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喜歡追根溯源,唐朝人是怎樣喝茶的
,這是一個(gè)讓很多人感興趣的問題。大唐是中華民族的鼎盛時(shí)期,隨著唐帝國強(qiáng)大的國際影響和頻繁的國際交往唐時(shí)首都長安薈萃了茶界名流文人雅士
,閑來無事他們辦茶會,寫茶詩,著茶文,品茶論道,以茶會友。文士茶道分為備器、凈手、焚香、禮拜、賞茶鑒茶、鑒水、烹茶、聞茶、觀色、謝茶等繁瑣的程序。受邀參加茶會的文士則用彈琴、吹笛、舞劍烘托茶會氣氛和答謝主人。唐朝時(shí)候的茶大都是蒸青團(tuán)餅茶
,少量是散茶。餅茶是將茶的嫩葉采集下來,然后蒸爛,搗成泥狀,用器皿壓實(shí)成塊,多是餅狀唐代飲茶詩中最著名的要算是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說是喝了七碗茶就能變成神仙
。這首詩至今流傳你說的電視中的那種喝茶不是功夫茶
陸羽在《茶經(jīng)》中十分詳盡地闡述了唐代飲茶方式的主流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295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