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ī Xuè Qī
別名 : 蜈蚣七、倒生蓮
來源 : 蓼科蓼屬植物中華抱莖蓼Polygonum amplexicaule D. Don var. sinense Forb. et Hemsl. 性味 : 微苦、澀 注意 : 本品不宜與雞冠花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1~3錢水煎服或研末沖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Jī Xuè Qī 別名 : 紅孩兒、紅血兒(《陜西中草藥》) 出處 : 《陜西中草藥》 來源 : 為蓼科植物中華抱莖蓼的根莖 生境分布 : 生于陰濕山溝、水邊沙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 藥理作用 : 用10%浸出液有廣譜體外抗病毒的作用 性味 : 澀微苦,平 注意 : 反雞冠花、鉤藤。(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功能主治 : 活血舒筋,行氣止痛,抗菌消炎,止血生肌,收斂止瀉。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勞傷,菌痢,胃腸炎。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泡酒 臨床應(yīng)用 : 用蜈蚣七研粉壓片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ī Xuè Qī 別名 : 紅孩兒、紅血兒、鳴心七、蕎麥七、蜈蚣七、倒生蓮、血三七、血地榆、倒絲蓮 出處 : 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中華抱莖蓼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amplexicaule D.Don var. sinense Oliv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去粗皮,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陰濕、水邊沙地,林下或草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莖直立或斜生,上部常分枝。根莖圓柱狀,肥厚,外面紫褐色,斷面淡紫紅色。葉互生,具細梗;托葉鞘膜質(zhì),管狀,褐色,易破裂;葉心狀卵形,長6-13cm,寬4-8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表面綠色,沿葉脈有稀疏的乳頭狀突起,背面淡綠色,邊緣具乳頭狀突起。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序,穗形 毒性 : 水浸液對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2.28g/kg 化學(xué)成分 : 本品原變種 P.Amplexicaule D Don.的根葉中含有黃酮類成分異牡荊素(isovitexin) 藥理作用 : 根莖10%浸出液有廣譜體外抗病毒的作用,用人胚腎原代單層細胞組織培養(yǎng),對腺病毒3型、單純皰疹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 性味 : 酸;苦;性平;有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活血舒筋;行氣止痛;止血生肌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6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藥大辭典》:雞血七
《中華本草》:雞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