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藥典》:獨活
拼音注音 : Dú Huó
別名 : 香獨活、肉獨活、川獨活、資丘獨活
英文名 : 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
來源 :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dāng)歸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春初苗剛發(fā)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發(fā)軟后再烘至全干。
性狀 : 本品根略呈圓柱形 ,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長10~30cm
。根頭部膨大,圓錐狀
,多橫皺紋
,直徑1
。5~3cm
,頂端有莖
、葉的殘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
,具縱皺紋
,有隆起的橫長皮孔及稍突起的細根痕
。質(zhì)較硬
,受潮則變軟,斷面皮部灰白色
,有多數(shù)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黃色至黃棕色
,形成層環(huán)棕色
。有特異香氣
,味苦辛
、微麻舌
。
貯藏 : 置干燥處,防霉,防蛀。
炮制 :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薄片,曬干或低溫干燥。
鑒別 : (1) 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shù)列。皮層窄,有少數(shù)油室。韌皮部寬廣,約占根的 1/2;油室較多,排成數(shù)輪,切向約至153μm,周圍分泌細胞6~10 個。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射線寬1~2列細胞;導(dǎo)管稀少,直徑約至84μm,常單個徑向排列。薄壁細胞含淀粉粒。(2)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 ,浸漬過夜
,濾過,濾液蒸干
,殘渣加氯仿2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獨活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正己烷-苯-醋酸乙酯(2:1:1) 為展開劑,展開
,取出
,晾干
,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
歸經(jīng) : 歸腎、膀胱經(jīng)。
性味 : 辛、苦,微溫。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除濕,通痹止痛。用于風(fēng)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fēng)頭痛。
用法用量 : 3~9g。
備注 : (1)祛風(fēng)勝濕,通痹止痛,凡風(fēng)寒濕痹
,關(guān)節(jié)疼痛,無論新久
,均可應(yīng)用
,尤以下部之痹痛
、腰膝酸痛
、兩足痿痹、屈伸不利等癥為適宜
,常與桑寄生、秦艽
、牛膝等同用
。用于風(fēng)寒表證
,兼有濕邪者
,常與羌活同用。
摘錄 :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獨活
拼音注音 : Dú Huó
別名 : 獨搖草(《別錄》),獨滑(《本草蒙筌》),長生草(《綱目》)。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dāng)歸、毛當(dāng)歸、興安白芷、紫莖獨活、牛尾獨活、軟毛獨活以及五加科植物食用楤木等的根及根莖。4~10月挖取根部,除去地上莖及泥土,曬干。
原形態(tài) : ①重齒毛當(dāng)歸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帶紫色
,有縱溝紋。根生葉和莖下部葉的葉柄細長
,基部成寬廣的鞘
,邊緣膜質(zhì)。葉片卵圓形
,2回3出羽狀復(fù)葉,小葉片3裂
,最終裂片長圓形
,長4~8厘米
,寬約2~3厘米
,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
,邊緣有不整齊重鋸齒,兩面均被短柔毛
,莖上部的葉簡化成膨大的葉鞘
。復(fù)傘形花序頂生或側(cè)生,總苞片缺乏
;傘輻10~25
,極少達45,不等長
,密被黃色短柔毛
;小傘形花序具花15~30朵
;小總苞片5~8枚
,披針形;花白色
;萼齒短三角形;花瓣5,等大
,廣卵形
,先端尖
,向內(nèi)折
;雄蕊5,花絲內(nèi)彎
;子房下位。雙懸果背部扁平
,長圓形
,基部凹入,背棱和中棱線形隆起
,側(cè)棱翅狀
,分果棱槽間1~4油管,合生面有油管4~5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9月,果期9~10月
。分布湖北
、四川及江西等地。②毛當(dāng)歸多年生草本
,高1~3米。莖帶紫色
,無毛
。根生葉和莖下部葉2回3出羽狀復(fù)葉
,小葉片卵圓形
,長4~14厘米,寬2.5~8厘米
,邊緣有鈍鋸齒
,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
,葉脈上疏生短柔毛,莖上部的葉片逐漸簡化而成膨大的葉鞘。復(fù)傘形花序傘輻10~20
,總苞無或有1~2枚鞘狀的苞片;小傘形花序具花16~30朵
;小總苞數(shù)枚
,花白色;萼齒短三角形
;花瓣5;雄蕊5
;子房下位
。雙懸果扁橢圓形
,背棱線形隆起,側(cè)棱翅狀,每個棱槽中有油管1個
,合生面有油管2個
。花期6~8月
。果期8~9月
。生于山谷
、水溝
、草叢中或灌木叢中。分布安徽
、浙江、江西
、廣西
、新疆等地
。③興安白芷
,形態(tài)詳"白芷"條。④紫莖獨活多年生草本
,高1~2米
。莖深紫色
,有縱溝紋
,上部有少數(shù)分枝,密生短硬毛。葉互生
,下部及中部葉2~3回羽狀深裂,最終裂片狹卵形
、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長2~5厘米
,寬6~12毫米
,兩面脈上有細毛
,邊緣有缺刻狀尖齒
;葉柄基部膨大成鞘。上部葉簡化成紫黑色囊狀葉鞘
,外面密被絨毛。復(fù)傘形花序頂生
,傘梗有毛
;無總苞;傘輻20~30
,密被柔毛
;小總苞片鉆形,有緣毛
;花紫色
,少為白色。雙懸果寬橢圓形
,長0.6~1厘米
;寬5~7毫米
;懸果扁平
,有寬翅,背棱細線形
。多生于山坡草叢。分布東北
、河北
、山西等地
。⑤牛尾獨活多年生草本
,高0.5~1.5米
。根長圓錐形
,有時有細長的支根數(shù)條
。莖單一,表面有縱直溝紋,疏生短柔毛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和莖下部的葉柄長8~17厘米,基部擴大成寬闊的葉鞘
,邊緣膜質(zhì);1~2回羽狀分裂
,有3~5裂片
,裂片廣卵形或卵形
,長5~13厘米
,寬4~20厘米,3淺裂
,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兩面疏生短柔毛
,莖上部葉較小
,3淺裂至3灤裂
。復(fù)傘形花序頂生
,密生紉柔毛
;傘輻16~18
,長3.5~9厘米;總苞少數(shù)
,長披針形,有時邊緣羽狀淺裂
,小總苞片5~8
,線狀披針形
,有柔毛
,小傘形花序有花約20朵
,花白色
;萼齒不明顯
;花瓣5,頂端凹入
,大小不等;雄蕊5
;子房下位
,密生細柔毛
,花柱基部圓錐形
。雙懸果扁圓形,長6~7毫米
,寬5毫米,背棱不顯著
,有油管4個
,合生面有油管2個
,側(cè)棱發(fā)展成翅
。花期5~7月
。果期8~9月。生于山坡
、灌叢林下
。分布四川
、云南
、湖北等地。⑥軟毛獨活多年生草本
,高1~2米,全體被有柔毛
。根圓錐形
,黃白色
。莖綠色
,表面有縱直溝紋及白色短毛
。葉互生
,下部葉具長柄
,葉柄基部膨大呈鞘狀,上部葉柄短
,或僅有寬大的葉鞘;1回羽狀分裂
,裂片3
,廣卵形或菱形,不規(guī)則的3~5裂
,長約10~20厘米
,寬14厘米
,深裂或淺裂,先端鈍或漸尖
,基部心形,邊緣有粗鋸齒
,兩面有白色短毛
。復(fù)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
,傘輻12~30枚
,長2~12厘米;被有柔毛
;總苞少數(shù),線形
,小總苞片5~10
。披針形,常較花梗為長
;花小,白色
;花瓣5
,大小不等
,邊緣的花瓣較大
,先端凹陷
;雄蕊5
,子房下位
。雙懸果倒卵狀長圓形,先端凹陷
,扁平,長約8毫米
,側(cè)棱發(fā)展成翅
,背棱及中棱線形
,油管4條
,顯著,合生面有油管2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8月
。果期8~9月
。生于坡地、草叢中
。分布于我國北部及中部。⑦食用楤木
,形態(tài)詳"土當(dāng)歸"條
。
性狀 : ①資丘獨活又名:巴東獨活、肉獨活 。為植物重齒毛當(dāng)歸的干燥根莖及根。根莖部粗短
,圓錐形
,長1.5~4.5厘米,直徑1.5~2.5厘米
;表面棕色至灰棕色,具密集環(huán)狀葉痕
,有數(shù)條縱槽
,并多不規(guī)則縱皺紋
;頂部有凹陷的莖痕
。根數(shù)個稀為單一
,呈圓柱形
,彎曲
,長短不一,約至30厘米
,直徑0.5~1.5厘米;表面較粗糙
,具深皺紋及橫裂紋
,有多數(shù)橫長隆起的皮孔
,長2~3毫米
。質(zhì)軟韌,折斷面帶裂片性
。切斷面皮部淡灰棕色,有彎曲裂隙
,射線暗棕色,油點細密
,擠壓時滲出黃色油滴,近形成層呈暗棕色環(huán)帶
;木質(zhì)部帶黃色
。氣香郁
,味苦微甜
,后辛。以根條粗肥
,香氣濃郁者為佳
。主產(chǎn)湖北思施、資丘
、巴東及四川巫山
、巫溪等地,江西亦產(chǎn)
。②香獨活又名:浙獨活
、績獨活。為植物毛當(dāng)歸的干燥根莖及根
。根莖部膨大
,呈圓錐狀,表面灰棕色
,具多數(shù)不規(guī)則縱皺紋
。頂端殘留莖基及葉鞘的痕跡
。根數(shù)條呈類圓柱形
,略彎曲,長約5~12厘米
,直徑約1.5~3厘米,多分歧
。質(zhì)輕而脆
,易折斷
。切斷面韌皮部和皮部灰白色
,有裂隙,棕黃色油點散在
;形成層棕色;木質(zhì)部暗棕色
,約占直徑的1/2
。氣芳香
,味微甜而辛辣
。以根粗壯、質(zhì)軟
、氣香者為佳。主產(chǎn)浙江
、安徽
。③香大活為植物興安白芷的干燥根莖及根
。呈長紡錘形
,常分歧。根莖部表面密生橫紋
,頂端有莖痕或莖葉殘基。根長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
,有明顯縱皺紋及橫長皮孔
。質(zhì)堅脆
,易折斷
,斷面皮部棕色,木質(zhì)部黃色
。氣特異而強烈,味辛苦
。產(chǎn)吉林
、遼寧
、黑龍江等地
。④紫莖獨活為植物紫莖獨活的干燥根莖及根。根莖短相
,圓錐形,長約5厘米
,直徑達3.2厘米
,表面棕黃色
,有多數(shù)不規(guī)則縱皺
,頂端殘留莖基及葉鞘的痕跡,具環(huán)狀橫紋
。根多條呈類圓柱形
,稍彎曲
,長5~14厘米,直徑0.5~2厘米
,具縱皺及須根痕。質(zhì)脆易折斷
。斷面平坦
,韌皮部及皮部棕黃色
,木質(zhì)部黃白色
。氣芳香,味微甜而辛。以根粗
、香濃者為佳
。產(chǎn)河北。⑤牛尾獨活為植物牛尾獨活的干燥根莖及根
。根莖部略膨大
,長2.5~5厘米
,有密集的環(huán)狀葉痕及環(huán)紋
,較粗者并有縱溝紋;頂端常殘留莖基和黃色葉鞘
。根單一,少有分枝
,長16~25厘米
,直徑約至1.3厘米;表面略租糙
,有不規(guī)則皺縮溝紋;皮孔細小
、稀疏
,橫長排列
。質(zhì)較堅硬
,折斷面不平坦,具粉性
。根的切斷面皮部類白色,多裂隙
,有眾多橙黃色油點
;近形成層現(xiàn)棕色環(huán)
;木質(zhì)部淡黃白色
,偏心性。氣微香
,味微甜。以粗壯
、分枝少
、氣濃者為佳。主產(chǎn)四川
。⑥山獨活為植物軟毛獨活的干燥根莖和根
。根莖部近圓錐形,長1~3厘米
,直徑0.7~2厘米;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
,有密集環(huán)紋及環(huán)狀葉痕
,較粗者具少數(shù)縱溝紋;頂端殘留莖基及具光澤的棕黃色葉鞘
。根多分枝,稍彎曲
,長8~18厘米
,直徑至1.5厘米;表面淡灰棕色至黑棕色
,略粗糙,具不規(guī)則皺縮溝紋
;皮孔細小
,稀疏
,橫長排列
。質(zhì)較堅韌,折斷面不平坦
,具粉性
。根的切斷面類白色,多裂隙
,可見橙黃色油點
;近形成層現(xiàn)淡棕色環(huán)
;木質(zhì)部淡黃色。氣微香
,味微苦。以粗壯、氣香者為佳
。主產(chǎn)四川、陜西等地
。安徽
、浙江也產(chǎn)。⑦九眼獨活為植物食用楤木的干燥根莖和根
。根莖粗大,呈彎曲扭轉(zhuǎn)不整齊的圓柱體
,長約10~30厘米
,直徑3~5厘米
,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
,具有約6~9個比較大的圓形凹穴(莖痕),所以有九眼獨活之名
,凹穴徑寬1.5~2.5厘米,深約1厘米
,每一凹穴構(gòu)成一結(jié)節(jié)
,內(nèi)有殘留的莖基部
。根莖的底部散生多數(shù)圓柱形的根
,大小粗細不一,長約2~15厘米
,粗0.4~1厘米,表面有顯著的縱直皺紋
。橫切面灰黃色或棕黃色
,組織疏松,有很多的裂隙和分泌腔
,形成層不顯著。質(zhì)輕
,堅脆
。氣微香
,味淡
。以獨根
、粗壯、有油性者為佳
。主產(chǎn)四川。此外
,云南
、貴州
、湖北
、陜西等地亦產(chǎn)。
化學(xué)成分 : 毛當(dāng)歸根含當(dāng)歸醇、當(dāng)歸素、佛手柑內(nèi)酯
、歐芹酚甲醚
、傘形花內(nèi)酯、東莨菪素
、當(dāng)歸酸
、巴豆酸、棕桐酸
、硬脂酸、油酸
、亞麻酸
、植物甾醇、葡萄糖和少量揮發(fā)油
。軟毛獨活根含白芷素
、虎耳草素、佛手柑內(nèi)酯
、花椒毒素
、牛防風(fēng)素、異虎耳草素
、異佛手柑內(nèi)酯等多種呋喃香豆精類
。葉除含上述成分外
,還含補骨脂素等
,其中主要的呋喃香豆精類為牛防風(fēng)素。還含揮發(fā)袖0.26~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