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寒,M,中藥,磨盤草子" />
<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中藥材

    磨盤草子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09:01:05

    《中藥大辭典》:磨盤草子

    拼音注音 : Mó Pán Cǎo Zǐ

    出處 : 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cè)》

    來源 : 為錦葵科植物磨盤草的種子。

    化學(xué)成分 : 種子中含油約5%,其中脂肪酸成分有:油酸41.3%,亞油酸26.67%,亞麻酸6.80%,硬脂酸11.17%和棕櫚酸5.08%。又含非皂化物質(zhì)約1.77%

    ,系谷甾醇。殘?jiān)泻忻拮犹恰?/span>

    功能主治 : 澀腸利水

    復(fù)方 : ①治赤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耗ケP草子實(shí),炒研為末

    ,每次一錢
    ,每日三次,飯前蜜湯送服
    。②治癰疽腫毒:磨盤草子實(shí)一枚
    ,研末,開水沖服
    ;另取鮮葉與蜜或紅糖搗敷患處
    。(功用主治以下出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cè)》)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磨盤草子

    拼音注音 : Mó Pán Cǎo Zǐ

    英文名 : Seed of Indian Abutilon

    出處 : 出自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cè)》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磨盤草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的種子。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Sida indica L.]采收和儲(chǔ)藏:冬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摘

    ,打下種子
    ,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地帶

    ,如平原
    、海邊、砂地
    、曠野、山坡
    、河谷及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tái)灣
    、廣東
    、海南、廣西
    、貴州
    、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磨盤草 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的亞灌木狀草本,高1-2.5m

    。分枝多
    ,全株均被灰色短柔毛。葉互生
    ;葉柄長(zhǎng)2-4cm
    ,被灰色短柔毛和絲狀長(zhǎng)柔毛;托葉鉆形
    ,外彎
    ;葉卵圓形或近圓形,長(zhǎng)3-9cm
    ,寬2.5-7cm
    ,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心形
    ,兩面均被星狀柔毛
    ;邊緣具不規(guī)則鋸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紊谌~腋
    ,花梗長(zhǎng)達(dá)4cm,近頂端具節(jié)
    ,被灰色星狀柔毛
    ;花萼盤狀,綠色
    ,直徑6-10mm
    ,密被灰色柔毛,裂片5
    ,寬卵形
    ,先端短尖;花黃色
    ,直徑2-2.5cm
    ,花瓣5,長(zhǎng)7-8mm
    ;雄蕊柱被星狀硬毛
    ;心皮15-20,成輪狀
    ,花柱5
    ,柱頭頭狀。果為倒圓形似磨盤
    ,直徑約1.5cm
    ,黑色
    ,分果爿15-20,先端截形
    ,具短芒
    ,被星狀長(zhǎng)硬毛。種子腎形
    ,被星狀疏柔毛
    。花期7-10月
    ,果期10-12月

    化學(xué)成分 : 種子油脂肪酸組成: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

    ,亞麻酸(linolenic acid)
    ,硬脂酸(stearic acid)及棕櫚酸(palmitic aicd)等。種子還含谷甾醇(sitosterol)
    ,及棉子糖(raffinose)

    歸經(jīng) : 肝;大腸經(jīng)

    性味 :

    ;甘
    ;寒

    功能主治 : 通竅;利水

    ;消熱解毒
    。主耳聾;乳汗不通
    ;水腫
    ;便秘;痢疾
    ;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

    ,1-3g。

    復(fù)方 : ①治赤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耗ヅ璨葑訉?shí)
    ,炒研為末,每次一錢
    ,每日三次
    ,飯前蜜湯送服。②治癰疽腫毒:磨盤草子實(shí)一枚
    ,研末
    ,開水沖服
    ;另取鮮葉與蜜或紅糖搗敷患處
    。(功用主治以下出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cè)》)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4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桑白皮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Roxb.)A. DC.
    ,以全株入藥
    大青木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團(tuán)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