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Zhà Měnɡ
別名 : 螞蚱 來源 : 蚱蜢科昆蟲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以干燥蟲體入藥。夏秋捕捉 性味 : 辛 功能主治 : 止咳平喘 用法用量 : 每次2~4錢,小兒0.5~1錢。焙干研粉服。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Zhà Měnɡ 別名 : 直螽(《詩經(jīng)》),蠜(《爾雅》)。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蝗科昆蟲稻蝗等的干燥全蟲。秋季捕捉,曬干或風(fēng)干。 生境分布 : 分布幾遍全國。 原形態(tài) : 體長圓形,黃綠色。雌蟲頭至翅端長3.6~4.4厘米;雄蟲長3~3.3厘米。頭部略成方形,在復(fù)眼后方各有一條褐色縱帶,由頭部側(cè)面伸至前胸背板的側(cè)面。復(fù)眼橢圓形,位于頭頂兩側(cè),單眼3個,在復(fù)眼中間的頭頂部。觸角絲狀,有多數(shù)小節(jié)組成;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較大,中、后胸背板較小。翅2對,前翅狹長 性味 : 辛甘,溫。①《本草拾遺》:"有毒。"②《綱目》:"辛,有毒。"③《隨息居飲食譜》:"辛甘,溫。" 功能主治 : 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百日咳。①《綱目拾遺》:"治咳嗽,驚風(fēng)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小兒驚風(fēng):蚱蜢不拘多少,煅存性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Zhà Měnɡ 別名 : 蛗螽、蠜 英文名 : Grasshopper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蝗科動物飛蝗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棲息于草地 原形態(tài) : 1.飛蝗,體長約5.4cm 化學(xué)成分 : 血淋巴含凝集素(agglutinin),2-氨基乙基膦酸(2-aminoethylphosphonic acid),卵黃蛋白原(vitellogenin),孕烯醇酮(pregnenolone),黃體酮(progesterone),睪酮(testosterone),5α二氫睪酮(5α-dihydrotestosterone),雌酮(estrone),雌二醇(estradiol),蛻皮素(ecdysone),血脂減少因子(hypolipidemic factor),反映糖蛋白(lipoglycoprotein),血淋巴蛋白(hemolymph protein),20-羥基蛻皮素結(jié)合蛋白(20-hydroxyecdysone binding protein),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磷脂(phospolipid)及聯(lián)結(jié)到蛋白上的保幼激素Ⅲ(junvenile hormoneⅢ),血管加壓素樣神經(jīng)肽(vasopressin-like neuropeptide)。頭含飛蝗利尿肽(locusta-diuretic peptide),飛蝗焦激肽(locustapyrokininⅡ)A,5-羥色胺(5-serotonin) 炮制 : 取原藥材 歸經(jīng) : 肺 性味 : 味辛;甘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解痙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0只 復(fù)方 : ①治小兒驚風(fēng): 蚱蜢不拘多少 各家論述 : 1.《綱目拾遺》:治咳嗽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35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野檳榔
下一篇:
野櫻桃
《中藥大辭典》:蚱蜢
《中華本草》:蚱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