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中藥材

    荷葉蒂

    中醫(yī)世家 2023-05-03 16:26:18

    《中藥大辭典》:荷葉蒂

    拼音注音 : Hé Yè Dì

    別名 : 荷鼻(《本草拾遺》),蓮蒂(《嶺南采藥錄》)

    出處 : 《本草拾遺》

    來源 : 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基部

    。7~9月采取荷葉
    ,將葉基部連同葉柄周圍的部分葉片剪下
    ,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chǎn)

    ,主產(chǎn)于江蘇

    性狀 : 干燥的葉蒂,多剪成類圓形或菱形

    ,徑約6~7厘米
    。正面紫褐色或綠黃色,微帶蠟質(zhì)樣粉霜,葉脈微凹
    ,由中央向外輻射狀散出:背面黃褐色
    ,中央有殘存的葉柄基部,葉脈突起
    。質(zhì)輕松而脆
    。味澀。以葉片厚
    、干燥
    ,淡綠色、不破碎者為佳

    化學成分 : 荷葉蒂含蓮堿

    、原荷葉堿及荷葉堿。

    藥理作用 : 蓮堿中毒量能引起蛙

    、小鼠
    、兔及犬的驚厥(類似士的寧);對麻醉犬靜脈注射5~7毫克/公斤能使血壓下降30~50毫米汞柱
    ,持續(xù)20~30分鐘,更大劑量可引起陣發(fā)性痙攣而血壓并不下降
    。小劑量即可興奮呼吸
    。0.001濃度可使離體蛙心停止搏動。其半數(shù)致死量(毫克/公斤)為:兔靜脈注射-26.4
    ;小鼠皮下注射-79.4
    ,靜脈注射-38.2
    ;蛙淋巴囊注射-113.8
    ;苯巴比妥
    、水合氯醛有對抗其死亡或驚厥的作用
    。其甲替氫氧化物
    ,有箭毒樣作用
    ,但對溫血動物的毒性較蓮堿大1.6~5.6倍
    ,而對冷血動物的毒性則較小

    性味 : ①《本草拾遺》:"味苦

    ,平
    ,無毒。"②《品匯精要》:"甘
    。"

    功能主治 : 清暑去濕

    ,和血安胎。治血痢
    ,泄瀉
    ,妊娠、胎動不安。①《本草拾遺》:"主安胎
    ,去惡血
    ,留好血,血痢
    ,煮服之
    。"②《本草圖經(jīng)》:"主益氣。"③《品匯精要》:"解食野草毒
    ,水煮服之
    。"④《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解暑除煩
    ,治痢瀉
    ,消濕熱。"⑤《本草求原》:"安胎
    、止崩
    ,健脾。"⑥《四川中藥志》:"通經(jīng)
    ,行氣
    ,清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1.5~3錢
    ;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

    復方 : ①治血痢:荷葉蒂水煮服之

    。(《普濟方》)②治小便出血:荷葉蒂七枚
    ,燒存性,酒調(diào)服
    。(《貴州省中醫(yī)驗方秘方》)③治妊娠胎動
    ,已見黃水者:干荷蒂一枚。炙
    ,研為末
    ,糯米淘汁一盞調(diào)服。(《唐瑤經(jīng)驗方》)④治小兒百日咳
    ,咳時吐血
    ,頭面浮腫:荷葉蒂(去莖)數(shù)枚。煮湯
    ,調(diào)百草霜(吹去煤
    ,研末)
    ,空心服,連服數(shù)次
    。(《幸福雜志》11~12:58
    ,1944)⑤治癰疽,止痛:干荷葉心當中如錢片大
    ,不計多少
    。為粗末。每用三匙
    ,水二碗
    ,慢火煎至一碗半,放溫
    ,淋洗
    ,揩干,以太白膏敷
    。(《本事方》拔毒七寶散)⑥治乳癌已破:蓮蒂七個
    ,煅存性,為末
    ,黃酒調(diào)下
    。(《嶺南采藥錄》)

    各家論述 : ①《本經(jīng)逢原》:"入脾胃藥但用其(荷葉)蒂,取其味厚勝于他處也

    。"②《玉楸藥解》:"荷葉蒂
    ,能領諸藥直至顛頂。"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荷葉蒂

    拼音注音 : Hé Yè Dì

    別名 : 荷鼻

    、荷蒂、蓮蒂

    英文名 : Lotus leaf base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葉基部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采收和儲藏:7-9月采取荷葉

    ,將葉基部連同葉柄周圍的部分葉片剪下,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水澤

    、池塘、湖沼或水田內(nèi)
    ,野生或栽培
    。資源分布:廣布于南北各地。

    原形態(tài) : 蓮 多年生水生草本

    。根莖橫生
    ,肥厚,節(jié)間膨大
    ,內(nèi)有多數(shù)縱行通氣孔洞
    ,外生須狀不定根
    。節(jié)上生葉,露出水面
    ;葉柄著生于葉背中央
    ,粗壯,圓柱形
    ,多刺
    ;葉片圓形,直徑25-90cm
    ,全緣或稍呈波狀
    ,上面粉綠色,下面葉脈從中央射出
    ,有1-2次叉狀分枝
    。花單生于花梗頂端
    ,花梗與葉柄等長或稍長
    ,也散生小刺;花直徑10-20cm
    ,芳香
    ,紅色、粉紅色或白色
    ;花瓣橢圓形或倒卵形
    ,長5-10cm,寬3-5cm
    ;雄蕊多數(shù)
    ,花藥條形,花絲細長
    ,著生于托之一
    ;心皮多數(shù)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內(nèi),子房橢圓形
    ,花柱極短
    。花后結(jié)“蓮蓬”
    ,倒錐形
    ,直徑5-10cm,有小孔20-30個
    ,每孔內(nèi)含果實1枚
    ;堅果橢圓形或卵形,長1.5-2.5cm
    ,果皮革質(zhì)
    ,堅硬
    ,熟時黑褐色。種子卵形
    ,或橢圓形
    ,長1.2-1.7cm,種皮紅色或白色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ㄆ?-8月,果期8-10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本品為荷葉中央近葉柄外剪下的葉片

    ,近圓形、半圓形或菱形
    ,直徑6-7cm
    。上面紫褐色或綠黃色,較粗糙
    ,葉脈微凹
    ,作輻射狀散出,下面棕黃色
    ,有光澤
    ,中央有殘存葉柄基,葉脈突起
    。質(zhì)輕面松脆
    。氣微,味澀

    毒性 : 蓮堿中毒量能引起蛙

    、小鼠、兔及犬的驚厥(類似士的寧)
    ;對麻醉犬靜脈注射5-7mg/kg能使血壓下降30-50mm汞柱
    ,持續(xù)20-30分鐘,更大劑量可引起陣發(fā)性痙攣而血壓并不下降
    。小劑量即可興奮呼吸。10-3濃度可使離體蛙心停止搏動
    。其半數(shù)致死量(mg/kg)為:兔靜脈注射-26.4
    ;小鼠皮下注射-79.4,靜脈注射-38.2
    ;蛙淋巴囊注射-113.8
    ;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有對抗其死亡或驚厥的作用
    。其甲替氫氧化物(Methohydroxide)
    ,有箭毒樣作用
    ,但對溫血動物的毒性較蓮堿大1.6-5.6倍,而對冷血動物的毒性則較小

    化學成分 : 荷葉蒂含斑點亞洲罌粟堿(roemerine)

    ,荷葉堿(nuciferine)及原荷葉堿(nornuciferine)。

    歸經(jīng) :

    ;肝
    ;大腸經(jīng)

    性味 : 苦;澀

    ;平

    功能主治 : 解暑去濕

    ;祛瘀止血;安胎
    。主暑濕泄瀉
    ;血痢
    ;崩漏下血
    ;妊娠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0g

    ;或研末

    復方 : ①治血痢:荷葉蒂水煮服之

    。(《普濟方》)②治小便出血:荷葉蒂七枚
    ,燒存性,酒調(diào)服
    。(《貴州省中醫(yī)驗方秘方》)③治妊娠胎動
    ,已見黃水者:干荷蒂一枚。炙
    ,研為末
    ,糯米淘汁一盞調(diào)服。(《唐瑤經(jīng)驗方》)④治小兒百日咳
    ,咳時吐血
    ,頭面浮腫:荷葉蒂(去莖)數(shù)枚。煮湯
    ,調(diào)百草霜(吹去煤
    ,研末),空心服
    ,連服數(shù)次
    。(《幸福雜志》11~12∶58,1944)⑤治癰疽
    ,止痛:干荷葉心當中如錢片大
    ,不計多少
    。為粗末。每用三匙
    ,水二碗
    ,慢火煎至一碗半,放溫
    ,淋洗
    ,揩干,以太白膏敷
    。(《本事方》拔毒七寶散)⑥治乳癌已破:蓮蒂七個
    ,煅存性,為末
    ,黃酒調(diào)下
    。(《嶺南采藥錄》)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主安胎,去惡血

    ,留好血
    ,血痢,煮服之
    。2.《本草圖經(jīng)》:主益氣
    。3.《品匯精要》:解食野蕈毒,水煮服之
    。4.《本草再新》:清心降火
    ,解暑除煩,治痢瀉
    ,消濕熱
    。5.《本草求原》:安胎、止崩
    ,健脾
    。6.《四川中藥志》:通經(jīng),行氣
    ,清熱
    。7.《本經(jīng)逢原》:入脾胃藥但用其(荷葉)蒂,取其味厚勝于他處也
    。8.《玉楸藥解》:荷葉蒂
    ,能領諸藥直至顛頂。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81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
    、刺猬菌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長生草
    、丹沙草
    、生肌草、石中珠
    、巖浮萍
    、豬毛七、水豬毛七
    、豬鬃草
    、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始載于《本經(jīng)》
    ,一名丹草
    ,列入下品。1.《別錄》云:“石長生
    ,生咸陽山谷
    。”2.《本草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別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Roxb.)A. DC.,以全株入藥
    。生境分布 : 云南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臭葉樹
    、羊咪青
    、青心草、臭大青
    、鴨公青
    、淡婆婆、大葉青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
    。性味 : 甘、苦
    ,涼
    山玉桂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
    ,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睪丸
    。宰羊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團龜頭
    、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