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X,中藥,響葉楊" />
拼音注音 : Xiǎnɡ Yè Yánɡ
別名 : 響樸葉、白楊樹、山白楊
來源 : 楊柳科響葉楊Populus adenopoda Maxim.,以根、葉、莖入藥。
生境分布 : 西北、華東、華中、西南。
功能主治 : 散瘀活血,止痛。主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四肢不遂,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 : 5錢,泡酒服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Xiǎnɡ Yè Yánɡ 別名 : 風(fēng)響樹、團葉白楊(《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白楊樹(《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出處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 為楊柳科植物響葉楊的根皮、樹皮或葉。 生境分布 : 生于陽坡灌叢中或林緣。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陜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喬木,高15~30米。嫩枝棕色,具柔毛。葉互生;長枝上的葉卵形,長7~10厘米,寬5~10厘米,基部截形戒心形,具2枚腺體,先端漸尖,邊緣鋸齒內(nèi)彎有腺體 功能主治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風(fēng)痹、四肢不遂,干燥樹皮(去粗皮)五錢,酒蒸服。治齲齒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Xiǎnɡ Yè Yánɡ 別名 : 白楊樹 出處 :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響葉楊的根皮、樹皮或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2500m的陽坡灌叢中 原形態(tài) : 喬木 歸經(jīng) : 肝 性味 : 苦;性平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止痛;活血通絡(luò)。主風(fēng)濕痹痛;四肢不遂;齲齒疼痛;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風(fēng)痹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9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文竹
下一篇:
小烏泡
《中藥大辭典》:響葉楊
《中華本草》:響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