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ónɡ Qí
別名 : 巖黃芪 英文名 : RADIX HEDYSARI 來源 : 本品為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秋季挖根 性狀 : 本品呈圓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長10~50cm,直徑0.6~2cm。表面灰紅棕色,有縱皺紋、橫長皮孔及少數(shù)支根痕,外皮易脫落,剝落處淡黃色。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棕色,射線放射狀,形成層環(huán)淺棕色。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貯藏 :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潮,防蛀。 炮制 : 除去雜質(zhì),大小分開,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鑒別 :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6 ~8 列木栓細胞 歸經(jīng) : 歸肺 性味 : 甘,溫。 功能主治 : 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血虛萎黃,內(nèi)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用量 : 9~30g。 備注 : (1)同屬植物中下列4種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區(qū)有代紅芪入藥者:紫花巖黃芪Hedysarum austrosibiricum B. Fedtsch 摘錄 : 《中國藥典》 拼音注音 : Hónɡ Qí 別名 : 納洼善馬 英文名 : manyinflorescaned sweetvetch root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 Mazz.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600m以下的山坡石縫或灌木叢中 原形態(tài) : 多序巖黃芪 多年生草本,高達1.5cm 性狀 :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紅芪多糖(HPS) 炮制 : 紅芪除去雜質(zhì),大小分開,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鑒別 :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3g,加水30ml,加0.2%三酮溶液2滴,至沸水浴中加熱5min,冷后呈紫紅色。(檢查氨基酸、多肽)(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3g,加水15ml冷浸過夜,濾過,作供試品溶液。另取精氨酸、脯氨酸、蘇氨酸,以乙醇溶解成每ml含1mg的對照溶液。取上述兩種溶液點于同一硅酸G薄層板上,以乙醇-氨水-水(7:1:2)展開,展距20cm,取出晾干,噴霧吲哚醌試劑,105℃烘烤數(shù)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歸經(jīng) : 歸肺脾經(jīng) 性味 : 甘 功能主治 : 固表止汗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30g 臨床應(yīng)用 : 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塘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77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中華本草》:紅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