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á Bù Qī
別名 : 麻布芪 來源 : 毛茛科烏頭屬植物高烏頭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以根入藥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除濕,散瘀止痛 用法用量 : 1~2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Má Bù Qī 別名 : 破骨七、麻布袋(《貴州民間藥物》),統(tǒng)天袋、九連環(huán)、網(wǎng)子七、蓑衣七、背網(wǎng)子、龍骨七、龍膝、辮子七、花花七(《陜西中草藥》)。七連環(huán)(《藥學(xué)學(xué)報(bào)》10:692,1966)。 出處 : 《陜西中草藥》 來源 : 為毛茛科植物高烏頭的根。夏、秋采牧。 生境分布 : 多生于大山叢林間。分布貴州、湖北、四川、青海、甘肅、陜西、山西、河北等地。 原形態(tài) : 高烏頭,又名:穿心蓮烏頭,穿心蓮牛扁。多年生草本 化學(xué)成分 : 含生物堿:甲堿 性味 : 苦辛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除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2錢 復(fù)方 : ①治痧癥心氣痛:麻布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á Bù Qī 別名 : 破布七 英文名 : Root of Tall Monkshood 出處 : 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高烏頭的根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3700m的山坡草地或林中 原形態(tài) : 高烏頭 性狀 : 1.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或圓錐形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牛扁酸單甲酯(lycaconitic acid monomethyl ester),刺烏頭堿(lappaconitine) 藥理作用 : 1.抗炎作用 刺烏頭堿(LA)及N-脫乙酰刺烏頭堿(DLA)均具有顯著的抗炎活性,LA1-6mg/kg 歸經(jīng) : 心;肝;肺;脾經(jīng) 性味 : 苦;辛;溫;有毒 注意 : 本品有毒,內(nèi)服宜慎。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除濕;理氣止痛;活血散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或浸酒服,或入散劑。外用:適量,搗敷;或浸酒搽。 復(fù)方 : ①治痧癥心氣痛:麻布袋、青藤香,各等分。研未,成人每次五分,小兒每次二至三分,開水吞服。②治跌打損傷:麻布袋五錢。泡酒,早晚服。③治心悸:麻布袋一錢(研未),木香五分。蒸甜酒服。(①方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④治瘰疬:統(tǒng)天袋、金午七各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似陜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 : 1.《貴州民間藥物》:治心氣痛,胃氣痛。2.《貴州草藥》:寧心,理氣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91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麻妹條葉
下一篇:
麻櫟
《中藥大辭典》:麻布七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麻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