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中脘穴,神闕穴,天樞穴,合谷穴,足三里穴,脾俞穴,章門穴,胃俞穴,公孫穴,關元穴,三陰交穴,
關鍵詞:調(diào)理腸胃保健康
腹痛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腹腔內(nèi)外臟器的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腹部的疼痛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療法】
方法一:艾炷無瘢痕灸
1、取中脘
2
、把小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膚上,點燃施灸。施灸者要密切觀察艾炷的燃燒狀況,還要不斷詢問患者的感受。當艾炷燃近皮膚或患者感覺疼痛時,用鑷子夾去剩余艾炷,再重新更換第二壯。每個穴位灸3?5壯,每曰1?2次。此灸法對治療寒凝腹痛效果顯者。方法二:艾條溫和炙
取脾俞、胃俞
、中脘、章門、神闕、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合谷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順序施灸【輔助治療方】
在艾灸治療的同時配以簡單的按摩
,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摩氣海、天樞、足三里、三陰交、中脘穴可調(diào)理脾胃,改善血液循環(huán),調(diào)整消化功能,從而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專家叮囑】
腹痛患者要注意調(diào)節(jié)飲食,不要暴飲暴食
,不吃生冷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水果和蔬菜,飯后不要急于運動。要注意對腹部保暖,因腹部受寒容易引發(fā)腹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aijiu/229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上一篇:
呃逆艾灸哪個部位圖解
下一篇:
慢性闌尾炎艾灸哪個部位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