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藥典》:牛膝
拼音注音 : Niú Xī
別名 : 懷牛膝、牛髁膝、山莧菜 、對節(jié)草
、紅牛膝
、杜牛膝
、土牛膝[野生品]
英文名 :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來源 : 本品為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的干燥根 。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
,除去須根及泥沙
,捆成小把
,曬至干皺后,將頂端切齊
,曬干
。
性狀 : 本品呈細長圓柱形,稍彎曲,上端稍粗
,下端較細,長15~50(90)cm
,直徑0.4~1cm
。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有略扭曲而細微的縱皺紋
、橫長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
。質硬而脆,易折斷
,受潮則變柔軟
,斷面平坦,黃棕色
,微呈角質樣而油潤
,中心維管束木部較大,黃白色
,其外圍散有多數(shù)點狀的維管束
,排列成2~4輪。氣微
,味微甜而稍苦澀
。
貯藏 : 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炮制 : 酒牛膝:取凈牛膝段,放鍋內炒熱,噴灑黃酒 ,炒至微干
,取出放涼(每100斤用黃酒10斤)
。
鑒別 :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列細胞 。皮層較窄。維管束斷續(xù)排列成 2~4 輪;最外輪維管束較小
,有時僅 1至數(shù)個導管
;形成層幾連接成環(huán);向內維管束較大
,木質部由導管
、木纖維及木薄壁細胞組成;中心木質部集成 2~3 群
。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
,加熱回流40分鐘
,靜置。取上清液10ml
,加鹽酸1ml
,加熱回流 1小時后濃縮至約 5ml,加水10ml
,用石油醚(60~90℃)20ml提取
,提取液蒸干,殘渣加乙醇 2ml使溶解
,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含 1mg的溶液
,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20μl
、對照品溶液10μl
,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40:1)為展開劑
,展開
,取出,晾干
,噴以磷鉬酸試液
,在 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品色譜中相應的位置上
,顯相同的藍色斑點。
歸經(jīng) : 歸肝、腎經(jīng)。
性味 : 苦、酸,平。
注意 : 孕婦慎用。
功能主治 : 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jīng),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jīng)閉癥瘕,肝陽眩暈。
用法用量 : 4.5~9g 。
摘錄 :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牛膝
拼音注音 : Niú Xī
別名 : 百倍(《本經(jīng)》),懷牛膝(《本草便讀》) ,雞膠骨(《閩東本草》)
。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莧科植物牛膝的根。牛膝的根 ,于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
,去凈須根,泥土
,曬至干皺后
,用硫黃熏數(shù)次,然后將頂端切齊
、曬干
。
生境分布 : 栽培或野生于山野路旁。分布河南。山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主產(chǎn)河南。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細長,直徑0.6~1厘米,外皮土黃色。莖直立,四棱形,具條紋,疏被柔毛,節(jié)略膨大,節(jié)上對生分枝。葉對生,葉柄長約5~20毫米;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10厘米,寬1~5厘米,先端長尖,基部楔形或廣楔形,全緣,兩面被柔毛。穗狀花序腋生兼頂生,初時花序短,花緊密,其后伸長,連下部總梗在內長約15~20厘米
;花皆下折貼近花梗;苞片1
,膜質
,寬卵形,上部突尖成粗刺狀
,另有2枚小苞片針狀
,先端略向外曲,基部兩側各具
,1卵狀膜質小裂片
;花被綠色,5片
,直立
,披針形,有光澤
,長3~5毫米
,具1脈
,邊緣膜質;雄蕊5
,花絲細
,基部合生,花藥卵形
,2室
,退化雄蕊頂端平或呈波狀缺刻;子房長圓形
,花柱線狀
,柱頭頭狀。胞果長圓形
,光滑
。種子1枚,黃褐色
,花期7~9月
。果期9~10月。
性狀 : 干燥根呈細長圓柱形,有時稍彎曲
,上端較祖,下端較細
,長約30~90匣米
,直徑約0.5~1厘米。表面呈土黃色或淡棕色
;具細微的縱皺紋和稀疏的側根痕
。質堅脆,易折斷
,斷面平坦
;微呈角質狀。氣特殊
,味微甜而澀
。以根粗長,皮細堅實
,色淡黃者為佳
。
化學成分 : 根含皂甙,并含脫皮甾酮和牛膝甾酮。
炮制 : 牛膝:揀去雜質,洗凈,潤軟
,去蘆
,切段
,曬干。酒牛膝:取牛膝段
,用黃酒噴淋拌勻
,悶潤后,置鍋內炒至微干
,取出放涼
。(牛膝段每100斤,用黃酒10斤)①《雷公炮炙論》:"凡使牛膝
,去頭并塵土
,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
,漉出
,細割,焙干用之
。"②《綱目》:"牛膝
,今惟以酒浸入藥,欲下行則生用
,滋補則焙用
,或酒拌蒸過用。"
歸經(jīng) : 入肝、腎經(jīng)
。①《綱目》:"足厥陰,少陰
。"②《本草匯言》:"入足三陰經(jīng)
。"
性味 : 甘苦酸,平。①《本經(jīng)》:"味苦酸
。"②《別錄》:"酸,平
,無毒
。"③《本草正》:"味苦甘,氣微涼
。"
注意 : 凡中氣下陷,脾虛泄瀉,下元不固
,夢遺失精
,月經(jīng)過多,及孕婦均忌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惡螢火
,龜甲
,陸英。畏白前
。"②《品匯精要》:"妊婦不可服
。"③《本草經(jīng)疏》:"經(jīng)閉未久,疑似有娠者勿用
;上焦藥中勿入
;血崩不止者忌之。"④《本草通玄》:"夢遺失精者
,在所當禁
。"⑤《本草正》:"臟寒便滑,下元不固者當忌用之
。"⑥《藥品化義》:"若瀉痢脾虛而腿膝酸痛不宜用
。"⑦《得配本草》:"中氣不足。小便自利
,俱禁用
。"
功能主治 : 生用散瘀血,消癰腫 。治淋病
,尿血,經(jīng)閉
,癥瘕
,難產(chǎn),胞衣不下
,產(chǎn)后瘀血腹痛
,喉痹,癰腫
,跌打損傷
。熟用補肝腎,強筋骨
。治腰膝骨痛
,四肢拘攣,痿痹
。①《本經(jīng)》:"主寒濕痿痹
,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
,逐血氣
,傷熱火爛
,墮胎
。"②《別錄》:"療傷中少氣
,男腎陰消
,老人失溺,補中續(xù)絕
,填骨髓
,除腦中痛及腰脊痛,婦人月水不通
,血結
,益精,利陰氣
,止發(fā)白
。"③《藥性論》:"治陰痿,補腎填精
,逐惡血流結
,助十二經(jīng)脈。"④《日華子本草》:"治腰膝軟怯冷弱
,破癥結
,排膿止痛
,產(chǎn)后心腹痛并血運
,落胎,壯陽
。"⑤《本草衍義》:"與蓯蓉浸酒服
,益腎;竹木刺入肉
,搗爛罨之
,即出。"⑥張元素:"強筋
。"⑦《本草衍義補遺》:"能引諸藥下行
。"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強筋舒筋
,止腰膝酸麻
,破瘀墜胎,散結核
,攻瘰疬
,退癰疽、疥癩
、血風
、牛皮癬、膿窠。"⑨《綱目》:"治久瘧寒熱
,五淋尿血
,莖中痛,下痢
,喉痹
,口瘡,齒痛
,癰腫惡瘡
,傷折。"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熱瘙痹
,血燥拘攣
,通膀胱澀秘,大腸干結
,補髓填精
,益陰活血。"⑾《本草備要》:"酒蒸則益肝腎
,強筋骨
,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攣
,陰痿失溺
,久瘧,下痢
,傷中少氣
,生用則散惡血,破癥結
,治心腹諸痛
,淋痛尿血,經(jīng)閉難產(chǎn)
,喉痹齒痛
,癰疽惡瘡。"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5錢;浸酒、熬膏或入丸 、散
。外用:搗敷。
復方 : ①治小便不利 ,莖中痛欲死
,兼治婦人血結腹堅痛:牛膝一大把并葉
,不以多少,酒煮飲之
。(《肘后方》)②治室女月經(jīng)不通
,臍下堅結,大如杯升
,發(fā)熱往來
,下痢羸瘦,此為血瘕:干漆(杵細
,炒令煙盡)
,牛膝(酒浸一宿)各一兩六錢(為末)。生地黃四兩八錢
,取汁
,慢火熬,丸如桐子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招模罪嫽驕鼐葡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日再,勿妄加,病去止藥。(《三因方》萬病丸)③治暴癥,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牛膝二斤,以酒一斗,漬,密封,于熱炭火中溫令味出,服五合至一升,量力服之。(《補缺肘后方》)④治胞衣不出:牛膝八兩,葵子一兩。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分三服。(《梅師集驗方》)⑤取胎:用雄土牛膝一兩,真麝香一錢,搗勻
,溶蠟搓成長條,插入陰戶,即能墜胎
。(《藥鑒》)⑥治喉痹
、乳蛾:新鮮牛膝根一握,艾葉七片
。搗
,和人乳,取汁灌入鼻內
,須臾痰涎從口鼻出
。無艾亦可。(《綱目》)⑦治癰癤已潰:牛膝根略刮去皮
,插入瘡口中
,留半寸在外,以嫩橘葉及地錦草各一握
,搗
,(敷)其上,隨干隨換
。(《陳日華經(jīng)驗方》)⑧治口中及舌上生瘡
,爛:牛膝酒漬含漱之,無酒者空含亦佳
。(《肘后方》)⑨治風瘙隱疹
、骨疽、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号O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酒下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⑩治金瘡痛:生牛膝搗敷瘡上
。(《梅師集驗方》)⑾治風濕痹,腰痛少力:牛膝一兩(去苗)
,桂心三分
,山茱萸一兩。上件藥
,搗細羅為散
。每于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圣惠方》)⑿治濕熱下流
,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蒼術六兩(米泔浸三宿
,細切
,焙干)
,黃柏四兩(切片,酒拌略炒)
,川牛膝(去蘆)二兩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
,如桐子大
。每服五、七
、十丸
,空心姜鹽湯下,忌魚腥
、蕎麥
、熱面、煎炒等物
。(《醫(yī)學正傳》三妙丸)⒀治鶴膝風:牛膝
、木瓜、五加皮
、骨碎補
、金銀花、紫花地丁
、黃柏
、萆薢、甘菊根
,水煎服
。(《本草匯言》)⒁治痿痹,補虛損
,壯筋骨
,除久瘧:牛膝煎汁和曲米釀酒,或切碎袋盛浸酒
,煮飲之
。(《綱目》牛膝酒)⒂治癆瘧積久不斷:長生大牛膝一虎口。切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分再服
,第一服取未發(fā)前一食頃服,第二服臨發(fā)服
。(《千金方》)⒃治痢下先赤后白:牛膝三兩
。搗碎
,以酒一升,漬經(jīng)一宿
,每服飲兩杯
,日三服。(《肘后方》)⒄治消渴不止
,下元虛損:牛膝五兩
,細判,為末
,生地黃汁五升
,浸,晝曝夜浸
,汁盡為度
,蜜丸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經(jīng)驗后方》)⒅勞瘧積久
。用長牛膝一把,生切
,加水六升
,煮成二升,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
,未發(fā)瘧前一服
,臨發(fā)瘧時一服。)⒆消渴不止(下元虛損)
。用牛膝五兩
,研細,浸入生地黃汁五升中
。日曬夜浸
,直到汁盡。加蜜和丸
,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
,溫酒送下
。久服于身體有益。⒇婦女血?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ㄔ陆?jīng)淋閉
,月經(jīng)不來,繞臍寒疝痛
,產(chǎn)后血氣不調
,腹中結癥瘕不散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S门Oピ诰浦薪灰?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取出焙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