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為茶荈劇
唐代,隨著茶葉生產(chǎn)與貿(mào)易的發(fā)展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jīng)濟繁榮時期
,加之當(dāng)時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xiàn)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nèi)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西江水清江石老
,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氣早
,雙井茅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yǎng)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
,一啜尤須三日夸。山間竹里人家
,清香嫩蕊黃芽。客到茶煙起。
茶七飯八酒加倍
。三茶六飯
。寧可一日不食, 不可一日無茶
。橙子芝麻茶
, 吃了講天話。 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頭交水,二交茶
。時新茶葉陳年酒
。頭茶苦,二茶澀
,三茶好吃摘勿得。嫩香值千金。
素食清茶,爽口爽心
。金沙泉中水
,顧渚山上茶。莫干清涼世界
,竹蔭十里茶香。高山霧多出名茶。 平地有好花
,高山有好茶。 砂土楊梅黃土茶。細雨足時茶戶喜
。驚蟄過
,茶脫殼。谷雨茶
,滿地抓。向陽好種茶,背蔭好插柳
。若要茶
,二八耙。(二、八指夏歷二月和八月)老茶不改雞骨頭。 若要茶園敗
,先種蕃薯后種麥。 留葉采摘,常集不敗茶籽采得多
頭茶勿采
拱拱蟲,拱一拱
立夏茶,夜夜老
茶過立夏
夏茶養(yǎng)叢,秋茶打頂。
立夏過
茶葉好比時辰草,日日采來夜夜炒
采高勿采低
,采密不采稀。春茶留魚葉分批采
, 夏茶留大葉采, 秋茶留魚葉采。燙茶傷人
,姜茶治病。姜茶治痢,糖茶和胃
。茶怕異味
。濃茶猛煙,少活十年。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燒香點茶
淺杯茶,滿杯酒
一碗苦,二碗補
飯后一杯茶,老來不眼花
吃了茶葉子(蛋)做事不怕死
吃碗元寶茶,一年四季大發(fā)財
茶博士 (指茶館中跑堂遞水的人
寧可少施一次肥,不能多養(yǎng)一次茶
若要茶樹好
若在春草好
若要茶,伏里耙
茶地曬得白
頭茶荒
七挖金,八挖銀
七挖金,八挖銀
秋冬茶園挖得深,勝于拿鋤挖黃金
清明時節(jié)近
立夏三日茶生骨
春草留一丫,夏茶發(fā)一把
春茶苦
土厚種桑
稻要地平能留水,茶要土坡水不留
正月栽茶用手捺
茶樹本是神仙草
一擔(dān)春茶百擔(dān)肥
根底肥
澆肥不埋潭
欄肥、壅肥三年青
若要肥
三年不挖
1.與茶有關(guān)的散文詩或現(xiàn)代詩 在唐代
之路”
到集市上去換新茶
文學(xué)史上的一個奇特景觀
茶給詩人清思助興,詩人也給茶傳神寫照
內(nèi)容涉及茶的采制
富了中華的茶文化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寫下50多首茶詩
山境會亭觀宴》詩中寫道:“遙聞境會茶山夜
中分兩州界
此詩燴炙人口,廣為傳誦
。詩中“紫筍”即產(chǎn)自潮州的貢茶“顧渚紫筍”
。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也有首寶塔詩《茶功》:“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夜后追邀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中唐詩人盧仝的《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茶詩之一
詩中的“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與晉人張載的“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相呼應(yīng)
。盧仝還有首《七碗茶》:“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春風(fēng)生
妙寫得淋漓盡致,連蘇軾也說:“何須魏帝一丸藥
蘇軾的詠茶詩也寫得空靈別致,他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
中寫道:“仙山靈草濕行云
吹破武林春
柔佳茗似佳人
詩仙李白一生寫了許多酒詩,也寫了很多茶詩
。他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是我國較早的詠名茶詩
,詩中寫道:嘗聞玉泉山,
山明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
,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
,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
采服潤肌骨
。……
唐詩人齊己也有首《詠茶十二韻》
,其開頭寫道:“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
。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南宋詩人陸游出仕過福州
、鎮(zhèn)江,又曾入蜀赴贛,輾轉(zhuǎn)各地,有機會品嘗各地名茶,所以在他的《劍南詩稿》中
,詠茶詩詞就有300多首是歷代寫茶詩最多的詩人
。他曾寫道:“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細啜襟靈爽
,微吟齒頰香”,從詩中可看出陸游自己動手烹茶為樂及對茶道的感悟。
元代詩人謝宗可有首《雪煎茶》:“夜掃寒英煮綠塵
,松風(fēng)入鼎更清新……”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汪士稹在飲安徽涇縣“涌溪火青”茶后
寫道:“不知涇縣山之涯
,春出茁此香靈茶;雨莖細葉雀舌卷,蒸焙工夫應(yīng)不淺
;芳向幽窗吸白云北苑茶》,歐陽修的《雙井茶》等都是著名的茶詩
經(jīng)傳
注解和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的最好例證
。在當(dāng)代,已故的陳毅、郭沫若、趙樸初也曾寫下優(yōu)美的茶詩。
2.關(guān)于茶的古詩20首 1、山泉煎茶有懷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
,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譯文:坐著倒一鼎清涼的水
,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么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2、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
,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cè)餄{。一飲滌昏寐
,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愁看畢卓甕間夜
,笑向陶潛籬下時孰知茶道全爾真
譯文:越人送給我剡溪名茶
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來自欺欺人
3、品令·茶詞
宋代:黃庭堅
鳳舞團團餅
味濃香永
。醉鄉(xiāng)路譯文:幾只鳳凰在鳳餅茶上團團飛舞。只恨有人將茶餅掰開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
4、滿庭芳·茶
宋代:黃庭堅
北苑春風(fēng)
相如,雖病渴
譯文:北苑茶山春風(fēng)浮動,茶餅形狀萬千
纖纖玉指
5
唐代:柳宗元
芳叢翳湘竹
圓方麗奇色
猶同甘露飯
譯文:芳香的茶樹叢掩隱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葉上那滴滴神露凝聚著純潔的光華
盛茶的器具有圓有方,色澤絕非一般
,茶葉品質(zhì)如圭如璧,真是美玉無瑕。我吩咐家人用華貴的茶具去煎這難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彌漫到遠處的人家。這純和的茶香讓我的靈魂得以凈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蕩去內(nèi)心的昏邪。它如同佛祖如來那甘露一般的齋飯
,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個天下。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誰不驚嘆,恐怕更珍貴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3.關(guān)于品茶
、賞茶、茶韻的現(xiàn)代詩歌 沒找到現(xiàn)代詩歌,只找到了一些古詩,還是挺不錯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嘗茶》
[唐] 劉禹錫
生怕芳叢鷹嘴芽
,老郎封寄謫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
。《茶》
[宋] 林逋
石碾輕飛瑟瑟塵
, 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間絕品人難識
《茶煙》
[明] 瞿佑
蒙蒙漠漠更霏霏, 淡抹銀屏冪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石鼎火紅詩詠后
雪飄僧舍衣初濕, 花落艄船鬢已絲
;惟有庭前雙白鶴
, 翩然趨避獨先知。4.關(guān)于茶的詩句 關(guān)于"茶"的詩句是非常多的
,提供一部分供你參考:1、前月浮梁買茶去(唐·白居易·《琵琶行》)2、日高人渴漫思茶(宋·蘇軾·《浣溪沙》)3、早茶采盡晚茶出(宋·陸游·《示兒》)4、林間攜客更烹茶(宋·辛棄疾·《鷓鴣天》)5、三杯濁酒一甌茶(宋·無名氏·《鷓鴣天》)6、待羔兒、酒罷又烹茶(宋·辛棄疾·《滿江紅》)7、馀甘解助茶清(宋·無名氏·《臨江仙》)8、鬢絲幾縷茶煙里(宋·陸游·《漁家傲》)9、鬢絲幾縷茶煙里(宋·陸游·《漁家傲》)10、酒闌更喜團茶苦(宋·李清照·《鷓鴣天》)11、酒闌更喜團茶苦(宋·李清照·《鷓鴣天》)12、茶甘飯軟(宋·陸游·《沁園春》)13、已改煎茶火(宋·蘇軾·《南歌子》)14、喜觀書不用、菊茶明眼(宋·無名氏·《沁園春》)15、奇茶堪獻仙家(元·無名氏·《沁園春》)16、舉觴無復(fù)問煎茶(宋·韓淲·《浣溪沙》)17、嫌茶愛酒(宋·沈瀛·《減字木蘭花》)18、粗茶淡酒(宋·沈瀛·《減字木蘭花》)19、茶甌酒碗試濡唇(宋·韓淲·《浣溪沙》)20、春筍慣分茶(宋·史浩·《臨江仙》)21、一縷茶煙透碧紗(清·納蘭性德·《采桑子》)22、篝火為試江南茶(宋·陸游·《梅花》)23、茶鼎熏爐宜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5.描寫品茶的原創(chuàng)現(xiàn)代詩 一 詩
1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
開緘宛見諫議面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fēng)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仁風(fēng)暗結(jié)珠蓓蕾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
柴門反關(guān)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fēng)吹不斷
一碗喉吻潤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也
蓬萊山
山上群仙司下土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該詩又稱《七碗茶詩》.它以神逸的筆墨
詩中描述詩人關(guān)閉柴門
詩人剛飲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