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積雪草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10:31:34

      《中國藥典》:積雪草

      拼音注音 : Jī Xuě Cǎo

      別名 : 崩大碗、馬蹄草、雷公根

      、蚶殼草
      、銅錢草、落得打

      英文名 : HERBA CENTELLAE

      來源 :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積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Urb. 的干燥全草

      。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泥沙
      ,曬干。

      性狀 : 本品常卷縮成團(tuán)狀

      。根圓柱形
      ,長2~4cm,直徑1~1.5mm
      ,表面淺黃色或灰黃色
      。莖細(xì)長彎曲,黃棕色
      ,有細(xì)縱皺紋
      ,節(jié)上常著生須狀根。葉片多皺縮
      、破碎
      ,完整者展平后呈近圓形或腎形,直徑1~4cm
      ,灰綠色
      ,邊緣有粗鈍齒;葉柄長3~6cm
      ,扭曲
      。傘形花序腋生
      ,短小。雙懸果扁圓形
      ,有明顯隆起的縱棱及細(xì)網(wǎng)紋
      ,果梗甚短。氣微
      ,味淡

      貯藏 : 置干燥處。

      炮制 : 除去雜質(zhì)

      ,洗凈
      ,切段,曬干

      歸經(jīng) : 歸肝

      、脾、腎經(jīng)

      性味 :

      、辛,寒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

      ,解毒消腫。用于濕熱黃疸
      ,中暑腹瀉
      ,砂淋血淋,癰腫瘡毒
      ,跌撲損傷

      用法用量 : 15~30g;鮮品加倍

      摘錄 :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積雪草

      拼音注音 : Jī Xuě Cǎo

      別名 : 連錢草(《徐儀藥圖》)

      ,地錢草(《唐本草》),馬蹄草(《滇南本草》)
      ,老公根
      、葵蓬菜、崩口碗(《生草藥性備要》)
      ,地棠草(《植物名實圖考》)
      ,大馬蹄草、土細(xì)辛《草木便方》)
      ,崩大碗
      ,錢鑿口(《廣州植物志》)
      ,復(fù)箸碗草
      、蚶殼草
      、鱟圭草(《福建民間草藥》),銅錢草
      、遍地香(《浙江中藥手冊》)
      ,雷公根(《江蘇植藥志》),燈盞菜
      、牛浴菜(《南寧市藥物志》)
      ,野薺菜、馬腳跡
      、遍地金錢草
      、半邊月(《江西民間草藥》),老鴉碗(《滇南本草》整理本)
      ,酒杯菜(《廣西中藥志》)
      ,破銅錢、半邊錢
      、地浮萍
      、野冬莧菜、盤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傘形科植物積雪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夏
      、秋采收,去凈泥雜
      ,曬干

      生境分布 : 多生于路旁、溝邊

      、田坎邊稍濕潤而肥沃的土地
      。分布江蘇、安徽
      、浙江
      、江西、湖南
      、湖北
      、四川、貴州
      、云南
      、福建、廣東
      、廣西等地
      。產(chǎn)廣東、四川
      、廣西
      、江蘇
      、浙江、江西
      、福建
      、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匍匐草本

      。莖光滑或稍被疏毛
      ,節(jié)上生根。單葉互生
      ,葉片圓形或腎形
      ,直徑2~4厘米,邊緣有鈍齒
      ,上面光滑
      ,下面有細(xì)毛;葉有長柄
      ,長1.5~7厘米
      。傘形花序單生,傘梗生于葉腋
      ,短于葉柄
      ;每一花梗的頂端有花3~6朵,通常聚生成頭狀花序
      ,花序又為2枚卵形苞片所包圍
      ;花萼截頭形;花瓣5
      ,紅紫色
      ,卵形;雄蕊5
      ,短小
      ,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
      ,花柱2
      ,較短,花柱基不甚明顯
      。雙懸果扁圓形
      ,光滑,主棱和次梭同等明顯
      ,主棱間有網(wǎng)狀紋相連
      。花期夏季。

      性狀 : 干燥全草多皺縮成團(tuán)

      ,根圓柱形
      ,長3~4.5厘米,直徑約1~1.5毫米
      ,淡黃色或灰黃色,有縱皺紋
      。莖細(xì)長
      、彎曲、淡黃色
      ,在節(jié)處有明顯的細(xì)根殘跡或殘留之細(xì)根
      。葉多皺縮,淡綠色
      ,圓形或腎形
      ,徑2~4厘米,邊緣有鈍齒
      ,下面有細(xì)毛
      。葉柄長1.5~7厘米,常扭曲
      ,基部具膜質(zhì)葉鞘
      。氣特異,味微辛

      毒性 : 醇提取物對大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93克/公斤

      。甙部分毒性較小,大鼠腹腔注射2克/公斤也不引起死亡
      。積雪草甙對小鼠
      、兔皮下注射0.04~0.05克/公斤能產(chǎn)生中毒癥狀;0.2~0.25克/公斤則增加出血時間
      ,導(dǎo)致出血
      。口服1克/公斤對小鼠
      、兔皆能耐受

      化學(xué)成分 : 含多種α-香樹脂醇型的三萜成分,其中有積雪草甙

      、參枯尼甙
      、異參枯尼甙、羥基積雪草甙
      、玻熱模甙
      、玻熱米甙和玻熱米酸等,以及馬達(dá)積雪草酸。此外
      ,尚含內(nèi)消旋肌醇
      、積雪草糖、蠟
      、胡蘿卜烴類
      、葉綠素,以及山柰酚
      、槲皮素和葡萄糖
      、鼠李糖的黃酮甙。

      藥理作用 : ①中樞作用其中所含的甙對小鼠

      、大鼠有鎮(zhèn)靜
      、安定作用,此作用主要是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膽堿能系統(tǒng)的影響
      。醇提取物無鎮(zhèn)痛作用
      。②對皮膚組織的作用積雪草甙能治療皮膚潰瘍,如頑固性創(chuàng)傷
      、皮膚結(jié)核
      、麻風(fēng)等。對小鼠
      ,豚鼠
      、兔肌肉注射或皮下植入可促進(jìn)皮膚生長,局部白細(xì)胞增多
      、結(jié)締組織盤管網(wǎng)增生
      、粘液分泌增加、毛及尾的生長加速等
      。曾有報告用含積雪草0.25~1%醇提取物(含積雪草酸
      、積雪草甙)的乳霜劑(其中尚含胚胎的或年幼的牛、豬或羊皮膚
      、肝
      、腦的水醇提取物)治療皮膚病,獲良好效果
      。③抗菌作用幼芽的水提取物有抗菌作用
      。積雪草甙能治療麻風(fēng),有人認(rèn)為其作用為溶解細(xì)菌的蠟?zāi)?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從而被其他藥物或機(jī)體防御機(jī)能所消滅
      。④其他作用醇提取物能松弛大鼠離體回腸。甙部分能降低家兔及大鼠離體回腸的張力及收縮幅度
      ,并能輕度抑制乙酰膽堿的作用
      。對麻醉犬
      ,靜脈注射可輕度興奮呼吸,心率變慢及中度的降低血壓
      ,后二者不能被阿托品阻斷

      歸經(jīng) : 入肝、脾

      、腎經(jīng)
      。①《泉州本草》:"入肝、脾
      、腎三經(jīng)
      。"②《閩東本草》:"入心、肺
      、脾、胃
      、大腸五經(jīng)
      。"

      性味 : 苦辛,寒

      。①《本經(jīng)》:"味苦
      ,寒。"②《別錄》:"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味苦辛
      。"④《本草求原》:"甘淡辛,寒
      。"

      注意 : 《植物名實圖考》:"虛寒者不宜

      。"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消腫解毒

      。治痧氣腹痛
      ,暑瀉,痢疾
      ,濕熱黃疸
      ,砂淋,血淋
      ,吐
      、衄、咳血
      ,目赤
      ,喉腫,風(fēng)疹
      ,疥癬
      ,疔癰腫毒
      ,跌打損傷。①《本經(jīng)》:"主大熱
      ,惡瘡
      ,癰疽,浸淫
      ,赤熛
      ,皮膚赤,身熱
      。"②《藥性論》:"治瘰疬鼠漏
      ,寒熱時節(jié)來往。"③《唐本草》:"搗敷熱腫丹毒
      。"④《日華子本草》:"以鹽挪貼
      ,消腫毒并風(fēng)疹疥癬。"⑤《滇南本草》:"治子午潮熱
      ,眩暈
      ,怕冷,肢體酸困
      ,飲食無味
      ,男婦童疳,虛勞發(fā)熱不退者用之
      ,利小便
      ,水牛肉為引。"⑥《綱目》:"研汁點暴赤眼
      。"⑦《本草求原》:"除熱毒
      ,治白濁,浸疳瘡
      ,理小腸氣
      。"⑧《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利水和脾。治水瀉及赤白痢
      。"⑨《陸川本草》:"解毒
      ,瀉火,利小便
      。治熱性病
      ,頭痛,身熱
      ,口渴
      ,小便黃赤。"⑩《四川中藥志》:"祛風(fēng)散寒
      。治肺熱咳嗽
      ,消癭瘤
      ,涂癰瘡腫毒,消食積飽脹
      。"⑾《閩東本草》:"治暑熱痧氣
      ,腹痛腹脹。"⑿《廣東中藥》Ⅱ:"清暑熱
      ,去濕熱
      。治肝腫大,肋膜炎
      ,雙單喉蛾
      ,防治麻疹,并解鉤吻中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3~5錢(鮮者0.5~1兩);或搗汁
      。外用:搗敷或搗汁涂

      復(fù)方 : ①治濕熱黃疸:積雪草一兩,冰糖一兩

      。水煎服
      。(《江西民間草藥》)②治中暑腹瀉:積雪草鮮葉搓成小團(tuán)
      ,嚼細(xì)開水吞服一
      、二團(tuán)。(《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③治砂淋:積雪草一兩
      。第二次的淘米水煎服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④治血淋:積雪草頭、草益根各-把
      。搗爛絞汁和冰糖一兩
      ,一次燉服。(《閩東本草》)⑤治小便不通:鮮積雪草一兩
      ,搗爛貼肚臍
      ,小便通即去藥。(《閩東本草》)⑥治肝臟腫大:崩大碗每次約八兩至一斤
      。煎水服
      。(《嶺南草藥志》)⑦治麻疹:積雪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⑧治乳癰初起:老公根莖葉和檳梅衣一個
      。酒煎服。(《嶺南采藥錄》)⑨治疔瘡:㈠鮮積霄草
      ,洗凈
      ,搗爛敷患處
      。(《江西民間草藥》)㈡鮮積雪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福建中草藥》)⑩治纏腰火丹:鮮積雪草
      ,洗凈,搗爛絞汁
      ,同適量的生糯米粉調(diào)成稀糊狀
      ,搽患處。(《江西民間草藥》)⑾治跌打損傷:積雪草八錢至一兩
      ,和紅酒半斤至十二兩
      ,燉一小時,內(nèi)服
      ;渣搗爛后貼傷部
      。(《福建民間草藥》)⑿治刀傷出血:崩大碗,酌量
      ,搗爛外敷傷口
      。(《嶺南草藥志》)⒀治臁瘡:鮮積雪草洗凈,搗爛敷患處
      ,一日一換
      。(《江西民間草藥》)⒁治目赤腫痛:鮮積雪草搗爛敷寸口處,或搗爛絞汁點患眼
      ,一日三
      、四次。(《江西民間草藥》)⒂治麥粒腫:鮮積雪草洗凈搗爛
      ,摻紅糖敷之
      。(《泉州本草》)⒃治咽喉腫痛:鮮積雪草二兩。洗凈
      ,放碗中搗爛
      ,開水沖出汁,侯溫
      ,頻頻含咽
      。(《江西民間草藥》)⒄治百日咳:崩大碗三兩,瘦豬肉一兩
      。同煎一小時
      ,分兩次服,連服數(shù)天
      。⒅治誤食砒霜或其他食物中毒:老公根四兩
      ,膽礬一錢。煎水服
      。此方亦治鉤吻及蕈中毒
      。⒆治骨鯁:老公根煎水內(nèi)服
      ,服時須慢慢咽下。(⒄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⒇解大茶藥中毒:取崩大碗搗爛
      ,加茶油灌服
      。(21)解木薯中毒:取崩大碗搗爛,溫開水沖服
      。(22)解毒蕈中毒:崩大碗四兩
      ,片糖二兩,煎水內(nèi)服
      ;或崩大碗四兩
      ,蘿卜一斤,搗爛榨汁內(nèi)服
      。(⒇方以下出《南方主要有毒植物》)(23)治咳血
      、吐血、鼻出血:鮮積雪草二至三兩
      ,水煎或搗汁服
      。(《福建中草藥》)(24)治跌打腫痛:鮮積雪草搗爛絞汁一兩,調(diào)酒
      ,燉溫服
      ;渣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 : ①用于止痛取積雪草曬干研細(xì)

      ,每日1~1.5錢
      ,3次分服。治療胸
      、背及腰部外傷性疼痛42例
      ,27例止痛
      ,14例好轉(zhuǎn)
      ,1例無效。②治療傳染性肝炎取鮮積雪草4兩
      ,加水500毫升
      ,濃煎成250毫升,趁熱加入冰糖2兩溶化
      ,分2次空腹服
      ,7天為一療程。治療10例
      ,服藥4天黃疸消退
      、食欲改善、惡心嘔吐消失者3例
      ,服藥1周黃疸消退
      、消化道癥狀好轉(zhuǎn)
      、胃納增進(jìn)者5例。肝腫大于服藥二療程消退2例
      ,三療程消退5例
      ,四療程消退3例。③處理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帶菌者取積雪草(干)1000克
      ,水煎2次
      ,合并濾液,濃縮至1000毫升
      ,加防腐劑
      ,pH調(diào)至8左右。每服10毫升
      ,5歲以下兒童減半
      ,每日3次,空腹服
      ,連服3天
      。處理30例流腦帶菌者,3天后連續(xù)3次作鼻咽分泌物采樣培養(yǎng)
      ,結(jié)果轉(zhuǎn)陰24例
      ,較磺胺噻唑?qū)φ战M的轉(zhuǎn)陰率高。

      備注 : 江蘇

      、浙江等地區(qū)以本品作"落得打"使用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積雪草

      拼音注音 : Jī Xuě Cǎo

      別名 : 連錢草、地錢草

      、馬蹄草
      、老公根、葵蓬菜
      、崩口碗
      、落得打、地棠草
      、大馬蹄草
      、土細(xì)辛、崩大碗
      、雷公根
      、剛果龍、缺碗草芋子草
      、馬腳跡
      、芽黃草、草如意、蚶殼草
      、含殼草
      、乞食碗、老豺碗
      、大水錢
      、破銅錢草、銅錢草
      、老鴨確定
      、鐵燈盞、半邊碗
      、透骨草
      、跳破碗、雷公碗
      、地細(xì)辛
      、地排草

      英文名 : Asiatic Pennywort Herb

      出處 :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積雪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ntella asiatica (L.) Urban[Hydro-cotyle asiatica L.]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全草

      ,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990m的陰濕草地、田邊

      、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江蘇
      、安徽
      、浙江、江西
      、福建
      、臺灣、湖北
      、湖北
      、湖南、廣東
      、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莖葡萄
      ,細(xì)長,節(jié)上生根
      ,無毛或稍有毛
      。單葉互生;葉柄長2-15cm
      ,基部鞘狀
      ;葉片腎形或近圓形
      ,長1-3cm,寬1.5-5cm
      ,基部闊心形
      ,邊緣有鈍鋸齒,兩面無毛或在背面脈上疏生柔毛
      ;常狀脈5-7
      。單傘形花序單生,或2-4個聚狀
      ;花瓣卵形
      ,紫紅色或乳白色。果實圓球形
      ,基部心形或平截
      ,長2-3m,寬2-3.5mm
      ,每側(cè)有縱棱數(shù)條
      ,棱間有明顯的小橫脈,網(wǎng)狀
      ,平滑或稍有毛
      。花
      、果期4-10月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生于曠、路旁

      、溝邊等陰濕處
      ,喜陽光和較濕潤的環(huán)境。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分株繁殖
      。種子繁殖:于春
      、秋季條播,覆土2-3cm
      。分株繁殖:在早春進(jìn)行
      。苗期勤除雜草,旱季注意澆水

      性狀 : 性狀鑒別 干燥全草多皺縮成團(tuán)

      ,根圓柱形,長3-4.5cm
      ,直徑1-1.5mm
      ,淡黃色或灰黃色,有紋皺紋。莖細(xì)長
      、彎曲
      、淡黃色、在節(jié)處有明顯的細(xì)根殘跡或殘留的細(xì)根
      、葉多皺縮破碎
      ,灰綠色,完整的葉圓形或腎形
      ,直徑2-6cm
      ,邊緣有鈍齒,下面有細(xì)毛
      ;葉柄長1.5-7cm
      ,常扭曲,基部具膜質(zhì)葉鞘
      。氣特異
      ,葉淡微辛。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xì)胞類圓形或近方形
      。皮層為7-9列薄壁細(xì)胞
      ,外側(cè)數(shù)列細(xì)胞的壁呈不均勻增厚。外韌維管束6-7個
      ,排列成環(huán)
      ;韌皮部外側(cè)國微木化的纖維群;木質(zhì)部導(dǎo)管約6-10個
      ;束內(nèi)形成層為2-3列細(xì)小細(xì)胞
      。髓部由較大的類圓形薄壁細(xì)胞組成。皮層和射線中分布圓形的油管
      ,直徑24-24μm
      ,周圍分泌細(xì)胞5-7個。

      毒性 : 醇提取物對大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93g/kg

      。甙部分毒性較小
      ,大鼠腹腔注射2g/kg也不引起死亡。積雪草甙對小鼠
      、兔皮下注射0.04-0.05g/kg能產(chǎn)生中毒癥狀
      ;0.2-0.25g/kg則增加出血時間,導(dǎo)致出血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诜?g/kg對小鼠、兔皆能耐受
      。毒性:乙醇提取物大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93g/kg

      化學(xué)成分 : 含多種α-香樹脂醇型的三萜成分

      ,其中有積雪草甙(Asiaticoside)
      、參枯尼甙(Thankuniside)
      、異參枯尼甙(Isothankuniside),羥基積雪草甙(Madecas-soside)
      ,玻熱模甙(Brahmoside)
      、破熱米甙(Brah-minoside)和破熱米酸(Brahmic acid)等,以及馬達(dá)積雪草酸(Madasiatic acid)
      。此外
      ,尚含內(nèi)消旋肌醇(Meso-inositol)、積雪草糖(Centellose,一種寡糖)
      、蠟
      、胡蘿卜烴類(Carotenoids)、葉綠素
      ,以及山柰酚
      、槲皮素和葡萄糖、鼠李糖的黃酮甙
      。全草主要含三萜酸和三萜皂甙
      。三萜有積雪草酸(asiatic acid)、羥基積雪草酸(brahmic acid)
      、異羥基積雪草酸(isobrahmic acid)及樺皮酸(be-tulinic acid)等
      。三萜皂甙有積雪草甙(asiaticoside,madecassol)、羥基積雪草甙(madecassoside)
      、落得打三糖甙(brahmoside)及落得打四糖甙(brahminoside)
      ,又謂含參枯甙(thankuniside)及異參枯甙(isothankuniside)。另含山柰素和槲皮素及其甙
      、積雪草堿(hydrocotyline)
      、內(nèi)消旋肌醇(inositol)、積雪草低聚糖(centellose)
      、谷甾醇
      、維生素C、胡蘿卜素
      、綠色揮發(fā)油及樹脂狀物質(zhì)

      藥理作用 : 1.中樞作用:其中所含的甙對小鼠、大鼠有鎮(zhèn)靜

      、安定作用
      ,此作用主要是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膽堿能系統(tǒng)的影響。醇提取物無鎮(zhèn)痛作用
      。2.對皮膚組織的作用:積雪草甙能治療皮膚潰瘍
      ,如頑固性創(chuàng)傷
      、皮膚結(jié)核、麻風(fēng)等
      。對小鼠
      、豚鼠、兔肌肉注射或皮下植入可促進(jìn)皮膚生長
      、局部白細(xì)胞增多
      、結(jié)締組織血管網(wǎng)增生、粘液分泌增加
      、毛及尾的生長加速等
      。曾有報告用含積雪草0.25-1%醇提取物(含積雪草酸、積雪草甙)的乳霜劑(其中尚含胚胎的或年幼的牛
      、豬或羊皮膚
      、肝、腦的水醇提取物)治療皮膚病
      ,獲良好效果
      。3.抗菌作用:幼芽的水提取物有抗菌作用。積雪草甙能治療麻風(fēng)
      ,有人認(rèn)為其作用為溶解細(xì)菌的蠟?zāi)?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從而被其他藥物或機(jī)體防御機(jī)能所消滅。4.其他作用:醇提取物能松弛大鼠離體回腸
      。甙部分能降低家兔及大鼠離體回腸的張力及收縮幅度
      ,并能輕度抑制乙酰膽堿的作用。對麻醉犬
      ,靜脈注射可輕度興奮呼吸
      ,心率變慢及中度的降低血壓,后二者不能被阿托品阻斷
      。有報道積雪甙對麻風(fēng)病有治療作用

      鑒別 :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1g,加已醇適量

      ,熱提10分鐘
      ,濾過,濾液濃縮至干
      ,殘?zhí)队寐确氯芙庵良s1ml
      ,加1ml硫酸,氯仿層顯紅棕色
      。(檢查三萜類化合物)(2)取本品粉末1g
      ,加已醇適量,熱提10min
      ,濾過
      ,濾液濃縮至干
      ,殘?zhí)度苡诖佐校尤?滴硫酸
      ,醋酐層顯綠以
      。(檢查三萜類化合物)

      歸經(jīng) : 歸肺;脾‘腎

      ;膀胱經(jīng)

      性味 : 味苦

      ;辛
      ;性寒

      注意 : 《植物名實圖考》:虛寒者不宜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活血止血

      ;解毒消腫
      。主發(fā)熱;咳喘
      ;咽喉腫痛
      ;腸為為;痢疾
      ;濕熱黃疸
      ;水腫;淋證
      ;尿血
      ;衄血;痛經(jīng)
      ;崩漏
      ;丹毒;瘰疬
      ;親瘡腫毒
      ;帶狀皰疹;跌打腫痛
      ;外傷出血
      ;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鮮者15-30g)

      ;或搗汁
      。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涂

      復(fù)方 : ①治濕熱黃疸:積雪草一兩

      ,冰糖一兩。水煎服
      。(《江西民間草藥》)②治中暑腹瀉:積雪草鮮葉搓成小團(tuán)
      ,嚼細(xì)開水吞服一
      、二切。(《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③治砂淋:積雪草一兩
      。第二次的淘米水煎服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④治血淋:積雪草頭、草益根各一把
      。搗爛絞汁和冰糖一兩
      ,一次燉服。(《閩東本草》)⑤治小便不通:鮮積雪草一兩
      ,搗爛貼肚臍
      ,小便通即去藥。(《閩東本草》)⑥治肝臟腫大:崩大碗每次約八兩至一斤
      。煎水服
      。(《嶺南草藥志》)⑦治麻疹:積雪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⑧治乳癰初起:老公很莖葉和檳榔衣一個
      。酒煎服。(《嶺南采藥錄》)⑨治疔瘡: 一
      、鮮積雪草
      ,洗凈,搗爛敷患處
      。(《江西民間草藥》)二
      、鮮積雪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福建中草藥》)⑩治纏腰火丹:鮮積雪草
      ,洗凈,搗爛絞汁
      ,同適量的生糯米粉碉成稀糊狀
      ,搽患處。(《江西民間草藥》)11.治跌打損傷:積雪草八錢至一兩
      ,和紅酒半斤至十二兩
      ,燉一小時,內(nèi)服
      ;渣搗爛后貼傷部
      。(《福建民間草藥》)12.治刀傷出血:崩大碗,酌量
      ,搗爛外敷傷口
      。(《嶺南草藥志》)13.治臁瘡:鮮積雪草洗凈,搗爛敷患處
      ,一日一換
      。(《江西民間草藥》)14.治目赤腫痛:鮮積雪草搗爛敷寸口處
      ,或搗爛絞汁點患眼,一日三
      、四次
      。(《江西民間草藥》)15.治麥粒腫:鮮積雪草洗凈搗爛,摻紅糖敷之
      。(《泉州本草》)16.治咽喉腫痛:鮮積雪草二兩
      。洗凈,放碗中搗爛
      ,開水沖出汁
      ,候溫,頻頻含咽
      。(《江西民間草藥》)17.治百日咳:崩大碗三兩
      ,瘦豬肉一兩
      。同煎一小時
      ,分兩次服,連服數(shù)天
      。18.治誤食砒霜或其他食物中毒:老公根四兩
      ,膽礬一錢。煎水服
      。此方亦治鉤吻及蕈中毒
      。19.治骨鯁:老公根煎水內(nèi)服,服時須慢慢咽下
      。(17-19方均出《嶺南草藥志》)20
      、解大茶藥中毒:取崩大碗搗爛,加茶油灌服
      。21.解木薯中毒:取崩大碗搗爛
      ,溫開水沖服。22.解毒蕈中毒:崩大碗四兩
      ,片糖二兩
      。煎水內(nèi)服;或崩大碗四兩
      ,蘿卜一斤
      ,搗爛榨汁內(nèi)服。(20-22方均出《南方主要有毒植物》)23.治咳血
      、吐血
      、鼻出血:鮮積雪草二至三兩。水煎或搗汁服
      。(《福建中草藥》)24.治跌打腫痛:鮮積雪草搗爛絞汁一兩
      ,調(diào)酒
      ,燉溫服;渣敷患處
      。(《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 : 1.用于止痛:取積雪草曬干研細(xì)

      ,每日 1-1.5錢,3次分服
      。治療腦
      、背及腰部外傷性疼痛42例,27例止痛
      ,14例好轉(zhuǎn)
      , 1例無效。2.治療傳染性肝炎:取鮮積雪草4兩
      ,加水500ml
      ,濃煎成250ml,趁熱加入冰糖2兩溶化
      ,分2次空腹服
      ,7天為一療程。治療10例
      ,服藥4天黃疸消退
      、食欲改善、惡心嘔吐消失者3例
      ,服藥1同黃疸消退
      、消化道癥狀好轉(zhuǎn)、胃納增進(jìn)者5例
      。肝腫大于服藥二療程消退2例
      ,三療程消退5例,四療程消退3例
      。3.處理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帶菌者取積雪草(干)1000g
      ,水煎2次,合并濾液
      ,濃縮至1000ml
      ,加防腐劑,pH調(diào)至6左右
      。每服10ml
      ,5歲以下兒童減半,每日3次
      ,空腹服
      ,連服3天。處理30例流腦帶菌者,3天后連續(xù)3次作鼻咽分泌物采樣培養(yǎng)
      ,結(jié)果轉(zhuǎn)陰24例
      ,較磺胺噻唑?qū)φ战M的轉(zhuǎn)陰率高。

      各家論述 : 1.《本經(jīng)》:主大熱

      ,惡瘡
      ,癰疽,浸淫
      ,赤熛
      ,皮膚赤,身熱
      。2.《藥性論》:治瘰疬鼠漏
      ,寒熱時節(jié)來往。3.《唐本草》:搗敷熱腫丹毒
      。4.《日華子本草》:以鹽挪貼
      ,消腫毒并風(fēng)疹疥癬。5.《滇南本草》:治子午潮熱
      ,眩暈
      ,怕冷,肢體酸困
      ,飲食無味
      ,男婦童疳,虛勞發(fā)熱不退者用之
      ,利小便,水牛肉為引
      。6.《綱目》:研汁點暴赤眼
      。7.《本草求原》:除熱毒,治白濁
      ,浸疳瘡
      ,理小腸氣。8.《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利水和脾
      。治水瀉及赤白痢
      。9.《陸川本草》:解毒,瀉火
      ,利小便
      。治熱性病,頭痛
      ,身熱
      ,口渴,小便黃赤。10.《四川中藥志》:祛風(fēng)散寒
      。治肺熱咳嗽
      ,消癭瘤,涂癰瘡腫毒
      ,消食積飽脹
      。11.《閩東本草》:治暑熱痧氣,腹痛腹脹
      。12.《廣東中藥》Ⅱ:清暑熱
      ,去濕熱。治肝腫大
      ,肋膜炎
      ,雙單喉蛾,防治麻疹
      ,并解鉤吻中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2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刺猬菌
      石長生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苾擅媲郙aesa indica (Roxb.)A. DC.
      ,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 : 云南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羊咪青
      、青心草
      、臭大青、鴨公青
      、淡婆婆、大葉青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
      。性味 : 甘、苦
      ,涼
      山玉桂
      拼音注音 : Shān Yù Guì來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野黃桂的樹皮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Mazz.[C.pauciflorum H.T.Chang]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睪丸。宰羊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
      、團(tuán)龜頭、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