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詳細介紹了白茅根的功效與作用
白茅根的簡介
形態(tài)特征
穗形總狀花序直立
,長5-10厘米,穗軸具縱溝穎果細柱形
,棕褐色,長約1.8毫米。花果期夏秋季。白茅根根莖長圓柱形
,有時分枝,長短不一體輕,質韌
氣微
白茅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
涼血,止血
《本經(jīng)》:"主勞傷虛羸
《別錄》:"下五淋
《滇南本草》:"止吐血
《綱目》:"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
《本經(jīng)逢原》:"治胃反上氣
《動植物民間藥》:"治腳氣
涼血止血
白茅根味甘
常因多食辛熱肥甘之品
,或嗜酒太過,釀成濕熱,下注膀胱,使膀胱氣化失司,或因下陰不潔,穢濁濕邪侵入膀胱,釀成濕熱,發(fā)而為淋。熱淋主要表現(xiàn)為:小便短數(shù),灼熱刺痛,溺色黃赤濕熱癃閉
白茅根其功效之一為清熱利尿
利濕退黃
由于濕熱之邪侵犯人體
疏風、利尿
風水水腫
,因風熱之邪外襲,風舍于肺,肺失宣降火熱之邪,上灼于肺
,傷津劫液,阻遏氣道,使肺之肅降無權胃為陽土,喜潤惡燥
清熱生津
用于熱病煩渴
甘、寒
《本經(jīng)》:味甘
《別錄》:無毒
《本草正》:甘
《本草再新》:味甘苦
歸經(jīng)
入肺、胃
《滇南本草》:入胃
《本草經(jīng)疏》:入手少陰,足太陰
、陽明。《得配本草》:入手少陰
《本草求真》:入胃
白茅根的作用有哪些
中醫(yī)認為白茅根可治熱病煩渴
它所含豐富的鉀鹽有良好的利尿作用
,煎液對某些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菌作用。1、利尿作用
白茅根煎劑和水浸劑灌服
,對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給藥5-10天,利尿作用最為明顯,20天左右即不明顯。但所用劑量特別是動物進水量均不清楚,又無對照組,尚需進一步研究用白茅根熬成的水。吃了以后可以讓身體的尿液增多
2 白茅根粉能明顯縮短兔血漿的復鈣時間。但白茅根含鈣較多 白茅根粉撒于犬或兔的股動脈出血處,壓迫1-2分鐘 很適合夏天經(jīng)常流鼻血的人。夏天經(jīng)常流鼻血的人就是血液干熱的緣故 3、抗菌作用 白茅根煎劑在試管內對福氏及宋內氏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對心肌86Rb攝取量的影響 白茅根水醇綜合提取物胙腔注射可使小鼠心肌對86Rb的攝取量增加 家兔灌服煎劑25g/kg 6 由于白茅根有消炎 7、消除黃疸 本草綱目有記載 8、其他作用 白茅根所含的薏苡素對骨骼肌的收縮及代謝有抑制作用 白茅根的配伍應用 配生地 清熱涼血,化瘀透邪 白茅根甘寒入血分,涼血透邪 配鮮蘆根 清熱生津 鮮蘆根入氣分 配藕節(jié) 涼血止血,用于風熱犯肺 白茅根清肺胃之熱 炒炭用止血力更強,兩藥合用 配石膏 茅根甘寒,功能清熱生津 二藥相須相輔 此外 配赤小豆 白茅根甘寒涼潤,能清血分之熱 配車前子 白茅根甘寒,為涼血止血 白茅根與車前子合用,能起協(xié)同作用 故凡水濕內停所致的小便不利、下肢水腫等證均可選用 配蘆根 二者皆為甘寒涼潤之品,均能入肺胃之經(jīng)而具清熱之功 蘆根中空多液 臨床廣泛應用于多種熱證 白茅根的食用方法 1、白茅根瘦肉湯 材料:豬肉(瘦)250克,白茅根60克 (1)將白茅根洗凈,切段 (2)豬瘦肉洗凈 (3)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 小帖士 (1)清熱生津 (2)急性黃疸型肝炎屬淡熱者 (3)白茅根如用鮮品 (4)鮮品的用量以90-120克為宜;脾胃虛寒者不宜飲用本湯 2 制作材料:胡蘿卜250克 (1)胡蘿卜去皮、蒂 (2)竹蔗(甘蔗)去皮 (3)茅根 (4)將以上全部材料 (5)用中火煲3小時 (6)以少許細鹽調味 小帖士 (1)胡蘿卜解毒 (2)出水痘的小孩除了藥物治療之外 3、白茅根竹蔗煲豬骨 主料:(鮮)白茅根30克 專家點評:作為涼血類中藥的白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