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關于脾胃的文章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些調理脾胃的好方法
1、揉帶脈
脾主運化
關于帶脈的更多了解可以查看文章:帶脈的作用——帶脈不通,小腹必胖
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
2
《黃帝內經(jīng)》中有一句話
用現(xiàn)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讓人汗水淋漓
這就是我們的古人所說的微言大義
3、 踮足功
就是腳尖著地
胃腸功能較弱的人
4
以穴位為點,以經(jīng)絡為帶
5
、 跪膝法此法可引氣血下行
,使氣血流注于胃經(jīng)。因此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當然此功法的好處遠不止這一點,在此不一一列舉,堅持練一陣子就會知道的了。6、捏脊法
簡言之
,就是捏脊梁骨,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時候
,不必拘泥于穴位,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jīng)所經(jīng)之處,捏脊能對身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7
唾液其實就是人體內最好的健脾胃的藥
古代養(yǎng)生學家陶弘景也說:
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
,除百病。
中醫(yī)學認為:“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意思是唾液為脾腎所化
,腎為人體先天之本,脾為人體后天之本,脾胃富集了五臟之精,氣血之華,故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對養(yǎng)生保健有著特殊的作用。古代醫(yī)家認為
,唾液充盈者必體質強壯,并根據(jù)唾液盛衰來判斷疾病狀況。唾液養(yǎng)生法有二種
,其一為西漢道人蒯京所創(chuàng)食玉泉,此法過于繁復,不太易掌握,故在此略過不提。其二為赤龍攪華池
。所謂赤龍即舌頭,華池即口腔。就是說,在非飲食情況下,經(jīng)常用舌頭在口腔內攪拌當然
⑧ 拉筋
人的肝、脾
、腎經(jīng)都從大腿經(jīng)過,所以拉筋對這三條經(jīng)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我個人的感覺是最好采用臥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顯著。首先
,在此申明說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脾胃虛弱——虛弱到連吃碗面條肚子都會有臌脹感,吃幾個西紅柿都要拉肚子的那種脾胃虛弱。1
、 姜糖水對于大多數(shù)現(xiàn)代人而言
,脾胃虛弱其實主要就是脾陽虛,胃腸有寒。所以可以在每天早上喝一碗姜糖(紅糖)水,以去除腸胃里的寒氣。2
、 韭菜春天到了,可以吃點韭菜
,韭菜補肝、腎、胃之陽氣。3
、淮山一般意義上的脾胃虛弱者
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牛肉、紅棗
4
粥可以直接轉化為氣血而不需增加脾胃的負擔
5、 拒絕過食寒涼之物
如從冰箱里剛拿出來的飲料
6、 細嚼慢咽
食物越細碎
,腸胃的工作負擔越輕,越容易轉化成氣血。所以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因為細嚼慢咽除了能將食物盡可能嚼碎以利消化之外
7
用薏米等利水除濕的食物來健脾
8
每天吃點陳皮
按中醫(yī)的說法
9
按中醫(yī)的五行學說,黃色入脾
這兩樣東西還有一個共同點
肚臍
我們也可理解為它是聯(lián)系人體先天和后天之要穴。所謂神闕
實際上,在人體當中
心屬火,腎屬水
而在肚臍眼上的神闕穴
現(xiàn)代人的脾胃虛弱
,大都是脾陽虛,艾炙則是升陽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可以通過對神闕進行炙療而達到調理脾陽虛之目的。1、 灸臍秘方:
用桂圓肉一顆
不過也可用吳茱萸
脾胃虛弱者一般來說其化濕的功能都會受損
2、 直接艾灸肚臍(神闕穴)
也就是直接用陳艾制作的艾條在肚臍之上懸灸
懸灸的的好處是熱力十足
3
比如閑來無事之時或是坐車無聊之時
4
、 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經(jīng)上的大穴
,每天灸上十分鐘,健康長壽。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823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