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山楂湯的功效與作用,茯苓山楂湯怎么做
飲食健康倡導
2023-06-27 05:34:45
本文關鍵詞:胃炎

茯苓山楂湯用到的食材
白茯茶 : 15g
山楂 : 15g
陳皮 : 9g
生姜 : 9g
甘草 : 3g
茯苓山楂湯的功效與作用
適用于胃炎。
茯苓山楂湯做法
將白茯薈
、山楂、陳皮
、生姜
、甘草用清水洗凈,放入鍋中
,加入適量水,武火燒開后轉文火
,再熬煮30分鐘
,濾渣取汁即可。
喝湯即可
。
山楂麥芽茯苓湯小孩可以一直喝嗎
建議不要給孩子隨意的飲用一些不必要的產(chǎn)品,還是我認為應當找醫(yī)生診斷清楚后再用藥
,這樣為妥
,這是因為山查麥芽雖有助消化的作用
,但小兒不思飲食雖說大部分是消化不良引起的
,還有飲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亂七八糟的食物。出現(xiàn)什么不舒服的癥狀
,還是去醫(yī)院檢查一下比較好。
茯苓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女人喝五指毛桃和土茯苓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茯苓功效與作用及禁忌,以及女人喝五指毛桃和土茯苓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對應的知識點
,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本文目錄一覽:1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禁忌2
、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癥3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4、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5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6、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么茯苓的功效與作用禁忌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1.利水消腫
脾負責運水和除濕
。
茯苓味甘滑
,入脾經(jīng)。
茯苓藥性平和
,對小便不利、少尿
、浮腫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增加尿量時不會損傷脾胃
。
茯苓可輔助治療其他類型的水腫和排尿困難
,如寒濕型、濕熱型等
。
2.提高免疫力
茯苓中含有大量人體極易吸收的多糖物質,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起到防病
、延緩衰老的作用,非常適合久病
、體弱的人群服用。
另外
,平日很少曬太陽的人群
,也可以通過吃茯苓彌補因接受陽光不足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3.化痰止咳
4.養(yǎng)心安神
茯苓能夠養(yǎng)心安神
,對于心神不寧、心悸
、失眠多夢等精神方面問題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一些睡眠質量差的朋友可以試試茯苓
。
5.預防癌癥
茯苓中不但含有多種天然的抗癌成分
,它還含有一些能消滅癌細胞的藥用物質
,平時人們既能把它用于癌癥的預防,也能用于癌癥的治療
,它對人類高發(fā)的肝癌和舌癌以及乳腺癌都有很明顯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茯苓的禁忌
1.咽喉干燥的人不要服用茯苓
茯苓幫助人體利尿祛濕
,加速體內(nèi)水分流失
,咽喉干燥患者服用茯苓會加重缺水的癥狀
。
2.不能過量服用
茯苓有利尿的作用
,如果一旦過量服用
,那么就會導致小便次數(shù)過多
,從而傷了身體的根本
,令人元氣大傷
。
3.腎虛的病人不適合服用茯苓
本身腎虛患者就有尿頻尿急的癥狀,茯苓利尿
,會讓腎虛患者尿頻尿急情況更嚴重。
4.糖尿病人慎用
因為糖尿病人每天需要控制淀粉的攝入
,每天攝入淀粉不能夠超過五兩主食
,而茯苓的淀粉含量非常的高,所以糖尿病人是最好不要吃了
。
以上就是關于茯苓的功效與作用禁忌的介紹,盡管茯苓有很多功效
,但是禁忌也不少
,大家在服用之前要先看看自己適不適合哦。
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癥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癥
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癥有哪些呢
?茯苓大家也都經(jīng)常見的到
,它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它的作用想必大家都了解許多
,那么對于茯苓的禁忌有哪些呢
?下面我詳細整理的.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癥。
希望能幫到大家
。
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癥1
一
、茯苓的功效: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
別名:茯菟
、茯靈
、茯_、伏苓
、伏菟、松腴
、絳晨伏胎
、云苓
、茯兔
、松薯、松木薯
、松苓
。
入藥具有利水滲濕
、益脾和胃
、寧心安神之功用。
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
如偏于寒濕者
,可與桂枝
、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
,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
偏于濕熱者
,可與豬苓
、澤瀉等配伍
;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
、黃耆
、白術等配伍
;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
,停聚化生痰飲之癥,可用半夏、陳皮同用
,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
。
治痰濕入絡
、肩酸背痛
,可配半夏
、枳殼同用。
用于心神不安
、心悸
、失眠等癥
,常與人參
、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
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
、帶下
,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
、白術、山藥等配伍
。
可用為補肺脾
,治氣虛之輔佐藥。
二
、茯苓的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茯苓功能利水滲濕
,而藥性平和
,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
。
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
,不論偏于寒濕
,或偏于濕熱,或屬于脾虛濕聚
,均可配合應用
。
如偏于寒濕者,可與桂枝
、白術等配伍;偏于濕熱者
,可與豬苓
、澤瀉等配伍;屬于脾氣虛者
,可與黨參、黃耆
、白術等配伍
;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
、白術等同用。
用于心悸
,失眠等癥茯苓能養(yǎng)心安神
,故可用于心神不安
、心悸、失眠等癥
,常與人參、遠志
、酸棗仁等配伍
。
用于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
,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
、帶下
,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
、白術、山藥等配伍。
有可用為補肺脾
,治氣虛之輔佐藥
。
用于痰飲咳嗽
,痰濕入絡
,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
,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
,停聚化生痰飲之癥
,具有治療作用
。
可用半夏、陳皮同用
,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
。
治痰濕入絡
、肩酸背痛,可配半夏
、枳殼同用。
三
、茯苓用藥禁忌:
陰虛而無濕熱
、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
。
馬藺為之使
。
惡白斂
。
畏牡蒙、地榆
、雄黃、秦艽
、龜甲
,忌米醋。
病人腎虛
,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虛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癥2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部分功效:滲濕
、利水
、健脾
、和胃
、寧心、安神
。
部分作用:適用于小便不利
、水腫脹滿、脾虛食少
、便溏泄瀉
、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
使用禁忌:陰虛而無濕熱人群忌服茯苓
;陰虛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人群忌服茯苓
;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1
、茯苓治濕瀉。
茯苓有治濕瀉的作用
,可以用一兩白術與七錢半去皮茯苓一起細切之后加水煎煮,在食前服用
。
2
、茯苓治水汽浮腫。
茯苓有治水腫的作用
,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桂心
、30克棗仁這三味中藥混合后共同研磨為細末
,每次用米飲調下6克。
3
、茯苓治心虛夢泄或白濁。
茯苓有治心虛夢泄或白濁的作用
,可以用二錢白茯苓研磨成細末
,用米湯調下
,每日二服。
4
、茯苓治煩悶驚悸
,心胸結氣
,風熱口干
。
茯苓治煩悶驚悸的作用
,可以用30克赤茯苓
、30克去心麥門冬
、50克粟米這三味中藥混合后共同銼細
,先加水1升煎至500毫升
,接著去除藥渣后下米煮作粥,趁溫食用
。
茯苓的副作用
、禁忌、注意事項
在使用茯苓時
,可以單獨使用茯苓
,也可以搭配白術、桂心
、棗仁
、麥門冬、山藥
、甘草等中藥來使用,陰虛而無濕熱人群忌服茯苓
;陰虛火旺人群忌服茯苓
;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腎虛
,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茯苓,中藥名
。
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
,堆置發(fā)汗后
,攤開晾至表面干燥,再發(fā)汗
,反復數(shù)次至現(xiàn)皺紋、內(nèi)部水分大部散失后
,陰干
,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
,陰干,分別稱為茯苓塊和茯苓片
。
茯苓個呈球形
,扁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塊狀,大小不一
,重量由數(shù)兩至十斤以上。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
,外皮薄而粗糙
,有明顯隆起的皺紋,常附有泥土
。
體重,質堅硬
,不易破開
;斷面不平坦,呈顆粒狀或粉狀
,外層淡棕色或淡紅色,內(nèi)層全部為白色
,少數(shù)為淡棕色
,細膩,并可見裂隙或棕色松根與白色絨狀塊片嵌鑲在中間
。
氣味無,嚼之粘牙
。
以體重堅實
、外皮呈褐色而略帶光澤、皺紋深
、斷面白色細膩
、粘牙力強者為佳。
白茯苓均已切成薄片或方塊
,色白細膩而有粉滑感
。
質松脆,易折斷破碎
,有時邊緣呈黃棕色。
茯苓是很名貴的中藥
,而且有很大的作用
,有滲濕利水,益脾和胃
,寧心安神的功效
。
對于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
、痰飲咳逆
、嘔噦
、泄瀉
、遺精、淋濁
、驚悸、健忘
、痰飲眩悸
、脾虛食少、心神不安
、驚悸失眠的人有很好的效果;但茯苓也有一些禁忌和副作用
,對于陰虛火旺者忌服
;對于有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也要慎服
。
茯苓的副作用是如果吃得比較多
,會對肝臟、腎臟造成一定的損害
,而出現(xiàn)肝腎功能異常
,而且還會對泌尿系統(tǒng)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另外
,茯苓中的淀粉含量比較高,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
,吃得比較多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
因此,茯苓雖然比較好
,但是過量服用容易傷害人體中的陰氣,而導致一系列的不舒服
,應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
。
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這種食物富含營養(yǎng)
,這種藥材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改善身體狀況
,平時我們也可以將它泡水喝,身體寒涼的人要盡量少吃
,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養(yǎng)生必備。
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1
功效:利水藥
;滲濕利尿
。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
,功能利水腫
。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紅色部分
,功能滲利濕熱
。
3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亦稱茯苓,切成小方塊
,功能滲濕健脾。
4
、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細松根者
,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寧心安神
。
5
、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濕
。
6
、云苓皮:是去濕大于健脾
。
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
;痰飲咳逆;嘔吐
;脾虛食少
;泄瀉;心悸不安
;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10—15g
;或入丸散。
寧心安神用朱砂拌
。
功效與作用
1、《藥征》記載:茯苓主治悸及肉_筋惕
,旁治頭眩煩躁
。
2、茯苓治子宮肌瘤:茯苓
、桂枝、當歸
、牡丹皮各180克
,桃仁、赤芍
、海藻、牡蠣
、鱉甲各120克
,紅花75克,三棱
、莪術、乳香
、沒藥各60克共研細末
,煉蜜和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
,日3次,溫開水送
,持續(xù)服藥1年
,能使月經(jīng)正常,肌瘤消失。
3
、茯苓治心神失養(yǎng):茯苓9克
,酸棗仁15克,知母6克
,川芎4。
5克
,甘草3克水煎服
,為酸棗仁湯。
亦宜于虛煩不眠
、心悸眩暈等癥。
4
、《儒門事親》記載:茯苓治小便多
、滑數(shù)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藥(去皮
,白礬水內(nèi)湛過,慢火焙干)
。
上二味
,各等分,為細末
。
稀米飲調服之。
5
、茯苓用于痰飲咳嗽
,痰濕入絡,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
,又具健脾作用,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癥
,具有治療作用
。
可用半夏、陳皮同用
,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
。
治痰濕入絡
、肩酸背痛,可配半夏
、枳殼同用。
6
、茯苓治食管癌:茯苓45克
,赭石。
清半夏
、石竹根各30克,蘇梗
、橄欖各18克
,枳殼15克,橘紅
、生姜各9克,硼砂3克水煎2次
,早
、晚分服,日1劑
,繼續(xù)服用,能使癥門面減輕
,進食順利
,X線復查癌灶明顯縮小。
7
、《抗癌植物及其驗方》記載:茯苓治潰瘍性黑色素瘤:茯苓、雄黃礬石各等分份共研末
,麻油調敷患處
,同時內(nèi)服銀花
、連翹各50克的.水煎液
。
8
、《仁齋直指方》記載:茯苓治心虛夢泄,或白濁:白茯苓末二錢
。
米湯調下,日二服
。
9
、《補缺肘后方》記載:茯苓治_:白蜜和茯苓涂上,滿七日
。
10、《不知醫(yī)必要》茯苓湯記載:茯苓治水腫:白水(凈)二錢
,茯苓三錢
,郁李仁(杵)一錢五分。
加生姜汁煎
。
11、茯苓治痰飲
;茯苓善滲泄水濕
,使?jié)駸o所聚,痰無由生
,可治痰飲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
、白術
、甘草同用,如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
;若飲停于味而嘔吐者
,多和半夏
、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湯(《金匱要略》)
。
12
、茯苓治脾虛泄瀉;茯苓能健脾滲濕而止瀉
,尤宜于脾虛濕盛泄瀉
,可與山藥、白術
、薏苡仁同用
,如參苓白術散(《和劑局》);
13
、茯苓治脾虛不化:茯苓
、黨參
、白術各60克
,神曲
、麥芽
、山楂
、山藥
、砂仁
、陳皮
、肉豆蔻霜各30克
,木香
、黃連
、甘草各22克
,共研細末
,水泛為健脾丸
,每服9克
,日2服
,溫開水送
。
14
、茯苓治肝癌:茯苓
、龍葵各45克
,白英、半枝蓮各15克
,白芍、丹皮各9克
,玄參6克水煎2次分服。
能使自覺癥狀逐漸消失
,肝縮小到正常范圍
。
同位素掃描放射區(qū)顯影分布均勻
。
15、茯苓用于小便不利
,水腫等癥茯苓功能利水滲濕
,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
,為利水滲濕要藥。
凡小便不利
、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于寒濕
,或偏于濕熱,或屬于脾虛濕聚
,均可配合應用
。
如偏于寒濕者
,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
;偏于濕熱者
,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
;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
、黃耆
、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
,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
16、《證治要訣》記載:茯苓治心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