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Qí Lín Cài
別名 : 雞腳菜(《綱目》) 出處 : 《綱目拾遺》 來(lái)源 : 為紅翎菜科植物麒麟菜或珍珠麒麟菜的藻體 原形態(tài) : ①麒麟菜藻體長(zhǎng)12~30厘米 化學(xué)成分 : 麒麟菜含粘質(zhì),粘質(zhì)的成分中有半乳糖、半乳糖硫酸酯、半乳糖硫酸酯鈣鹽、3,6-去水半乳糖 性味 : 《綱目拾遺》:"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 : 《綱目拾遺》:"消痰 復(fù)方 : 治辛苦勞碌之人,或嗜酒多欲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Qí Lín Cài 別名 : 雞腳菜、鹿角菜 英文名 : agar-agar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琉球國(guó)志略》:雞腳菜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紅翎菜科植物麒麟菜及珍珠麒麟菜的藻體。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Eucheuma muricatum(Gmel.)Web.van Bos.;Eucheuma okamurai Yamada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大干潮線下1-2m處的珊瑚礁上。2.生于低潮帶下2-5m深處的珊瑚礁上。資源分布:1.分布于臺(tái)灣、海南及西沙群島等海域。2.分布于臺(tái)灣、海南等沿海。 原形態(tài) : 1.麒麟菜 藻體紫紅色,軟骨質(zhì),肥厚多肉,長(zhǎng)12-30cm,寬2-3mm,體圓柱形,不規(guī)則的分枝。腋角廣開,近于水平伸出,互生、對(duì)生 性狀 : 性狀鑒別 (1)麒麟菜 藻體紫紅色,主枝圓柱形,具不規(guī)則分枝。分枝互生 化學(xué)成分 : 麒麟菜含D-半乳糖(D-galactose),3,6-脫水-D-半乳糖(3,6-anhydro-D-galactose),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ic acid),半乳糖硫酸酯 歸經(jīng) : 肺;腎經(jīng) 性味 : 咸;平 功能主治 : 消痰;清熱。主瘰疬;咳嗽;癭瘤;痔瘡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復(fù)方 : 治辛苦勞碌之人,或嗜酒多欲,忽生外痔:麒麟菜洗去灰一兩,用天泉水煮烊,和白糖五錢食之。(《養(yǎng)生經(jīng)驗(yàn)補(bǔ)遺》石花膏) 各家論述 : 《綱目拾遺》:消痰。能化一切痰結(jié)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6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麒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