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án Lí Yú Gāo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鰻鱺科動物鰻鱺的脂肪。
功能主治 : ①陶弘景:"療諸瘺瘡 用法用量 : 外用:熬油涂敷 復(fù)方 : ①治頸項及面上白駁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án Lí Yú Gāo 英文名 : Japanese eel fat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鰻鱺科動物鰻鱺的脂肪油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為降河性回游魚類 原形態(tài) : 鰻鱺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性味 : 咸;寒 功能主治 : 解毒消腫。主痔漏;惡瘡;耳內(nèi)腫痛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熬油涂敷。 復(fù)方 : ①治頸項及面上白駁,浸淫漸長,有似癬:鰻鱺魚脂敷之,先拭剝上,刮使燥痛,后以免脂敷之。(《姚僧坦集驗方》)②治白刺風(fēng):鰻鱺魚,生剖曬干,取少許,火上微炙,候油出涂之,以指擦之。(《本草衍義》)③退肺炎之熱:大鰻一、二條,加清水入砂鍋中,煮二、三旬鐘,其湯有油上浮,取其浮油,每用一小杯,加放少許,食前空腹時服,一日二回服用。(《動植物民間藥》) 各家論述 : 1. 陶弘景:療諸瘺瘡。2.《唐本草》:療耳小有蟲痛者。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91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鰻鱺魚
下一篇:
鰻鱺魚血
《中華本草》:鰻鱺魚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