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知識100問(61-80問)
小小茶農(nóng)
2023-11-20 16:48:57
中國茶葉知識100問(61-80問)
61.祁紅分為哪幾個等級?
答:祁紅分為特級和1——5級共6個等級
。

62.祁紅的品質(zhì)特點有哪些?
答:優(yōu)質(zhì)祁紅的條索細嫩挺秀,金毫顯露
,色澤烏黑油潤,香氣高鮮醇甜
,因火功水平不同
,有的呈砂糖香
,有的呈甜花香或蘋果香
,香氣清高持久,獨樹一幟
,被業(yè)內(nèi)人士稱為“祁門香”。祁紅的滋味鮮醇
,回味雋永
,味中有香,香中帶甜
,被譽為“群芳最”。
63.祁紅獲得過哪些榮譽?
答: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金獎;1983年榮獲國家金獎并被列入國家禮茶;1986被評為全國名茶
,同一年在布魯塞爾舉辦的第26屆世界優(yōu)質(zhì)食品評選會上再次獲得國際金獎。
64.我國還有哪些著名的紅茶?
答:除了正山小種和祁門紅茶之外
,云南省出產(chǎn)的大葉種工夫紅茶(滇紅)
,福建產(chǎn)的坦洋工夫紅茶
、政和工夫紅茶、白琳工夫紅茶
,廣東的英德紅茶,荔枝紅茶
,海南省產(chǎn)的南海CTC紅碎茶等也都是著名的紅茶
。
65.什么是烏龍茶?
答:烏龍茶屬于葉茶類。通過采青
、萎凋
、做青、殺青
、揉捻
、干燥等基本工藝程序生產(chǎn)的半發(fā)酵茶稱為烏龍茶。臺灣人亦稱之為
青茶。
66.烏龍茶可分為哪幾類?
答:烏龍茶按主產(chǎn)區(qū)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龍
、廣東烏龍、臺灣烏龍等四類
。目前也有人把
綠茶產(chǎn)區(qū)改變工藝生產(chǎn)的烏龍茶單列一類,稱為“綠改烏”烏龍茶
。
67.什么的閩北烏龍?它有哪些代表性品種?
答:生產(chǎn)于福建北部五市五縣的烏龍茶統(tǒng)稱為閩北烏龍
。它包括
武夷巖茶和閩北水仙兩大類
。武夷巖茶的主要品種有
大紅袍、肉桂
、水仙
、黃觀音
、金觀音、丹桂
、鐵羅漢
、水金龜、白雞冠
、半天妖等。閩北水仙是指生產(chǎn)在建甌市以及相鄰縣(市)的水仙烏龍茶
。
68.什么的武夷巖茶?它又分為哪幾小類?
答:生產(chǎn)于武夷山市2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用傳統(tǒng)工藝生產(chǎn)的烏龍茶稱為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過去分為正巖茶
、半巖茶和洲茶三小類
。2002年8月1日實施的國家標準中把烏龍茶分為名巖和丹巖兩類
。(生產(chǎn)于武夷山市70平方公里風景區(qū)內(nèi)的稱為名巖,其余地方的烏龍茶稱為丹巖)
。
69.什么的閩南烏龍?它有哪些代表性品種?
答:生產(chǎn)于福建省南部地區(qū)(今漳州市、泉州市
、廈門市)的烏龍茶稱為閩南烏龍。主要品種有安溪縣的
鐵觀音,黃金桂
、本山、毛蟹以及色種;生產(chǎn)于平和縣的白芽奇蘭;生產(chǎn)于詔安縣的八仙茶;生產(chǎn)于永春縣的佛手茶;以及閩南水仙
。
70.什么是廣東烏龍?它有哪些代表性品種?
答:生產(chǎn)廣東省的烏龍茶稱為廣東烏龍。它的代表性品種有鳳凰單叢
,嶺頭單叢
,興寧大葉奇蘭茶,大埔西巖烏龍茶等
。
71.什么是臺灣烏龍?它分為哪幾類?各有哪些代表性品種?
答:產(chǎn)于我國臺灣省的烏龍茶稱為臺灣烏龍茶。亦稱為青茶
。臺灣烏龍茶按其發(fā)酵程度分為三類
。
1. 包種類:屬于輕發(fā)酵烏龍茶
,代表性品種有文山包種茶(條索狀)及凍頂包種茶(半球狀)
。
2. 青茶類:屬于中發(fā)酵烏龍茶,代表性品種有木柵鐵觀音
,石門鐵觀音等。
3. 臺灣烏龍茶類:屬重發(fā)酵烏龍茶
。代表性品種為東方美人,亦稱為白毫烏龍
、香檳烏龍、五色茶
、膨風茶等
。另外
,臺灣烏龍還常制成調(diào)味茶
,如西洋參烏龍
、人參烏龍等。
72.臺灣的名茶金萱
、翠玉屬于什么茶?
答:金萱與翠玉都是臺灣新選育出的優(yōu)良樹品種。臺茶12號稱為金萱
,臺茶13茶稱為翠玉
,金萱與翠玉都適制烏龍茶,亦可制成包種茶
。
73.臺灣茶業(yè)與大陸有什么歷史淵源關系?
答:臺灣自古有野生茶類,但其茶葉生產(chǎn)的技術和茶樹良種均源于福建省
。據(jù)《臺灣通史》記載,嘉慶十五年(1810年)大陸茶商柯朝氏從福建帶來武夷山茶種
,試種于文山縣獲得成功
,后相互傳植
,推動了臺灣茶葉的發(fā)展。又有史料記載
,是清代舉人林鳳池從武夷山將茶苗引種到臺灣鹿谷鄉(xiāng)。
74.什么是水仙茶?為什么老叢水仙品質(zhì)較好?
答:水仙是茶樹的一個品種
,屬于半喬木型,其母樹產(chǎn)于福建北部建陽小湖鄉(xiāng)的祝桃仙洞附近
,故因地得名為“祝仙”,因當?shù)胤窖浴白
!迸c“水”同音
,后人稱之為“水仙”
。解放后水仙茶被定為國家級茶樹良種,廣為推廣
。因水仙為半喬木型
,根系十分發(fā)達,樹越老
,根扎得越深
,分布得越廣,吸收的礦物質(zhì)等養(yǎng)分越多
,所以老叢水仙的品種較優(yōu)
。
75.武夷水仙分為幾個等級,品質(zhì)有什么特點?
答:武夷水仙創(chuàng)制于1821年
,2002年8月1日實施的國家標準把武夷水仙分為特級和1——3級共四個等級。優(yōu)質(zhì)水仙條索壯結(jié)
、油潤、勻整
,香氣濃郁鮮銳
,湯色金黃清澈
,滋味濃爽鮮銳、巖韻明顯
。葉底肥嫩軟亮呈綠葉紅鑲邊。
76.武夷水仙獲得過哪些榮譽?
答:清代宣統(tǒng)二年獲南洋勸業(yè)會優(yōu)勝獎
。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
,是享譽百年的歷史名茶,在東南亞華僑中聲譽尤佳
。
77.什么是肉桂?它始創(chuàng)于何年?產(chǎn)于何處?
答:肉桂是武夷巖茶中的當家品種,原名玉桂
。1942年當代茶圣吳覺農(nóng)任福建省示范茶場場長時發(fā)現(xiàn)了玉桂品種,后來經(jīng)過幾十年的精心栽培選育
,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發(fā)展成為國家級良種。肉桂原產(chǎn)于武夷山風景區(qū)內(nèi)的慧苑巖
。
78.肉桂分為幾個等級?
答:2002年8月1日實施的國家《武夷巖茶標準》
,把肉桂分為特級、一級
、二級共三個級別
。
79.優(yōu)質(zhì)肉桂有哪些品質(zhì)特點?
答:條索肥壯緊結(jié)
、沉重,色澤油潤
,砂綠
、紅點明星。香氣濃郁持久
,似有乳香、蜜桃香或桂皮香
。湯色金黃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鮮爽
,巖韻明顯
。葉底肥厚軟亮
,紅邊明顯。
80.肉桂獲得過哪些榮譽?
答:肉桂茶1989年至1993年曾連續(xù)五年榮獲國家農(nóng)業(yè)部全國名茶評比
,烏龍茶類第一名。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
,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是喜歡學習茶藝的
,而且茶道入門基本知識是有很多的
,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基本知識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1 一、3分鐘教你讀懂泡茶的正確步驟
1、溫具
用沸水沖淋所有茶具
,隨后即將茶壺
、茶杯瀝干
,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后溫度相對穩(wěn)定
,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2、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
,往泡茶的壺(杯)里置入一定數(shù)量的茶葉
,茶葉的數(shù)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
3、沖泡
置茶后
,將開水沖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
,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鐘左右
,沖泡次數(shù)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
4、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
,然后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
5 、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托著送給客人
,放置客人右手前方
,請客人品茶
。
6 、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
,接著端杯聞香
,再啜湯賞味
。
二、關于茶道入門的基礎知識
1、認識中國茶
茶道指的是泡茶規(guī)范,為發(fā)揮各類茶性優(yōu)點
,抑制不足之處
,禮序中應遵循“和儉敬美”基本要義。中國六大類茶葉的品種數(shù)以百計
、千計
,都能以相應的茶道禮序來表現(xiàn)
。
2、認識和應用茶具
要學習茶道
,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種茶具及其功能
。茶道過程實踐性很強
,初學時不妨親身使用茶具泡茶,來領略茶道樂趣
。
3、基本手勢
學習泡茶時,手勢對于泡茶的效果也會產(chǎn)生影響
。傳統(tǒng)茶道的禮序過程有很多
,不同地區(qū)
、不同流派會有差異,而普及性大眾茶禮則相對簡約
。
4 、備器
學習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
。傳統(tǒng)的泡茶工具分別有:茶壺、茶杯
、茶匙
、茶則
、茶盞
、公道杯、茶托
、茶巾、蓋碗、茶漏
、茶盤
、煮水器
、茶針
、茶荷、茶夾等等
。
5、潔具
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
,然后注入各茶具中燙洗,這一步驟稱為清洗器皿
,即清洗茶具
、溫潤器皿的意思。
三、新手必須注意的幾個泡茶事項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
,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
,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
,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堿過多
,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yǎng)成分
。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
,會破壞很多營養(yǎng)物質(zhì)
。例如維生素C
、P等
,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zhì)
,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
,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
,如溫度太高
,茶葉泡熟
,變成了紅茶
,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
(3)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后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zhì)已經(jīng)浸泡出來
。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
。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
,易發(fā)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
(4)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shù)人泡過茶后,把用過的茶葉扔掉
。實際上這樣是不經(jīng)濟的,應當把茶葉咀嚼后咽下去
,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
、粗纖維和其它營養(yǎng)物質(zhì)
。
(5)習慣于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
,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
。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
,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后可續(xù)水再泡3-4杯
。
四、如何挑選好的茶葉
1
、嫩度:嫩度是決定品質(zhì)的基本因素
,所謂“干看外形,濕看葉底”
,就是指嫩度
。一般嫩度好的茶葉
,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
、扁、平
、直”)。此外
,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鑒別。鋒苗好
,白毫顯露
,表示嫩度好
,做工也好
。
2
、條索: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guī)格
,如炒青條形
、珠茶圓形
、龍井扁形
、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
,看松緊
、彎直
、壯瘦
、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松緊
、勻正、輕重
、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guī)格。
3
、色澤: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
、加工技術有密切關系。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
,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
、烏龍茶青褐色
、黑茶黑油色等
。但是無論何種茶類
,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
,光澤明亮
,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
,深淺不同,暗而無光
,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
,品質(zhì)劣。
4
、整碎: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
,以勻整為好
,斷碎為次
。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zhì))
,使茶葉在旋轉(zhuǎn)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
、輕重、粗細
、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
。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于中層
,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
,都以中層茶多為好
。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
,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
,沖泡后往往滋味過濃
,湯色較深。
5
、凈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
、茶梗、茶末
、茶籽和制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
、石灰
、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
。凈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
。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干香來鑒別
。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
,干香和濕香也有不同,需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定
,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
。最易判別茶葉質(zhì)量的
,是沖泡之后的口感滋味
、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
。所以如果允許
,購茶時盡量沖泡后嘗試一下
。
五 、新鮮茶葉的保存方法
(1)利用干燥箱儲存:因為干燥箱溫度穩(wěn)定
,也隔絕空氣,將茶葉放在干燥箱中儲存不會潮濕或氧化
。
(2)利用冰箱儲存:要維持茶葉的新鮮與香味,最好低溫貯存
,尤其是較細嫩的茶葉如龍井、碧螺春
、黃山毛峰更要冷藏
。必須注意的是,保存茶葉的冰箱必須衛(wèi)生
、清潔
、無異味
,更不能保存茶葉以外的東西。
(3)利用熱水瓶儲存:將熱水瓶整理干凈
,再將要儲存的茶葉倒入瓶內(nèi)
,塞緊塞子存放
。
(4)利用罐子儲存:先用小罐子分裝少量茶葉
,以便隨時取用,其余的茶葉則用大罐子密封起來儲存
。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
、木盒或藥罐,因為這些器具具有透光
、不防潮、易碎的缺點
。適合保存的罐質(zhì)材料有: 錫罐或鐵罐:具有不透光的功能,是最適合的材質(zhì)
,包裝前罐內(nèi)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且必須保持罐內(nèi)清潔
、干燥、無異味
。 鐵皮罐:最好用雙層蓋的,包裝前罐內(nèi)要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
,蓋口的縫隙可用膠紙封緊
。 密封罐:市面所賣的密封罐通常會透光,使用時最好先用鋁箔袋將茶葉包裝好再放入密封罐
,另外也可以放入干燥劑
,加強防潮的功能
。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2 1、喝茶
如果家庭或辦公室是一袋裝在大袋子里的散裝茶
,則取茶時請勿用手抓茶
。您可以將其直接倒入客戶的杯子中
,也可以先倒入一些茶然后倒入杯子中。茶倒入客人的杯子
。茶要適量,茶要過多
,茶要濃。茶太少
,沖出來的茶沒有味道。如果客人介紹了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
,則將根據(jù)客人的胃來洗茶
。
2、倒茶
倒茶時
,無論是小杯茶
,都不要太滿。太滿了
,無法溢出
,桌子,凳子和地板都濕了
。如果不小心,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
,使主人和主人感到困難。當然
,不建議跌得太少。如果茶只覆蓋杯子的底部并送給客人
,那會讓人們覺得他們在假裝是假裝,而不是真誠
。
3、段茶
握住杯子的右側(cè)
,用左手握住杯子的底部
,并伸出雙手以示尊重
。握住杯子時不要抓住杯子
;喝茶時不要說話,以防止唾液濺入杯中
。給客人喝茶時,最好使用茶盤
。如果不使用托盤,請注意不要用手指觸摸杯子的邊緣
。進行注水,茶
,熱茶杯,火鍋等時
,請雙手旋轉(zhuǎn)。
如果使用右手
,則必須逆時針方向按。如果您用左手
,則必須像問候手勢一樣順時針按下
,表示“歡迎光臨
,歡迎光臨”
。相反,發(fā)誓“去吧
,去吧,去吧”成為一種建議
。
4、注意順序
注意順序,先長后幼
,第一和第二,主要
,應按照茶的身份順序
;放置茶壺時
,壺嘴不能與他人相配,否則請迅速離開
;從客人的右邊喝茶,在“茶杯”中
,一定要注意客人右邊的茶杯把手,例如右邊
。
這有利于客人握住杯子的把手并禮貌地邀請客人喝茶。如果房間正在開會或很安靜
,請不要喝茶
。要發(fā)出聲音,請放下瓷杯
,并用小手指墊住杯底
,以防瓷杯發(fā)出聲音。
5、加茶
如果您需要在杯子里加茶,就必須這樣做
。當然
,添加茶時,必須先向客人添加茶
,然后再向自己添加茶。如果有兩個以上的訪客
,則茶色應均勻地分布在茶盤上,而茶盤的底部應放在左手
。
右手應握住茶盤的邊緣
。如果有茶點心,應將其放在客人的右前方
。茶杯應放在零食中。對
。喝茶時
,應使用右手茶
,并從客人的右邊飲用。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3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十三道茶道的基礎知識包括凈手
、燙杯溫壺、馬龍入宮
、洗茶、沖泡
、春風拂面
、封壺、分杯
、玉液回壺、分壺
、奉茶
、聞香,以及最后一道品茗
,用三指捧品茗杯
,分三口輕啜慢飲,細細品味茶湯的韻味
。
茶道第一道:凈手
凈手也就是洗手
,喝茶衛(wèi)生很重要。
茶道第二道:燙杯溫壺
燙杯溫壺是把茶葉器具都用沸水沖洗一次
,不但干凈衛(wèi)生也可以給茶葉預熱,讓茶味更香
。
茶道第三道:馬龍入宮
馬龍入宮即是把茶葉放到器具里,程序簡單
,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
,更具有茶韻。
茶道第四道:洗茶
把開水倒入放有茶葉的壺中
,然后又迅速倒出,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zhì)去掉
。
茶道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
,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
茶道第六道:春風拂面
春風拂面
,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
,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茶道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
,保存茶壺里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
。
茶道第八道:分杯
分杯是喝茶開始的步驟
,用茶夾將聞香杯
、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方便加茶。
茶道第九道:玉液回壺
玉液回壺是把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
,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
茶道第十道:分壺
將茶湯倒入客人的聞香杯中
,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
,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
茶道第十一道:奉茶
奉茶是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
茶道第十二道:聞香
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
茶道第十三道:品茗
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
,分三口輕啜慢飲
,細細品味茶的韻味。
茶文化知識
中國茶道知識有哪些
?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源于中國
,盛于日本,皇家有皇家的茶道
,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
,禪有禪的茶道
,道家有道家的茶道
,不一而足。一句話
,品賞茶的美感之道,各行其道
,取決于各自的審美觀。
茶道是構(gòu)筑在特定的客觀事物上的茶人的觀念
,它既是茶人的認識論,也是茶人的方法論與世界觀
。從廣義來講,“茶道”是人類發(fā)現(xiàn)并利用茶葉后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各種茶葉制作工藝以及利用與其茶品相應的食茶
、飲茶方法進行養(yǎng)生并冶煉情性的觀念方法的 ***
;從狹義而言
,‘茶道’就是飲茶人在特定的時空環(huán)境借喝茶之事修身養(yǎng)性以完善人格的方法論以及由此中折射出來的價值觀
。
中國茶文化的知識
茶
,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
。
它發(fā)乎
神農(nóng),聞于魯周公
,興于唐朝,盛在宋代
,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
,并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
,全世界已有50余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