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Kǔ Dīnɡ
別名 : 小山蘿卜、龍喳口(《草木便方》),叉頭草(《四川中藥志》,蛾子草(《中草藥通訊》(3):58,1972)。
出處 : 《四川中藥志》
來源 : 為菊科植物臺灣萵苣的全草。3~4月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路邊及荒野。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四川、江西、湖南、福建、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80~120厘米。全體均含有白色乳汁。主根數(shù)個 性味 : ①《草木便方》:"苦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扁桃體炎:采用蛾子草未抽薹幼苗的主根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Kǔ Dīnɡ 別名 : 小山蘿卜 英文名 : all-grass of Taiwan Lettuce 出處 :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臺灣萵苣的干燥根或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邊及荒野 原形態(tài) :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80-120cm 性味 :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草木便方》:解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7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糠谷老
下一篇:
苦丁茶
《中華本草》:苦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