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紅芪

    中醫(yī)世家 2023-05-03 11:50:55

    《中國藥典》:紅芪

    拼音注音 : Hónɡ Qí

    別名 : 巖黃芪

    、黑芪

    英文名 : RADIX HEDYSARI

    來源 : 本品為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秋季挖根

    ,堆起發(fā)熱,以使糖化,然后去掉莖基須根,曬至柔軟,手搓再曬
    ,直至全干。

    性狀 : 本品呈圓柱形

    ,少有分枝
    ,上端略粗,長10~50cm
    ,直徑0.6~2cm。表面灰紅棕色
    ,有縱皺紋
    、橫長皮孔及少數(shù)支根痕,外皮易脫落
    ,剝落處淡黃色
    。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
    ,斷面纖維性
    ,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棕色
    ,射線放射狀
    ,形成層環(huán)淺棕色。氣微
    ,味微甜
    ,嚼之有豆腥味。

    貯藏 : 置通風(fēng)干燥處

    ,防潮
    ,防蛀。

    炮制 : 除去雜質(zhì)

    ,大小分開
    ,洗凈,潤透
    ,切厚片
    ,干燥。

    鑒別 :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6 ~8 列木栓細胞

    。皮層狹窄
    ,外側(cè)有2 ~4列厚角細胞。韌皮部較寬
    ,外側(cè)有裂隙
    ,纖維成束散在,纖維壁厚
    ,微木化
    ;韌皮射線外側(cè)常彎曲。形成層成環(huán)
    。木質(zhì)部導(dǎo)管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
    ,其周圍有木纖維。纖維束周圍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
    。粉末黃棕色
    。纖維成束,直徑5 ~22μm
    ,壁厚
    ,微木化,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
    ,形成晶纖維
    ,含晶細胞壁不均勻增厚。草酸鈣方晶直徑7~14μm
    ,長約至22μm
    。 具緣紋孔導(dǎo)管直徑至145μm
    。淀粉粒單粒類圓形或卵圓形,直徑2~19μm
    ;復(fù)粒由2~8分粒組成
    。(2) 取本品粉末5g,置索氏提取器中
    ,加石油醚(60~90℃)80ml
    ,加熱回流4小時,提取液移置分液漏斗中
    ,用1%碳酸鉀溶液振搖提取3次(20ml
    、20ml、10ml)
    ,合并碳酸鉀液
    ,用稀鹽酸調(diào)節(jié)PH值至1~2,再用乙醚振搖提取3次
    ,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
    ,揮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
    ,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紅芪對照藥材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苯(3:2:2)為展開劑
    ,展開,取出
    ,晾干
    ,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桃紅色斑點。

    歸經(jīng) : 歸肺

    、脾經(jīng)

    性味 : 甘,溫

    功能主治 : 補氣固表

    ,利尿托毒
    ,排膿
    ,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
    ,中氣下陷
    ,久瀉脫肛,便血崩漏
    ,表虛自汗
    ,氣虛水腫,癰疽難潰
    ,血虛萎黃
    ,內(nèi)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
    ,糖尿病

    用法用量 : 9~30g。

    備注 : (1)同屬植物中下列4種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區(qū)有代紅芪入藥者:紫花巖黃芪Hedysarum austrosibiricum B. Fedtsch

    ;川西巖黃芪Hedysarum limprichtii Ulbr.
    ;太白巖黃芪Hedysarum viciodes Turcz. var taipeicum (Hand.-Mazz.) Liu;錫金巖黃芪Hedysarum sikkimense Benth.

    摘錄 : 《中國藥典》

    《中華本草》:紅芪

    拼音注音 : Hónɡ Qí

    別名 : 納洼善馬

    、真盤子、巖黃芪
    、黑芪

    英文名 : manyinflorescaned sweetvetch root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 Mazz.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

    ,洗凈
    ,切去根頭部及支根,曬干后打捆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600m以下的山坡石縫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內(nèi)蒙古、寧夏
    、甘肅及四川西部

    原形態(tài) : 多序巖黃芪 多年生草本,高達1.5cm

    。主根粗長
    ,圓柱形,外皮紅棕色長10-50cm
    。葉互生
    ;葉柄長;托葉披針形
    ,基部邊合
    ;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
    ,長達15cm;小葉7-25
    ,葉柄基部甚短
    ;葉片長圓狀卵形,長1-3.5cm
    ,寬5-11mm
    ,先端近平截或微凹,基部寬楔形
    ,全緣
    ,上面無毛,下面中脈被長柔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偁罨ㄐ蛞干L5-8cm
    ,有花20-25
    ,花梗絲狀,長2-3mm
    ,被長柔毛
    ;花萼斜鐘形,被短毛
    ,最下1個顴齒較其余4齒長大
    ;蝶形花冠,淡黃色
    ,長約1cm
    ;雄蕊10,9合1離
    ,子房狹長形
    ,具柄。莢果扁平
    ,串球狀
    ,有3-5節(jié),邊緣具窄翅
    ,表面有稀疏網(wǎng)紋及短柔毛
    ,每節(jié)有橢圓形種子1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8月
    ,果期7-9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

    ,少分枝
    ,長10-50cm
    ,直徑0.8-2cm。表面灰紅棕色
    ,具縱皺紋,有少數(shù)支根痕
    ,皮孔橫長
    ,色稍淺,略凸起
    。栓皮易脫落
    ,露出淡黃色皮部及纖維。質(zhì)堅硬
    ,難折斷
    ,斷面纖維性,色淺
    ,富粉性
    。橫斷面皮部淡棕色,約占半徑的1/2-1/3
    ;形成層環(huán)形
    ,棕色,木部致密
    。氣微而特異
    ,味微甜。以粉質(zhì)多
    、味甘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列切向延長的木栓細胞。栓內(nèi)層2-4列
    ,為厚角細胞
    。韌皮部纖維成束散在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長14-22μm
    ,直徑7-14μm
    。韌皮射線常波形彎曲。形成層成環(huán)
    。木質(zhì)部導(dǎo)管直徑12-110μm
    ,木纖維眾多,位于導(dǎo)管周圍
    ,基周圍薄壁細胞中亦含草酸鈣方晶
    。粉末特征:黃棕色。①纖維及晶纖維多
    ,纖維壁微木化
    ,表面有縱裂紋
    ,初生壁與次生壁界限明顯,孔溝不明顯
    ,胞腔線形
    ,或不明顯;晶纖維的含晶細胞壁常不均勻增厚
    ,方晶大多橫長排列
    。②草酸鈣方晶雙錐形、長方形或類方形
    ,長約至22μm
    ,直徑7-14μm。③淀粉粒單粒類圓形或卵圓形
    ,直徑2-19μm
    ,臍點裂縫狀、點狀
    、人字狀或三叉狀
    ,層紋不明顯;復(fù)粒由2-6(-8)分粒組成
    。④導(dǎo)管大
    ,直徑到145μm,多破碎
    ,主為具緣紋孔導(dǎo)管
    。另外可見木栓細胞,棕色塊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紅芪多糖(HPS)

    ,微量元素(硒等),并含γ-氨基丁酸(γ-diaminobutyric acid)
    ,(-)-1
    ,3-二羥基-9-甲氧基紫檀烷(1,3-hydroxy-9-methoxypterocarpane)
    ,5-羥基-2-(2-羥基-4-甲氧苯基)-6-甲氧基苯并呋喃[5-hydroxy-2-(2-hydroxy-4-methoxyphenyl)-6-methoxybenzofuran)]
    ,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阿魏酸烷(基)酯(alkyl ferulate)
    ,阿佛洛莫生(afromosin)
    ,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異甙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
    ,(-)-驢食草酚[(-)-vestitol]
    ,3',7-二羥基-4'-3',7-dihydroxy-4'-methoxy-isoflavone)
    ,香草酸(vanillic acid)
    ,3,4
    ,5-三甲氧基肉桂酸甲基酯(3
    ,4,5-trimethoxycinnamic acid methyl ester)
    ,6-羥基-2(2-羥基-4-甲氧苯基)-苯并呋喃[6-hydroxy-2-(2-hydroxy-4-methoxyphenyl)-benzofuran]
    ,芒柄花甙(ononin),琥珀酸(succinic acid)
    ,β-谷甾醇(β-sitosterol),4-甲氧基苯乙酸甲酯(benzeneacetic acid-4-methoxy-methyl ester)
    ,2
    ,6-雙叔丁基-4-甲基苯酚[2,6-bis(1
    ,1-dimethyl ethyl)-4-methylphenol]
    ,正十五烷酸甲酯(n-pent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棕櫚酸甲酯(palmitic acid methyl ester)
    ,9
    ,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9,11-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
    ,亞麻酸甲酯(linolenic acid methyl ester)
    ,硬脂酸甲酯(stearic methylester),山y(tǒng)u酸甲酯(behenic acid methyl ester)
    ,1
    ,7-二羥基-3,8-二甲氧基氧(口占)噸酮(1
    ,7-dihydroxy-3
    ,8-dimethoxyxanthone),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
    ,硬脂酸(stearic acid)
    ,3',4'同一羥基黃酮(3'
    ,4'
    ,3,5
    ,7-pentahydroxyflavone)
    ,熊果酸(ursolic acid),阿魏酸二十四醇酯(lignoceryl ferulate)
    ,3
    ,4
    ,5-三甲氧基桂皮酸甲酯(methyl-3,4,5-trimethoxy-cinnamate)。

    炮制 : 紅芪除去雜質(zhì)

    ,大小分開
    ,洗凈,潤透
    ,切厚片
    ,干燥。

    鑒別 :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3g

    ,加水30ml
    ,加0.2%三酮溶液2滴,至沸水浴中加熱5min
    ,冷后呈紫紅色
    。(檢查氨基酸、多肽)(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3g
    ,加水15ml冷浸過夜
    ,濾過,作供試品溶液
    。另取精氨酸
    、脯氨酸、蘇氨酸
    ,以乙醇溶解成每ml含1mg的對照溶液
    。取上述兩種溶液點于同一硅酸G薄層板上,以乙醇-氨水-水(7:1:2)展開
    ,展距20cm
    ,取出晾干,噴霧吲哚醌試劑
    ,105℃烘烤數(shù)分鐘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歸經(jīng) : 歸肺脾經(jīng)

    性味 :

    ;溫

    功能主治 : 固表止汗

    ;補氣利尿;托毒斂瘡
    。主氣虛乏力
    ;食少便溏;久瀉脫肛
    ;便血
    ;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浮腫
    ;血虛萎黃
    ;癰疽難潰難斂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30g

    。益氣補中蜜炙用

    臨床應(yīng)用 : 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塘

    ,中氣下陷
    ,久瀉脫肛,便血崩漏
    ,表虛自汗
    ,氣虛水腫,痛疽難潰
    ,血虛萎黃
    ,內(nèi)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
    ,糖尿病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77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
    、刺猬菌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長生草
    、丹沙草
    、生肌草、石中珠、巖浮萍
    、豬毛七
    、水豬毛七、豬鬃草
    、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
    ,始載于《本經(jīng)》,一名丹草
    ,列入下品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別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浦参锷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苾擅媲郙aesa indica (Roxb.)A. DC.,以全株入藥
    。生境分布 : 云南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臭葉樹
    、羊咪青
    、青心草、臭大青
    、鴨公青
    、淡婆婆、大葉青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
    。性味 : 甘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頭熱
    山玉桂
    拼音注音 : Shān Yù Guì來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野黃桂的樹皮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Mazz.[C.pauciflorum H.T.Chang]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睪丸。宰羊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