干口苦以及血壓升高等癥狀。

    另外本品兼具解表功效

    ,對風(fēng)熱感冒之咽喉疼痛
    、發(fā)熱、咳嗽氣喘
    、咯吐黃痰等亦有效

    注意

    此三味均是寒涼之品,飲茶后若出現(xiàn)脘腹

    、少腹冷痛
    ,泄瀉,即刻停用;素體陽虛怕冷之人慎用

     3

    、枇杷藕

    原料

    鮮蓮藕400克、枇杷葉10克(鮮品加倍)

    制法

    將蓮藕洗凈切片

    ,枇杷葉洗后擺放在盤底,然后把切好的藕片擺放在上面

    功效

    蓮藕健脾止瀉而能清心火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心火清,則全身火熱之勢退

    本品先苦后甜

    ,回味無窮。

    非常適合于夏季冰鎮(zhèn)后使用

    4

    、桑葉枇杷葉燉雞

    原料

    桑葉12g,枇杷葉15g

    ,雞一只
    ,生姜3片,鹽適量的

    制法

    桑葉

    ,枇杷葉稍浸泡,洗干凈
    ,雞宰洗干凈

    置沸水里焯一下,再洗干凈

    將雞

    ,桑葉,枇杷葉一起與生姜放進(jìn)燉盅內(nèi)
    ,加入冷熱水六成滿
    ,加蓋隔水燉3小時(shí)。

    進(jìn)飲時(shí)放下適量的鹽

    ,該量可供3到4人用

     5、冬瓜豆腐枇杷葉湯

    原料

    冬瓜

    ,豆腐各100g
    ,枇杷葉5g,鹽
    ,味精各適量的

    制法

    把枇杷葉用紗布包好,和冬瓜

    ,豆腐共置鍋里
    ,加水煮沸五到七分鐘。

    撿出枇杷葉袋

    ,調(diào)入鹽
    ,味精就可以。比較適用于虛火型口腔潰瘍

    6

    、枇杷葉生姜粥

    原料

    生姜8g

    ,枇杷葉8g,米酌量
    ,鹽少量

    制法

    枇杷葉洗干凈,浸泡一會(huì)兒

    ,米放進(jìn)鍋里加水
    ,把生姜
    ,枇杷葉放進(jìn)米鍋里
    ,米鍋放到爐上。

    用小火煮熬

    ,煮熬至成粥狀
    ,放鹽。

    7

    、枇杷綠豆粥

    原料

    枇杷葉8g

    ,玫瑰花5g,綠豆15g
    ,海帶15g

    做法

    同煮20分鐘左右,放入適量紅糖

    ,稍煮

    枇杷葉常用配方

    1、治咳嗽

    ,喉中有痰聲

    枇杷葉25克

    ,川貝2.5克,叭旦杏仁10克
    ,陳皮10克

    為末,每服5~10克
    ,開水送下
    。(《滇南本草》)

    2、治肺熱咳嗽

    枇杷葉9克

    ,桑白皮12克
    ,黃芩6克,水煎服

    或蜜炙枇杷葉12克

    ,蜜炙桑白皮15克,水煎服
    。(《陜西中草藥》)

    3

    、治風(fēng)熱咳嗽

    枇杷葉

    、苦杏仁、桑白皮
    、菊花
    、牛蒡子各9g。煎服
    。(《安徽中草藥》)

    4
    、治肺風(fēng)咳逆

    干枇杷葉30g,芫荽菜

    、前胡各15~18g
    ,艾葉5片。

    水煎

    ,沖紅糖
    ,早晚頓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5

    、治肺燥咳嗽

    干枇杷葉(去毛)9g

    ,干桑葉9g,茅根15g
    ,水煎服
    。(《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6、治婦人患肺熱久嗽

    ,身如火炙
    ,肌瘦,將成肺癆

    用枇杷葉

    、木通
    、款冬花、紫菀
    、杏仁
    、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

    各如常制

    ,治訖同為末,蜜丸
    ,如櫻桃大

    食后、夜臥各含化一丸

    。(《本草衍義》)

    7

    、治肺氣抑逆,痰滯成咳,咳聲連發(fā)
    、努氣不轉(zhuǎn)
    、痰逆不出(俗名頓嗆)

    用枇杷葉(姜炙)、前胡

    、防風(fēng)
    、薄荷、杏仁
    、桑皮
    、瓜蔞仁、桔梗各一錢五分
    ,甘草
    、升麻各七分。水煎服
    。(《方脈正宗》)

    8

    、治百日咳

    枇杷葉15g

    ,桑白皮15g
    ,地骨皮9g,甘草3g
    。水煎服
    。(江西《草藥手冊》)

    9、治慢性支氣管炎
    ,咳嗽氣喘痰多

    枇杷葉

    、冬桑葉、車前草
    、天漿殼
    、天花粉。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藥》)

    10

    、治嘔吐

    ①枇杷葉2片,柿蒂5個(gè)

    ,菖蒲6g
    ,桂竹青(桂皮刮下的第二層皮)一把。煎服
    。(江西《草藥手冊》)

    ②枇杷葉15g

    ,鮮竹茹15g,灶心土60g
    。水煎服
    。(《恩施中草藥手冊》)

    11、治老幼暴吐,服藥不止者

    枇杷葉(凈刷去葉后毛

    ,銼碎)二兩重
    ,半夏((口父)咀,凈者)四兩重

    上件用生姜四兩重
    ,切作綠豆大,拌勻
    ,釀一宿
    ,慢火炒令微焦色,以皮紙盛于地上候冷
    ,每服二兩
    ,水一盞,煎七分
    ,去渣
    ,空心少與,緩?f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可入諸藥內(nèi)同煎服亦效
    。(《活幼心書》至圣散)

    12、治小兒吐乳不定

    枇杷葉一分(拭去毛

    ,微炎黃0)
    ,母丁香一分。

    上件藥

    ,搗
    ,細(xì)羅,為散
    ,乳頭上涂一字
    ,令兒砸便止。(《圣惠方》枇杷葉散)

    13

    、治溫病有熱
    ,飲水暴冷啘

    枇杷葉(拭去毛)、茅根各半升

    上二味切

    ,以水四升,煮取二升
    ,稍稍飲之
    ,啘止則停。(《古今錄驗(yàn)方》枇杷葉飲子)

    14

    、治熱病煩渴
    、飲水過多
    ,時(shí)有嘔逆方

    枇杷葉二兩(拭去毛,炙徽黃)

    ,茅根一兩(銼)
    ,葛根一兩(銼)。

    上件藥

    ,搗篩為散
    ,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
    ,去滓
    ,不計(jì)時(shí)候,分溫三服
    。(《圣惠方》)

    15

    、治五噎

    枇杷葉一兩(拭去毛,炙微黃)

    ,陳橘皮一兩(湯浸
    ,去白瓤,焙)
    ,生姜半兩

    上件藥,都以水二盞半

    ,煎至一盞半
    ,去滓
    ,不計(jì)時(shí)候
    ,分溫三服。(《圣惠方》治五噎立效方)

    16

    、治霍亂吐利不止

    枇杷葉(拭去毛

    ,炙)、桂(去粗皮)
    、厚樸〔去粗皮
    ,姜汁炙)、陳橘皮(去白
    ,焙)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粗末

    每服二錢匕
    ,水一盞,入生要三片
    ,煎至六分
    ,去滓熱服
    ,不汁時(shí)候。(《圣濟(jì)總錄》正胃湯)

    17

    、治霍亂心煩懊不得安臥

    枇杷葉(拭去毛)一分

    ,蘆根(洗,焙)三分
    ,人參一分

    上三味,粗搗篩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入薤白五寸
    ,煎至一盞
    ,去滓,溫服
    ,有頃再服
    。(《圣濟(jì)總錄》枇杷葉飲)

    18、治慢性腎炎

    ,膀胱炎及尿道炎
    ,小便淋澀或不利

    用枇杷葉、車前子

    、甘草
    ,煎服有效。(《江蘇中醫(yī)》)

    19

    、回乳

    枇杷葉(去毛)5片

    ,牛膝根9g。水煎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0
    、治夏季小兒皮膚熱瘡如疿疹、熱癤等

    用枇杷葉煎湯作浴劑

    ,每日1~2回
    ,有治療和預(yù)防之效。(《江蘇中醫(yī)》)

    21

    、治面上生瘡

    枇杷葉

    ,布擦去毛,炙干
    ,為末
    ,食后茶湯調(diào)下二錢。(《急救良方》)

    22

    、治鼻赤

    枇杷葉(去毛)

    、大山梔
    、苦參、蒼術(shù)(米泔浸炒)
    ,各等分為末
    ,每服一錢半,酒調(diào)白滾湯咽下
    。(《證治準(zhǔn)繩》)

    23

    、治肺風(fēng)、粉刺
    、鼻齄
    ,初起紅色,久則肉匏發(fā)腫者

    枇杷葉(去毛刺)八兩

    ,黃芩(酒炒)四兩
    ,甘草一兩,天花粉四兩

    共為末

    ,新安酒跌丸,桐子大
    。每服一錢五分
    ,食后并臨睡白滾湯、茶湯俱可送下
    ,忌火酒
    、煎炒。(《外科正宗》枇杷葉丸)

    24

    、治翻花痔

    枇杷葉(蜜涂炙燥)為末

    ,烏梅肉(焙燥)為末,和勻
    ,先以痔洗凈
    ,次以藥敷之。(《古今醫(yī)統(tǒng)》)

    25

    、治衄血不止

    枇杷葉,去毛

    ,焙干末之
    ,茶調(diào)下一二錢,日三服
    。(《本事方》)

    枇杷葉煮水的功效

    1

    、梅核氣

    所謂梅核氣是指自覺咽喉部有梅核狀物梗阻,吐之不出

    ,吞之不下
    ,但無吞咽困難的癥狀
    ,是中醫(yī)學(xué)的病癥病名,屬于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中的神經(jīng)官能癥和慢性咽炎

    此病可用枇杷葉30g

    ,刷去絨毛,用水洗凈
    ,切絲曬干

    第一次加水200ml,煎至100ml
    ,濾汁
    ,再加水160ml,煎至100ml
    ,濾汁
    ,將二次藥汁混合,分2次早晚溫服

    2

    、蟯蟲

    取鮮枇杷葉適量,去毛洗凈

    ,加水煎沸1小時(shí)
    ,把煎液濃縮過濾,每200ml藥液含生藥lOOg

    患兒睡前及次晨空腹各服l00ml

    3、小兒吐乳不止

    取枇杷葉(去毛

    ,微炒黃)1g
    ,母丁香1g。

    共研為末

    ,過篩
    ,用少許涂在乳頭上,讓小兒吸吮
    ,便能制止吐乳

    4、清肺止咳
    ,降逆止嘔

    煮水喝能清肺熱咳嗽

    ,治氣逆喘急,民間常用作偏方治久咳不愈

    但此藥單一味偏方

    ,療效有限。

    中成藥制劑枇杷膏

    、枇杷露等
    ,都是經(jīng)過臨床驗(yàn)證過的經(jīng)典良方配伍制劑
    ,治療咳嗽比單一味中藥療效會(huì)更為顯著,更為對癥
    ,更能適應(yīng)身體需要
    。咳嗽患者
    ,飲食應(yīng)該注意忌煙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5

    、胃熱嘔吐

    取枇杷葉15g

    ,竹茹20g,麥冬10g
    ,制半夏6g
    ,水煎服,每日1劑

    6

    、聲音嘶啞

    取鮮枇杷葉30g(去毛),淡竹葉15g

    ,水煎服
    ,每日l劑,一般2-3劑即見效

    7

    、流鼻血

    取枇杷葉適量,去毛

    ,焙干
    ,研末過篩備用。

    使用時(shí)每次取6g

    ,用茶水送服
    ,每日2-3次,一般服數(shù)次后可逐漸顯效

    8

    、回乳

    老枇杷葉鮮品11-17張或干品60g,去毛洗凈切碎

    ,加水700ml
    ,用文火煎熬到350-400ml,1天內(nèi)分3次服完
    ,每天1劑,一般服用2~6劑
    ,即可完全停乳

    9
    、肩周炎

    肩周炎引起的肩痛癥,可將適量的枇杷葉切碎

    ,焙熱
    ,用紗布包裹后熱敷患處,10多分鐘后疼痛便可減輕

    1天2次

    ,熱敷1個(gè)月后,病情即能緩解

    用枇杷葉熱敷的方法

    ,也可以消除乳房硬塊,以防癌變

    10
    、前列腺肥大癥

    是老年男性常見病,可用10片左右的枇杷葉

    ,切細(xì)
    ,加入焙過的粗鹽
    ,用紗布包好
    ,固定在肛門和陰囊之間的部位后
    ,用熱氣熏30分鐘,效果很好
    ,且有預(yù)防前列腺癌的作用

    枇杷葉怎么煮水

    枇杷葉煮之前要刷干凈的,刷不干凈的話

    ,上面的絨毛會(huì)引起咳嗽更加嚴(yán)重的
    ,所以晚上夜里睡覺的時(shí)候,點(diǎn)點(diǎn)的咳嗽明顯嚴(yán)重起來了

    主料枇杷葉5片

    、冰糖1塊

    方法步驟

    (1)取5--6片新鮮枇杷葉,在流動(dòng)水中沖洗掉臟物

    ,背部用刷子將所有絨毛刷洗干凈

    (2)放入盆中,加水沒過枇杷葉

    ,浸泡15分鐘
    ,再用流動(dòng)水沖洗一遍。

    (3)準(zhǔn)備一顆冰糖,黃冰糖最好將葉片剪碎

    ,放入煮鍋內(nèi)
    ,大概倒入800毫升左右的水,開大火煮;葉片煮開后
    ,用筷子將上面浮起的葉片攪動(dòng)一下
    ,然后轉(zhuǎn)為中小火。

    (4)此時(shí)加入一塊冰糖

    ,煮20分鐘即可煮好后不要馬上開蓋子
    ,繼續(xù)燜一會(huì)兒。

    (5)將枇杷葉子水倒出

    ,此時(shí)還是茶色的
    ,過一會(huì)兒就變成酒紅色,帶著淡淡的枇杷葉子的清香
    ,煮出的水當(dāng)成日常茶飲
    ,每天可以少量服用,3-4次都可以
    ,大人也可以用
    ,止咳化痰效果很好。

    枇杷葉去茸毛新法

    先將枇杷葉用水浸潤使其軟化

    ,然后鍘成一分半的絲
    ,再放入水盆內(nèi)(水面大約高出藥面2~3寸為宜),用光禿的竹掃帚在水中不停用力攪拌數(shù)分鐘后
    ,再換清水?dāng)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沖洗數(shù)次,至用肉眼看不到茸毛為止
    ,此時(shí)可取出晾干后方能入藥

    枇杷葉文獻(xiàn)記載

    1、《本草綱目》:枇杷葉

    ,治肺胃之病
    ,大都取其下氣之功耳。

    氣下則火降痰順

    ,而逆者不逆
    ,嘔者不嘔,渴者不渴
    ,咳者不咳矣

    2、《本草經(jīng)疏》:《經(jīng)》曰:諸逆沖上
    ,皆屬于火
    。火氣上炎,則為卒宛不止
    。宛者
    ,噦也
    ,其聲濁惡而長

    《經(jīng)》曰,樹枯者葉落

    ,病深者聲噦
    ,病者見此,是為危證

    枇杷葉性涼

    ,善下氣
    ,氣下則火不上升
    ,而胃自安
    ,故卒宛止也

    其治嘔吐不止

    ,婦人產(chǎn)后口干
    ,男子消渴
    ,肺熱咳嗽
    ,喘息氣急
    ,腳氣上沖
    ,皆取其下氣之功。

    又治婦人發(fā)熱咳嗽

    ,經(jīng)事先期
    ,佐補(bǔ)陰清熱之藥服之,可使經(jīng)期正而受孕

    3

    、《本草匯言》:枇杷葉,安胃氣
    ,潤心肺
    ,養(yǎng)肝腎之藥也。

    沈孔庭曰:主嘔噦反胃而吐食不止
    ,安胃氣也
    ,或氣逆痰滯而咳嗽靡寧,潤肺氣也
    ,或虛火煩的而舌干口澡
    ,養(yǎng)腎氣也,或瘟疫暑?而熱渴不解
    ,涼心氣也

    4、《重慶堂隨筆》:枇杷葉,凡風(fēng)溫

    、溫?z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暑、燥諸邪在肺者
    ,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肅治節(jié)
    ,香而不燥,凡濕溫
    、疫癘
    、穢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濁氣而廓中州

    《本草》但云其下氣治嗽宛

    ,則偉績未彰,故發(fā)明之

    5

    、《名醫(yī)別錄》:主卒宛不止,下氣

    6

    、《食療本草》:煮汁飲之,止渴
    ,治肺氣熱嗽及肺風(fēng)瘡
    ,胸、面上瘡

    7

    、《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
    ,能斷痰絲
    ,化頑痰,散吼喘
    ,止氣促

    8、《本草綱目》:和胃降氣

    ,清熱解暑毒
    ,療腳氣。

    9

    、《本草再新》:清肺氣
    ,降肺火,止咳化痰
    ,止吐血嗆血
    ,治癰痿熱毒

    10、《安徽藥材》:煎汁洗膿瘡

    、潰瘍
    、痔瘡。

    枇杷葉的副作用

    注意事項(xiàng)

    宜忌:“胃寒嘔吐及肺感風(fēng)寒咳嗽者

    ,法并忌之
    。”(《本草經(jīng)疏》)

    毒副作用

    枇杷葉毛對口腔黏膜有刺激性

    ,可引起強(qiáng)烈咳嗽和嘔吐

    臨床曾有因服用前未去毛而致嚴(yán)重咳嗽,乃至喉頭水腫1例的報(bào)告

    醫(yī)家論藥

    《本草綱目》

    “枇杷葉,治肺胃之病

    ,大都取其下氣之功耳
    。氣下則火降痰順,而逆者不逆
    ,嘔者不嘔
    ,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本草匯言》

    “枇杷葉,安胃氣

    ,潤心肺
    ,養(yǎng)肝腎之藥也。沈孔庭曰:主嘔噦反胃而吐食不止
    ,安胃氣也
    ,或氣逆痰滯而咳嗽靡寧,潤肺氣也
    ,或虛火煩灼而舌干口燥
    ,養(yǎng)腎氣也,或瘟疫暑而熱渴不解
    ,涼心氣也
    。”

    《重慶堂隨筆》

    “枇杷葉

    ,凡風(fēng)溫
    、溫?zé)帷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燥諸邪在肺者
    ,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肅治節(jié)
    ,香而不燥,凡濕溫
    、疫癘
    、穢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濁氣而廓中州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枇杷毛

    實(shí)驗(yàn)結(jié)果表明

    帶毛枇杷葉在煮提過程中絨毛不易脫落,而且極大部分可以過濾除去

    因此用枇杷葉作制膏原料應(yīng)用時(shí)

    ,可以不刷去其絨毛,而以加強(qiáng)過濾
    ,防止絨毛過多進(jìn)入藥液來控制

    在作為原料細(xì)粉及配方應(yīng)用時(shí),則葉上絨毛必須刷凈

    ,以免絨毛直接刺激黏膜而產(chǎn)生致咳副作用

    枇杷葉的真假鑒別

    偽品

    五椏果科植物大花五椏果的干燥葉。

    鑒別

    枇杷葉呈長圓形或倒卵形

    ,長12—30cm
    ,寬4—9cm。

    先端尖

    ,基部楔形
    ,邊緣有疏鋸齒,近基部全緣

    上表面灰綠色

    ,黃棕色或紅棕色,較光滑
    ,下表面密被黃色絨毛
    ,主脈顯著突起,側(cè)脈羽狀
    ,葉柄極度短
    ,被棕黃色絨毛。

    革質(zhì)

    。無臭
    ,味微苦。

    大花五椏果葉

    呈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

    ,長15—40
    ,寬7—15,先端鈍圓
    ,偶有尖
    ,基部楔形
    ,邊緣具疏小齒。

    上表面棕褐色
    ,僅葉脈疏被短毛
    ,下表面棕色,被淺棕紅色短粗毛
    ,主脈明顯突起
    ,側(cè)脈羽狀,葉柄長2—4
    ,被淺棕紅色粗毛

    革質(zhì)。氣微

    ,味微澀

    孕婦可以吃枇杷葉嗎

    專家介紹

    孕婦可以吃枇杷,孕婦吃枇杷有助于身體健康

    枇杷葉還能抑制流感病毒

    ,有預(yù)防流感作用。

    用枇杷葉或根煨豬爪是民間常用的下奶藥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98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甘草3分
    ,生姜
    、大棗。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
    ,銼,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shí)傷寒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
    、當(dāng)歸
    、云母粉、白術(shù)
    、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
    、甘草
    、川續(xù)斷,各一兩
    。炮制 : 上挫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gè)(每個(gè)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京棗5個(gè)(每個(gè)分5塊)
    ,半夏25個(gè)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