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免疫組織化學法可見到下丘腦室旁核CRH神經(jīng)細胞及正中隆起神經(jīng)纖維明顯增多增深。提示附子增強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作用
,可能是通過興奮下丘腦CRH神經(jīng)細胞所致
。
另有實驗發(fā)現(xiàn)
,動物切除雙側(cè)腎上腺后
,附子仍有抗炎作用,說明附子除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外
,本身可能還具有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
。
生附子及烏頭堿能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體反應。生附子能明顯提高小鼠尾根部加壓致痛法的痛閾值
。附子液腹腔注射和附子水煎醇沉液對熱刺激所致小鼠疼痛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
。
烏頭堿是附子所含雙酯型二萜生物堿,既是毒性的成分
,又是鎮(zhèn)痛作用的有效成分
。
對陰虛、陽虛證動物模型的影響
研究表明
,陰虛證表現(xiàn)為交感神經(jīng)-β受體-cAMP系統(tǒng)功能偏亢
;陽虛證表現(xiàn)為副交感神經(jīng)-M受體-cGMP系統(tǒng)功能偏亢。對甲狀腺機能減退陽虛證模型動物
,附子能減少M受體數(shù)量
,降低CGMP系統(tǒng)反應性,使之趨于正常
。而對甲亢和氫化可的松所致的陰虛證模型動物
,附子可使β受體數(shù)量增加,CAMP系統(tǒng)的反應性進一步升高
。
所以
,附子可使陰虛證進一步惡化,使陽虛證得到改善
。另外
,虛寒證時內(nèi)分泌和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均處于低下的狀態(tài)
,其腦中去甲腎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降低,5-HT的含量升高
。
而附子可使腦中的NA
、DA和5-HT的含量呈反向變化,提示附子還可通過對中樞神經(jīng)遞質(zhì)的影響來調(diào)整機體到平衡狀態(tài)
,這在一定程度上從分子水平闡明了附子的助陽機理
。
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附子煎劑可抑制胃排空,但卻能興奮離體空腸自發(fā)性收縮活動
,而具有膽堿樣
、組胺樣的作用。生附子
、烏頭堿對大鼠離體回腸肌則有收縮作用
,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斷,故可能與興奮膽堿能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關(guān)
。附子水煎劑還能抑制小鼠水浸應激性和大鼠鹽酸損傷性胃潰瘍的形成
。
平喘
去甲烏藥堿具有顯著的平喘作用,很小劑量即能松弛豚鼠氣管
,并隨劑量加大而作用增強
。去甲烏藥堿可明顯對抗5一HT所致平滑肌痙攣,對抗組胺所致豚鼠呼吸道阻力增高
。
提高免疫功能
生附子能引起大鼠血壓下降及心率減緩
。附子注射液可提高小鼠體液免疫功能及豚鼠血清補體含量。
抗氧化
去甲烏藥堿還具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
,能清除超氧自由基
,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
對平滑肌的作用
消旋去甲基烏頭堿對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貴州烏頭所含的生物堿對組織胺引起的豚鼠離體氣管平滑肌的收縮有抑制作用
。
此外,消旋去甲基烏頭堿能使小鼠血漿中環(huán)磷酸腺甘量增加
,這有助于對變態(tài)反應的抑制
。
刺激神經(jīng)
烏頭、附子和烏頭堿能刺激局部皮膚
、粘膜和感覺神經(jīng)末梢
,先興奮產(chǎn)生瘙癢與熱感,繼而麻醉
,喪失知覺
。
抗心肌缺血
其注射液可顯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心肌的供血供氧
。對麻醉犬的急性心肌缺血性損傷
,附子能明顯減少其損傷范圍雨減輕其損傷程度。去甲烏藥堿具有相同的作用
。
抗凝
其水煎劑灌服能明顯延長凝血酶消耗時間
,并使血漿凝血酶原時間翅長,使血栓形成時間顯著延長
,表明附子具有抑制凝血功能和抗血栓的作用
。
促進內(nèi)分泌作用
附子、肉桂
、鹿角片
、仙靈脾、補骨脂
、肉蓯蓉復方
,能使大鼠用地塞米松降低的血漿皮質(zhì)酮和雌激素受體均得到明顯升高。但這是復方中許多藥所起的綜合作用
,尚不能說明一定是附子的作用
。
抗寒冷
其水煎液對冷凍所致小雞和大鼠的體溫下降有保護作用,并能延緩冷凍所致的死亡時間
。
促進葡萄糖氧化
烏頭堿可促進腦灰白質(zhì)細胞的呼吸
,促進腦皮質(zhì)葡萄糖的氧化
,促進葡萄糖生成乳酸和增加耗氧量
。
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
附子可促進肝中蛋白質(zhì)合成。其有效成分為烏頭堿類生物堿
,以中烏頭堿活性最強
。
附子的治病驗方
治白濁
熟附子不拘多少,研為細末
,每服6克
,加入三片姜、一碗水煮至六成
,趁溫服下
。
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
熟附子(去皮)、當歸等份
,每次以水煎服9克
。
治氣虛頭痛
大附子一枚,去掉皮和臍研為細末
,用蔥汁加面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
。每服10丸,清茶送下。
治久患口瘡
生附子適量
,研為細末
,用醋、面調(diào)好貼在腳心上
,男貼左腳
,女貼右腳。第二天換下
。
治牙痛
附子31克(燒灰)
、枯礬0.3克,共研為末
,擦牙
。
治腳氣腫痛
黑附子一個(生,去皮臍)
,研為末
,加生姜汁調(diào)成膏涂腫痛處。藥干再涂
,到腫消為止
。
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
當歸、附子(炮)各等份
,研為粗末
,每服9克,水一盞
,煎至八分
,空腹溫服。
養(yǎng)生藥膳
附子澤瀉狗肉湯
原料:狗肉150克
,制附子
、桂枝、山萸肉各9克
,澤瀉
、生姜各12克,鹽適量
。做法:先將狗肉洗凈切成塊
。 ?再將桂枝、制附子
、山萸肉
、澤瀉、生姜洗凈
,備用
。 接著
,將桂枝、制附子
、山萸肉
、澤瀉、生姜和狗肉放入鍋中
,先大火煮沸
,然后轉(zhuǎn)小火繼續(xù)熬煮3小時。待肉熟后去藥渣
,加入適量鹽調(diào)味即可
。食療功效:本湯具有強腎固精、澀精利水之功效
,尤其適用于腰酸肢冷
、腎陽不足者服用。
附子燉羊肉
鮮羊肉250g
,炮附子10g
。先將羊肉洗凈,切塊
,同放砂鍋內(nèi)
,加入清水,大火燒開
,再改為小火燉煮l.5~2個小時
。去其藥渣,分數(shù)次喝湯吃肉
。本品有溫經(jīng)散寒
,祛風勝濕,補養(yǎng)氣血的作用
。適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冷痛
。
附子酒
附子30g,白酒500g
。先將附子搗碎,置容器中
,加入白酒
,密封,浸泡一周后
,即可飲用
。本品有溫經(jīng)散寒止痛的作用。適用于四肢不溫
,冷汗淋漓
,面色蒼白
,嘔吐冷瀉,畏寒怕冷
,腹中冷痛等
。
麻黃附子甘草湯
治少陰傷寒(初得二、三日
,脈微細
,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
。
處方:麻黃(去節(jié))二兩
、甘草(炙)二兩、附子(炮
,去皮)一枚
,水七升。作法:先煮麻黃去沫
,再加入其余二藥
,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
。令病人發(fā)微汗
。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罪少陰發(fā)熱(少陰病初得,反發(fā)熱而脈沉)
。
處方:麻黃(去節(jié))二兩
、附子(炮)去皮一枚、細辛二兩
,水一斗
。
作法: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藥
,煮汁成三長
,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fā)微汗
。
中藥附子的副作用
(一)傳統(tǒng)文獻《本草綱目》:有大毒
。
(二)毒理試驗1.LD50 ?熟附片水煎劑小鼠灌服的LD50為17.42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26.30g/kg2.毒性反應:主要毒性成分為烏頭堿
,產(chǎn)地
、加工炮制、水煎時間均會影響烏頭堿的含量和毒性程度
。120攝氏度水煎40分鐘
,附子的毒性僅為生附子的l/5~1/350,灌服的LD50在l00g/kg以上
。
室溫和配伍也能影響附子的毒性
。寒冷能降低附子的毒性
。附子與甘草、干姜同用
,可明顯降低毒性
;與麻黃同用或飲酒能增強毒性。
(三)臨床觀察有毒
。制附子毒性小
,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罕有中毒者。大劑量使用如30g以上
,引起全身發(fā)麻的情況還是有的
。
《毒性》
神經(jīng)系統(tǒng):口舌、四肢和全身發(fā)麻
,并有緊束感
,煩躁不安,頭暈
、頭痛
、神智不清;痛覺消失或減弱
,陣發(fā)性抽搐
;或雙目失明。
消化系統(tǒng):嚴重嘔吐惡心
、流涎腹痛
、腹瀉、腸鳴亢進
。
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慌心悸
、血壓下降、心律不整
,甚至發(fā)紺
、四肢厥冷。嚴重的心律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蜓h(huán)呼吸衰竭
,是致命主因。
導致中毒的原因
導致附子中毒的原因頗多
,有藥材品種不清
、炮制方法不當、內(nèi)服劑量過大
、煎煮時間過短以及機體對藥物敏感性等多方面,而其中最為重要或多見的原因是煎煮時間過短所致
。因此
,凡附子作湯劑內(nèi)服
,必須煎至口嘗無麻感為度,以免中毒
。久煎除對鎮(zhèn)痛
、抗炎的作用有一定影響外,并不影響強心作用
。
解救方法
下列是一般文獻上建議的解毒方法
,不一定經(jīng)過確實的臨床驗證。
早期洗胃
。
靜脈輸入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鹽水
,注意保溫與呼吸情況。
使用拮抗劑阿托品 (Atropine) 直至心律恢復正常為止
。
民間驗方用生姜
、甘草各15g、金銀花 18g 煎服
;或以綠豆 120g
、甘草 30g, 煎湯頻服
。生白蜜也有一定解毒作用
。
避免附子中毒
必須用炮制過的附子,禁用生品
;
不可隨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單驗方
;
嚴防超量用藥;
大劑量用附子
,必須用水先煎1 ~3小時以上
;
附子與干姜、甘草同煎
,毒性大大減低
,此三味配伍,恰為《傷寒論》中的四逆湯
,故又稱“張仲景附子配伍法”
。
配伍宜忌
常與人參、肉桂
、麻黃
、細辛、桂枝
、白術(shù)
、甘草、人參
、黃芪等配伍使用
。附子反半夏
、瓜萎、白蘞
、貝母
、白及,惡蜈蚣
,故不宜配伍
。養(yǎng)生禁忌
凡患陰虛陽盛,或真熱假寒者
,以及孕婦都應忌服
。本品有毒,內(nèi)服須經(jīng)炮制
。若內(nèi)服過量
,或炮制、煎煮方法不當
,都可引起中毒
。 生品外用,皮膚潰破者忌用
。
中藥含附子 熬時切莫加冷水
“必須明確指出的是
,附子是‘有毒’中藥的典型代表,用好了可以拯救患者
,使用不當會造成嚴重毒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附子中毒絕非只和劑量大小有關(guān)
,“引起附子中毒的原因很多
,包括藥材質(zhì)量不好、炮制方法不當
、長期過量使用
、配伍不合理和煎煮方法不恰當?shù)取
!?/p>
“我們臨床發(fā)現(xiàn)
,很多市民不懂正確煎煮含附子的中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斑@類藥一般要先煎附子1~2小時
。掌握火候有一個訣竅:取一片煎過的附子,咬一口慢慢咀嚼
,如果沒有麻口的感覺
,表明煎煮火候到了,這時可以放入其他藥物,如果仍感覺麻口
,則需繼續(xù)煎煮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币虼?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很多有經(jīng)驗的中醫(yī)生通常會在處方中“附子”這味藥的右上角或后面注明“先煎,去麻”
。
另外
,煎煮含有“附子”的中藥一般耗時較長,有些市民煮藥時發(fā)現(xiàn)水干就中途加冷水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斑@樣可能增加附子的毒性,應屬大忌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奔逅幥皯浞止烙嫼盟浚淮涡约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如果中途發(fā)現(xiàn)水快煎干
,應該先關(guān)火、待藥冷卻后再加入適量冷水
,然后重新開始煎煮
、計時;即使中途加水
,也一定要加開水
。
白附子
(一)白附子的介紹
白附子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莖。獨角蓮多年生草本
,生于潮濕的林下
、山澗、水溝及土壤肥沃處
。分布于北緯42°以南及包括西藏南部在內(nèi)的廣大地區(qū)
。遼寧、吉林
、湖北
、江蘇等省區(qū)栽培。
帶根塊莖作種栽種的當年可收獲
,不帶根的多種1年
。冬季倒苗后,挖起塊莖
,小的作種
,大的加工作藥。將塊莖堆積發(fā)酵,使外皮皺縮易脫
,裝在籮筐里
,放在流水中踩去粗皮,曬干
。也可不去粗皮
,切成2至3毫米厚的薄片,曬干
。
白附子塊莖呈橢圓形或卵圓形
,長2至5厘米,直徑1至3厘米
。表面白色或黃白色
,有環(huán)紋及根痕,頂端具莖痕或芽痕
。質(zhì)堅硬
,斷面類白色,富粉性
。無臭
,葉淡,嚼之麻辣刺舌
。以個大
、質(zhì)堅實,色白
、粉性足者為佳
。
(二)白附子食療作用
白附子味辛、甘
,性溫
;有毒;歸胃
、肝經(jīng)
;毒辣竄散;
具有祛風痰
,通經(jīng)絡(luò)
,鎮(zhèn)痙止痛,散結(jié)解毒的功效
;
主治中風痰壅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破傷風
,頭痛,風濕痹痛,肢體麻木
,瘰疬結(jié)核
,陰疽腫毒辣,毒蛇咬傷
。
(三)中藥白附子的作用
中藥白附子具有消除面部黑色素作用
。用白附子研末于睡前洗臉并以白蜜涂于紙上貼面上,則面部黑色素斑可漸消退
,《本草經(jīng)疏》載:白附子“性燥而升
,風藥中陽草也,……風性升騰
,辛濕善散,故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藥勢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現(xiàn)代研究:藥理研究顯示,白附子具有鈣通道阻滯
,減慢心率
,顯著抗炎等作用。現(xiàn)代臨床用于治療癲癇
,腦血栓和不明原因頭痛等
。
(四)白附子常用配方
治癲癇:皂角60g,關(guān)白附15g
,半夏
、天南星、烏梢蛇
、全蝎各90g
,蜈蚣半條,僵蠶45g
,姜汁糊丸綠豆大
,每服3丸,米湯送下
。
治中風半身不遂:關(guān)白附
、白僵蠶、全蝎(去毒)各等分
,研末
,每次3g,熱酒調(diào)服
。
治痰厥頭痛:關(guān)白附
、半夏、天南星各等分,研末
,生姜汁蒸
,為丸綠豆大,每次15g
,飯后生姜汁送下
。
(五)白附子做法指導
內(nèi)服宜炮制后用。
風痰壅盛
,經(jīng)脈拘急
,肢體不遂者,可與天南星
、半夏
、川烏等配伍,以加強祛痰通絡(luò)之功
。
若風邪侵襲面
、風痰阻滯經(jīng)絡(luò),癥見口眼歪斜者
,可與僵蠶
、全蝎等同用,以散風止痙
。
痰氣結(jié)聚頸項而致瘰疬腫痛者
,可用鮮品搗爛涂敷患處;或與半夏、貝母
、連翹等同用
。
(六)白附子的副作用
白附子的副作用是有的,例如很多愛美女士會利用白附子做面膜
,但一晚上過后會發(fā)現(xiàn)臉部有些紅腫
,這個和白附子是有關(guān)系的,因為白附子的藥性屬溫
,味辛
,是帶有毒性的,所以會導致出現(xiàn)紅腫現(xiàn)象
。在使用前應該聽取醫(yī)生的指導
。
黑附子
黑附子可減輕肝腎損害顧名思義,黑附子就是黑色的附子
,是鹽附子的升級版
。鹽附子是用鹽水浸泡曬干而成,而黑附子是鹽附子和甘草
、黑豆炮制而成
。在功效方面
,它和鹽附子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既然功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