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起源中國茶道形成于唐代中期,陸羽是中國茶道的創(chuàng)始人
陸羽所著《茶經(jīng)》三卷
陸羽《茶經(jīng)》所倡導的飲茶之道包括鑒茶
、選水中國茶道即飲茶之道
中國古代有關茶道的著作除《茶經(jīng)》外
現(xiàn)在廣東潮汕地區(qū)
功夫茶道的程序如下:恭請上座
中國茶道就是通過上述飲茶程序讓人們在品茶享受中潛移默化
唐朝社會穩(wěn)定
當然,宮廷茶宴
南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日本高僧榮西和尚訪華,首次將茶樹種子帶回日本
南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
日本豐臣秀吉時代(1536-1598年)
新羅善德女王時代(632-646年)
,從唐朝傳入飲茶習俗。新羅興德王三年(828年),遣唐使金大廉從中國帶回茶樹種子,由朝廷降詔種于地理山,從而促成了韓國本土茶業(yè)的發(fā)展及飲茶之風。936-1392年是高麗王朝飲茶的全盛時期
,茶在貴族及僧侶生活中已不可或缺,民間飲茶風氣也相當普遍。當時全國有35個茶葉產(chǎn)地中國茶道早于日本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
中國茶道重精神而輕形式,不只滿足于用茶修身養(yǎng)性
,也不苛求儀式和規(guī)范,而是更大膽地探索茶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chuàng)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使茶飲在醫(yī)療保健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使其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這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特色,也是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中國茶道是陸羽開創(chuàng)的。陸羽(733-804年)
,字鴻漸,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他精于茶道,為中國茶業(yè)和世界茶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被尊為“茶圣”,被祀為“茶神”。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陸羽因相貌丑陋而成為棄兒
,那時陸羽才3歲。被遺棄后,陸羽被一群大雁所圍護,竟陵龍蓋寺住持智積禪師將其收養(yǎng)。智積禪師拾到陸羽后,心想圍護他的大雁古稱鴻
,《易經(jīng)》卦辭說:“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智積禪師喜歡喝茶
,陸羽從少年開始就經(jīng)常為他煮茶。經(jīng)過長期實踐,陸羽終于煮出了好茶,以至于茶非陸羽所煮,智積禪師是不喝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陸羽漸漸長大
,性喜讀書,不愿意削發(fā)為僧。陸羽9歲時
,有一天智積禪師要他抄經(jīng)念佛,他問道:“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僧人生無兄弟,死無后嗣,能算孝嗎?”智積禪師聞言大怒,就用繁重的勞務懲罰他,讓他打掃寺院、清理廁所、修理僧舍,還讓他放牧三十頭牛。陸羽并不因此屈服,求知欲望反而更加強烈。他無紙學字,就用竹竿在牛背上寫字。有一天,陸羽偶然得到張衡寫的《南都賦》
,不禁大喜若狂。他雖并不全識其字,卻也展卷危坐,口中念念有詞。智積禪師知道后,把他禁閉在寺中,令其在院中除草轉(zhuǎn)眼三年過去,陸羽12歲了
陸羽到了寺外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年)
天寶十一年(752年),禮部郎中崔國輔貶為竟陵司馬
,與陸羽相識。這時,陸羽已是飽學之士,詩詞文章遠近聞名了。崔陸二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鑒水,談詩論文在崔國輔被貶的前一年,杜甫為了報國
陸羽不但有學問
天寶十五年(756年)
一路上,陸羽逢山使駐馬采茶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
《茶經(jīng)》問世后
陸羽在崔國輔被貶到竟陵前就已成名
陸羽一生鄙夷權(quán)貴,不重名利
陸羽的《茶經(jīng)》是唐代和唐以前有關茶葉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的系統(tǒng)總結(jié)
陸羽不但是一位茶葉專家,還是著名的詩人
陸羽著作有《江表四姓譜》《南北人物志》《吳興歷官志》《吳興刺史記》《吳興記》《吳興圖經(jīng)》《慧山記》《虎丘山記》《靈隱天竺二寺記》《武林山記》《家書》等多種。
陸羽生前每到一處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289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注意啦春茶多陷阱買茶需當心
下一篇:
走向繁榮唐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