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Kǔ Chá Yè
別名 : 小白蠟、苦味散、苦丁茶(《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 《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 : 為木犀科植物日本毛女貞的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于山野。
原形態(tài) : 常綠灌木,高約2米.枝褐色或灰褐色,有多數(shù)白色皮孔,小枝密被短柔毛。葉對生,長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革質(zhì),上面有光澤,下面主詠突出;葉柄長3~12毫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ㄐ?yàn)槿菭顖A錐形 藥理作用 : 日本毛女貞葉的醇提取物,能提高離體蛙心的收縮幅度,靜脈注射于貓,也可看到心收縮的增強(qiáng)(在位心臟的直接描記)。樹脂樣物質(zhì)的醇溶液或葉的醇提取物能降低血壓,對離體兔耳血管呈收縮作用 性味 : 《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苦微甘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熬膏。外用:煎水洗 復(fù)方 : ①治火眼初起:苦茶葉五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Kǔ Chá Yè 別名 : 小白蠟 出處 : 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日本女貞的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igustrum japonicum Thunb.[L.Japonicum Thunb.var.pubescens Koidz.采收和儲藏:全年或復(fù) 生境分布 : 我國各地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大型常綠灌木,高3-5m 性狀 : 性狀鑒別 葉多破碎,部分?jǐn)?shù)片粘合,呈綠褐色、茶褐色或棕褐色。完整葉片展平后呈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8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上面平滑光亮,下面主脈突起;葉柄長0.3-1.2cm。革質(zhì),質(zhì)脆。微具焦糖氣,味苦、甜 藥理作用 : 日本毛女貞葉的醇提取物,能提高離體蛙心的收縮幅度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性味 : 苦;微甘;性涼 功能主治 : 清肝火;解熱毒。主頭目眩暈;火眼;口瘠;齒慝;無名腫毒;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代茶飲;熬膏。外用:適量,熬膏貼、煎水洗、研未撤或調(diào)敷。 各家論述 : 1.《貴州民間方藥集》:清涼解熱,利尿。2.《貴州民間藥物》:清火解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7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中華本草》:苦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