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酸
拼音注音 : Qīnɡ Tóu Jūn
別名 : 青面子菌、青面子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紅菇科真菌綠紅菇的子實體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針 原形態(tài) : 菌蓋寬3-10cm,扁半球形 性狀 : 性狀鑒別 菌蓋扁球形 化學成分 : 子實體內含豐富的蛋白質、磷、鈣、鐵和硫胺素等。 藥理作用 : 青頭菌提取物對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為70%。 性味 : 甘;微酸;性寒 注意 : 《滇南本草圖說》:“不可多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功能主治 : 清肝明目;理氣解郁。主肝熱目赤;目暗不明;婦女肝郁內熱;胸悶不舒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0-30g;或入丸、散。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96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