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中藥材

      佛肚花

      中醫(yī)世家 2023-05-02 04:28:18

      《中藥大辭典》:佛肚花

      拼音注音 : Fó Dù Huā

      別名 : 巖白菜

      ,虎皮、小荷草。

      出處 :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 為苦苣苔科植物佛肚花的全草或根。夏、秋采

      ,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于潮濕的山坡林下裸巖上和陰濕的峭壁上。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葉基生,平展貼生于巖面上
      ;葉片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
      ,上面密被白色柔毛,下面脈上密被黃褐色絨毛
      ,網詠明顯
      ,邊緣有不整齊鈍齒?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ü娜~叢中抽出
      ,長12~15厘米,頂端常有葉狀苞片5
      ,其上有數花呈傘狀
      ;萼5裂,卵形
      ,頂端急尖
      ,邊緣疏生鋸齒;花冠淡紅紫色
      ,5裂
      ,2唇形,裂瓣頂端鈍圓
      ;雄蕊4
      ,內藏;花盤明顯,圓柱形
      ;子房上位
      。長蒴果熟時5瓣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9月
      。果期10~11月。

      性味 : 微苦

      ,平

      功能主治 : 解表,祛風

      ,活血
      ,消腫毒。

      復方 : ①治癰

      、無名腫毒:鮮佛肚花搗爛外敷
      。②治勞損、筋骨酸痛:佛肚花根四至五錢
      ,水煎
      ,沖黃酒,紅糖服
      。③治外耳道滲出性濕疹:鮮佛肚花全草搗爛
      ,取汁滴敷患處。④治小兒驚風
      、感冒頭痛:佛肚花全草四至五錢
      。水煎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佛肚花

      拼音注音 : Fó Dù Huā

      別名 : 華東佛

      、肚苣苔
      、巖青菜、石燕三七
      、金絲草
      、虎皮、巖白菜
      、小荷草

      英文名 : Herb of Chien Briggsia

      出處 : 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浙皖粗筒苣苔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iggsia chingii Chun.采收和儲藏:夏

      、秋季采收
      ,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潮濕巖石上及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
      、浙江及江西

      原形態(tài) : 浙皖粗筒苣苔 多年生草本。葉全部基生

      ;葉柄長1.2-4cm
      ,被犭色綿毛;葉片橢圓狀長圓形或狹橢圓形
      ,長4-10cm
      ,寬2-2.5cm,先端鈍
      ,基部寬楔形,稍不對稱
      ,邊緣有鋸齒
      ,上面密被短柔毛,下面沿葉脈密被銹色綿毛
      ,其余部分疏生短柔毛
      。花葶2-4條
      ,高10-16cm
      ;聚傘花序1-2次分枝,每花序具1-5花
      ;花序梗長11-17cm
      ,疏被銹色綿毛;苞片2
      ,狹倒卵形至線狀披針形
      ,被毛;花萼長約1cm
      ,5裂至基部
      ,外面密被銹色綿毛;花冠紫紅色
      ,長約4cm
      ,外面疏被短柔毛,內面具紫色斑點
      ,下方腫脹
      ,上唇2裂,裂片圓形
      ,下唇3裂
      ,裂片長圓形;雄蕊4
      ,花藥成對連著
      ;花盤環(huán)狀
      ;子房狹線形,長約9mm
      ,花柱短
      ,被微柔毛。蒴果倒披針形
      ,長4.5-7cm
      ,先端具短尖頭。種子多數
      ,細小
      ,表面光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ㄆ?-9月
      ,果期10-11月。

      性味 : 味微苦

      ;性平

      功能主治 : 祛風解表

      ;活血消癰。主感冒頭痛
      ;勞傷
      ;筋骨酸痛;癰瘡
      ;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10-15g。外用:鮮品適量
      ,搗敷
      ;或取汁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42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兩面青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
      、羊咪青、青心草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團龜頭
      、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