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根米粥的功效與作用,蘆根米粥怎么做
飲食健康倡導
2023-06-25 10:27:40
本文關鍵詞:妊娠惡阻,女

蘆根米粥用到的食材
蘆根 : 150g
粳米 : 100g
竹菇 : 20g
生姜 : 2片
蘆根米粥的功效與作用
清胃熱、止嘔吐
。適合肝火犯胃型妊娠惡阻。
蘆根米粥做法
將蘆根洗凈切成段后與竹茹同煎
,去渣取汁
,入米煮粥,一沸后加生姜片共煮
,粥熟去生姜。每日1次
。
感冒了喝什么粥好
1風熱感冒
薄荷菊花粥
材料:薄荷
,菊花各9克,桑葉
,淡竹葉各6克
,粳米100克
。
做法:將薄荷
,菊花
,桑葉,淡竹葉用適量清水煎煮五分鐘
,待煎沸之后將藥汁濾出
,去除藥渣
,加入粳米熬粥食用
。
功效:薄荷是疏散風熱的適用藥材,加菊花
,桑葉
,淡竹葉和粳米一同熬粥
,最適宜風熱感冒人群食用
。
粉葛豆豉粥
材料:粉葛根,淡豆豉
,麥冬各十克
,粳米50克
,蔥白莖三根
。
做法:先將粉葛根,淡豆豉
,麥冬放進砂鍋
,加500毫升清水,煮五到十分鐘
,待煮沸之后取汁液,用汁液和粳米一同熬粥
,粥熬好的時候加入洗干凈的蔥白即可食用
。
功效:葛根,豆豉
,蔥白有解表祛邪功效,麥冬
,粳米養(yǎng)陰和胃
,祛風解熱,是風熱感冒人群的最佳選擇
。
桑葉枇杷粥
材料:桑葉18克
,枇杷葉10克
,生茅根30克
,薄荷6克
,粳米60克。
做法:將所有藥物洗凈切碎
,加適量清水煎煮
,取藥汁和粳米一起熬粥
,趁熱服用
,每天一劑,連服三天
。
功效:桑葉
,茅根
,薄荷清熱生津
,枇杷葉止咳,甘蔗
,粳米生津益胃
,適宜于外受風熱
,肺胃蘊熱的感冒人群食用
。
紅蘿卜馬蹄粥
材料:紅蘿卜150克,馬蹄250克
,大米50克。
做法:紅蘿卜洗凈切片
,馬蹄去皮拍裂,和大米一同熬粥
,粥熟后加適量白糖或是食鹽調(diào)味食用
。
功效:風熱感冒人群食用此粥可以清熱消食,祛痰止咳
,利尿通便
。
發(fā)汗豆豉粥
材料:豆豉20克,荊芥
,防風各六克
,山梔3克,生石膏六十克
,生姜三片
,蔥白莖兩段,粳米100克
。
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砂鍋
,加水煎煮約五到十分鐘,取藥汁與粳米一同煮粥食用
。
功效:此粥辛涼解熱
,適合一些風熱感冒癥狀比較重,高燒不退
,頭痛無汗,咽干口渴等癥人群食用
。
2暑熱感冒
鮮蘆根粥
材料:鮮蘆根30克
,粳米50克,青皮5克
,生姜兩片
。
做法:將蘆根切小段
,一青皮一起加適量清水
,浸泡半個小時后,用大火煮沸
,改小火煎煮20分鐘
,取汁液和粳米一同煮粥
,加適量冰糖調(diào)味
。
功效:蘆根清熱養(yǎng)陰,青皮行氣止疼
,生姜和胃止嘔
,粳米養(yǎng)胃益脾,用來熬粥喝適宜緩解暑熱感冒癥狀
。
香薷粥
材料:香薷5克,粳米
,綠豆各50克
,白糖適量。
做法:將香薷加適量清水煎沸
,去渣留藥汁備用;將粳米和綠豆加水煮粥,待粥滾時加入香薷汁
,待粥煮熟后食用
,一天分兩到三次食用。
功效:香薷辛溫
,有發(fā)汗解暑
,溫胃挑中,行水散食功效
,適宜于夏天惡寒發(fā)熱
,頭痛無汗,腹痛腹瀉小便不利的人群食用
。
3風寒感冒
防風粥
材料:防風15克
,生姜3片,蔥白莖2段
,大米50克。
做法:先將大米熬成粥
,待粥快熟時加入防風
,蔥白和生姜,再熬煮片刻后加適量食鹽調(diào)味食用
。
功效:該粥清熱祛風,散寒止痛
,適宜于因風寒感冒導致的胃寒風熱
,骨節(jié)酸痛,鼻塞音重
,腸鳴泄瀉等癥食用
。
荊芥粥
材料:荊芥9克
,薄荷3克
,淡豆豉9克,糯米100克
。
做法:將荊芥,薄荷
,淡豆豉洗干凈后加水煮沸
,去渣取汁和糯米一同熬粥
,每天服用兩次
。
功效:此粥發(fā)汗解表,清熱利咽
,退熱除煩
,適宜于傷風感冒,發(fā)熱惡寒
,頭痛失眠等癥人群食用
。
生姜蘇葉粥
材料:生姜三片,紫蘇葉10克
,粳米適量
。
做法:先將粳米熬煮成粥,在粥中放入生姜
,紫蘇葉后煮沸即可。
功效:生姜有驅(qū)寒祛痰
,補氣平喘的作用
,紫蘇葉有發(fā)散風寒的效果,用來熬粥尤其適合風寒感冒人群食用
。
4流行性感冒
白蘿卜茶葉粥
材料:白蘿卜100克
,茶葉五克,食鹽適量
,粳米適量。
做法:將白蘿卜洗凈切片煮爛
,加適量食鹽和粳米一起熬粥
,再將茶葉泡開,燜五分鐘后倒入粥內(nèi)食用
。
功效:茶葉清肺熱
,理氣開胃,止咳化痰
,白蘿卜清熱化痰
,適宜于患流感人群食用。
紅米粥的做法和功效
1.紅米50克
,用清水淘洗兩遍。
2.放入清水浸泡2小時
。
3.大米50克
,淘洗兩遍。
4.將浸泡好的紅米與淘洗干凈的大米
,一同放入電飯鍋內(nèi)
,加入三倍的水
,按下煮飯鍵
。
5.30分鐘后,開蓋。這時米已經(jīng)開花了
,關火保溫5分鐘至粥粘稠
。
6.喜歡甜味的可以加入冰糖
,但我更喜歡紅米的的原味清香
。
紅米又名“紅大米”、“紅曲霉”
,是南方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粗糧
,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有補血
、延緩衰老、降血壓
、降血脂等功效所以說經(jīng)常吃紅米粥的話可以有延緩衰老美容養(yǎng)顏的作用
,對于高高血壓啊或者是高血脂等人群來說是不錯的調(diào)理食譜。
1
、鐵的含量非常高
,有預防缺鐵性貧血和補血的功效
。
2
、所含的曲霉素K可阻止生成膽固醇,有降血壓
、降血脂的作用
。
3、紅米粥有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可升高血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對防治AS有重要意義
。
4
、紅米、黑米等稻米兒可改善缺鐵性貧血
、清除自由基
、延緩衰老
、抗應激反應以及免疫調(diào)節(jié)等多種生理功能。
蘆根的用法蘆根有什么功效
蘆根用于熱病煩渴
、胃熱嘔吐
、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
。而蘆根有哪些使用方法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于蘆根的用法的內(nèi)容
,希望大家喜歡!
蘆根的用法
1、蘆根綠豆湯:蘆葦根
、綠豆各5錢
,加一碗水煮開,加適量冰糖
,去蘆根綠豆喝湯
。適用于內(nèi)熱口干。功效:生津潤肺
,降火解熱
。
2、蘆根麥冬飲:取鮮蘆根30克(干品用15克)
,麥冬15克
,頭道沖入沸水,加蓋燜10分鐘即可飲用
,其后可加開水頻頻代茶飲。適用于放射治療后口干
、食欲不振
、大便不暢的腫瘤病人,能明顯減輕癌癥放療后的副作用
。對糖尿病
、肺燥咯血及支氣管炎者,也有一定療效
。功效:生津清熱
、養(yǎng)陰潤燥。
3
、蘆根青皮粳米粥:新鮮蘆根100克、青皮5克
、粳米100克
、生姜2片。將鮮蘆根洗凈后
,切成一厘米長的細段
,與青皮同放入鍋內(nèi)
,加適量冷水
,浸泡30分鐘后
,武火煮沸,改文火煎20分鐘
。撈出藥渣
,加入洗凈的粳米,煮至粳米開花
,粥湯粘鍋
。端鍋前5分鐘,放入生姜
,1日分2次溫服。該粥粳米的醇香與蘆根的清香結合
,食用起來滑利可口
,另有一番滋味。適用于消化性潰瘍病中醫(yī)辨證為肝胃積熱型者
。功效:泄熱和胃
,養(yǎng)陰止痛。
4
、蘆根飲:蘆根(鮮、干均可)1兩
,煎湯一碗加冰糖適量內(nèi)服
,1日1次,早晨空服
,連服1星期
。適用于內(nèi)熱胃火之口臭
。功效:清火解毒。
5
、蘆根蔥白橄欖飲:蘆根50克
、鮮蘿卜200克、蔥白7個
、青橄欖7個。煮湯
,代茶飲
。適用于預防和治療流行性感冒。功效:清熱解表
,宣通氣機
。
6
、蘆根荸薺雪梨飲:鮮蘆根60克
、鮮藕(去節(jié))、荸薺(去皮)各90克
、雪梨10個
、鮮麥冬60克,絞汁
。溫飲或冷飲
。適用于中暑。功效:清熱生津解暑
。
蘆根的功效
蘆根有清熱生津
、除煩、止嘔
、利尿的功效
,主治熱病煩渴、胃熱嘔吐
、肺熱咳嗽
、肺癰吐膿、熱淋澀痛
。
1
、蘆根清中兼透風熱,治風熱咳嗽可用
,常配桑葉
、菊花、桔梗等藥
,以疏風清熱
,宣肺止咳,方如《溫病條辨》桑菊飲
。
2
、蘆根用于熱病煩渴。
3
、鮮用藥力更強
。
4、蘆根用于熱淋澀痛
。
5
、小兒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可以蘆根配薄荷
、蟬衣
,疏風清熱,宣毒透疹
。
6
、蘆根用于肺熱咳嗽,肺癰吐膿
。蘆根清泄肺熱
,兼能利尿
,可導熱毒從小便出
,故可治肺熱咳嗽痰稠及肺癰咳吐膿血,治前者
,常配桑白皮
、黃芩、貝母等藥
,以清熱化痰止咳;治后者,常配桔梗
、魚腥草
、生苡仁、金銀花等藥
,以清肺排膿
,解毒療癰。
7
、蘆根兼透散之性。
8
、蘆根還可用于河豚魚中毒
。單用搗汁,或配生姜
、紫蘇葉等
,煎水飲。
9
、蘆根用于胃熱嘔吐。蘆根既能清熱和胃止嘔
,又不滋膩礙胃
,故為治胃熱嘔噦之要藥。輕者單用即可
,重者常配竹茹
、生姜、粳米等
,以增強清熱降逆
,和中止嘔之功,方如《千金要方》蘆根飲子
。
類別:清熱瀉火藥
。
性味:甘,寒
。
歸經(jīng):歸肺經(jīng)
、胃經(jīng)
。
功效:清熱生津,除煩
,止嘔
,利尿。
主治:用于熱病煩渴
、胃熱嘔吐、肺熱咳嗽
、肺癰吐膿
、熱淋澀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15~30g(鮮品60~120g);或鮮品搗汁
。外用:適量,煎湯洗
。
來源:本品為單子葉植物禾本科蘆葦?shù)男迈r或干燥根莖。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蘆根
。
蘆根的臨床應用
1
、熱病煩渴。本品性味甘寒
,既能清透肺胃氣分實熱
,又能生津止渴、除煩
,故可用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者
,用煎濃汁頻飲(《肘后方》)
。 常配麥門冬
、天花粉等藥用;或以其鮮汁配麥冬汁、梨汁
、荸薺汁、藕汁服
,如五汁飲(《溫病條辨》)
。
2、胃熱嘔噦
。本品能清胃熱而止嘔逆
,可用鮮品配青竹如、生姜等煎服
,如蘆根飲子(《千金方》);也可單
3
、肺熱咳嗽
,肺癰吐膿
。本品入肺經(jīng)善清透肺熱,用治肺熱咳嗽
,常配黃芩
、浙貝母、瓜蔞等藥用
。若治風熱咳嗽,可配桑葉
、菊花
、苦杏仁等藥用,如桑菊飲(《溫病條辨》)
。若治肺癰吐膿
,則多配薏苡仁、冬瓜仁等用
,如葦莖湯(《千金方》)
。
感冒了喝什么粥好?
每次到了換季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感冒
,感冒雖然不是很嚴重的疾病,但是很多人感冒后就比較難好
,而且會拖很久
,特別是平時不注意飲食的人,一般的人在感冒后會吃粥
,感冒后能吃的粥有很多
,那感冒了喝什么粥好?感冒了喝什么粥最好
?
1、風熱感冒(1)薄荷菊花粥材料:薄荷,菊花各9克
,桑葉,淡竹葉各6克
,粳米100克
。
做法:將薄荷,菊花
,桑葉
,淡竹葉用適量清水煎煮五分鐘,待煎沸之后將藥汁濾出,去除藥渣
,加入粳米熬粥食用
。
功效:薄荷是疏散風熱的適用藥材,加菊花
,桑葉
,淡竹葉和粳米一同熬粥,最適宜風熱感冒人群食用
。
(2)粉葛豆豉粥材料:粉葛根,淡豆豉
,麥冬各十克
,粳米50克,蔥白莖三根
。
做法:先將粉葛根
,淡豆豉,麥冬放進砂鍋
,加500毫升清水,煮五到十分鐘
,待煮沸之后取汁液
,用汁液和粳米一同熬粥,粥熬好的時候加入洗干凈的蔥白即可食用
。
功效:葛根
,豆豉
,蔥白有解表祛邪功效
,麥冬
,粳米養(yǎng)陰和胃,祛風解熱
,是風熱感冒人群的最佳選擇
。
(3)桑葉枇杷粥材料:桑葉18克,枇杷葉10克
,生茅根30克
,薄荷6克
,粳米60克
。
做法:將所有藥物洗凈切碎,加適量清水煎煮
,取藥汁和粳米一起熬粥
,趁熱服用,每天一劑
,連服三天。
功效:桑葉
,茅根
,薄荷清熱生津,枇杷葉止咳
,甘蔗
,粳米生津益胃,適宜于外受風熱
,肺胃蘊熱的感冒人群食用。
(4)紅蘿卜馬蹄粥材料:紅蘿卜150克
,馬蹄250克
,大米50克。
做法:紅蘿卜洗凈切片
,馬蹄去皮拍裂
,和大米一同熬粥,粥熟后加適量白糖或是食鹽調(diào)味食用
。
功效:風熱感冒人群食用此粥可以清熱消食,祛痰止咳,利尿通便
。
(5)發(fā)汗豆豉粥材料:豆豉20克
,荊芥,防風各六克
,山梔3克
,生石膏六十克,生姜三片
,蔥白莖兩段,粳米100克
。
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砂鍋
,加水煎煮約五到十分鐘,取藥汁與粳米一同煮粥食用
。
功效:此粥辛涼解熱
,適合一些風熱感冒癥狀比較重,高燒不退
,頭痛無汗,咽干口渴等癥人群食用
。
2、暑熱感冒
(1)鮮蘆根粥材料:鮮蘆根30克,粳米50克
,青皮5克,生姜兩片
。
做法:將蘆根切小段,一青皮一起加適量清水
,浸泡半個小時后
,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20分鐘
,取汁液和粳米一同煮粥
,加適量冰糖調(diào)味。
功效:蘆根清熱養(yǎng)陰
,青皮行氣止疼
,生姜和胃止嘔
,粳米養(yǎng)胃益脾
,用來熬粥喝適宜緩解暑熱感冒癥狀。
(2)香薷粥材料:香薷5克,粳米
,綠豆各50克
,白糖適量。
做法:將香薷加適量清水煎沸
,去渣留藥汁備用;將粳米和綠豆加水煮粥
,待粥滾時加入香薷汁,待粥煮熟后食用
,一天分兩到三次食用
。
功效:香薷辛溫,有發(fā)汗解暑
,溫胃挑中
,行水散食功效,適宜于夏天惡寒發(fā)熱
,頭痛無汗
,腹痛腹瀉小便不利的人群食用。
3、風寒感冒
(1)防風粥材料:防風15克
,生姜3片,蔥白莖2段
,大米50克
。
做法:先將大米熬成粥,待粥快熟時加入防風
,蔥白和生姜
,再熬煮片刻后加適量食鹽調(diào)味食用
。
功效:該粥清熱祛風
,散寒止痛,適宜于因風寒感冒導致的胃寒風熱
,骨節(jié)酸痛
,鼻塞音重,腸鳴泄瀉等癥食用
。
(2)荊芥粥材料:荊芥9克
,薄荷3克
,淡豆豉9克
,糯米100克。
做法:將荊芥
,薄荷
,淡豆豉洗干凈后加水煮沸
,去渣取汁和糯米一同熬粥,每天服用兩次
。
功效:此粥發(fā)汗解表
,清熱利咽,退熱除煩
,適宜于傷風感冒
,發(fā)熱惡寒,頭痛失眠等癥人群食用
。
(3)生姜蘇葉粥材料:生姜三片
,紫蘇葉10克,粳米適量
。
做法:先將粳米熬煮成粥,在粥中放入生姜
,紫蘇葉后煮沸即可
。
功效:生姜有驅(qū)寒祛痰,補氣平喘的作用
,紫蘇葉有發(fā)散風寒的效果
,用來熬粥尤其適合風寒感冒人群食用。
4 、流行可愛冒
(1)白蘿卜茶葉粥材料:白蘿卜100克,茶葉五克
,食鹽適量
,粳米適量。
做法:將白蘿卜洗凈切片煮爛
,加適量食鹽和粳米一起熬粥
,再將茶葉泡開,燜五分鐘后倒入粥內(nèi)食用
。
功效:茶葉清肺熱
,理氣開胃
,止咳化痰,白蘿卜清熱化痰
,適宜于患流感人群食用
。
5、流行可愛冒特點發(fā)病急
,持續(xù)高熱
,全身癥狀較重,而鼻塞
、流涕
、咽痛癥狀并不明顯。推薦白蘿卜茶葉粥:白蘿卜100克
,茶葉5克
,食鹽適量。先將白蘿卜洗凈切片煮爛
,加少許食鹽
,熬粥
,再將茶葉用開水泡5分鐘后倒入粥內(nèi)
。白蘿卜能夠清熱化痰,茶葉可以清肺熱
,有理氣開胃
,止咳化痰之功效。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515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