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á Má
別名 : 蛙黽(《國語》)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蛙科動物澤蛙的全體 生境分布 : 分布山東 原形態(tài) : 體長約40~55毫米 炮制 : 《雷公炮炙論》:"凡使蝦蟆,先去皮并腸及爪子,陰干,然后涂酥炙令干,每修事一個,用牛酥一分,炙盡為度。" 歸經(jīng) :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經(jīng)。" 性味 : 甘,寒。①《本經(jīng)》:"味辛,寒。"②《日華子本草》:"冷,無毒。"③《本草衍義補(bǔ)遺》:"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健脾消積。治癰腫,熱癤,口瘡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入丸、散。外用:搗敷、研末摻。 復(fù)方 : ①治瘰疬潰爛:黑色蝦蟆一枚,去腸,焙、研,油調(diào)敷之。忌鐵器。(《綱目》)②治濕瘑:干蝦蟆一個,燒灰,細(xì)研為末,以豬脂調(diào),涂敷瘡上,日三、五度。(《圣濟(jì)總錄》蝦蟆灰涂敷方)③治小兒患風(fēng)臍及臍瘡久不瘥者:燒蝦蟆杵末敷之 各家論述 : 《本草衍義補(bǔ)遺》:"蝦蟆味甘性寒,南人多食之,《本草》明言可食,不患熱病,由是病人煮食之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侗静荨分x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á Má 別名 : 蟆 英文名 : South and East Asian rice frog, Rice-paddy frog 出處 :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蛙科動物澤蛙的全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na limnocharis Boie采收和儲藏:夏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廣泛生活在田野 原形態(tài) : 澤蛙 化學(xué)成分 : 全體含氨基酸、甾類、膽堿及吲哚類衍生物。膽囊中含膽酸(cholic acid),3α,7α,12α-三羥基-5β-膽甾烷酸(3α,7α,12α-trihydroxy-5β-cholestanoic acid) 炮制 : 《雷公炮炙論》:凡使蝦蟆 歸經(jīng) : 心 性味 : 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摻。內(nèi)服:入丸、散,適量。 復(fù)方 : ①治瘰疬潰爛:黑色蝦蟆一枚,去腸,焙、研,油調(diào)敷之。忌鐵器。(《綱目》)②治濕GUA:干蝦蟆一個,燒灰,綱研為末,以豬脂調(diào),涂敷瘡上,日三、五度。(《圣濟(jì)總錄》蝦蟆灰涂敷方)③治小兒患風(fēng)臍及臍瘡久不瘥者:燒蝦蟆杵末敷之,日三、四度。(《外臺》)④治小兒口瘡:蝦蟆(炙),杵末敷瘡上。兼治小兒蓐瘡。(《子母秘錄》)⑤治小兒洞泄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各家論述 : 1.《本經(jīng)》:主邪氣,破癥堅血,癰腫陰瘡。服之不患熱病。2.《藥性論》:涂癰腫及治熱結(jié)腫。3.《日華子本草》: 治犬咬及熱狂,貼惡瘡,解煩熱。4.《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清熱解毒。煮食,治熱癤、瘡毒;制成黑燒,治痢疾。5.《本草衍義補(bǔ)遺》:蝦蟆味甘性寒,南人多食之,《本草》明言可食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2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中華本草》:蝦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