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é Yè Dì
別名 : 荷鼻(《本草拾遺》),蓮蒂(《嶺南采藥錄》) 出處 : 《本草拾遺》 來源 : 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基部 生境分布 :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chǎn),主產(chǎn)于江蘇。 性狀 : 干燥的葉蒂,多剪成類圓形或菱形,徑約6~7厘米。正面紫褐色或綠黃色,微帶蠟質(zhì)樣粉霜,葉脈微凹,由中央向外輻射狀散出:背面黃褐色,中央有殘存的葉柄基部,葉脈突起。質(zhì)輕松而脆。味澀。以葉片厚、干燥,淡綠色、不破碎者為佳。 化學成分 : 荷葉蒂含蓮堿、原荷葉堿及荷葉堿。 藥理作用 : 蓮堿中毒量能引起蛙、小鼠、兔及犬的驚厥(類似士的寧);對麻醉犬靜脈注射5~7毫克/公斤能使血壓下降30~50毫米汞柱,持續(xù)20~30分鐘,更大劑量可引起陣發(fā)性痙攣而血壓并不下降 性味 : ①《本草拾遺》:"味苦 功能主治 : 清暑去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方 : ①治血痢:荷葉蒂水煮服之 各家論述 : ①《本經(jīng)逢原》:"入脾胃藥但用其(荷葉)蒂,取其味厚勝于他處也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é Yè Dì 別名 : 荷鼻 英文名 : Lotus leaf base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葉基部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采收和儲藏:7-9月采取荷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水澤 原形態(tài) : 蓮 多年生水生草本 性狀 : 性狀鑒別 本品為荷葉中央近葉柄外剪下的葉片,近圓形、半圓形或菱形,直徑6-7cm。上面紫褐色或綠黃色,較粗糙,葉脈微凹,作輻射狀散出,下面棕黃色,有光澤,中央有殘存葉柄基,葉脈突起。質(zhì)輕面松脆。氣微,味澀。 毒性 : 蓮堿中毒量能引起蛙、小鼠、兔及犬的驚厥(類似士的寧);對麻醉犬靜脈注射5-7mg/kg能使血壓下降30-50mm汞柱,持續(xù)20-30分鐘,更大劑量可引起陣發(fā)性痙攣而血壓并不下降 化學成分 : 荷葉蒂含斑點亞洲罌粟堿(roemerine),荷葉堿(nuciferine)及原荷葉堿(nornuciferine)。 歸經(jīng) : 脾;肝;大腸經(jīng) 性味 : 苦;澀;平 功能主治 : 解暑去濕;祛瘀止血;安胎。主暑濕泄瀉;血痢;崩漏下血;妊娠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0g;或研末。 復方 : ①治血痢:荷葉蒂水煮服之。(《普濟方》)②治小便出血:荷葉蒂七枚,燒存性,酒調(diào)服。(《貴州省中醫(yī)驗方秘方》)③治妊娠胎動,已見黃水者:干荷蒂一枚。炙,研為末,糯米淘汁一盞調(diào)服。(《唐瑤經(jīng)驗方》)④治小兒百日咳,咳時吐血,頭面浮腫:荷葉蒂(去莖)數(shù)枚。煮湯,調(diào)百草霜(吹去煤,研末),空心服,連服數(shù)次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主安胎,去惡血,留好血,血痢,煮服之。2.《本草圖經(jīng)》:主益氣。3.《品匯精要》:解食野蕈毒,水煮服之。4.《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解暑除煩,治痢瀉,消濕熱。5.《本草求原》:安胎、止崩,健脾。6.《四川中藥志》:通經(jīng),行氣,清熱。7.《本經(jīng)逢原》:入脾胃藥但用其(荷葉)蒂,取其味厚勝于他處也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81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中華本草》:荷葉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