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 也是詩的國度。中國人歷來愛飲茶, 日常生活離不了它,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詞人, 不但詩詞寫的出色, 愛好金石, 而且同樣喜歡飲茶
。其在《〈金石錄〉后序》中就說過“眾性偶強記, 每飯罷, 坐歸來堂烹茶, 指堆積書史, 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 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
①可見, 只要有書可讀,有茶可飲, 即使過著這樣平淡
、簡單的日子她也心甘情愿。李清照的詞作中涉及到飲茶的不多, 但是我們也可從中窺探到北宋
、南宋時期的飲茶習俗和風尚。作品一:【小重山】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
。碧云籠碾玉成塵花影壓重門
注解:上片是敘述晨起飲茶憶夢
唐宋時制茶流程
唐宋時的飲茶方法是將鮮茶葉蒸熟后, 搗碎做成餅, 再用繩子串起烘干, 稱“茶餅”或“餅茶”
②李清照詞中的“碧云籠”可能就是蒸茶的一種器具, 說它是“碧云”, 是因為這種蒸籠大多是用青綠色的竹子所做
③說到當時的茶器有茶焙
④句說的就是用外方內(nèi)圓“月團”形的碾盤把蒸好的茶餅碾碎的過程
作品二:【鷓鴣天】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鎖窗
秋已盡, 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
該詞也提到了品茶憶夢, 但卻是另一種境界, 是在借酒澆愁。按往昔習慣, 酒闌人夢, 憑茶苦以解酒, 清醒再嗅嗅瑞腦香味以爽心開懷
關于“團茶”, 《宣和北苑貢茶錄》記載: “太平興國初( 公元976年) , 特制龍鳳模, 遣使臣即北苑造團茶, 以別庶飲
據(jù)《宋史·食貨志》、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
作品三:【攤破浣溪沙】
【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
枕上詩書閑處好, 門前風景雨來佳
注解:上片的意思是: 沉疴稍愈, 鬢發(fā)也霜白稀疏了, 因為體力不支, 只得臥看殘缺的月亮爬上紗窗。這時還不能飲茶, 而只能飲豆蔻熟水將息條理
“熟水”是宋人常用的飲料之一
⑤“分茶”又稱“茶百戲”,是在飲茶過程中形成種技藝
⑥“生成盞”條則具體記錄了福全和尚嫻熟的分茶技藝: “能注湯幻茶, 成一句詩, 并點四甌, 共一絕泛乎湯表。小小物類, 唾手辦耳
⑦福全對這種“饌茶而幻出物象于湯面”的“通神”之“湯戲”, 自意“生成盞里水丹青,巧畫工夫學不成。欲笑當時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 即認為自己的分茶技藝在唐代“茶圣”陸羽之上
作品四: 【轉調(diào)滿庭芳】
【轉調(diào)滿庭芳】
芳草池塘
當年曾勝賞
這里的“生香薰袖, 活火分茶”提到的也是分茶的情景
簡短的茶詞與茶詩是宋代文人精神風貌的寫照, 浸潤著宋代文人的人格理想,顯示出宋代文人精細享受生活的雅趣
李清照對茶的飲用更超脫了一般飲用的需求, 進入了身心境界的極致體驗, 在一具一壺, 一品一飲中尋找自己平樸、自然
注釋:
①[ 宋] 李清照著.王學初校注.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
②⑧[ 宋] 陸游.陸游集.中華書局, 1976.
③[ 宋] 蔡襄著.蔡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④[ 宋] 秦觀著.淮海集簽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⑤[ 宋] 陳元靚著.事林廣記.中華書局, 1999.
⑥⑦[ 宋] 陶谷撰.清異錄.中國商業(yè)出版社, 1985.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242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