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寒,M,中藥,磨盤草子" />
拼音注音 : Mó Pán Cǎo Zǐ
出處 : 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cè)》
來源 : 為錦葵科植物磨盤草的種子。
化學(xué)成分 : 種子中含油約5%,其中脂肪酸成分有:油酸41.3%,亞油酸26.67%,亞麻酸6.80%,硬脂酸11.17%和棕櫚酸5.08%。又含非皂化物質(zhì)約1.77% 功能主治 : 澀腸利水 復(fù)方 : ①治赤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耗ケP草子實(shí),炒研為末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ó Pán Cǎo Zǐ 英文名 : Seed of Indian Abutilon 出處 : 出自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cè)》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磨盤草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的種子。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Sida indica L.]采收和儲(chǔ)藏:冬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摘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地帶 原形態(tài) : 磨盤草 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的亞灌木狀草本,高1-2.5m 化學(xué)成分 : 種子油脂肪酸組成: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及棕櫚酸(palmitic aicd)等。種子還含谷甾醇(sitosterol),及棉子糖(raffinose)。 歸經(jīng) : 肝;大腸經(jīng) 性味 : 辛;甘;寒 功能主治 : 通竅;利水;消熱解毒。主耳聾;乳汗不通;水腫;便秘;痢疾;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1-3g。 復(fù)方 : ①治赤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4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貓兒眼睛
下一篇:
礞石
《中華本草》:磨盤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