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灰者,有小毒",H,中藥,灰藋" />
拼音注音 : Huī Diào
別名 : 金鎖天(《雷公炮炙論》),灰藜、水落藜(《救荒本草》),灰條(《野菜譜》),灰滌菜(《綱目》),灰蒴、灰莧(《醫(yī)林纂要》),灰莧菜(《草木便方》) 出處 : 《雷公炮炙論》 來源 : 為藜科植物小藜的全草。3~4月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野生于荒地或田間。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20~450厘米。莖直立,分枝,有角棱及條紋。葉互生;下部的葉片3裂,近基部的2裂片短,橢圓形或三角形,各裂片的下方通常有一小齒;中部的葉片橢圓形,邊緣具波狀牙齒,先端鈍,基部楔形;上部的葉片漸小,狹長,有淺齒或近于全緣;葉片兩面略被粉粒;葉柄細長而弱 性味 : 甘、苦,涼。①《本草拾遺》:"味甘,平,無毒。"②《救荒本草》:"味微苦澀,性涼。"③《醫(yī)林纂要》:"甘 功能主治 : 去濕,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方 : 治紫癜風:灰藋(不拘多少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uī Diào 別名 : 金鎖天 出處 : 出自《雷公炮炙論》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藜科植物小藜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野生于荒地或田間。資源分布:我國除西藏外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 性狀 : 性狀鑒別 全草灰黃色。葉片皺縮破碎,展開后完整葉通常具3淺裂,裂片具波狀鋸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疏風清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燒灰調(diào)敷。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主惡瘡,蟲、蠶、蜘蛛等咬,搗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湯,去疥癬風瘙;燒為灰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72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中華本草》:灰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