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
浙貝母〔.(..var..)〕別名象貝、浙貝
、大貝、珠貝
。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主產(chǎn)浙江寧波鄞縣
,該地栽培已有300年歷史。以往全國浙貝產(chǎn)地僅限鄞縣一地
,近一
、二十年來,在長江下游地區(qū)
,經(jīng)試種已形成幾個生產(chǎn)基地
。主要有江蘇南通、杭州市郊
、浙江余姚
、舟山等地。浙貝以地下鱗莖入藥
。主要有效成分為生物堿
,如貝母堿
,去氫貝母堿
,貝母新堿
,貝母芬堿
,貝母定堿
,貝母替定堿等
。味苦性寒
,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
。主治痰熱咳嗽,胸悶痰粘
,慢性氣管炎等。
一
、形態(tài)特征
株高30—80cm
,全株光滑無毛。須根系
,每株有根10—40條,根長15—40cm
。莖單一,地上不分枝
,每株一般有二主莖并生,每主莖旁由地下分出的分枝莖1—3條
,也直立,地上不分枝
;莖綠色,有時稍帶紫色
;圓柱形。地下鱗莖扁球形
,由2—3片白色肥厚的鱗葉合成
,直徑2—6cm
。葉無柄,葉片窄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
;互生,有時對生或輪生
,上部葉先端成卷曲;葉紙質(zhì)
,全緣。有花一至數(shù)朵
,頂生或總狀花序;花鐘狀
,下垂、淡黃色或黃綠色
,帶有淡紫色斑點;頂生花具苞片2
,苞片葉狀,先端卷曲
;花被片6,二輪排列
,內(nèi)外輪相似,花被片長卵形或卵圓形
,長2.5cm左右,寬1.5cm左右
;雄蕊6;子房上位3室
,柱頭3裂。蒴果短圓柱形
,長1.6—2.6cm、寬2—3cm
,具6棱,棱翅寬6—8mm
。種子多數(shù),扁平瓜子形
,邊緣有翅(圖14—131)。
圖14—131浙貝母形態(tài)圖
1.植株上部2.植株下部和鱗莖3.去花瓣后示雄蕊和子房4.子房和柱頭
二
、生物學特性
(一)生長特性
浙貝完成一個生長周期,需要一年時間
,分為生長活動期和鱗莖休眠期兩個階段。在浙江(以下生長物候期均以浙江為例)
,一般從9月中
、下旬鱗莖的根與芽明顯生長起,經(jīng)出苗
、生長到第二年5月中、下旬地上部分枯萎止為生長活動期
;從地上部分枯萎起,經(jīng)過夏到9月中
、下旬為鱗莖休眠期,在休眠期中
,鱗莖也進行著呼吸以及芽的后熟等變化活動,但在外表上不易看出
。
1.芽的分化
浙貝在休眠期間,芽的后熟及分化十分微小緩慢
,到9月進入生長活動期后
,芽的分化明顯加快
,到10月上旬,生長點上就可以明顯看到許多突起
。到11月中旬,芽中的幼蕾已分化得十分清楚
,將來在莖上有多少片葉子也已全部分化完成。到12月中旬
,在芽中已明顯地可以看到花中的雄蕊,如果用手剝開幼芽
,肉眼也可以看出芽中的花蕾(圖14—132)。
圖14—132浙貝母芽的分化1.幼葉2.生長點突起3.幼蕾4.幼蕾中雄蕊
在內(nèi)部不斷分化的同時
,芽的外表也不斷伸長,早期伸長比較緩慢
,到12月中旬,芽長還不到2cm
,而到12月下旬以后,芽就迅速伸長
。
2.根的生長
在休眠期中,鱗莖在土下經(jīng)四個月之久
,但不發(fā)根。而進入生長活動期時
,根就不斷伸出生長。鱗莖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發(fā)根
,栽種一星期左右就有根穿出鱗片向土中生長
。一個鱗莖中的幾十條根不是一次伸出鱗片,而且先后斷續(xù)伸出
,相繼約經(jīng)一個月左右
。根伸出鱗片后不斷生長,直到第二年3月中
、下旬
,根的總重量、分布的深度和廣度都達到了最高峰
,4月以后根基本上不增長
。達到動態(tài)平衡,略有下降
,但.繼續(xù)保持它的吸收能力,直到枯萎
。
3.出苗浙貝的主莖一般在2月上旬出土,因氣候而有所遲早
,早的年份在1月下旬出苗,遲的年份在2月中旬出苗
。從初苗到齊苗經(jīng)10天左右。二稈(地下的分枝)的出土
,在2月底到3月初
,比主稈(主莖)要遲約三個星期左右
。
4.地上部分莖葉生長
浙貝出苗以后
,莖就不斷增長
。主稈長到3月下旬或4月上旬時最高
,以后直到枯萎不再增高
。出苗后主稈的增高,主要是節(jié)間的伸長
、節(jié)數(shù)并不增加
,節(jié)的多少早在未出苗時已分化完成
。二稈在出土后10天左右期內(nèi)增長速度最快
,增長持續(xù)一個月左右
,直到4月上、中旬停止伸長
。
浙貝的葉在出土時間內(nèi)緊包著,出土后逐漸向外展開
,葉面積不斷增大,但葉數(shù)在出土后并不增多
,在未出土前早已決定。葉面積的增大在3月中
、下旬增長最快。從以上浙貝莖葉增長可以看出
,浙貝的營養(yǎng)生長的旺期主要在3月間,只有在這段時間內(nèi)滿足其各方面的需要才會有良好的營養(yǎng)生長
。有了良好的營養(yǎng)生長基礎(chǔ)才有良好的生殖生長(高產(chǎn)),因此
,加強3月份以前的管理
,非常重要
。
5.種鱗莖的養(yǎng)分消耗
浙貝種鱗莖內(nèi)有較多貯存養(yǎng)分
,出苗前幾個月根的生長、芽的分化都要依靠它來供應養(yǎng)料
,出苗后種鱗莖還在起一定的作用。了解其養(yǎng)分消耗過程,對施肥以及其它措施的運用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種鱗莖的養(yǎng)分消耗過程如圖14—133所示。它在根生長
、芽分化時內(nèi)部養(yǎng)分不斷減少,到出苗時約消耗一半左右
,到3月底內(nèi)部養(yǎng)分全部消耗完畢。
圖14—133浙貝母種鱗莖干物質(zhì)消耗
6.新鱗莖的形成
新鱗莖的膨大有兩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在浙貝出土前的11月及12月上旬,這個時期可以看到基部的鱗片有些肥厚
,但膨大得很小
,占整個鱗莖的5%左右
,以后因進入寒冷季節(jié)而基本停止膨大
。這一時期的養(yǎng)分主要是由母鱗莖供應的,實際上是內(nèi)部養(yǎng)分轉(zhuǎn)移
,第二個時期是在2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
,這是鱗莖膨大的主要時期,整個鱗莖的95%以上是在這個時期膨大的
。這個時期尤以3月下旬到4月間膨大最快(圖14—134)。鱗莖膨大到植株上部開始枯萎時仍在進行
,一直到地上部分全枯為止。鱗莖中的心芽
,早在當年11月間形成,一個心芽下一年能產(chǎn)生一個新鱗莖
,所以提高繁殖率措施應在當年11月前進行。
圖14—134浙貝母新鱗莖增大過程7.開花結(jié)籽
隨著浙貝莖葉的生長
,年內(nèi)形成的花蕾,逐漸在莖頂端露現(xiàn)
。花梗開始是伸直的
,到花將要開放時,花梗向下彎曲
,花蕾下垂,花瓣象倒掛金鐘狀開放
。一植株的花是從上而下開放。一般大田在3月上
、中旬花蕾下垂,3月中
、下旬開放,3月底到4月上旬花謝
。一朵花從花蕾下垂到開放約經(jīng)3—10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ㄩ_放到花謝。約經(jīng)5—7天
。大田開花初期到花謝初期
,約經(jīng)兩星期左右。
浙貝由于長期進行無性繁殖
,結(jié)實率很低
,只有少量的花能夠結(jié)果
。結(jié)果后的花梗又向上伸直
,果實朝天著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ㄖx后約經(jīng)40天種子成熟,當時植株已基本枯萎
,可收獲種子。種子有后熟過程
,收后不能當即發(fā)芽。
8.枯萎
浙貝在浙江是4月下旬或5月上旬植株開始由上向下逐漸枯萎
。到5月中
、下旬全株枯黃
,枯萎的時期主要是由其遺傳性所決定,但也受氣候條件的影響
;初夏高溫(30℃)來得早
,枯萎期也早。其它如種鱗莖小
,有害蟲
,病害,根系生長差
,干旱缺水
,多年連作等等情況也會使枯萎期提早。延遲枯萎期能促使鱗莖充分膨大
,提高產(chǎn)量。農(nóng)諺云:“早出十天不如遲枯一天”
。因此,必須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
,來推遲枯萎期,以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
。
(二)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
浙貝主產(chǎn)地浙江鄞縣樟水地區(qū),處于四明山邊緣
。兩面是山
,中間大溪
,土層1m以下是鵝卵石
,土質(zhì)為沖積土及砂質(zhì)土壤。年平均溫度16.2℃
,最高氣溫38.7℃
,最低氣溫-8.8℃,年降水量左右
。初霜期在11月中旬,終霜期在3月中旬
。多年觀察和試驗表明,浙貝對環(huán)境條件有如下要求:
1.溫度
浙貝喜溫涼的氣候條件
。在出苗前10天內(nèi),平均地溫在6—7℃左右時才能出苗
。根的生長要求在7—25℃之間,以15℃左右為最宜
,6℃以下根停止生長,25℃以上因溫度過高抑制生長
。在休眠期中不會發(fā)根主要是高溫因素。試驗表明
,在休眠期中給以適當?shù)蜏匾材馨l(fā)根。浙貝地上部分正常生長發(fā)育的溫度范圍在4—30℃之間
,在這個范圍內(nèi)氣溫越高
,生長速度越快
,氣溫低于4℃植株幾乎停止生長。在-3℃時植株受凍
,葉子萎癟。氣溫高到30℃以上時
,植株頂部就有枯黃現(xiàn)象
。鱗莖的膨大
,要在5cm土層下日平均溫度10—25℃之間能正常生長膨大
,高于25℃將導致鱗莖休眠
,50℃左右鱗莖就會死亡
;在-6℃
,鱗莖受到凍害。開花適宜氣溫在22℃左右
,但6—28℃氣溫間也能開花。
2.水分
浙貝要求濕潤的土壤環(huán)境
。據(jù)試驗,土壤含水量達27%左右時最利于浙貝生長
,含水量降為6%時,植株就不能生長
。發(fā)根的土壤水分以20—28%為宜,土壤水分在10%就不能發(fā)根
。浙貝在各個不同生長階段對水分要求不同,一般出苗前需水量較少
,出苗后到株高生長停止(即2月初到4月初),需水量最多
,若這個時期月平均降水量在40mm以下,浙貝生長就會受到影響
。
3.陽光
浙貝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在生長期搭棚遮蔭要比正常生長情況下的產(chǎn)量下降30—50%
。
4.土壤
浙貝對土壤的要求比較嚴格,其產(chǎn)地所以這樣集中
,與土壤條件限制有很大關(guān)系
。有些新引種地區(qū),多年沒有試種成功
,其土壤選擇不當是一個很大因素。浙貝宜生長在透水性好的砂質(zhì)壤土
,這種土壤應是“捏起來可以成團
,丟下去散得開”
。我們對老產(chǎn)區(qū)典型土質(zhì)分析結(jié)果列于表14—120。
表14—120浙貝母主產(chǎn)地典型土壤質(zhì)地分析
粘性土壤不宜種浙貝
,特別不宜作種子地(鱗莖在土中過夏),粘性土壤容易積水或透水不良
,造成鱗莖的腐爛。據(jù)杭州試種
,在直徑小于0.01mm的土粒占40%左右的土壤中,鱗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腐爛
。作商品的浙貝地,因當年初夏起土對土壤質(zhì)地的要求可放寬些
。浙貝雖要求砂質(zhì)土壤
,但砂性過大,含砂在90%以上
,保肥保水能力差
,不能滿足浙貝耐高肥的要求,生長同樣受到影響
。土層深度在40—50cm以上
,才能滿足其根系發(fā)育和鱗莖膨大的要求,土層過淺
,植株生長不良
,會提早枯萎
。
浙貝要求微酸性或中性土壤,PH5—7的土壤生長較好
,pH3以下
,就停止生長。
三
、栽培技術(shù)
(一)繁殖方法
1.鱗莖繁殖
這是目前生產(chǎn)上主要的繁殖方法
,但繁殖率低。栽種一個鱗莖
,來年種莖爛掉
,新的只能生出相似的兩個,一個又要作種
,只有一個鱗莖能作商品
。因此,下種量大
、繁殖率低成為生產(chǎn)上的主要問題
。鱗莖繁殖可比栽種時增加1.5—3倍,因肥培管理
、栽種技術(shù)及種莖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別
,平均增加兩倍左右。鱗莖小的要比大的增殖倍數(shù)大些
。比如同樣栽種100kg
,在同樣條件下,小的鱗莖可以增殖2.8倍
,收280kg
,大的只能增殖2.4倍,收240kg
,小的可比大的多收40kg
。但是以同樣個數(shù)鱗莖栽種,則大的絕對重量要比鱗莖小的高
。例如
,大小鱗莖各1000個,大的鱗莖1000個為30kg
,增殖2.4倍
,可收84kg,小的1000個為20kg
,增殖2.8倍
,只收56kg,大鱗莖要比小鱗莖增重28kg。
為了保證鱗莖的質(zhì)量
,浙江主產(chǎn)地把浙貝分為種子地和商品地兩種
,商品地中收獲的貝母專門加工成商品貝母供藥用,種子地的浙貝在枯萎后不馬上起土
,過夏后
,到9—10月起土作種鱗莖用。起土的種鱗莖再分為種子地用和商品地用鱗莖兩種
。作種子地用的種鱗莖要求比較嚴格
,要選沒有破損,沒有病蟲腐爛
。一般具有兩個芽
,直徑為4—5cm,每公斤約32—40個左右
,當?shù)胤Q為2號的種鱗莖
。其它的都作為商品地種鱗莖。所以要選這樣大小的鱗莖作種鱗莖
,原因是:選過大的
,栽種量大不經(jīng)濟;選過小的
,將來種鱗莖也小,產(chǎn)量低
。
2.小鱗莖繁殖
小鱗莖指在浙貝地上遺留下來的
,沒有被利用的,直徑約1—2cm
,重0.5g—4g左右的鱗莖
。這些小鱗莖生活力比較強,一般通過二年左右的培育
,就可達到生產(chǎn)用鱗莖那樣大小
。培育得好,重3—4g的小鱗莖只要一年
,就可達到20—25g
,作生產(chǎn)上種鱗莖用。
小鱗莖的產(chǎn)生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栽種的種鱗莖因某種原因發(fā)生腐爛
,主芽不能正常發(fā)育
,形成了許多小鱗莖。二是種鱗莖主芽發(fā)育正常
,但在主芽某些部位上產(chǎn)生不定芽
,再由不定芽發(fā)育成一個個小鱗莖,這種情況往往在栽種的鱗莖較大,營養(yǎng)充足的條件下產(chǎn)生較多
。
小鱗莖繁殖的栽培管理和鱗莖繁殖基本相似
,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栽種時,要按鱗莖大小進行分檔
,分別各自下種
。
(2)栽種的密度和深度,按表14—121所列較為適宜
。
表14—121各檔小鱗莖栽種深度和密度
(3)由于小鱗莖種得較淺
,過夏時要特別細心管理,以防鱗莖腐爛
。
3.種子繁殖
5月中旬前后采收種子
,但此時種子胚尚未成熟,需在5—10℃下經(jīng)2個月左右
,種胚才能長成
。高于20℃或低于0℃種胚都不能發(fā)育,用這樣的種子播種當年就不能出苗
。在自然條件下
,當年采收的種子,在秋季下種
,土壤濕潤
,種子在地里經(jīng)自然濕溫,胚發(fā)育好后
,第二年春才出苗
。
種子繁殖的一年生苗是一片線形計葉,鱗莖似綠豆大
;二年生苗為一片披針形葉
,鱗莖似花生米粒大小
;三年生植株開始抽莖
;四年生植株開始開花;第五年鱗莖可進行無性繁殖
。
用種子繁殖由于生長期長和存在一些越夏保存問題
,目前生產(chǎn)上一般沒有采用,只是在種鱗莖來源困難的地區(qū)
,采用了一些
。但種子繁殖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繁殖系數(shù)高
,一株結(jié)果實的浙貝能結(jié)籽幾百粒
,種子出苗在70—80%
,可繁殖很多后代。
(二)選地與整地
浙貝地宜選土層厚
、疏松
、含腐殖質(zhì)豐富的砂質(zhì)壤土,并要求排水良好
,陽光充足
。種子地更要注意透水性好。這種土壤一般都分布在近山沿溪河一帶的沖積地
;在海拔稍高的山地
,只要土質(zhì)疏松,腐殖質(zhì)多的砂土也可以種植
;商品地或準備移地過夏的浙貝地
,土質(zhì)和透水要求不一定象種子地那樣嚴格,只要一般砂性的土壤即可
。
浙貝地最好不要連作
,以利生長和預防病害。如受條件限制必須連作
,也不要超過2—3年
。
浙貝的前作一般有芋頭、玉米
、黃豆
、甘薯等,前作的收獲季節(jié)一定要趕在浙貝下種之前
,商品地在5月收獲后
,根據(jù)浙江情況還可以種甘薯、豆類等
,有的還來得及趕種早稻。
浙貝的根大多分布在20—30cm的耕層中
,一般可耕深20—24cm
。各地浙貝豐產(chǎn)經(jīng)驗證明,適當耕得深些有一定的增產(chǎn)效果
,但必須注意逐年加深
,搗亂耕層反而不利生長。
整地要做到有利于排水和透水
,并有利于農(nóng)事操作和浙貝生長
。要求把土塊打得越疏松越好。透水性好的地
,畦可作成寬2.3m左右
,高13—17cm,中間略高成龜背形,兩邊開出水溝
,溝寬30cm左右
,兩頭的出水路要通暢,以利排水
,粘性較大的土壤
,畦面要窄些,以1.7m左右為宜
,畦略窄
,溝加深,以便排水
。操作人員不能站在畦面上
,以免壓實土壤。
(三)栽種
1.種子分級
下種前要對浙貝的種鱗莖進行分檔選擇
,以免出苗后植株高低不一
,影響生長以及給管理帶來不便。目前老產(chǎn)區(qū)一般將種子分為下列五檔(表14—122)
。
表14—122浙貝種子分檔情況
除2號鱗莖作種子地種子外
,其余各擋都作商品地的種子。但當2號鱗莖不足時
,可用3號鱗莖代替
。3號鱗莖通過增施肥料等措施也可能趕上2號鱗莖生長情況。
大地過夏的浙貝地
,種子分檔是分二次進行的
,第一次起土時,一邊起土一邊選出2號鱗莖
,這樣能保證種子地及時栽種
,其它暫時堆放在室內(nèi),再根據(jù)以上標準在室內(nèi)進行第二次分檔
。暫時堆放時注意不要堆得太高
,堆的地方要通氣。搬動時手腳要輕
,不要損傷鱗莖表皮
,否則會造成種子發(fā)熱、感病腐爛而損失
。
2.栽種時間
浙江一般在9月中旬到10月下旬栽種較好
,前后約持續(xù)一個半月左右。不同栽種時期的試驗表明
,遲到11月以后下種
,就會因根系生長差
,植株矮小,葉子小
,二稈發(fā)育不良而減產(chǎn)
。
栽種時,應該種子地先種
,商品地后種
,這樣可以優(yōu)先保證種子地的需要,同時種子地畦面冬季還要套種作物
,使套種作物趕上季節(jié)。商品地因種得淺
,一般畦面是不套種作物的
。
新引種地區(qū)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氣候條件差異
,應該通過試驗確定當?shù)氐脑苑N期
,一般是從南向北的栽種期應該提早;由北向南栽種期應推遲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蛘邚囊韵碌暮唵斡^察來判斷栽種期
;在一定溫度下(土壤中或在室內(nèi)脫脂棉保濕)個別鱗莖的根已開始伸出鱗片外表
,這時即可栽種,或當?shù)貧鉁亟档?2—27℃時也可以栽種
,因為浙貝的發(fā)根活動要在25℃以下
。
3.株行距與栽種量
合理密植是浙貝提高產(chǎn)量、保證質(zhì)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合理的行株距主要是根據(jù)種鱗莖大小而定,種鱗莖大
,植株長得高
,葉片也較茂盛,所占空間大
,就要適當稀些;反之
,種鱗莖小
,就應該種得適當密些。其次是考慮土壤肥力情況與病害的歷史情況
。土壤肥力好或該地區(qū)病害嚴重的
,適當稀些,土壤不肥
,病害輕的
,可適當密些。
種子地的密度
,以行距20—24cm
,株距16cm每畝約種—株為宜
,每畝栽種量400—500kg
,鱗莖大的也有超過500kg的。
土貝是最大的一檔
,植株生長高大茂盛
,栽種密度應比2號鱗莖稀些,以株距20cm
,行距23cm
,每畝—株為好
,栽種量每畝約450kg到600kg
。
3號鱗莖以株距14—16cm、行距20cm
、每畝—株為宜
。每畝超過株,有時畝產(chǎn)高了
,但風險較大
,易因發(fā)生病蟲害而減產(chǎn)
,商品等級也要下降
。3號鱗莖每畝用種量約為350kg到400kg。
小3號鱗莖的栽種密度
,以行距17—20cm
,株距14—15cm,每畝種株為宜
,每畝用種量250—300kg
。若密度在每畝—株
,也會因用種量增大種子利用不經(jīng)濟
,單株產(chǎn)量和質(zhì)量下降,發(fā)病增多
。
最后一檔“腳貨”就不再有一定的株行距
,而是開溝條播
。但播后要用手擺勻,使有一定距離
。腳貨搞得好也有一定潛力,如樟村許家大隊1971年600kg腳貨
,認真下種
,加強管理,結(jié)果收獲鮮鱗莖
。
4.栽種深度
栽種時
,種子地要深,商品地要淺
。種子地種得深點
,可使鱗莖組織致密
,鱗莖相互抱得緊
,可以減少起土和種植過程中鱗莖碎開和芽頭的損失;更重要的是鱗莖深埋土中
,可減輕過夏期間不利環(huán)境的影響
。而商品地種得淺些,有利于鱗莖的膨大
,可提高產(chǎn)量
,加工時取貝心也方便
。一般種子地2號貝栽種深度約10cm左右
,土貝栽種深度約7—8cm,3號和4號的栽種深度5—7cm
。
5.栽種后的套種
浙貝栽種到出苗要經(jīng)過三四個月的時間
,而且種子地的種子在土下較深,為了充分利用土地
,可在種子地上套種一季蔬菜
,但套種作物在12月下旬前一定要收掉
,否則影響生長
。
(四)施肥
浙貝是耐肥作物,重肥巧施是提高產(chǎn)量的重要施肥原則
。浙貝對氮肥需要量最大
,氮肥缺乏,葉子變小而窄,向上豎起
,植株變矮
,莖內(nèi)纖維多呈“硬性”
,提早枯死,鱗莖變小
。盆栽試驗也證明
,氮對產(chǎn)量影響很大(表14—123)。其次是鉀肥
,增施鉀肥可提高產(chǎn)量
。在表14—124中可以明顯看出
。
表14—123氮
、磷、鉀三要素盆栽試驗
按浙貝施肥時期可分為:
(1)栽種肥
在栽種時施垃圾
、欄肥或灰肥等遲效肥料
,每畝用量以上。因浙貝早期根的生長
,芽的分化所需養(yǎng)料基本是靠種鱗莖供給的
,早期需肥量較小
。栽種肥主要是供后期使用的
,因此宜施遲效性肥料。
(2)冬肥
一般在12月20日前后施
,這是最重要而且用肥量最大的一次施肥
。這次肥料不但可供生長旺期需要,還對改良土壤
,提高土溫
,保護芽的越冬有積極作用
。冬肥以遲效性肥料為主
,如欄肥或垃圾、餅肥等
,也要適當配些速效肥料
,如人糞尿等,供浙貝即將出苗需要
,施冬肥的方法是用三角耙在畦面開淺溝
,深約3—4cm。溝間距20—23cm
,溝內(nèi)施入人糞尿
,每畝750—,再施入餅肥75—100kg
,用土蓋沒溝孔,最后畦面上鋪欄肥或垃圾(要弄碎施入
,以免影響出苗),每畝1500—
,如果肥源充足
,冬肥用量增大,有顯著增產(chǎn)作用
。
表14—124施草木灰的增產(chǎn)效果
(3)苗肥
在2月上
、中旬苗基本上出齊時施。苗肥要施得早
,因這時母鱗莖養(yǎng)分已有一半左右消耗了,植株迅速長高
,需要養(yǎng)分供應
。苗肥以速效性氮肥為主,一般用人糞尿每畝750—或肥田粉(硫酸銨或氯化銨)10—15kg
。苗肥可以一次施足
,也可以分二次施,即在第一次施后
,相隔15—20天再施
。同樣數(shù)量的苗肥分二次薄施,比集中一次施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