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uán Huá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無患子科植物欒樹的花 生境分布 : 多生于雜木林或灌木林中 原形態(tài) : 欒樹(《正字通》) 化學(xué)成分 : 果實(shí)含甾醇、皂甙、黃酮甙、花色甙、鞣質(zhì)和聚糖醛酸。皂甙中分出了欒樹皂甙A和B。干燥種子含水分9.4%,粗蛋白17.5%,卵磷脂磷酸0.045%,淀粉7.0%,灰分9.0%,脂類20.9%。種仁含油38% 性味 : ①《本經(jīng)》:"味苦,寒 注意 : 《本草經(jīng)集注》:"決明為使 功能主治 : ①《本經(jīng)》:"主目痛淚出傷毗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uán Huá 英文名 : Flower of Paniculate Goldraintree 出處 :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欒樹的花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200m的疏林中。資源分布:常栽培作庭園觀賞樹。產(chǎn)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東北自遼寧起經(jīng)中部至西南部的云南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 欒樹 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小枝具疣點(diǎn),與葉軸、葉柄均被皺曲的短柔毛或無毛。葉叢生于當(dāng)年生枝上,平展,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為二回羽狀復(fù)葉,長可達(dá)50cm;小葉紙質(zhì),(7-)11-18片,無柄或具極短的柄,對生或互生,卵形、闊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10cm,寬3-6cm,先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鈍至近截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鈍鋸齒,齒端具小尖頭,上面僅中脈上散生皺曲的短柔毛,下面在脈腋具髯毛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耐寒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槲皮甙-2〃-沒食子酸酯(quercitrin-2〃-gal late)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性味 : 苦 注意 : 《本草經(jīng)集注》:決陰為使。 功能主治 : 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本經(jīng)》:主目痛淚出傷眥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889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