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土部(08)
燒尸場上土釋名氣味主治附方《本草拾遺》曰:好魘多夢,燒人灰
,置枕中
、履中
,自止
。《集玄方》曰:腳底多汗,燒人場上土
,鋪于鞋底內(nèi)蹉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乙嗫?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螺螄泥釋名氣味性涼。主治反胃吐食
,取螺螄一斗
,水浸,取泥曬干
,每服一錢
,火酒調(diào)下。附方
道醫(yī)學
《本草綱目》的作者是誰啊?
《本草綱目》的作者是李時珍,他是明代著名的醫(yī)藥學家。
《本草綱目》共有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以及醫(yī)學方面影響最大
。
《本草綱目》共有52卷
,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藥374種
,收集藥方11096個
,書中還繪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圖,約190萬字
,分為16部
、60類。從它包含藥物的數(shù)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
,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可謂是我國醫(y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
李時珍簡介
李時珍
,字東璧
,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明代著名醫(yī)藥學家,與“醫(yī)圣”萬密齋齊名
,被人們尊稱為“藥圣”
。李時珍的學術(shù)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以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為基礎(chǔ)
,改善了古代科學方法,積累了科學研究的新經(jīng)驗
。李時珍成功地運用了觀察和實驗
、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
、批判繼承和歷史考證方法
。
李時珍本草綱目是怎么編撰的 李時珍其人生平簡介
周杰倫有首歌叫《本草綱目》,很多不知道這本醫(yī)書的人也因此歌了解了《本草綱目》
,知道了李時珍
。直到現(xiàn)在,《本草綱目》依舊為我國中醫(yī)藥研究中不可忽視的經(jīng)典古籍
。那么
,李時珍是在何種情況下編撰此書的呢?
李時珍本草綱目是怎么編撰的
行醫(yī)的十幾年中
,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yī)籍
,又經(jīng)過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古代的本草書籍 “品數(shù)既煩,名稱多雜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蛞晃镂鰹槎蚨锘鞛橐黄贰保ā睹魍馐繁緜鳌罚?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特別是其中的許多毒性藥品
,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而遺禍無窮
。于是
,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
從三十一歲那年
,他就開始醞釀此事
,為了“窮搜博采”
,李時珍讀了大量參考書
。家藏的書讀完了
,就利用行醫(yī)的機會,向本鄉(xiāng)豪門大戶借
。后來
,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yī)院
,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
。他自述“長耽嗜典籍
,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里
,也贊他“讀書十年
,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瞡”
。
他不但讀了八百余種萬余卷的醫(yī)書
,還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及敦煌的經(jīng)史巨作連數(shù)位前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鉆研過
。他還從中摘錄了大量有關(guān)醫(yī)藥學的詩句。而這些詩句也確實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yī)藥學知識
,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yī)藥學上的許多謬誤
。
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于藥名的混雜
,使藥物的形狀和生長的情況十分的不明
。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復的解釋
,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diào)查研究
,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涂
,而且矛盾倍出
,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藥物遠志
,南北朝著名醫(yī)藥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
,象麻黃,但顏色青
,開白花
,宋代馬志卻認為它像大青,并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
。又如狗脊一藥
,有的說它像萆薢,有的說它像拔葜
,有的又說它像貫眾
,說法極不一致。類似此情況很多
,李時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擱下筆來
。
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
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
,“讀萬卷書”固然需要
,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于是
,他既“搜羅百氏”
,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diào)查
。 李時珍穿上草鞋
,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
、兒子建元的伴隨下
,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yī)宿儒
,搜求民間驗方
,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
最終
,歷經(jīng)三十年
,閱讀的書籍八百余家,書稿訂正三次而著成《本草綱目》一書
。
李時珍其人生平簡介
作者李時珍
,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死于明神宗萬歷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
。14歲時隨父到黃州府應試
,中秀才;23歲隨其父學醫(yī)
,醫(yī)名日盛
。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時珍38歲
,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yī)名大顯
,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襝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yī)所事務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yī)院工作
。授“太醫(yī)院判”職務。三年后
,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yī)院判
。任職一年,便辭職回鄉(xiāng)
。
李時珍在數(shù)十年行醫(yī)以及閱讀古典醫(yī)籍的過程中
,發(fā)現(xiàn)古代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
,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35歲開始編寫《本草綱目》
,以《證類本草》為藍本
,參考了800多部書籍,其間
,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
,多次離家外出考察,足跡遍及湖廣
、江西
、直隸許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
。
他一方面精研歷代的醫(yī)書(讀過將近一千種這類的書)
,訂正古人的謬誤,吸收古籍的精神
;一方面借著行醫(yī)的經(jīng)歷
,到處采集藥物,還經(jīng)過他多方的探訪
、觀察、實驗
、比較
、閱讀、親嘗以及自己臨癥的印證
,費了將近三十年的工夫
,才把這本書編寫完成。
本草綱目里都是些什么內(nèi)容
本草綱目全書共收錄了中藥一千八百三十二種
,共五十二卷
,分為十六部(綱),六十二類(目)
。卷一至四是全書的附錄
,收入序言、凡例
、目錄
、附圖、引用書目
、資料及一些醫(yī)藥基礎(chǔ)理論等等
。卷五以后是全書的主體部分,李時珍把一千八百三十二種藥物分為十六部:水部
、火部
、土部
、金石部、草部
、谷部
、菜部、果部
、木部
、服器部、蟲部
、鱗部
、介部、禽部
、獸部
、人部。每一部又分若干類
,共計六十二類
。其中植物一千九十五種,動物四百四十種
,礦石三百五十七種
。
中國的生藥,一向以草木為主
。本草綱目所收的藥物將近二千種
,除了草木以外,還有米谷
、豆類
、花果等植物,以及蟲
、魚
、鳥、獸
、玉石等等的動物和礦石
;用“本草”來概括它們作書名,大概和漢書藝文志上的“徑方者
,本草石之寒溫
,量疾病之淺深……”等的話有關(guān)系。
因為這本書收集的藥物
,數(shù)量多
,分類繁,在這里不能一一詳述
。我們只拿書中動物類的藥材來舉例
,以見一斑
。動物類的藥有四百四十種,除了最高等的人以外
,李時珍還把它們分類為:蟲
、鱗、介
、禽
、獸五部。
本草綱目在線閱讀的內(nèi)容簡介
《本草綱目》
,藥學著作
,五十二卷,明·李時珍撰
,刊于1590年
。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
,收集醫(yī)方11096個
,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
、60類
。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jié)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作者長期學習
、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
,經(jīng)過實踐和鉆研,歷時數(shù)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
。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
,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
,溶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并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
。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
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
,共942種
,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
,占全部藥物總數(shù)的58%
。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
、菜部
、果部
、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
、芳草
、溼草、毒草
、蔓草
、水草、石草
、苔草
、雜草等九類,是我國醫(y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
。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yī)藥學的系統(tǒng)總結(jié)
,在訓詁、語言文字
、歷史
、地理、植物
、動物
、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本書十七世紀末即傳播
,先后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
。其有關(guān)資料曾被達爾文所引
。用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的總結(jié)。這本藥典
,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
,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shù)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
,對人類近代科學以及醫(yī)學方面影響最大,是我國醫(y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
。
它的成就
,首先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
、下三品分類法
,采取了“析族區(qū)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
。它把藥物分礦物藥
、植物藥
、動物藥。又將礦物藥分為金部
、玉部
、石部、鹵部四部
。植物藥一類
,根據(jù)植物的性能、形態(tài)
、及其生長的環(huán)境
,區(qū)別為草部、谷部
、菜部
、果部、木部等5部
;草部又分為山草
、芳草、醒草
、毒草
、水草、蔓草
、石草等小類
。動物一類,按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蟲部
、鱗部
、介部、禽部
、獸部
、人部等6部。
李時珍是什么朝代的人,什么地方的人,他有什么著作、《本草綱目》有什么內(nèi)容
李時珍
,字東璧,號瀕湖
,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
,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
,卒于神宗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聞世當?shù)孛t(yī)
。李時珍繼承家學
,尤其重視本草,并富有實踐精神
,肯于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
。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
,兼管良醫(yī)所事務
。三年后,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yī)院判
。太醫(y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yī)療機構(gòu)
,當時被一些庸醫(y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再此只任職了一年
,便辭職回鄉(xiāng)
。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guān)醫(yī)藥及其學術(shù)書籍八百余種,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和調(diào)查研究
,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
,是我國明以前藥物學的總結(jié)性巨著。在國內(nèi)外均有很高的評價
,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jié)譯本
。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jīng)八脈考》等書
。
李時珍
軼事
李家世代業(yè)醫(yī)
,祖父是“鈴醫(yī)”。父親李言聞
,號月池
,是當?shù)孛t(yī)。那時
,民間醫(yī)生地位很低
。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
,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
,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
。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
,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學。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
,其三次到武昌考舉人均名落孫山
。于是,他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
,專心學醫(yī)
,于是向父親求說并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
。望父全兒志
,至死不怕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崩钤鲁卦诶淇岬氖聦嵜媲敖K于醒悟了
,同意兒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
。不幾年
,李時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醫(yī)生。
《本草綱目》的故事于行醫(yī)的十幾年中
,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yī)籍
,又經(jīng)過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古代的本草書籍 “品數(shù)既煩,名稱多雜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蛞晃镂鰹槎蚨锘鞛橐黄贰保ā睹魍馐繁緜鳌罚?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特別是其中的許多毒性藥品
,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而遺禍無窮
。于是
,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從三十一歲那年
,他就開始醞釀此事
,為了“窮搜博采”,李時珍讀了大量參考書
。家藏的書讀完了
,就利用行醫(yī)的機會,向本鄉(xiāng)豪門大戶借
。后來
,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yī)院,讀的書就更多
,簡直成了“書迷”
。他自述“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
。顧景星在《李時珍傳》里
,也贊他“讀書十年,不出戶庭
,博學無所弗瞡”
。他不但讀了八百余種萬余卷的醫(yī)書,還看過不少歷史
、地理和文學名著及敦煌的經(jīng)史巨作連數(shù)位前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鉆研過
。他還從中摘錄了大量有關(guān)醫(yī)藥學的詩句。而這些詩句也確實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yī)藥學知識
,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yī)藥學上的許多謬誤
。如古代醫(yī)書中,常常出現(xiàn)“鶩與鳧”
。它們指的是什么
?是否有區(qū)別?歷代藥物學家眾說紛紜
,爭論不休
。李時珍摘引屈原《離騷》中的“將與雞鶩爭食乎”,“將泛乎若水中之鳧乎”兩句
,指出詩人把“鶩”與“鳧”對舉并稱
,就是它們不是同一種禽鳥的明證。他又根據(jù)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huán)境的描繪
,證明“鶩”是家鴨
,“鳧”是野鴨子,藥性不同
。屈原的詩賦
,竟成了李時珍考證藥物名實的雄辯依據(jù)。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
,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于藥名的混雜
,使藥物的形狀和生長的情況十分的不明。過去的本草書
,雖然作了反復的解釋
,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diào)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
,所以越解釋越糊涂
,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
。例如藥物遠志
,南北朝著名醫(yī)藥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
,象麻黃,但顏色青
,開白花
,宋代馬志卻認為它像大青,并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
。又如狗脊一藥
,有的說它像萆薢,有的說它像拔葜
,有的又說它像貫眾
,說法極不一致。類似此情況很多
,李時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擱下筆來
。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在他父親的啟示下
,李時珍認識到
,“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
,他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
,深入實際進行調(diào)查
。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
,在徒弟龐憲
、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
,遍訪名醫(yī)宿儒
,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
。他首先在家鄉(xiāng)蘄州一帶采訪
。后來,他多次出外采訪
。除湖廣外
,還到過江西、江蘇
、安徽好多地方
。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chǎn)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
、茅山
、牛首山
,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后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chǎn)
,險探麓之華”的詩句
,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
。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
。其中有采藥的
,有種田的,捕魚的
,砍柴的
,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藥物
。比如蕓苔
,是治病常用的藥。但究竟是什么樣的
?《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說不明白
,各家注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一個種菜的老人
,在他指點下
,又察了實物,才知道蕓苔
,實際上就是油菜
。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
,第二年開花
,種子可以榨油,于是
,這種藥物
,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來了。 不論是在四處采訪中
,還是在自己的藥圃里
,李時珍都非常注意觀察藥物的形態(tài)和生長情況。蘄蛇
,即蘄州產(chǎn)的白花蛇
。這種藥有醫(yī)治風痹、驚搐
、癬癩等功用
。李時珍早就研究它
。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里觀察
。內(nèi)行人提醒他
,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里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
。那么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么樣的呢
?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他
,蘄蛇牙尖有劇毒
。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
,否則就中毒死亡
。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
。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
,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么大
,其實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
。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
,于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峰山上
。那里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
,灌木叢生
。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
。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
,所以生活在這一帶。李時珍置危險于度外
,到處尋找
。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于親眼看見了蘄蛇
,并看到了捕蛇
、制蛇的全過程。由于這樣深入實際調(diào)查過
,后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
,就得心應手,說得簡明準確
。說蘄蛇的形態(tài)是:“龍頭虎口
,黑質(zhì)白花
、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
,口有四長牙
,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
,腸形如連珠”
;說蘄蛇的捕捉和制作過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
。先撒沙土一把
,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
。用繩懸起
,刀破腹以去腸物
,則反尾洗滌其腹
,蓋護創(chuàng)爾,乃以竹支定
,屈曲盤起
,扎縛炕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蓖瑫r
,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蘄地者,雖干枯而眼光不陷
,他處者則否矣
。”這樣清楚地敘述蘄蛇各種情況
,當然是得力于實地調(diào)查的細致
。 李時珍了解藥物,并不滿足于走馬看花式的調(diào)查
,而是一一采視
,對著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
、含混不清的藥物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一采視
,頗得其真”
,“羅列諸品,反復諦視”
。 當時
,太和山五龍宮產(chǎn)的“榔梅”
,被道士們說成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他們每年采摘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