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具體服用方法很有講究,如果服用不當
,藥效自然得不到有效發(fā)揮,疾病也就較難治愈。然而,中藥的服法不只局限于飯前與飯后的區(qū)別。以下介紹藥物的8種服法。①病在胃以上部位宜飯后服
。用于治療胃以上部位,如心、肺、胸膈等處疾病的中藥,毒副作用較大的中藥,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中藥以及消食健胃的藥,在飯后15~30分鐘服用最好②治療脾胃病的藥物,煎煮后應在兩頓飯之間服用
③病在胃以下部位或補虛的藥宜飯前服
④用于瀉下驅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的中藥
,應該空腹服用;然而有滋補作用的峻下、攻積的中藥,則應在早晨起床后空腹服用。這是因為,清晨時,胃及十二指腸內(nèi)都沒有食物,此時服藥,可避免藥物與食物相混合,藥液能迅速從胃進入腸道,并保持較高的濃度,從而迅速發(fā)揮藥效。⑤澀精止遺類藥物
,宜在臨睡時服用,可以治療夢遺滑精。具有養(yǎng)心安神、滋補心脾、及鎮(zhèn)定作用的中藥,應在臨睡前的30~60分鐘服用,這樣可以去煩消躁、穩(wěn)定情緒、安穩(wěn)入睡。⑥某些藥需要定時服。有些病定時而發(fā)
,只有在臨近病發(fā)前服用,才能見效,否則無效⑦不拘時服藥
⑧溫服
中成藥越來越多出現(xiàn)在市場上
, 中成藥是以中草藥為原料,經(jīng)制劑加工制成各種不同劑型的中藥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種劑型。那怎么服用呢,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下中成藥的服用 方法 等相關知識,歡迎大家的閱讀!
中成藥的服用方法
實際上
,服用中成藥時需要的?水?大致有:熱水、涼水溫水
溫水具有助陽氣、行經(jīng)絡的功能
涼水
涼水具有降火氣的作用
黃酒
黃酒性辛熱,有舒筋活絡
姜湯
姜湯具有散風寒、暖腸胃
鹽湯
鹽湯具有引藥入腎、軟堅散結
米湯
米湯具有保護胃氣
藕汁
藕汁具有清熱止血等作用
蔥白湯
蔥白湯具有發(fā)散風寒、發(fā)汗解表的作用
,可用于送服風寒感冒沖劑、九味羌活丸蘆根湯
蘆根湯以鮮者為佳
大棗湯
大棗湯具有補中益氣
中成藥使用誤區(qū)
煮沸或用沸水沖服
現(xiàn)實生活中
,大多數(shù)中成藥均應以溫開水吞服。沸水沖服或是煮沸后服用不但不利于藥效的發(fā)揮,而且部分揮發(fā)性藥物成分也會因此喪失。另外,滋補品所含的糖酵素和不少營養(yǎng)素很容易在高溫下分解變質。苦味中成藥加糖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盲目與西藥同服
由于中
藥效慢不能用于急救
對于各種急性病的急救,人們往往首先想到西藥
,而不是中藥。其實中藥不但可以治療急性病,而且可以用于急救。?獨參湯?、?參附湯?、?四逆湯?等都是古人用于搶救危重病人的良方。現(xiàn)在已根據(jù)古方制成療效更好、更迅速的中藥制劑。所以,只要用之得當,中藥也可以治療急性病。可以長期應用
許多中藥
,特別是礦石類中藥容易產(chǎn)生蓄積中毒等不良反應,如長期服用龍膽瀉肝丸可致腎損傷等。因此,需要長期服用中藥者,一定要在中醫(yī)的指導下進行,不可自作主張。任意加大劑量
有的中成藥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
不辨證
,隨意選藥以感冒為例,在中醫(yī)上分風寒
、風熱等不同證型,感冒清熱顆粒用于風寒感冒,雙黃連用于風熱感冒,而不是見感冒就可用感冒清熱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把補益類中成藥當營養(yǎng)品
補益類藥物有補陽
中成藥沒有副作用
?是藥三分毒?,藥品本身是一把雙刃劍
劑量隨意用
中成藥的用量應以藥物的性質、患者的病情及個體差異等諸多因素
劑型選擇不合理
中成藥劑型十分豐富,每種劑型各有自己的適用范圍
疾病復雜時
包括中成藥與湯藥、不同的中成藥
夏季不宜服湯藥
有人認為
中成藥怎么服用相關 文章 :
1. 中成藥的服藥方法介紹
2. 補血中成藥中醫(yī)用藥
3. 服用中成藥要注意哪些方面
4. 常用補氣血的中成藥
5. 正確吃藥的方法有哪些
中藥一般吃2次
前言
中藥飲片,是近代對中藥的稱謂
要選好煎熬中藥的容器
煎熬中藥最好是沙鍋
,陶瓷瓦罐(鋁制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鐵器中藥的'煎法
一
二、中藥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
。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厘米。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三
、煎藥時間應根據(jù)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四
、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要掌握服用方法。
中草藥有?冷服?、?熱服?之說
,服藥時間也有講究。溫服法:即藥液不涼不熱時服用,一般藥物和補藥多用此法
。熱服法:趁藥液比較熱時服用。熱服可發(fā)汗解表
,治療內(nèi)寒癥寒服法:將藥液放涼或冷藏后服用。此法用于治療內(nèi)熱癥
,寒服可助清解熱毒。頓服法:即一次將藥服完
,能迅速發(fā)揮藥效,適用于治療重病和胃腸道疾病。頻服法:即數(shù)次頻飲或含咽,此法多用于咽喉疾病
。沖服法:因沉香
、木香等芳香藥久煎影響藥效,故先將藥物置入杯中,趁熱將湯藥沖入杯內(nèi),溫浸片刻后再服之。調服法:此法多用于犀角
、羚羊角、牛黃、田七等藥物。一般將這些藥物另行研成粉末,用適量湯劑調和或用水、酒、醋、蜂蜜、蔗糖等調勻服下。送服法:丸
、散、丹含化法:將藥丸或藥片含在口中
空腹服法:空腹服藥就是在飯前半小時或飯后兩小時服藥
飯前服法:飯前30-50分鐘服藥
飯后服法:飯后15-20分鐘服藥,治療心肺疾病時常選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