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常識

    附子有死苗用什么農(nóng)藥

    藥哥明白 2023-12-14 11:24:10

    附子有死苗用什么農(nóng)藥

    可能受到病蟲害危害;可以用以下藥劑防治:35%氯蟲苯甲酰胺可分散粒劑6000~倍

    ,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倍
    、48%毒死蜱乳油倍
    、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倍
    、10%聯(lián)苯菊酯乳油3000倍,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9.5%喹螨醚乳油2000~3000倍液
    ,15%噠螨靈乳油1500倍液
    ,5%氟蟲脲乳油1000~2000倍液,73%炔螨特乳劑2500~3000倍液
    ,1.8%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
    ,10%復方瀏陽霉素乳油1000倍液,5%噻螨酮乳油2000倍液
    ,70%吡蟲啉可濕粉7500~倍
    ,10%烯啶蟲胺可溶液劑3000倍
    ,20%啶蟲脒可溶粉6500~倍
    ,28%甲氰·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0.5%小蘗堿水劑500~800倍
    ,25%丙環(huán)唑乳油3000倍液
    ,80%絡(luò)合態(tài)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0%嘧霉胺可濕粉1000~1500倍
    ,50%嘧菌酯干懸浮劑2500倍液
    ,40%氟硅唑乳油5000倍,25%嘧菌脂懸浮劑1500倍液
    ,15%惡霉靈水劑800~1000倍
    ,80%惡霉·福美雙可濕粉400~800倍,70%戊唑醇可溶粉3000~5000倍
    ,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3000倍
    ,77%氫氧化銅可濕粉400~600倍,15%混合氨基酸銅·鋅·錳·鎂水劑300倍
    ,上述藥劑任選一種或兩種可以與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1500倍
    ,0.15%天然蕓苔素乳油倍,綠風倍
    ,科寶植物優(yōu)生素倍(移栽作物
    、藥害和肥害、凍害
    、澇害
    、強根壯苗、控旺使用1500倍)混合均勻葉面噴霧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

    附子有顯著的抗緩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去甲烏藥堿對異搏定所致小鼠緩慢型心律失常有明顯防治作用,能改善房室傳導
    ,加快心率
    ,恢復竇性心律。對甲醛所致家免竇房結(jié)功能低下癥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使竇房結(jié)與房室結(jié)功能趨于正常
    ,S-T段及T波恢復正常

    另外,附子正丁醇

    、乙醇及水提物均對氯仿所致小鼠室顫有預防作用
    。附子水溶性部分可對抗烏頭堿所致大鼠心律失常,其中尤以水提物作用最為明顯
    。以上說明附子對心肌電生理有不同影響
    ,可能與所含不同成分有關(guān)。

    附子劑量過大

    ,可導致心律失常
    ,應引起注意。

    心肌保護作用

    附子注射液靜脈注射

    ,能顯著對抗垂體后葉素所引起的大鼠急性實驗性心肌缺血
    ,對心電圖S-T段升高有抑制作用
    。去甲烏藥堿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和增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的作用
    ,附子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與增加心肌血氧供應有關(guān)。大鼠在冰水應激狀態(tài)下
    ,因內(nèi)源性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而導致血小板聚集
    ,并引起心肌損傷
    。附子水煎劑能對抗此種應激性損傷,對心肌有保護作用

    抗寒冷

    、提高耐缺氧能力

    附子冷浸液和水煎液均能抑制寒冷引起的雞和大鼠的體溫下降,延長生存時間

    ,減少死亡數(shù)
    。此作用與附子強心、擴張血管
    、增加血流量等作用有關(guān)
    。50%附子注射液腹腔注射,能顯著提高小鼠對常壓缺氧的耐受能力
    ,延長小鼠在缺氧條件下的存活時間
    。提示其對心、腦有保護作用

    抗炎

    、鎮(zhèn)痛

    附子煎劑對急性炎癥模型有明顯抑制作用。附子煎劑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炎癥

    ,對甲醛
    、蛋清、組織胺
    、角叉菜等所致大鼠足跖腫脹均有顯著抑制作用
    。烏頭堿類生物堿也有抗炎作用

    附子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過多途徑實現(xiàn)的。附子可使動物腎上腺中維生素C和膽固醇含量減少

    ,尿中17-羥類固醇增加
    ,血中嗜酸性白細胞降低,堿性磷酸酶和肝糖原增加

    進一步用放射免疫法觀察到

    ,腹腔注射烏頭堿,可使大鼠下丘腦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釋放激素(CRH)含量呈劑量依賴性增高

    以上說明附子是通過興奮下丘腦-垂體-骨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發(fā)揮抗炎作用的

    。用免疫組織化學法可見到下丘腦室旁核CRH神經(jīng)細胞及正中隆起神經(jīng)纖維明顯增多增深。提示附子增強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作用
    ,可能是通過興奮下丘腦CRH神經(jīng)細胞所致

    另有實驗發(fā)現(xiàn)

    ,動物切除雙側(cè)腎上腺后
    ,附子仍有抗炎作用,說明附子除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外
    ,本身可能還具有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

    生附子及烏頭堿能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體反應。生附子能明顯提高小鼠尾根部加壓致痛法的痛閾值

    。附子液腹腔注射和附子水煎醇沉液對熱刺激所致小鼠疼痛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

    烏頭堿是附子所含雙酯型二萜生物堿,既是毒性的成分

    ,又是鎮(zhèn)痛作用的有效成分

    對陰虛、陽虛證動物模型的影響

    研究表明

    ,陰虛證表現(xiàn)為交感神經(jīng)-β受體-cAMP系統(tǒng)功能偏亢
    ;陽虛證表現(xiàn)為副交感神經(jīng)-M受體-cGMP系統(tǒng)功能偏亢。對甲狀腺機能減退陽虛證模型動物
    ,附子能減少M受體數(shù)量
    ,降低CGMP系統(tǒng)反應性,使之趨于正常
    。而對甲亢和氫化可的松所致的陰虛證模型動物
    ,附子可使β受體數(shù)量增加,CAMP系統(tǒng)的反應性進一步升高

    所以

    ,附子可使陰虛證進一步惡化,使陽虛證得到改善
    。另外
    ,虛寒證時內(nèi)分泌和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均處于低下的狀態(tài)
    ,其腦中去甲腎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降低,5-HT的含量升高

    而附子可使腦中的NA

    、DA和5-HT的含量呈反向變化,提示附子還可通過對中樞神經(jīng)遞質(zhì)的影響來調(diào)整機體到平衡狀態(tài)
    ,這在一定程度上從分子水平闡明了附子的助陽機理

    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附子煎劑可抑制胃排空,但卻能興奮離體空腸自發(fā)性收縮活動

    ,而具有膽堿樣
    、組胺樣的作用。生附子
    、烏頭堿對大鼠離體回腸肌則有收縮作用
    ,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斷,故可能與興奮膽堿能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關(guān)
    。附子水煎劑還能抑制小鼠水浸應激性和大鼠鹽酸損傷性胃潰瘍的形成

    平喘

    去甲烏藥堿具有顯著的平喘作用,很小劑量即能松弛豚鼠氣管

    ,并隨劑量加大而作用增強
    。去甲烏藥堿可明顯對抗5一HT所致平滑肌痙攣,對抗組胺所致豚鼠呼吸道阻力增高

    提高免疫功能

    生附子能引起大鼠血壓下降及心率減緩

    。附子注射液可提高小鼠體液免疫功能及豚鼠血清補體含量。

    抗氧化

    去甲烏藥堿還具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

    ,能清除超氧自由基
    ,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

    對平滑肌的作用

    消旋去甲基烏頭堿對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貴州烏頭所含的生物堿對組織胺引起的豚鼠離體氣管平滑肌的收縮有抑制作用

    此外,消旋去甲基烏頭堿能使小鼠血漿中環(huán)磷酸腺甘量增加

    ,這有助于對變態(tài)反應的抑制

    刺激神經(jīng)

    烏頭、附子和烏頭堿能刺激局部皮膚

    、粘膜和感覺神經(jīng)末梢
    ,先興奮產(chǎn)生瘙癢與熱感,繼而麻醉
    ,喪失知覺

    抗心肌缺血

    其注射液可顯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心肌的供血供氧

    。對麻醉犬的急性心肌缺血性損傷
    ,附子能明顯減少其損傷范圍雨減輕其損傷程度。去甲烏藥堿具有相同的作用

    抗凝

    其水煎劑灌服能明顯延長凝血酶消耗時間

    ,并使血漿凝血酶原時間翅長,使血栓形成時間顯著延長
    ,表明附子具有抑制凝血功能和抗血栓的作用

    促進內(nèi)分泌作用

    附子、肉桂

    、鹿角片
    、仙靈脾、補骨脂
    、肉蓯蓉復方
    ,能使大鼠用地塞米松降低的血漿皮質(zhì)酮和雌激素受體均得到明顯升高。但這是復方中許多藥所起的綜合作用
    ,尚不能說明一定是附子的作用

    抗寒冷

    其水煎液對冷凍所致小雞和大鼠的體溫下降有保護作用,并能延緩冷凍所致的死亡時間

    促進葡萄糖氧化

    烏頭堿可促進腦灰白質(zhì)細胞的呼吸

    ,促進腦皮質(zhì)葡萄糖的氧化
    ,促進葡萄糖生成乳酸和增加耗氧量

    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

    附子可促進肝中蛋白質(zhì)合成。其有效成分為烏頭堿類生物堿

    ,以中烏頭堿活性最強

    附子的治病驗方


    治白濁

    熟附子不拘多少,研為細末

    ,每服6克
    ,加入三片姜、一碗水煮至六成
    ,趁溫服下

    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

    熟附子(去皮)、當歸等份

    ,每次以水煎服9克

    治氣虛頭痛

    大附子一枚,去掉皮和臍研為細末

    ,用蔥汁加面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
    。每服10丸,清茶送下。

    治久患口瘡

    生附子適量

    ,研為細末
    ,用醋、面調(diào)好貼在腳心上
    ,男貼左腳
    ,女貼右腳。第二天換下

    治牙痛

    附子31克(燒灰)

    、枯礬0.3克,共研為末
    ,擦牙

    治腳氣腫痛

    黑附子一個(生,去皮臍)

    ,研為末
    ,加生姜汁調(diào)成膏涂腫痛處。藥干再涂
    ,到腫消為止

    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

    當歸、附子(炮)各等份

    ,研為粗末
    ,每服9克,水一盞
    ,煎至八分
    ,空腹溫服。

    養(yǎng)生藥膳


    附子澤瀉狗肉湯

    原料:狗肉150克

    ,制附子
    、桂枝、山萸肉各9克
    ,澤瀉
    、生姜各12克,鹽適量
    。做法:先將狗肉洗凈切成塊
    。 ?再將桂枝、制附子
    、山萸肉
    、澤瀉、生姜洗凈
    ,備用
    。 接著
    ,將桂枝、制附子
    、山萸肉
    、澤瀉、生姜和狗肉放入鍋中
    ,先大火煮沸
    ,然后轉(zhuǎn)小火繼續(xù)熬煮3小時。待肉熟后去藥渣
    ,加入適量鹽調(diào)味即可
    。食療功效:本湯具有強腎固精、澀精利水之功效
    ,尤其適用于腰酸肢冷
    、腎陽不足者服用。

    附子燉羊肉

    鮮羊肉250g

    ,炮附子10g
    。先將羊肉洗凈,切塊
    ,同放砂鍋內(nèi)
    ,加入清水,大火燒開
    ,再改為小火燉煮l.5~2個小時
    。去其藥渣,分數(shù)次喝湯吃肉
    。本品有溫經(jīng)散寒
    ,祛風勝濕,補養(yǎng)氣血的作用
    。適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冷痛

    附子酒

    附子30g,白酒500g

    。先將附子搗碎,置容器中
    ,加入白酒
    ,密封,浸泡一周后
    ,即可飲用
    。本品有溫經(jīng)散寒止痛的作用。適用于四肢不溫
    ,冷汗淋漓
    ,面色蒼白
    ,嘔吐冷瀉,畏寒怕冷
    ,腹中冷痛等

    麻黃附子甘草湯

    治少陰傷寒(初得二、三日

    ,脈微細
    ,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

    處方:麻黃(去節(jié))二兩

    、甘草(炙)二兩、附子(炮
    ,去皮)一枚
    ,水七升。作法:先煮麻黃去沫
    ,再加入其余二藥
    ,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
    。令病人發(fā)微汗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罪少陰發(fā)熱(少陰病初得,反發(fā)熱而脈沉)

    處方:麻黃(去節(jié))二兩

    、附子(炮)去皮一枚、細辛二兩
    ,水一斗

    作法: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藥

    ,煮汁成三長
    ,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fā)微汗

    中藥附子的副作用


    (一)傳統(tǒng)文獻《本草綱目》:有大毒

    (二)毒理試驗1.LD50 ?熟附片水煎劑小鼠灌服的LD50為17.42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26.30g/kg2.毒性反應:主要毒性成分為烏頭堿

    ,產(chǎn)地
    、加工炮制、水煎時間均會影響烏頭堿的含量和毒性程度
    。120攝氏度水煎40分鐘
    ,附子的毒性僅為生附子的l/5~1/350,灌服的LD50在l00g/kg以上

    室溫和配伍也能影響附子的毒性

    。寒冷能降低附子的毒性
    。附子與甘草、干姜同用
    ,可明顯降低毒性
    ;與麻黃同用或飲酒能增強毒性。

    (三)臨床觀察有毒

    。制附子毒性小
    ,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罕有中毒者。大劑量使用如30g以上
    ,引起全身發(fā)麻的情況還是有的

    《毒性》

    神經(jīng)系統(tǒng):口舌、四肢和全身發(fā)麻

    ,并有緊束感
    ,煩躁不安,頭暈
    、頭痛
    、神智不清;痛覺消失或減弱
    ,陣發(fā)性抽搐
    ;或雙目失明。

    消化系統(tǒng):嚴重嘔吐惡心

    、流涎腹痛
    、腹瀉、腸鳴亢進

    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慌心悸

    、血壓下降、心律不整
    ,甚至發(fā)紺
    、四肢厥冷。嚴重的心律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蜓h(huán)呼吸衰竭
    ,是致命主因。

    導致中毒的原因

    導致附子中毒的原因頗多

    ,有藥材品種不清
    、炮制方法不當、內(nèi)服劑量過大
    、煎煮時間過短以及機體對藥物敏感性等多方面,而其中最為重要或多見的原因是煎煮時間過短所致
    。因此
    ,凡附子作湯劑內(nèi)服
    ,必須煎至口嘗無麻感為度,以免中毒
    。久煎除對鎮(zhèn)痛
    、抗炎的作用有一定影響外,并不影響強心作用

    解救方法

    下列是一般文獻上建議的解毒方法

    ,不一定經(jīng)過確實的臨床驗證。

    早期洗胃

    靜脈輸入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鹽水

    ,注意保溫與呼吸情況。

    使用拮抗劑阿托品 (Atropine) 直至心律恢復正常為止

    民間驗方用生姜

    、甘草各15g、金銀花 18g 煎服
    ;或以綠豆 120g
    、甘草 30g, 煎湯頻服
    。生白蜜也有一定解毒作用

    避免附子中毒

    必須用炮制過的附子,禁用生品

    不可隨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單驗方

    嚴防超量用藥;

    大劑量用附子

    ,必須用水先煎1 ~3小時以上

    附子與干姜、甘草同煎

    ,毒性大大減低
    ,此三味配伍,恰為《傷寒論》中的四逆湯
    ,故又稱“張仲景附子配伍法”

    配伍宜忌

    常與人參、肉桂

    、麻黃
    、細辛、桂枝
    、白術(shù)
    、甘草、人參
    、黃芪等配伍使用
    。附子反半夏
    、瓜萎、白蘞
    、貝母
    、白及,惡蜈蚣
    ,故不宜配伍
    。養(yǎng)生禁忌

    凡患陰虛陽盛,或真熱假寒者

    ,以及孕婦都應忌服
    。本品有毒,內(nèi)服須經(jīng)炮制
    。若內(nèi)服過量
    ,或炮制、煎煮方法不當
    ,都可引起中毒
    。 生品外用,皮膚潰破者忌用

    中藥含附子 熬時切莫加冷水

    “必須明確指出的是

    ,附子是‘有毒’中藥的典型代表,用好了可以拯救患者
    ,使用不當會造成嚴重毒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附子中毒絕非只和劑量大小有關(guān)
    ,“引起附子中毒的原因很多
    ,包括藥材質(zhì)量不好、炮制方法不當
    、長期過量使用
    、配伍不合理和煎煮方法不恰當?shù)取
    !?/p>

    “我們臨床發(fā)現(xiàn)

    ,很多市民不懂正確煎煮含附子的中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斑@類藥一般要先煎附子1~2小時
    。掌握火候有一個訣竅:取一片煎過的附子,咬一口慢慢咀嚼
    ,如果沒有麻口的感覺
    ,表明煎煮火候到了,這時可以放入其他藥物,如果仍感覺麻口
    ,則需繼續(xù)煎煮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币虼?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很多有經(jīng)驗的中醫(yī)生通常會在處方中“附子”這味藥的右上角或后面注明“先煎,去麻”

    另外

    ,煎煮含有“附子”的中藥一般耗時較長,有些市民煮藥時發(fā)現(xiàn)水干就中途加冷水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斑@樣可能增加附子的毒性,應屬大忌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奔逅幥皯浞止烙嫼盟浚淮涡约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如果中途發(fā)現(xiàn)水快煎干
    ,應該先關(guān)火、待藥冷卻后再加入適量冷水
    ,然后重新開始煎煮
    、計時;即使中途加水
    ,也一定要加開水

    白附子


    (一)白附子的介紹

    白附子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莖。獨角蓮多年生草本

    ,生于潮濕的林下
    、山澗、水溝及土壤肥沃處
    。分布于北緯42°以南及包括西藏南部在內(nèi)的廣大地區(qū)
    。遼寧、吉林
    、湖北
    、江蘇等省區(qū)栽培。

    帶根塊莖作種栽種的當年可收獲

    ,不帶根的多種1年
    。冬季倒苗后,挖起塊莖
    ,小的作種
    ,大的加工作藥。將塊莖堆積發(fā)酵,使外皮皺縮易脫
    ,裝在籮筐里
    ,放在流水中踩去粗皮,曬干
    。也可不去粗皮
    ,切成2至3毫米厚的薄片,曬干

    白附子塊莖呈橢圓形或卵圓形

    ,長2至5厘米,直徑1至3厘米
    。表面白色或黃白色
    ,有環(huán)紋及根痕,頂端具莖痕或芽痕
    。質(zhì)堅硬
    ,斷面類白色,富粉性
    。無臭
    ,葉淡,嚼之麻辣刺舌
    。以個大
    、質(zhì)堅實,色白
    、粉性足者為佳

    (二)白附子食療作用

    白附子味辛、甘

    ,性溫
    ;有毒;歸胃
    、肝經(jīng)
    ;毒辣竄散;

    具有祛風痰

    ,通經(jīng)絡(luò)
    ,鎮(zhèn)痙止痛,散結(jié)解毒的功效

    主治中風痰壅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破傷風
    ,頭痛,風濕痹痛,肢體麻木
    ,瘰疬結(jié)核
    ,陰疽腫毒辣,毒蛇咬傷

    (三)中藥白附子的作用

    中藥白附子具有消除面部黑色素作用

    。用白附子研末于睡前洗臉并以白蜜涂于紙上貼面上,則面部黑色素斑可漸消退
    ,《本草經(jīng)疏》載:白附子“性燥而升
    ,風藥中陽草也,……風性升騰
    ,辛濕善散,故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藥勢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現(xiàn)代研究:藥理研究顯示,白附子具有鈣通道阻滯

    ,減慢心率
    ,顯著抗炎等作用。現(xiàn)代臨床用于治療癲癇
    ,腦血栓和不明原因頭痛等

    (四)白附子常用配方

    治癲癇:皂角60g,關(guān)白附15g

    ,半夏
    、天南星、烏梢蛇
    、全蝎各90g
    ,蜈蚣半條,僵蠶45g
    ,姜汁糊丸綠豆大
    ,每服3丸,米湯送下

    治中風半身不遂:關(guān)白附

    、白僵蠶、全蝎(去毒)各等分
    ,研末
    ,每次3g,熱酒調(diào)服

    治痰厥頭痛:關(guān)白附

    、半夏、天南星各等分,研末
    ,生姜汁蒸
    ,為丸綠豆大,每次15g
    ,飯后生姜汁送下

    (五)白附子做法指導

    內(nèi)服宜炮制后用。

    風痰壅盛

    ,經(jīng)脈拘急
    ,肢體不遂者,可與天南星
    、半夏
    、川烏等配伍,以加強祛痰通絡(luò)之功

    若風邪侵襲面

    、風痰阻滯經(jīng)絡(luò),癥見口眼歪斜者
    ,可與僵蠶
    、全蝎等同用,以散風止痙

    痰氣結(jié)聚頸項而致瘰疬腫痛者

    ,可用鮮品搗爛涂敷患處;或與半夏、貝母
    、連翹等同用

    (六)白附子的副作用

    白附子的副作用是有的,例如很多愛美女士會利用白附子做面膜

    ,但一晚上過后會發(fā)現(xiàn)臉部有些紅腫
    ,這個和白附子是有關(guān)系的,因為白附子的藥性屬溫
    ,味辛
    ,是帶有毒性的,所以會導致出現(xiàn)紅腫現(xiàn)象
    。在使用前應該聽取醫(yī)生的指導

    黑附子


    黑附子可減輕肝腎損害顧名思義,黑附子就是黑色的附子

    ,是鹽附子的升級版
    。鹽附子是用鹽水浸泡曬干而成,而黑附子是鹽附子和甘草
    、黑豆炮制而成
    。在功效方面
    ,它和鹽附子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既然功效相同
    ,為什么又分出一個種類呢
    ?中醫(yī)師解釋說:“這種炮制方法是為了降低生附子的毒性,與鹽附子比較
    ,黑附子加入了甘草和黑豆
    ,可以減少對肝腎的損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注意事項

    本品辛熱燥裂

    ,非陰盛陽衰之證不宜服用。孕婦忌用
    。反半夏
    ,瓜簍,貝母
    ,白芨
    。白蘞。

    附子的炮制


    制附子

    、黑附塊、熟附子
    、淡附片(為烏頭塊根
    ,經(jīng)?巴水(即鹽鹵)浸后供藥用再用清水漂清后用豆腐同煮,然后去豆腐
    ,乾燥
    。(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黃附塊
    、明附塊等區(qū)別
    ,現(xiàn)上海地區(qū)不再區(qū)分。)生附子
    、咸附子(為烏頭塊根
    ,經(jīng)?巴水梫制,洗凈后
    ,切片曬干供應藥用
    。生附子毒性較熟附片為強,須嚴格控制使用
    ,一般只供外用
    。)

    凈制 鹽附子,除去雜質(zhì)及表面鹽霜

    ,取鹽附子加水浸泡至鹽盡為度

    切制切薄片

    、曬干。除去皮
    、臍
    、切片。蒸透后切節(jié)極薄的頂?shù)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曬干?

    上一頁 全文完(共 25851 字) 展開全部內(nèi)容

    附子(烏頭)有哪些特征?

    (羅登庸

    、黃正芳
    、李代永)

    附子的原植物為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別名鵝兒花、鐵花

    ,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
    。烏頭經(jīng)栽培后,其子根(側(cè)生塊根)稱為附子
    。主產(chǎn)四川江油
    ,其次為陜西漢中。全國多數(shù)省區(qū)均有分布
    。以根入藥
    。根中含烏頭堿、次烏頭堿
    、中烏頭堿
    、塔拉烏頭胺、去甲塔拉烏頭胺
    、14-0-乙酰塔拉烏頭胺
    、去甲豬毛菜堿、準噶爾烏頭堿
    、棍掌堿
    、dl-去甲衡州烏藥堿、卡拉可林堿
    、夫希林堿
    、森布辛堿甲、乙
    、丙
    、川烏堿甲、乙等
    。藥理實驗對垂體一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
    ,能興奮迷走神經(jīng)中樞,而有強心作用
    。烏頭堿對小鼠有鎮(zhèn)痛作用和局麻作用
    ,及對動物甲醛性和蛋清性“關(guān)節(jié)炎”有明顯的消炎
    、退腫的作用。味辛
    ,性大熱
    ,有毒。具回陽救逆
    ,溫中止痛
    ,散寒燥濕功能。用于治療虛脫
    、汗出
    、四肢厥冷、胃腹冷痛
    、嘔吐
    、泄瀉、風寒濕痹
    、腎虛水腫等癥

    一、形態(tài)特征

    塊根肉質(zhì)

    ,紡錘形或倒卵形
    ,通常二個連生,栽培種的側(cè)根通常肥大
    ,周圍有瘤狀突起或無
    ,下部有細小須根。莖直立
    ,圓柱形,上部被反曲短茸毛
    ,近等距離生葉
    。葉互生,近卵圓形
    ,薄革質(zhì)或紙質(zhì)
    ,三全裂達基部,兩側(cè)裂片又分二裂
    ,中央全裂片
    ,廣菱形,楔形
    ,急尖
    ,有時短漸尖,先端再分三淺裂
    ,各裂片邊緣具有粗齒或缺刻
    。上面被短伏毛
    ,下面通常只沿葉脈被短茸毛。頂生總狀花序
    ,花藍紫色
    ,雄蕊多數(shù),心皮3—5
    。蓇葖果
    ,長圓形。種子黃棕色
    ,三角形
    ,種皮海綿狀(圖14—98)。

    圖14—98 烏頭形態(tài)圖

    1.花枝 2.附子(子根)

    、生物學特性

    (一)生長發(fā)育

    烏頭于12月中旬

    ,當10cm地溫達10℃以上時栽種,7天后發(fā)出新根

    次年2月

    ,10cm地溫在9℃以上時,地下莖節(jié)上長出放射狀排列的5—7片基生葉
    。3月初抽莖
    ,抽莖后,地上部分生長加快
    ,尤其是3月上旬至4月上旬(氣溫13—13.8℃)生長最快
    。莖每天增加高度0.6—O.ncm,葉片數(shù)也迅速增加
    ,每4天可生出一片新葉
    ,可說是地上部分旺盛生長時期。3月上旬以后
    ,烏頭的地下莖節(jié)上平行地長出了扁平的白色根莖
    ,不久即向下伸長而形成塊根。特別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下部分的生長超過了地上部分的生長
    。在種根較大而肥料又充足的情況下
    ,粗壯的地下莖可以在同一節(jié)上生長2個塊根,使畝產(chǎn)烏頭可達10萬個以上

    在9月中

    、下旬氣溫在18.4—20.6℃時,頂生總狀花序開始出現(xiàn)小的綠色花蕾
    ,花蕾逐漸變大
    。10月上旬,日平均氣溫17.5℃左右
    ,花蕾由綠變紫時開花
    ,當主花序結(jié)果時
    ,第一側(cè)枝才開花,以后由上至下地開放下部側(cè)枝
    。在一個花序內(nèi)
    ,花自下或自中部先開。一個花序的花3—7天開完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ㄩ_放后的第二天,花絲伸長
    ,3小時后
    ,花藥成熟破裂,此時柱頭已先熟
    。一朵花的花藥在5—7天全部破裂
    。花藥破裂的順序是由內(nèi)向外
    。在主花序開始花藥破裂后第5天的9—17小時內(nèi)
    ,較易獲得粘性的花粉,是人工授粉的適宜時機
    。在11月下旬(氣溫11℃左右)
    ,蓇葖果成熟開裂,散出大量的具有薄膜狀的三角狀的種子
    ,可隨風飛揚散落

    附子栽培于500—1000m地區(qū),在冬至前20天

    ,即12月上旬栽種的
    ,先發(fā)根后出苗,有利于增產(chǎn)
    ,在冬至后20天栽種的
    ,則先出苗后發(fā)根,產(chǎn)量較低
    。2月出苗,3月上旬抽莖
    ,3月中旬開始長出側(cè)生塊根(附子)
    。5月上旬至6月下旬氣溫由20℃逐漸上升至25℃左右,是附子膨大增長時期
    ,7月下旬氣溫較高達26℃左右
    ,是采收附子產(chǎn)量最高的時期。全生長期211—220天

    (二)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1.氣候

    四川烏頭主要分布在江油

    、安縣
    、北川、綿竹
    、青川
    、旺蒼、平武
    、南江等縣
    。水平分布在北緯31°21′—32°33′,東經(jīng)104°13′—160°13′
    。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
    ,垂直分布于海拔500—2150m的丘陵、平壩與高山
    。年降雨量為1202.4—1419.0mm
    ,年日照時數(shù)為903.1—1499.7小時,年平均氣溫為5.9—16.3℃
    ,2100m高山的平均氣溫為5.9℃
    ,絕對最低氣溫為-8.7℃以下。附子栽培于四川涪江流域的江油
    ,海拔500—677m
    ,年日照時數(shù)903—1343.8小時,年降雨量1202—1419mm
    ,年平均氣溫15.7—16.3℃
    ,絕對最高氣溫34.5—36.5℃,絕對最低氣溫-4.5—1.1℃

    2.土壤

    烏頭野生于富含腐殖質(zhì)的棕色森林土

    ,半野生于紫色土,黑棕色油沙土
    ,黃泥土
    ,白砂土及石窖土等。附子栽培于沖積平原
    ,灌溉便利的砂壤土或紫色土
    。以紫色土的產(chǎn)量較高。

    3.陰濕條件

    野生烏頭多生長在陰濕的疏林下

    、谷地
    、河邊或半萌的茅草叢中,灌木林中
    ,巖邊及林邊
    ,或半野生于玉米地中。栽培的烏頭與高稈作物玉米間作。附子喜溫和
    ,在夏季高溫達36℃左右
    ,也需玉米間作蔭蔽。同時需要灌溉
    ,但怕高溫積水

    4.適應性強

    烏頭對溫度、土壤及陰濕條件要求不嚴

    ,分布廣
    ,適應了各種生態(tài)環(huán)境后的變種也較多,并且能用種子及塊根繁殖
    ,表現(xiàn)了強大的生命力和較強的適應能力
    ,故易引種栽培,但對高溫環(huán)境適應力差
    ,而引起退化
    ,白絹病發(fā)生嚴重。

    、栽培技術(shù)

    (一)烏頭品種

    四川附子農(nóng)家栽培品種以葉片形狀分為南瓜葉

    、絲瓜葉、大花葉
    、小花葉
    、艾葉等類型。四川省中藥研究所經(jīng)多年試驗研究
    ,從數(shù)百種混合群體中
    ,以葉片形狀為基礎(chǔ),再以葉片質(zhì)地
    、分裂程質(zhì)
    、色澤、厚薄
    、末回裂片形狀
    、莖稈顏色、塊根形狀特征為標準
    ,已分離選出23個品系和品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將產(chǎn)量較高、受群眾歡迎者介紹于后

    1.川藥1號(南瓜葉型)

    葉大

    ,近圓形,與南瓜的葉子相似
    ,塊根較大,圓錐形,加工率高
    ,耐肥
    、晚熟、高產(chǎn)
    ,但抗病力較差
    ,在綜合防治白絹病的條件下,產(chǎn)量較穩(wěn)定
    ,畝產(chǎn)平均達750kg以上
    ,其單株烏頭產(chǎn)量平均7.5個,平均畝產(chǎn)9萬余個
    。為產(chǎn)區(qū)推廣品種

    2.川藥6號(絲瓜葉型)

    莖粗壯,節(jié)較密

    ,莖生葉大
    ,深綠色,薄革質(zhì)
    ,三全裂
    ,全裂片的間隙大,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
    ,塊根紡錘形
    。附子平均畝產(chǎn)達456kg。烏頭單株產(chǎn)量平均6.3個
    ,畝產(chǎn)平均8萬余個
    。較抗病,產(chǎn)量較穩(wěn)定

    3.川藥5號(小花葉型)

    葉厚堅紙質(zhì)

    ,葉面黃綠色,無光澤
    ,葉三深裂
    ,基部截形或楔形,末回裂片再深裂
    ,披針狀橢圓形
    ,塊根圓球形,附子平均畝產(chǎn)368kg
    ,烏頭單株產(chǎn)量平均3.2個
    ,平均畝產(chǎn)4萬余個。

    (二)烏頭栽培繁殖

    1.整地及施底肥

    選玉米

    、小麥輪作六年以上
    、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
    。犁深33cm
    ,三犁三耙,務使土塊細碎
    、松軟
    。地整平后。按1—1.3m劃作畦
    。底肥每畝施火灰或土雜堆肥1500—2500kg
    ,過磷酸鈣50kg,菜餅50kg
    ,碎細混合撒畦面
    ,翻入土內(nèi),以備栽種

    2.塊根分級根據(jù)塊根大小分為三級

    ,一級每100個塊根重2kg,二級每100個塊根重0.75—1.75kg
    ,三級每100個塊根重0.25—0.5kg
    ,將一級和三級塊根作烏頭種根,二級塊根則作附子種根

    3.栽種

    在12月上

    、中旬栽種。一級塊根每畦3行
    ,株行距17×l7cm
    ,畝栽塊根12750個,三級塊根
    ,每畦4行
    ,株行距13×13cm,畝栽塊根40000個
    。開窩
    、放種,芽苞向下
    ,淋人畜糞每畝2000kg
    ,提溝土蓋種,溝寬17cm
    ,溝深15cm
    。同時每隔10窩密栽1株,以備補苗用
    。栽完后清溝金畦

    4.田間管理

    (1)補苗

    苗出齊后

    ,及時拔除病株,取健苗帶土補栽
    、壓實
    ,澆清水以利成活。

    (2)摘尖

    、掰芽

    苗高50cm,有葉12—13片時摘尖

    ,抑制上長
    ,防止倒伏,當腋芽長出5cm時
    ,及時掰去頂部1—2臺芽
    ,余芽留下,讓其開花結(jié)果

    (3)追肥

    、壘畦

    第一次在3月中、下旬

    ,出苗后除去畦面雜草
    ,每畝用豬糞水1000kg,尿素10kg
    ,兌水2000kg淋灌
    。第二次在5月上旬,每畝用人畜糞1000kg
    ,尿素5kg
    ,兌水2000kg淋灌,并行第一次壘畦
    。第三次在8月上旬
    ,每畝用人畜糞水1000kg,尿素10kg
    ,兌水1000kg淋灌
    ,行第二次壘畦,盡力多壘幾個莖節(jié)

    (4)間作

    4月上旬在畦的陽面

    ,按50cm窩距點播玉米,每窩2—3株
    ,以蔽烈日照射
    ,降低田間溫度。

    5.收獲與運輸

    烏頭開花結(jié)果后

    ,于12月上
    、中旬采挖,去泥和過長須根
    ,分級堆放
    。在堆放或運輸途中的夜里,均應在室內(nèi)的地面上攤晾
    ,以免發(fā)熱霉爛,影響出苗。一般畝產(chǎn)塊根4萬—5萬個
    ,最高可產(chǎn)10萬個以上。

    (三)烏頭栽培

    1.整地

    附子要求土層深厚

    、疏松
    、肥沃、排水良好
    、水稻或玉米輪作4—5年以上的砂壤土或紫色土
    。8月前先犁地炕田,犁深20cm
    ,清理好排水溝
    。從12月上旬起反復犁、耙
    、鎮(zhèn)壓多次
    ,做到土壤碎細疏松,土面平坦
    。栽前要牽繩“踩畦”
    ,踩成畦溝寬24cm,畦寬1m
    。踩完后把已細碎的與油餅和磷肥混合的堆肥
    、圈肥等,撒在畦上鋤到土里
    ,充分混勻
    ,以利栽種。

    2.栽種

    12月上

    、中旬為栽種適期
    。在弄平的畦面中間,用木制印耙子開窩
    ,開成三行錯窩
    ,行窩距各約16cm,然后把已分級的烏頭播到窩里
    ,位置放正
    ,每窩一個,使絆(即烏頭由母株摘下的痕跡)都向畦心
    ,芽嘴向上稍仰
    ,并稍露畦面
    ,隨即用手指刨土穩(wěn)固烏頭,每隔10窩
    ,在窩外多栽1—2個以備補苗
    。栽后當天就要開溝,將畦溝泥土提到畦面覆蓋烏頭
    ,厚約6cm
    ,溝深18—21cm,寬約24cm
    ,畦溝力求平整通暢
    ,進水面稍高,出水面稍低
    ,防止積水。

    3.田間管理

    (1)壘畦

    、清溝及補苗

    在2月上旬

    ,用竹耙把畦面的大土塊及蓋土過厚處,耙到溝里
    ,用鋤壓細后
    ,再提到畦面,使溝底平坦不積水
    。2月中旬幼苗全出土
    ,如發(fā)現(xiàn)病株(立即拔去燒毀)及缺窩,用預備苗帶土補栽2—3次

    (2)修根

    通常修根2次

    ,一次在4月初,二次在5月初
    。由于密度加大
    ,修根創(chuàng)傷引起基腐病的發(fā)生,經(jīng)試驗以修一次為宜
    。時間在4月中旬
    。修時用附鏟子把植株附近的土刨開,現(xiàn)出側(cè)生根(附子)和母根
    ,把較小的而多余的塊根輕刨掉
    。每窩留對生的塊根各一個。第一株修后把下株的泥土蓋在第一株上
    ,再修下一株依次修完
    。修時應削去莖基上新生的小塊根及削去留的塊根上的疔疤和部分須根,勿傷葉片及主根

    (3)追肥

    一般追肥三次

    ,第一次以催苗為主
    ,每畝人畜肥1500kg兌水1500kg,尿素27kg
    ,第二次在4月初
    ,施鮮苕子(苜蓿)2000kg(切細),菜餅肥50kg
    ,人畜糞水3000kg
    ,第三次在5月上旬,氣溫漸高
    ,塊根逐漸膨大
    ,畝用牛圈肥8000kg碾細加菜餅肥(發(fā)酵)75kg混合穴施。再用人畜糞水6000kg淋窩
    ,施時在畦邊每隔兩株開窩
    ,位置與第一次追肥的窩錯開,把肥施窩內(nèi)
    ,再淋水肥
    ,完后蓋窩,把溝內(nèi)泥土提到畦面
    ,使成弓背形

    (4)摘尖和掰芽

    4月上旬摘尖,一般密葉苗留葉8—9片

    ,稀葉苗留葉7—8片
    ,頂端腋芽長出后待4—5葉時將腋芽摘尖,余下腋芽全掰掉
    ,扳時注意勿傷葉片

    (5)灌溉排水

    生長期中,必須保持適當濕潤

    ,干旱時要注意灌水
    ,淹至溝深的三分之一,大雨后又要注意排水

    (6)間作

    冬季可在畦邊間種蔬菜

    ,春季在畦的向陽面,每隔5—6窩間種玉米
    ,陰面可栽芋頭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白絹病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附子(烏頭)感病后,塊根開始腐爛

    ,莖上葉片由下至上逐漸變黃
    ,塊根大部分腐爛時,葉片萎蔫
    ,最后植株死亡
    。在土面和根部
    ,可見到白色絹絲狀的菌絲和老熟似褐色菜籽狀菌核。防治方法:(1)選用水稻輪作4—5年或玉米
    、小麥輪作5—6年以上的土地
    。(2)選無焦疤、軟腐及白色菌絲的塊根
    ,用40%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浸種3小時
    。(3)5月上旬至8月底每5天檢查一次,發(fā)現(xiàn)病株后立即將病株和病土用鋤頭挖出集中到田邊一角深埋
    ,撒石灰消毒病穴
    。同時病株周圍的鄰株用50%多菌靈500倍液灌窩,每窩用藥液0.5kg
    。(4)用哈茨木霉拌細土100倍于附子二次修根或烏頭一次壘畦時撒在根周

    2.霜霉病

    (Perouospor aaconiti Yu)

    俗稱“灰苗”和“白尖”,主要表現(xiàn)葉子邊緣反卷

    ,葉色灰白
    ,葉背產(chǎn)生淡紫色的霉層(病原物),蔓延枯死
    ,地下塊根小,附子產(chǎn)量低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稍诿缙趶氐装纬∶纾儆靡伊卒X500倍或1∶1∶150波爾多液噴葉面和葉背

    3.葉斑病

    (Septoria aconiti Bacc)

    俗稱“麻葉”

    ,發(fā)生在4—9月,葉上顯現(xiàn)圓形或橢圓形的病斑
    ,有時還有擴散形的病斑
    ,具輪紋。忌連作
    。發(fā)病期用40%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或1:1:15a波爾多液每10—15天噴治一次。

    4.萎蔫病

    (Fn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病株莖上出現(xiàn)長形黑色條紋

    ,葉脈呈黑色油浸狀云紋
    ,葉柄上有黑褐色條紋,橫切塊根可見到黑褐色的一圈
    ,葉片逐漸變黃或紅紫色
    ,枯焦死亡。6月下旬死亡較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蓮氐兹サ魩РK根
    ,栽種時塊根用40%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浸3小時。

    5.白粉病

    (Erysiphe ranunculi Grev)

    發(fā)生在6—9月

    ,首先下部葉片感病
    ,產(chǎn)生白粉,后向上蔓延使上都莖
    、葉產(chǎn)生白粉
    ,葉片反卷,焦枯死亡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捎?5%粉銹寧2000倍液或Bo—10生物制劑,200倍液噴霧

    6.莖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ǜ筛。?/p>

    〔Fusarium equiseti(Corda)Sacc.〕

    發(fā)生在5月

    ,由于修根將根莖處創(chuàng)傷
    ,病原菌侵入而引起植株枯萎死亡,下部附子腐爛
    。修根時注意勿傷莖根處
    ;修后施肥時,水糞中加入0.1%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淋灌

    7.花葉病

    葉片在5月表現(xiàn)黃綠相間的斑紋,影響附子的產(chǎn)量

    。注意防治蚜蟲
    ;淘汰病株及培育抗病品種。

    8.黑絨鰓金龜(Maladeraorientalis Motschulsky)和棕色金龜子(Holotrichia titanisReitter)

    幼蟲為害烏頭

    ,咬成洞孔
    。整地時每畝用鋅硫磷1kg,兌水500kg噴土面
    ,然后耕翻
    ,苗期發(fā)現(xiàn)植株萎蔫時,可刨開土壤殺死蠐螬

    9.烏頭翠雀蚜

    〔Delphiniobium aconiti(Ven der Goot)〕

    (Endothenia noplista Meyrick)

    發(fā)生在5—10月

    ,以8月天旱時較重,可用25%樂果1000倍液噴射

    10.黑小卷蛾

    發(fā)生在4—10月

    ,在烏頭收獲時,可集中燒毀莖稈殺死越冬幼蟲;4月中旬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射植株頂心
    ;發(fā)現(xiàn)勾頭時從萎蔫下部的一節(jié)摘去
    ,集中燒毀。

    11.葉蟬

    (Euacanthus sp.)

    4—5月大量發(fā)生

    ,為害烏頭
    ,防治同蚜蟲。

    12.銀紋夜蛾

    (Plusiaagnata Staudinger)

    在4—5月發(fā)生

    ,把葉片咬成洞孔
    ,幼齡期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

    、采收與加工

    附子在7月下旬收獲產(chǎn)量較高

    。用二齒耙挖出全株,抖去泥沙
    ,摘下附子
    ,去掉須根,即是泥附子
    ,需要馬上加工
    。同時把母根砍下,曬干即是川烏

    泥附子的主要加工有以下三種:

    (1)白附片

    義名白片

    、雄片。用中等大的泥附子
    ,洗凈后
    ,每50kg用膽水25kg,加清水12.5kg
    ,浸泡7天后撈出,放到鍋里煮約一小時
    ,過心后拂起
    ,放清水中浸泡一天,剝?nèi)ケ砥ず?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再放清水中浸泡約10小時撈起
    ,縱切為2—3mm的薄片,又放到清水里泡約10小時撈起
    ,然后攤放曬席上
    ,曬到卷角時,收起密閉用硫磺熏后再哂或炕到全干即成

    (2)黑順片

    又名黑片

    、附片。用小的泥附子,洗凈后
    ,泡膽(同前)5天后撈出
    ,放到鍋里煮,頭一鍋用最初泡過附子的膽水100kg
    ,兌清水25kg
    ,煮約50分鐘撈起,放到清水里泡一夜
    ,不經(jīng)剝皮
    ,縱切成4—5mm厚的薄片,再放入清水里泡3天
    ,每天換清水一次
    ,撈出后每50kg用紅糖0.25kg,裝到缸里浸染成黃黑色時取出
    ,蒸約12小時
    ,曬干或炕到全干即成。

    (3)鹽附子

    又名超雄

    ,用較大的泥附子
    ,洗凈后,每50kg用膽水20kg
    ,水30kg
    ,鹽15kg,混合浸泡3天以上
    ,然后選晴天撈起
    ,放入竹筐,把水吊干
    ,再倒入原缸里浸泡
    ,每天一次連作三次。撈起放竹簀上曝曬4—5小時
    ,忌雨淋
    ,又倒缸里浸泡,每次再加膽水5kg
    ,連作三次
    ,又撈起曬一天,到附子表面呈現(xiàn)小鹽粒時
    ,趁附子尚熱
    ,倒入飽和鹽水缸,使其吸收鹽分
    。當附子表面密積食鹽粒時撈出
    ,然后把鹽水燒開
    ,倒在附子上面,鹽水結(jié)晶后即成

    附子的藥用價值



    李時珍:李時珍說:初中為烏頭

    ,像烏鴉的頭。附著烏頭而生的是附子
    ,像子附母

    藥理:《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主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
    ,除寒濕
    ,治手足折傷,拘攣
    、膝痛不能行走
    ,破腫塊堅硬、血瘕
    、金屬損傷瘡傷

    張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
    ,即是代表
    。生附子配干姜,培補中有發(fā)散
    ,干姜附子湯
    、通脈四逆湯。

    附子知識介紹: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側(cè)根(子根)
    。烏頭為多年生草本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分布于遼寧南部
    、河南
    、陜西、甘肅
    、山東
    、江蘇,主要栽培于四川

    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挖出全株
    ,抖去泥沙
    ,摘取子根(附子)
    ,去掉須根,即是“泥附子”
    ,需立即加工

    根據(jù)制備方法不同,有鹽附子、黑順片
    、白附片之分

    1. 鹽附子側(cè)根呈圓錘形,長4至7厘米
    ,直徑3至5厘米
    。表面灰黑色,被鹽霜
    ,頂端寬大
    ,中央有凹陷的根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根或支根痕
    。質(zhì)重而堅硬
    。橫切面灰褐色,有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環(huán)紋
    ,環(huán)紋內(nèi)側(cè)導管束排列不整齊
    。氣微,味咸而麻
    ,刺舌
    。以個大,質(zhì)堅實
    、灰黑色
    、表面光滑者為佳。
    2. 黑順片為縱切片
    ,上寬下窄
    ,長1.7至5厘米,寬0.9至3厘米
    ,厚0.2至0.5厘米
    。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
    ,油潤光澤
    ,半透明,有縱向?qū)Ч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質(zhì)而脆
    ,斷面角質(zhì)樣。氣微
    ,味淡
    。以片大、均勻
    、棕黃色
    ,有光澤者為佳

    3. 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
    ,厚約0.3厘米
    。以片勻、內(nèi)白色
    ,半透明者為佳

    附子補充信息:
    1. 根據(jù)炮制方法不同分為附片(黑順片、白附片直接入藥)
    、淡附片
    、炮附片,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nèi)
    ,置通風干燥處
    ,防潮。
    2. 因炮制或煎法不當
    ,或用量過大
    ,容易引起中毒。
    中毒癥狀:口腔灼熱
    ,發(fā)麻(從指頭開始漸達全身)
    ,流涎,惡心
    ,可能嘔吐
    ,疲倦,呼吸困難
    ,瞳孔散大
    ,脈搏不規(guī)則(弱而緩),皮膚冷而粘
    ,面色發(fā)白
    ,可能突然死亡。
    解救方法:1~2%鞣酸洗胃
    ,酌情給予催吐劑
    ;服活性炭(混于水中服下);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
    。對癥治療
    ;及時使用尼可剎米等興奮劑;注意保溫
    ;必要時給氧或進行人工呼吸
    ;心跳緩慢而弱時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附子適合人群: 陽虛陰盛
    ,真寒假熱
    。 陽盛陰虛,真熱假寒及孕婦均禁服

    附子食療作用: 附子味辛
    、甘,性熱
    ;有毒
    ;歸心、脾
    、腎經(jīng)
    ;氣雄行散,可升可降
    ,走而不守
    具有補火助陽
    ,莠寒除濕,止痛
    主治亡陽欲脫
    ,肢冷脈微
    ,陽痿宮冷,寒厥頭痛
    ,陰火喉痹
    ,心腹冷痛,吐瀉久痢
    ,冷結(jié)便秘
    ,陰寒水腫,冷積疝瘕
    ,陽虛外感
    ,風寒濕痹,中風攣急
    ,陰疽瘡漏

    附子食物相克: 附子反半夏、瓜蔞
    、白蘞
    、貝母、白芨
    ;惡蜈蚣
    ;畏防風、黑豆
    、甘草
    、黃芪、人參
    、烏韭

    附子做法指導:
    1. 用于腎陽不足
    、陽痿滑精,或陽虛水泛
    、尿少水腫
    。常與肉桂等同用。
    2. 可治療風寒濕痹
    、關(guān)節(jié)冷痛
    ,常與麻黃、細辛
    、桂枝
    、白術(shù)、甘草
    、人參黃芪等配伍

    3. 內(nèi)服宜制用,外用多生用
    。服藥時不宜飲酒
    ,不宜以白酒為引。
    附子具有補火助陽
    ,逐風寒濕邪之功效
    。主治亡陽虛脫,肢冷脈微
    ,陽痿
    ,宮冷,心腹冷痛
    ,虛寒吐瀉
    ,陰寒水腫,寒濕痹痛等
    。 附子能增強心肌收縮力
    ,加快心率,增加心輸出量
    ,增加心肌耗氧量
    。 附子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
    ,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作用
    。 附子對血壓的影響既有升壓又有降壓作用,與其所含成分有關(guān)
    。 附子回陽救治之功效主要是以強心抗休克作用為基礎(chǔ)
    。 附子有顯著的抗緩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附子煎劑對急性炎癥模型有明顯抑制作用。 附子為川烏子根的加工品
    ,主含毒性較小的單酯類生物堿:苯甲酰烏頭胺(benzoylaconine)
    、苯甲酰中烏頭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烏頭胺(benzoyl hypacomne)
    , 甚至被水解為毒性更小的胺醇類堿:烏頭胺(acomne)
    、中烏頭胺(mesacomne)、次烏頭胺(hypacomne)
    。從水提物中分得新江油烏頭堿(neojiangyouacontine)、尿嘧啶
    、華北馬頭堿
    、黃草烏頭堿、尼奧靈和附子亭等
    。從日本烏頭所加工的附子中已分離出具有強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鳥藥堿(dl-demethylcoclaurine
    ,higenamine),此堿作用強烈
    ,稀釋至10^-9濃度時仍顯強心活血作用
    。又報道從附子中分出一種棍掌堿(coryneine),具有升壓和強心的活性

    附子含烏頭堿(aconitine)
    ,中烏頭堿(mesaconitine),次烏頭堿(hypaconitine)
    ,塔拉烏頭胺(talatisamine)
    ,和烏胺(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烏藥堿(demethylcoclaurine),棍掌堿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
    ,異飛燕草堿(isodelphinine)
    ,苯甲酰中烏頭堿(benzoyl mesaconitine),新烏寧堿(neoline)
    ,附子寧堿(fuziline)
    ,北烏頭堿(beiwutine),多根烏頭堿(karakoline)
    ,去氧烏頭堿(deoxyaconitine)
    ,附子亭堿(fuzitine),準葛爾烏頭堿(songorine)尿嘧啶(uracil)
    ,江油烏頭堿(jiangyouaconitine)
    ,新江油烏頭堿(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豬毛菜堿(salsolinol)等
    。 毛茛科草本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
    。產(chǎn)于四川、湖北
    、湖南等地
    。夏
    、秋間采收,經(jīng)加工炮制用
    。炮制品有鹽附子和黑附片
    、白附片、炮附片
    、或統(tǒng)稱為制附片

    附子味辛,性大熱
    ,有毒
    ,溫里散寒、助陽行水
    、補火
    、止痛和局麻等功效。而且附子對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
    。 (1)白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憾喟l(fā)于夏季高溫多雨季節(jié),為害附子根莖部

    防治方法:
    ① 選無病烏頭作種

    ② 輪作;
    ③ 修根時
    ,每畝用五氯硝基苯粉劑2千克與50千克干細土拌勻
    ,施在根莖周圍再覆土;
    ④ 發(fā)病初期
    ,深埋病株和病土
    ,并用5%石灰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l000倍液淋灌病株附近的健壯植株。
    (2)霜霉病 3-5月發(fā)生
    ,為害葉片
    。防治方法:及時拔除病苗,并用1:1:200的波爾多液或65%代森銨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

    (3)根腐病 4-7月發(fā)生
    ,為害根部。防治方法:
    ① 修根時勿傷根莖

    ② 不過多施用堿性肥料

    ③ 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淋灌。
    (4)紅蚜蟲 3月下旬或4月上旬始發(fā)
    ,5-6月為盛
    ,為害植株頂部嫩莖。防治方法:40%樂果乳油800-1500倍液噴殺。

    馬蹄死苗用什么農(nóng)藥

    馬蹄死苗時

    ,可以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進行噴霧
    ,每隔15天左右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5-6次
    ,或者每畝用1.5千克50%敵克松粉劑拌土撒施
    ,為了預防馬蹄死苗,在育苗前將種球用多菌靈600倍液浸泡18-24小時
    ,提高抗病性

    馬蹄死苗用哪種農(nóng)藥 馬蹄死苗時,可以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進行噴霧

    ,每隔15天左右噴施1次
    ,連續(xù)噴施5-6次即可得到緩解,或者每畝用1.5千克50%敵克松粉劑拌土撒施
    ,用藥后保持5天的淺水層

    馬蹄死苗的預防措施 為了預防馬蹄出現(xiàn)死苗現(xiàn)象

    ,要及時調(diào)查出此病害的分布區(qū)域
    ,然后對此地進行封鎖,禁止向外調(diào)運帶病的球莖或種球
    ,對于已經(jīng)感染病菌的種球
    ,在育苗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浸泡18-24小時。

    馬蹄死苗的原因 馬蹄死苗可能是因為感染了枯萎病

    ,該病菌從植株播種至收獲前均能爆發(fā)
    ,發(fā)病后的馬蹄出現(xiàn)爛芽、枯苗
    、球莖腐爛的癥狀
    ,然后馬蹄的莖干會倒伏或枯死,局部出現(xiàn)粉紅色的粘稠物
    ,另外
    ,為馬蹄施肥過多也會死苗。

    馬蹄如何栽培 馬蹄可以通過分株育苗的方式進行栽培

    ,時間為4月中旬左右
    ,每畝大田用種量為15-25個,將種球按1厘米間距排種
    ,保持頂芽朝上
    ,然后覆蓋濕潤的輕壤土或有機肥,以遮住頂芽為度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64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 rel="prev"> 干姜茯苓茶和附子姜蔥茶有什么做法及功···

    下一篇:

    ?" rel="prev"> 香附子果實曬干后遇水還能發(fā)芽嗎?

    相關(guān)文章
    胖大海不能隨便泡,注意事項要了解
    金銀花三種不同炮制法
    金銀花又名忍冬花
    、雙花
    、銀花等,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
    白背三七茶能治三高嗎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特別是生活方式的不同
    ,尤其是偏胖,缺乏鍛煉的人們都會出現(xiàn)三高的情況即高血壓
    幾道高麗參的特色保健食譜推薦
    高麗參是非常有名的中藥材
    ,不僅可以用來治療一些病癥入藥
    ,做成一些藥膳方
    ,而且還可以做成一些保健的食譜,這對于我們的健康是有很大補益作用的
    白術(shù)祛斑的危害是什么
    白術(shù)祛斑的危害是什么說到祛斑
    ,很多人就會聯(lián)想到采取很多的方法,都是為了達到美的效果
    ,但是根據(jù)一些臨床資料顯示
    ,很多女性采用白術(shù)祛斑之后,不但沒有達到祛斑的效果
    ,而且還給臉部的皮膚帶來一些較大的傷害
    常吃山楂降血壓降血脂護血管
    山楂的食療價值非常高
    ,山楂也叫作山里紅,有很多的別稱
    。山楂是女性和老年人的最愛
    ,是因為山楂可以幫助人們美容減肥,幫助老年人保護心血管
    、抗癌防癌
    關(guān)于鹿茸的五種最佳吃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