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人人都要喝的,可是不一定人人都說得出喝茶的道理。茶列為“開門七件事”之一,在這七件事中
蘇州人的風雅是出了名的,風雅里頭自然少不了茶
。人手一壺,淺斟慢呷,漫話情親,閑談滄桑,借著茶香、古曲調節(jié)心境。此中真意,無不張揚著蘇州人生活的精致和愜意。喝茶是所有蘇州人的嗜好,歷史上是這樣,現在更是如此。一杯清水在手,添入香茶幾許,那種感覺很特別,也是大多數蘇州人難舍的。茶經一卷說千年
蘇州山溫水軟,氣候濕潤
,擁有得天獨厚的種茶條件,因此很早就成為全國的重要產茶區(qū)。蘇州種茶、飲茶初興于兩晉南北朝。陸羽《茶經》,則是文獻中最早明確提及蘇州產茶的第一部著作。唐朝貞觀年間
,“茶圣”陸羽曾寓居虎丘很長一個時期,他開山種茶,專門對蘇州水質、茶葉作過研究品評。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任蘇州刺史時宋朝以后,蘇州就開始出現名聞遐邇的水月茶
到明清時期
,蘇州茶葉名甲天下,碧螺春茶成為“天下第一茶”而享譽海內外。這種蘊涵在飲茶中的文化深深鐫刻在每個蘇州人的身上。甚至在近代,蘇州還盛行著“孵茶館”之說。禮儀之城習品茗
“無茶不成禮”
,是蘇州地區(qū)的一句諺語。招待客人,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客來不敬茶,主人就失禮了。蘇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市民還講究著許多茶的風俗禮儀,林林總總,展示了一幅生動的有關茶的民俗畫。橄欖茶,亦稱“元寶茶”
。農歷正月初一,客人上門拜年,主人在茶杯內放進茶葉,再用兩只橄欖混合茶葉一起沖泡,橄欖形似元寶,含有元寶進門、恭禧發(fā)財之意。客人飲了橄欖茶,討了個吉利,心情特別高興。喜茶
滿月茶
早年
明清時期
,蘇州文壇群星璀璨,涌現出許多才華橫溢的名人俊士,而且,感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對茶事活動和茶事創(chuàng)作樂此不疲,均以茶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了一大批珍貴的文章、詩詞及名畫。明代沈周對品茗飲茶情有獨鐘
文征明對茶事、茶書
唐寅以茶為題創(chuàng)作的作品有《事茗圖》等。該畫有自題詩款曰:“日長何所事
仇英創(chuàng)作的《煮茶論 畫圖軸》
茶室鑲嵌在庭院
蘇州文人品茶環(huán)境真叫人羨煞
在蘇州一個古老的庭園
蘇州古典園林內的茶室總是選擇在風景最佳的地方
茶是文化
追溯時光來到舊時蘇州的茶館,那可是社會的一個縮影
舊時蘇州城茶館有數百家
觀前玄妙觀有雅聚園、三萬昌
東西中市有德仙樓
胥門外有易安
蘇州的茶館真是三等九格
茶館作為人們的聚集之地
,對于調解爭執(zhí)可謂最適當的場所。發(fā)生爭執(zhí)時,較為常見的則是當事者們約定“飲茶之后,言歸于好”,把解決問題的場所移到茶館,被稱之為“講茶”對于茶館的經營者來說,“講茶”在確保收人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聆聽妙曲品佳茗
茶館和書場仿佛是一對雙胞胎
,是茶館總帶著書場。品茗聽評彈是蘇州人的傳統(tǒng)習俗,天天品茗,日日聽書,從不間斷。蘇州的評彈藝人究竟從何時開始出入茶館
,目前尚不清楚,但至少在道光年間,茶館內中央設置高臺,招引評彈藝人,由此吸引更多的茶客光顧。從清末到民國初年,評彈成為蘇州茶館經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喝茶的聽評彈,純粹是雅興,茶館除了有評彈,還有昆曲、江南絲竹等節(jié)目表演。走進蘇州的茶樓
,茶客首先就會聯想到評彈,茶香輕溢,絲弦輕撥,吳語輕揚,啜茗細品如今蘇州的茶樓,早已不是舊時狹隘的茶館
,時間總會帶走很多東西,難得的是,對喝茶的鐘情卻留在了蘇州人的生命里。田歆的《華夏說》并沒有全文,有可能失傳了。
其中的經典句子是:追風趕月莫停留
,平蕪盡處是春山。這是一句古文,出自明代田歆的《華夏說》
。意思是:一路追風趕月,不要停下腳步,因為長滿草木的平原盡頭,矗立著一座座的春山。所以,不要停下遠行的腳步,要不斷出發(fā),一直向著遠方山巒前進。
類似句子
1、款款獨行
,才不致傾溢。——木心《五島晚郵》2
3
4
5、相逢意氣為君飲
題鶴林寺壁》
(唐)李涉
終日錯錯碎夢間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420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飲茶習俗
下一篇:
調理嚴重便秘——桃紅通便茶