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蘇散
出自《溫病條辨》
【組成】 蘇葉(9g) 半夏(9g) 茯苓(9g) 前胡(9g) 苦桔梗(6g) 枳殼(6g) 甘草(3g) 生姜(3片) 大棗(3枚)杏仁(9g) 橘皮(6g) (原書未著用量 )
【用法】 水煎溫服。
【功用】 輕宣涼燥
【主治】 外感涼燥證。惡寒無汗
【方解】 本方證為涼燥外襲
本方雖為治療外感涼燥而設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輕宣涼燥的代表方
,亦是治療風寒咳嗽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惡寒無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脈弦為辨證要點。若涼燥化熱則不宜使用。2.加減運用:若無汗
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溫病條辨》卷1 :“燥傷本臟,頭微痛
2.方論選錄
吳瑭《溫病條辨》卷1:“燥傷皮毛
【臨床報道】
謝氏用本方加減治療風寒咳嗽87例
,收到滿意的療效。將杏蘇散中的前胡易為白前。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結果:痊愈73例,好轉12例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90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茯苓丸(治痰茯苓丸)有哪些有哪些作業(yè)···
下一篇:
定癇丸方歌,有哪些作業(yè)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