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里的清熱瀉火藥
知母也叫毛知母
知母的功效 1
、止渴除煩知母有滋陰潤澡、生津止渴功效
。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如玉液湯。對口渴、飲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2
、清熱瀉火主治溫熱病,用于外感熱病
,高熱煩渴,肺熱燥咳。3、清肺化痰
用于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
、痰稠等證。本品有清瀉肺火,滋陰潤肺之效,常與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4
、滋陰補腎用于陰虛火旺
,肺腎虧所致的骨節(jié)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知母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常同黃柏相須為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5
治療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大便干燥
知母的藥用價值 清熱瀉火
,滋陰潤燥。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1
、治傷寒邪熱內盛,齒牙干燥,煩渴引飲,目昧唇焦:知母五錢,石膏三錢,麥門冬二錢,甘草一錢,人參八錢。水煎服。(《傷寒蘊要》)2
、治溫瘧壯熱,不能食:知母、鱉甲(炙),地骨皮各三兩,常山二兩,竹葉(切)一升,石膏四兩(碎)。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豬肉、莧菜、生蔥、生菜。(《延年方》知母鱉甲湯)3、治消渴:生山藥一兩
4、治氣虛勞傷
5
、治肺勞實熱,面目苦腫,咳嗽喘急,煩熱頰赤,骨節(jié)多痛,乍寒乍熱:知母、貝母(去心膜)、杏仁(去皮尖,炒)、甜葶藶(略炒)、半夏(湯泡七次)、秦艽(去蘆)、橘紅各一兩6
7
8、治產后惡露上攻
桂枝芍藥知母湯
來源:《金匱要略》卷上
組成:桂枝12克、芍藥9克
用法: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
主治:諸肢節(jié)疼痛
功效:祛風除濕,通陽散寒
知母的副作用 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1
2
3
4、《本經(jīng)逢原》:外感表證未除
知母附方記載 1、《神農本草經(jīng)》:主消渴熱中
2
3、《醫(yī)學啟源》:知母
4
、《本草綱目》:腎苦燥,宜食辛以潤之;肺苦逆,宜食苦以瀉之。知母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金瀉火,乃二經(jīng)氣分藥也;黃柏則是腎經(jīng)血分藥,故二藥必相須而行5
知母
,中藥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葉由基部叢生細長披針形,花莖自葉叢中長出,圓柱形直立,總狀花絮,成簇,生在頂部成穗狀;花粉紅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實長橢圓形,內有多數(shù)黑色種子,花果期6-9月。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強,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長,是綠化山區(qū)和荒原的首選品種。該品為單子葉植物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莖。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67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