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í Tóu Cǎo
別名 : 鏵頭草、犁鏵尖 來源 : 菫菜科菫菜屬植物犁頭草Viola japonica Langsd.或長萼堇菜V. inconspicua Blume,以全草入藥。夏秋開花時采集全草,曬干。 性味 : 苦、微辛,寒。 注意 : 服藥后不可喝熱水、吃熱食。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急性結膜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乳腺炎,癰癤腫毒,化膿性骨髓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 干品0.5~1兩(鮮品1~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備注 : (1)治毒蛇咬傷;鮮犁頭草(如無,可用鮮紫花地丁)、鮮連錢草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Lí Tóu Cǎo 別名 : 紫金鎖、紫花地丁、小甜水茄(《植物名實圖考》),瘩背草(《南京民間藥草》),三角草、犁頭尖、烙鐵草(《江西民間草藥》),地丁草、紫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出處 : 《江西民間草藥》 來源 : 為堇菜科植物犁頭草的全草或根。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長于山野、路旁向陽或半陰處。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福建、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短,白色。葉叢生,長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2~6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具鈍鋸齒,下面稍帶紫色,兩面及葉柄稍有毛或無毛;托葉白色 性味 :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微苦,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治癰疽,疔瘡,瘰疬,乳癰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方 : ①治瘩背:瘩背草根,打爛加糖或紅胡椒拌敷患處;并在周圍用面飛沫作圍 臨床應用 : ①治療白喉取犁頭草1兩,小葉金錢草5錢 備注 : 在華東地區(qū)作紫花地丁入藥。參見"紫花地丁"條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í Tóu Cǎo 別名 : 紫金鎖 英文名 : all-grass of japanese Violet 出處 : 出自《江西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堇菜科植物心葉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ola concordifolia C.J.Wang [V.cordifolia W.Beck.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緣、林下開闊草地間 原形態(tài) : 心葉堇菜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和匍匐枝。根莖粗短,節(jié)密生,粗約4-5mm;支根多條,較粗壯而伸長。葉多數(shù),基生;葉柄在花期通常與葉片近等長,在果期遠較葉片長;托葉短,下部與葉柄合生,長約1cm,離生部分開展;葉片卵形,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稀腎狀,長3-8cm,寬3-8cm,先端尖或稍鈍,基部深心形或寬心形,邊緣具多數(shù)圓鈍齒,兩面無毛或疏生短毛。花淡紫色;花便不高出于葉片 性狀 : 本品在華東地區(qū)作紫花地丁入藥。參見紫花地丁條。 歸經(jīng) : 肝;脾經(jīng) 性味 : 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化瘀排膿;涼血清肝。主癰疽腫毒;乳癰;腸癰下血;化膿性骨髓炎;黃疸;目赤腫痛;瘰疬;外傷出血;蛇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 復方 : ①治瘩背:瘩背草根,打爛加糖或紅胡椒拌效患處;并在周圍用面飛沫作圍。(《南京民間藥草》)②治癰疽疔瘡,無名腫毒:鮮犁頭草 臨床應用 : 1.治療白喉:取犁頭草了兩,小葉金錢草5錢 各家論述 : 1.《植物名實圖考》:根:治火癥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9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中藥大辭典》:犁頭草
《中華本草》:犁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