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Qīnɡ Tiān Kuí
別名 : 天葵、獨腳天葵、豬乸耳、磨地沙、珍珠葉 來源 : 蘭科芋蘭屬植物毛唇芋蘭Nervilia fordii (Hance)Schlecht.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清肺止咳 用法用量 : 1~2錢 備注 : (1)小兒疳積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Qīnɡ Tiān Kuí 別名 : 獨葉蓮(《陸川本草》) 出處 : 《嶺南采藥錄》 來源 : 為蘭科植物芋蘭的葉或帶球莖的葉 生境分布 : 生于陰濕的石山疏林下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宿根小草本 性狀 : 干燥葉呈灰褐色至灰綠色,卷成團粒狀,葉柄扁平,有縱向條紋。廣東產(chǎn)的商品,葉中多裹有球莖。以干燥、葉小、有香味者佳。 性味 : 甘,涼。①《嶺南采藥錄》:"味甘,性和。"②《陸川本草》:"味淡辛麻,微溫。"③《南寧市藥物志》:"甘,涼,無毒。" 注意 : 《廣西中藥志》:"陽虛者慎服。" 功能主治 : 清熱,潤肺,散瘀,解毒。治肺癆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復方 : 治精神病:墜千斤塊根一個,胡椒一粒。水煎,為一次量。日服一次,連服一月。(《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Qīnɡ Tiān Kuí 別名 : 獨葉蓮、珍珠草、獨腳蓮、珍珠葉、墜千斤、鐵帽子、山米子、天葵、入地珍珠、假天麻 英文名 : leaf of Ford Nervilia 出處 : 出自《嶺南采藥錄》。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毛唇芋蘭的塊莖和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rvilia fordii (Hanee) Schltr.采收和儲藏:7-8月用刀齊地面割取葉片,洗凈后生曬或用熱水燙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生于海拔400-600m的石山疏林下 原形態(tài) : 毛唇芋蘭,多年生宿根小草本。塊莖球形或扁球形,肉質(zhì),白色,直徑5-15mm。葉基生,常1片,稀2片;葉柄長5-20cm,下部為管狀、紫紅色的葉鞘包圍;葉片膜質(zhì),卵狀心形,長5-10cm,寬8-12cm,先端急尖,邊緣波狀,約具20條明顯的葉脈,小脈縱橫交錯成網(wǎng)狀。總狀花序從塊莖抽出,高15-30cm,有花4-9朵?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ㄏ扔谌~開放 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生長在背陰的石縫 性狀 : 性狀鑒別 全草卷縮成團粒狀或纏繞成團。塊莖肉質(zhì) 性味 : 甘 注意 : 《廣西中藥志》:陽虛者慎服 功能主治 : 潤肺止咳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嶺南采藥錄》:治瘰疬,和肉煎湯服或炒食;理痰火咳血,消火瘡,水煎服;浸酒治內(nèi)傷。2.《陸川本草》:止血,去瘀,治跌打損傷。3.《南寧市藥物志》:潤肺止咳,解熱清心。治肺癆,并解煤毒。4.《廣西中藥志》:搗爛外涂,可解瘡毒。5.《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散瘀消腫,鎮(zhèn)靜止痛。治精神病,跌打損傷,結腫瘀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96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中藥大辭典》:青天葵
《中華本草》:青天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