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iánɡ Zǐ Mù
出處 : 《唐本草》
來源 : 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心材。
生境分布 : 常見于山谷、溪旁 原形態(tài) : 椋子木 化學(xué)成分 : 樹皮含鞣質(zhì)8~20%,葉含鞣質(zhì)5~13% 性味 : 《唐本草》:"甘咸 功能主治 : 《唐本草》:"主折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3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iánɡ Zǐ Mù 別名 : 椋 英文名 : Wood of Largeleaf Dogwood 出處 : 出自《唐本草》:椋子木,葉似柿,兩葉相當(dāng);子細(xì)圓如牛李子,生青熟黑。其木堅重,煮汁赤色。八月、九月采木,日干。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木來)木的心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ida macrophylla (Wall.) Sojak [Cor-nus macrophylla Wal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0m以下的山谷林中。資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山東、臺灣、西藏及長江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 : (木來)木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4-15m。一年生枝赤褐色,疏生柔毛,有棱角。葉對生;葉柄長1.6-3cm,上面有淺溝,基部略呈鞘狀;葉片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 化學(xué)成分 : 樹皮含鞣質(zhì)8-20%,葉含鞣質(zhì)5-13%。種子含半干性油,出油率7-15%。 性味 : 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 : 活血止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3-10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889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椋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