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十四首
主堅癖或在人胸脅
,或在心腹方。野狼毒 干地黃(熬,各四兩) 杏仁(三十枚
,去皮尖、雙仁熬)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熬) 干姜 桂心(各一兩半) 旋復花 芫花(熬) 莽草(各半兩) 細辛 五味子 蜀椒(汗,去目、閉口者) 漆頭 茹(各一兩) 人參 附子(炮,去皮) 大黃 濃樸(炙) 木防己上二十一味
,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二丸,日二夜一,以知為度主病與前方同。
野狼毒(三兩) 附子(炮
上六味
主積聚
石(五兩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
治癥癖乃至鼓脹方。
取烏牛尿一升
,微火煎如稠糖,空腹服大棗許一枚,當鳴轉病出,隔日更服。忌口味。又方 人尿三升
,煎取一升,空腹服,如牛尿法。主暴癥堅結方
木防己 白術 鬼臼(各一兩半) 芒硝 芍藥 當歸(各二兩) 大黃(三兩) 蜈蚣(炙)蜥蜴(炙
上一十一味, 咀
治猝暴癥方
蒜(十片,去皮
上三味
取商陸根搗蒸之,以新布藉腹上
三棱草煎 主癥癖方
三棱草(切
上一味
療十年 癖方
桃仁(去皮尖雙仁
上四味,先搗桃仁如膏
椒鹽方
取新盆一口受一斗者
上布冷灰一升
,冷灰上安熱灰一升江寧衍法師破癖方。
白術 枳實(炙) 柴胡(各三兩)
上三味
主胸中
大黃(一兩) 栝蔞(二兩) 甘草(二兩) 甘遂(一兩) 黃連(六兩)
上五味
三臺丸 主五臟寒熱,積聚
,臚脹腸鳴而噫,食不作肌膚,甚者嘔逆,若傷寒寒瘧已愈,令不復發(fā),食后服五丸,飲多者吞十丸,常服令人大小便調(diào)和,長肌肉方。大黃(二兩
,熬) 熟硝石 葶藶(各一升,熬) 茯苓(半兩) 濃樸(炙) 前胡 附子(炮,去皮) 半夏(洗) 細辛(各一兩,切) 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熬)上一十味
,搗篩為末,別搗杏仁如脂主虛羸
桂心(一斤) 半夏(一升,洗) 黃 (四兩) 生姜(一兩
,切)上四味, 咀
。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中醫(yī)四大經(jīng)典指的是中醫(yī)發(fā)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四部經(jīng)典巨著,對古代乃至現(xiàn)代中醫(yī)都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與研究價值。關于四大經(jīng)典的具體組成存在爭議。目前學術界一般將《黃帝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傷寒雜病論》、《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看做是中醫(yī)四大經(jīng)典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也有部分中醫(yī)教材把《黃帝內(nèi)經(jīng)》、《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當作四大經(jīng)典。目前采用前者說法的較多。《脈經(jīng)》全書共十卷
,九十七篇,為西晉·王叔和編撰。這是我國醫(yī)學史上現(xiàn)存第一部有關脈學的專書,是公元三世紀以前我國有關脈學知識的一次總結
中國古代被譽為藥王的人是孫思邈。
孫思邈(541年—682年)
孫思邈崇尚養(yǎng)生
擴展資料
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
孫思邈汲取《黃帝內(nèi)經(jīng)》關于臟腑的學說
《千金要方》三十卷
-孫思邈 (唐代醫(yī)藥學家)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book/912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千金翼方卷第十八·雜病上,瘧第二
下一篇:
千金翼方卷第十八·雜病上,霍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