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茶
洞庭“碧螺春”茶蜚聲中外,但不知“虎丘茶”早已著名
。據(jù)《虎丘志》載:“虎丘茶色如玉
,味如蘭
,宋人呼為白云茶
,號稱珍品”
。
虎丘茶是以寺園為中心的小塊茶園
。茶園位于離劍池不遠(yuǎn)的虎皇西部虎丘持附近
,由野生茶改植,園地很小
,茶園由虎丘寺僧管理所有
。由于品質(zhì)精良,至宋代已相當(dāng)有名
。這種茶很是奇特
,茶微帶黑,不甚蒼翠
,有類似
白茶的特性
,疑是古代白茶的一種。茶湯色白如玉
,然而清香可口
,酷似豌豆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恫杞狻穼⑶鸩璧脑u介是:“茶色白
,味甘鮮,香氣撲鼻
,乃為精品
。茶之精者,淡亦白
,濃亦白
,初潑白,久貯亦白
,味甘色白
,其香自溢,三者得
,則具得也”
。
由于虎丘茶的特殊品質(zhì),至明代已發(fā)展為名冠天下的茶種
,引起了官紳的垂涎與競相掠奪
,正如屠隆(1590年)《茶說》所述:“虎丘,最號精絕
,為天下冠
。惜不多產(chǎn),皆為豪右所據(jù)
,寂莫山家
,無繇獲購矣”。
據(jù)載
,明代天啟四年(1624年)
,有個大臣按臨蘇州,強索虎丘白茶
,寺僧無茶可獻
,競遭刑辱,住持僧憤而砍樹刨根
,以死相抗
。若干年后,雖然有位虎丘持的大方和尚到徽州休寧采了茶種回來培植
,按照傳統(tǒng)方法培植出新一代虎丘茶
,不過也沒有流傳很久。近據(jù)虎丘老人講:此茶近二百年來早已失種
。
清代文學(xué)家尤侗
,曾寫有《試虎丘茶》詩:“虎丘之茶,名甲天下
,官鎖茶園
,食之者寡,更有竊者
。竹爐活火
,炭無煙燼
,松院匡床,器悉陶瓦
,僉曰鯀哉
,吾與點也”。此詩是用吳語來諧音達(dá)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磅叀保笥碇?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點”
,孔子弟子曾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磅呍铡?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諧吳音“(水)開了”;“點”,即沏茶
,意思是說:“我來幫吾篤泡茶噓!”
江蘇蘇州可以吃的特產(chǎn)是什么?
蘇州歷史悠久
,江湖橫陳
,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饒
,民風(fēng)淳厚
,商賈云集,雅士爭趨
,人們稱之謂天堂
。憑借這樣的優(yōu)勢,天堂美食也以其悠久的歷史
,廣博的取料
,精巧的烹制,高雅的調(diào)味
,鮮明的特色
,繁多的品種及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成為我國飲食文化領(lǐng)域里的一方瑰寶。而制作這些美食美點的老字號酒館茶樓比比皆是
, 著名的蘇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魚
、清湯魚翅、響油鱔糊
、西瓜雞
、母油整雞、太湖莼菜湯
、翡翠蝦斗
、荷花集錦燉等
。 蘇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監(jiān)弄、十全街
、學(xué)士街
、嘉馀坊
、鳳凰街
、干將路和石路金門商市美食街等。 “松鼠桂魚”是姑蘇菜肴中的代表作
,在海內(nèi)外久享盛譽
。這只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
,更讓人感興趣的還有聲
。當(dāng)炸好的猶如“松鼠”的桂魚上桌時,隨即澆上熱氣騰騰的鹵汁
,這“松鼠”便吱吱地“叫”起來
。
常熟叫化雞又稱:“煨雞” ,產(chǎn)于中國江蘇常熟
。 “太倉肉松”
,名氣很大,婦孺皆知
。佐早餐
,充冷盤,平頭百姓的飯桌上司空見慣
。那如絲如絮的肉松抿入口中
,競不用牙齒幫忙,就漸漸溶化在嘴里
,一種咸中帶甜的特有鮮味
,在齒頰間久久留存。津津牌鹵汁豆腐干 鹵汁豆腐干是聞名全國的蘇州土特產(chǎn)
。由蘇州地方小吃“鹵汁素雞”發(fā)展而來
。膾炙人口,色香味美,乃蘇州眾特產(chǎn)中首屈一指的傳世佳品。 洞庭碧螺春茶:
產(chǎn)于洞庭東
、西山的碧螺春茶
,芽多、嫩香
、湯清
、味醇,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
。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
。民間最早叫“洞庭茶”
,又叫“嚇煞人香”。 碧螺春茶的特點是條索緊結(jié)
,卷曲如螺
,白毫畢露,銀綠隱翠
,葉芽幼嫩
,沖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
,茶水銀澄碧綠
,清香襲人,口味涼甜
,鮮爽生津
,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 采摘碧螺人茶
,以清明節(jié)前后一旗一槍的“明前茶”為最佳
,葉制而成。烘制碧螺春不用工具
,全靠雙手在鍋中不停地焙弄嫩葉
,要光翠綠,白毫畢露
,一斤碧螺春茶葉約需60000個葉芽才能烘做到“干而不焦
、脆而不碎、青而不腥
、細(xì)而不斷”
,全憑炒茶高手掌握好溫度,適時地團
、揉
、搓、炒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姽に囈笾撸Ψ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因而丘螺春茶被人們稱譽為“功夫茶”
、“心血茶”。
虎丘茶花茶:
虎丘是我國茶花的主要產(chǎn)區(qū)
,每年“立夏”前后
,那里山水相映,春光明媚,風(fēng)景秀麗
,山前冊后
,茶花盛開,香氣襲人
,真有“入目皆花影
,放眼盡芳菲”之感。由虎丘茶花歷史悠久
,早在五代時期就有供觀賞的茉莉花種植
。長年累朋,虎丘民間便形成了一些于花事有關(guān)的習(xí)俗
,如把每年的農(nóng)歷2月12日作為百花生日
,這天虎丘花農(nóng)都要舉行隆重的祭花神儀式。 虎丘茶花
,以供窨制花茶和提煉香精用的白蘭、茉莉
、玳玳和珠蘭等名貴香花最負(fù)盛名
,其中茉莉產(chǎn)量最高。
洞庭枇杷:
吳縣洞庭是我國枇杷的傳統(tǒng)產(chǎn)區(qū)
。早在明代
,東山鎮(zhèn)白沙村就盛 產(chǎn)枇杷,故有“白沙枇杷”之稱
。 枇杷是一種常綠樹
,冬季花開,滿林飄香
,放蜂采蜜可釀成枇杷蜜
;五月端陽,枇杷黃澄
,漫冊披錦
。洞庭枇杷的品種分白沙、紅沙兩大類
,共30多個品種
,其中白沙枇杷有“照種”、“青種”
、“小白沙”等品系
。照種有果實整齊、皮薄汁多
、果肉鮮甜
、生長迅速、產(chǎn)量高、大小年不顯著等優(yōu)點
,是目前洞庭枇杷的當(dāng)家品種
,種植面積占枇杷總面積的90%以上。紅沙枇杷
,皮和肉都呈黃色
,品質(zhì)較差,已基本被淘汰
。
洞庭楊梅:
“折來鶴頂紅猶濕
,剜破龍晴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
,荔枝焉得到長安
。”這是古人贊美洞庭楊梅的詩句
。 我國楊梅的栽培歷史開始于南北朝前
,距今已有1000多年,其中以太湖地區(qū)洞庭山和馬跡冊的楊梅質(zhì)量最佳
,曾被列為貢品
。 目前,洞庭楊梅的品種有“大葉細(xì)蒂”
,“小葉細(xì)蒂”
、“烏梅”、“綠陰頭”
、“荔枝頭”等
,果有紫色、紅色和白色三種
,其中“烏梅”品種最好
,顏色以紫色為好,其味甜里逞酸
,白色或紅色楊梅
,味酸,產(chǎn)量低
。
太湖莼菜:
莼菜是一種多年生的水生植物
,原來野生于長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蘇南太湖
、杭州西湖出產(chǎn)最多
,也最著名。莼菜的葉子呈橢圓形
、深綠色
,背面分泌出一種類似瓊脂的粘液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葡萄糖等多種成份
,可煮可炒
,不僅是風(fēng)味獨特的珍貴蔬菜,而且有清熱
、潤肺
、利尿、消腫
、解毒
、健胃、止瀉等功效
。 太湖莼菜從明末清初開始人工栽培
,生長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莖開始萌芽生長
。在這個時節(jié)采摘的莼菜嫩片稱為“春莼菜”
;“立夏”之后,氣溫上升
,莼菜生長旺盛
,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稱為“秋莼菜”
。目前,以東冊財團湖區(qū)和西冊消夏灣的莼菜產(chǎn)量最多
。每年夏秋
,那里大片地布滿了一簇簇莼菜,連綿數(shù)華里
,仿佛給碧清如鏡的太湖湖面繡上了翠綠的“花邊”
,美不勝收。
南蕩芡實:
吳門水鄉(xiāng)
,水生作物豐富
,有茭白、茨菇
、紅菱
、荸薺、蓮藕
,尤以葑門外芡實最為著稱
。 芡實,又名雞頭
,其仁鮮潔
,味腴,白嫩香糯,營養(yǎng)價值豐富
,是傳統(tǒng)的冬令補品
,出口東南亞一帶。 蘇州郊區(qū)葑門外的婁葑鄉(xiāng)群力村是水生特產(chǎn)芡實的傳統(tǒng)產(chǎn)地
。
太湖銀魚:
銀魚又名面條魚
、面杖魚,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諸國
,其中我國產(chǎn)量最高
,種類最多,是我國重要的出口水產(chǎn)品之一
。 我國銀魚的產(chǎn)區(qū)
,主要集中在長江及淮河下游的淺水湖泊中,尤以太湖銀魚最負(fù)盛
。太湖銀魚
,身長約10厘米,肉質(zhì)細(xì)膩
,潔白鮮嫩
,無骨剌,被譽為太湖三寶之一
,并被列為國家水產(chǎn)資源的重點保護對象
。 太湖里的銀魚,有大銀魚
、雷氏銀魚
、太湖短吻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四種,以大銀魚和太湖短吻銀魚為主
,雷氏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因種群衰退
,為數(shù)極少。太湖銀魚
,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
、下旬捕撈。捕獲后
,大多冰鮮后供出口
。“太湖牌”冰鮮銀魚在日本享有名牌聲譽
。
陽澄湖清水大閘蟹:
螃蟹的種類很多
,僅淡水湖泊中就有20多種,其中以陽澄湖金爪大閘蟹為上品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扒锉M江南蟹正肥”
,過了中秋鮮美肥大的陽澄湖蟹大量上市,成為大江南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 陽澄湖是蘇州東北的一個大湖
,跨吳縣、常熟
、昆山三界
,方圓80里,湖水清澈明凈
,蟲草豐富
,為螃蟹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同時由螃蟹是一種具有回游習(xí)性的動物
,每年9月前在淡水湖泊里長生
,9月脫殼以后半個月左右,湖蟹為交配產(chǎn)卵
,向東往長江品和海水交界處爬行
,形成一年一度的蟹汛,陽澄湖東昆山的河港湖灣是陽澄湖蟹回游的必經(jīng)之地
,所以那里成為陽澄湖大閘蟹的集中產(chǎn)地
。每年九、十月間
,漁民用網(wǎng)
、籪、簍
,甚至用竹桿捕蟹
,一派動人景象。 陽澄湖大閘蟹
,碩大豐滿,青背白肚
,金爪黃毛
,稱“金爪大蟹”。一般三只成斤
,大的一只在半斤以上
,而且解黃肥厚,肉質(zhì)細(xì)嫩
,剝開蟹蓋
,那桔紅色的卵塊,白璧似的脂膏
,連同那雪白的蟹肉一起
,下酒佐餐
,營養(yǎng)豐富,腴美異常
。不僅在國內(nèi)被各家菜館列為佳肴
,而且等港澳等國際市場享有盛名。
奶油西瓜子:
奶油西瓜子選用烏黑薄殼
、肉厚
、蛋白質(zhì)豐富、味香仁嫩的西瓜子為原料
,添加含有奶油味的香甜料
,并經(jīng)過精心焙炒,形成獨特風(fēng)格
,是蘇州炒貨中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
。 采齋糖果店的奶油西瓜子,繼承傳統(tǒng)工藝
,結(jié)合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
,采購、揀剔
、焙炒
、加料,各道工序都十分講究
,把關(guān)嚴(yán)格
,因此黝黑光亮。粒粒飽滿
,質(zhì)地香脆
,甜度適中,別具風(fēng)味
,被列為西瓜子中的上品
。
鹵汁豆腐干:
鹵汁豆腐干,既可作蜜餞品嘗
,又可作為家常肴或筵席鹵菜
,是蘇州豆制品類中的著名特產(chǎn)。 鹵汁豆腐干以“津津”牌最有名
。它色澤醬紅
,香味獨特,飽含鹵汁
,鮮甜軟糯
,兼有鹵菜和蜜餞兩種風(fēng)味。1983年獲江蘇省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和國家經(jīng)委新產(chǎn)品金龍獎
,不僅暢銷滬寧
、滬杭沿線
,而且遠(yuǎn)銷北京、天津
、沈陽
、西安、哈爾濱等各大城市
。
采芝齋蘇式蜜餞
、黃天源糕團 等 等數(shù)不勝 數(shù)。
閑著也是閑著—尋味蘇州慢生活(六)
……虎丘后山
,一個空靈世界……
十月長假
,第五天,晴
,微風(fēng)
。
今日的主題活動:游虎丘。
蘇州本地人
,去過虎丘N多次
,工作地點就在虎丘附近,對虎丘的感覺淡之又淡
。
路上
,查看了線路,前方堵車
,一大片紅
,義無反顧,決定走312國道
,從后門進入
。
人流洶涌,滿滿的車與人
,擠在這一方天地中
,但還是想去看看淡之又淡的虎丘。
后門進入
,就是虎丘的后山
,這是我喜歡的線路。
好在后山人不多
,靜謐而又不失幽雅。
一條山路蜿蜒逶迤
,兩旁的樹木濃蔭蔽日
,漫步在這,呼吸著清新的空氣
,一畦畦茶樹
,在眼簾里呈現(xiàn)
,居然不知道,這里還有茶樹
,老公告訴我:這就是虎丘茶
,虎丘茶室里喝的就是這種茶。
小時候的記憶
,浮現(xiàn)出一幕幕場景
,那時家里真的有好多這樣的茶,可惜那時的自己不愛喝茶
,早就淡忘了那樣的味道
。
沿著臺階走下,來到茶園
,彌漫著淡淡的茶香
,似乎還在一點點飄來,很是醉心
。
小道上時不時有馬車駛過
,馬蹄聲聲,踢達(dá)踢達(dá)
,似乎久遠(yuǎn)的場景
,在旖旎風(fēng)光中上演。
一陣水聲
,從很遠(yuǎn)處傳來
,從山上流下的山泉,轟鳴而來
。想起從前的自己
,總是利用午休時光,來這里看書
,找一塊大石
,伴隨著水聲,鳥鳴
,安靜地看著書
,度過一二個小時,平時這里幾乎沒有人
,沒人打擾的地方
,真的讓人喜歡,只是后來
,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少
,再也感受不到如此雅興了。
來到一個山莊,走進
,有很大一個院落
,一個亭子上的“坐花醉月”,讓這里的風(fēng)煙
,有了俱進的味道
,坐看云卷,秋色沉醉
,一種意境在這里流轉(zhuǎn)
。
漂亮的姑娘穿著漢服,像流動的風(fēng)景線
,晃暈了自己的眼
,真美,美到極致
,伴著這里的風(fēng)
,這里的靜,把一抹秋景
,演繹的如火如荼
,再也挪不動自己的雙腳。
不知不覺來到正門
,流動的人
,鋪天蓋地地涌來,不想隨大流去看虎丘塔
,也不想去看虎丘劍池
,這里的故事聽了太多太多,虎丘斜塔
,很小的時候
,就是這樣,卻一直屹立不倒
。聽老人說:如果有一天
,虎丘塔倒了,蘇州也就不保了
,大水會把整個蘇城淹了
,還聽說:虎丘塔下埋了很多金銀財寶,只要有人想動
,機關(guān)上的箭
,就會百箭齊發(fā)……
從小聽到的各種故事,層出不窮
,總有一種神秘
,驚悚著自己童年的時光,每每走到虎丘塔前,都會有冷汗涔涔的感覺
,一直到現(xiàn)在,依然如此
。
繼續(xù)在后山游蕩
。
只是穿過正山門,繼續(xù)前行
。
來到萬景山莊
。
記憶清晰地再現(xiàn)了那年那月的情景。
你我從前山下來
,拐了幾個彎
,就來到萬景山莊,盆景世界
。
那天下著雨
,我們撐著一把傘,漫步于此
。你感嘆雨下大了
,我卻說,就是喜歡這樣的雨天
,這意境美輪美奐的
。一路走來的娓娓訴說,在雨中
,落下了一段又一段的身影
。
你儂我儂的細(xì)碎時光。
只是
,轉(zhuǎn)眼便到了云荒
。
今日的萬景山莊,人不多
,太湖石的假山
,印襯著綠植,一幅水墨畫緩緩拉開序幕
,匯集了蘇派盆景之精華
,盆景之多列蘇州市各園之冠。
很是動容
。
從這里出來
,繼續(xù)游蕩,山植被還是一如從前那樣茂密
,林相豐富
,宜人的綠島小氣候,成為了鳥類爭相棲息的樂園,那年秋日
,在這里看到了萬千蒼鷺繞塔盤旋
,蔚為壯觀,成為這里的一絕
。
半天的時間
,在后山消磨殆盡,陽光從樹縫里漏出
,清清淺淺
,氤氳繾綣,幽靜雅致的山路
,古樹參天
,碧草茵茵,一個空靈的世界
,運行而生
。
只是在這個初秋,銀杏還沒變黃
,等到深秋時節(jié)
,再來看銀杏,那韻味就不是一般般的美麗了
。
期待著那一天……
2020.10.7
6:29
關(guān)于采茶的詩句
1.《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 靈一?
野泉煙火白云間
,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
,青溪流水暮潺潺
。
譯文:山野泉水的聲音與裊裊炊煙在白云間飄蕩,坐在這我深愛著的山里飲著香茶
。那巖石上系著的小船也不忍離去
,要和流動著的清澈的溪水一起到傍晚。
2.湖州歌九十八首 ?宋 汪元量 ? ? ? ? ? ? ? ? ? ? ?
江頭楊柳舞婆娑
,萬馬成群嚙短莎
。
北客醉中齊拍手,隔船又唱采茶歌
。
譯文:楊柳在江邊飛舞
,萬馬成群在吃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腿艘呀?jīng)喝醉
,隔著船兒唱著那采茶的歌謠。
3.《憶秦娥·游人絕》 ? ? ?宋 劉克莊 ? ? ? ? ?
游人絕
。綠陰滿野芳菲歇
。芳菲歇
。養(yǎng)蠶天氣,采茶時節(jié)
。枝頭杜宇啼成血
。陌頭楊柳吹成雪。吹成雪
。淡煙微雨
,江南三月。
譯文:游人已經(jīng)很少了
。綠草如茵,花兒已經(jīng)開過了時節(jié)
。正是養(yǎng)蠶和采茶的時候
。杜鵑在枝頭啼叫,柳絮如雪般紛飛
。煙雨蒙蒙的天氣正是江南的三月
。
4.《即目》 ?唐 ?李商隱?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