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ù Dǎn
出處 : 《綱目》
來(lái)源 : 為鹿科動(dòng)物梅花鹿或馬鹿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
性味 : 《綱目》:"苦,寒,無(wú)毒。"
功能主治 : 《綱目》:"消散腫毒。"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ù Dǎn
英文名 : Deer gallbladder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鹿科動(dòng)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采收和儲(chǔ)藏:殺鹿后,收取肝管一概而論端膨大部分,陰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棲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緣。2.棲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資源分布:1.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南。2.分布于東北、西北及內(nèi)蒙古等地。
原形態(tài) : 1.梅花鹿,體長(zhǎng)約1.5m左右,體重100kg左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化學(xué)成分 : 含膽酸(cholic acid),脫氧膽酸(deoxycholic acid) 歸經(jīng) : 心 性味 : 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 : 解毒消腫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 各家論述 : 《綱目》:消散腫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64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