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Qí Lín Wěi
別名 : 獅尾草(《嶺南采藥錄》),蓬萊蕉、龜背竹(《廣州植物志》),羽葉藤、過山標(biāo)(《廣西藥植名錄》),上樹百足、上樹蜈蚣(《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
出處 : 《嶺南采藥錄》
來源 : 為天南星種植物麒麟尾的全株。
生境分布 : 生于密林中。分布我國南部。
原形態(tài) : 常綠大藤本,以氣根攀登于喬木或石上。莖粗壯 性味 : 《華南千種草藥》:"淡微澀 功能主治 : ①《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清肝涼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痰火瘰疬:麒麟尾和豬精肉煮湯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Qí Lín Wěi 別名 : 獅尾草 英文名 : Root or stem of Commom Epipremnum 出處 : 出自《嶺南采藥錄》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麒麟葉的莖葉或根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熱帶雨林的大樹上或巖壁上 原形態(tài) : 麒麟葉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歸經(jīng) : 肝;肺經(jīng) 性味 : 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腫。主感冒發(fā)熱;鼻衄;目赤腫痛;百日咳;跌打損傷;骨折;風(fēng)濕痹痛;痰火瘰疬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復(fù)方 : ①治痰火瘰疬:麒麟尾和豬精肉煮湯服。(《嶺南采藥錄》)②治鼻血:麒麟尾,水煎服。(《嶺南采藥錄》) 各家論述 : 1.《福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清肝涼血,消腫解毒。治目赤腫痛,鼻衄;外用治癰疽瘡癤,陰囊紅腫,乳瘡。2.《廣西植物名錄》:根、藤活血散瘀,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治跌打,骨折,蛇傷,癰癤,百日咳,目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6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麒麟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